-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閱微草堂筆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961206
- 條形碼:9787533961206 ; 978-7-5339-6120-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閱微草堂筆記 本書特色
《閱微草堂筆記》共五部分,二十四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全書內容豐富,醫卜星相,三教九流,無不涉及。有不少篇章,尖銳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揭穿了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人民的悲慘遭遇寄予同情,對人民的勤勞智慧予以贊美,對當時社會上習以為常的一些不情之論,亦大膽地發表了看法和主張,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學術價值。
閱微草堂筆記 內容簡介
本書為名著閱讀力養成叢書之一《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說,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形式編寫而成。該書在時間上,主要搜輯當時代前后的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流傳鄉野的怪談,或是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在空間地域上,范圍遍及全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等地。該書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紀昀在創作時,有意模仿宋筆記小說質樸簡淡的文風,故該書“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雋思妙語,時足解頤”,曾在歷史上一時享有同《紅樓夢》《聊齋志異》并行海內的盛譽。該書由“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錄”五個部分組成,共二十四卷,將近1200則。部編本語文教材七年級下《河中石獸》一文即選自其中。
閱微草堂筆記 目錄
卷二·灤陽消夏錄二
卷三·灤陽消夏錄三
卷四·灤陽消夏錄四
卷五·灤陽消夏錄五
卷六·灤陽消夏錄六
卷七·如是我聞一
卷八·如是我聞二
卷九·如是我聞三
卷十·如是我聞四
卷十一·槐西雜志一
卷十二·槐西雜志二
卷十三·槐西雜志三
卷十四·槐西雜志四
卷十五·姑妄聽之一
卷十六·姑妄聽之二
卷十七·姑妄聽之三
卷十八·姑妄聽之四
卷十九·灤陽續錄一
卷二十·灤陽續錄二
卷二十一·灤陽續錄三
卷二十二·灤陽續錄四
卷二十三·灤陽續錄五
卷二十四·灤陽續錄六
檢測與評估
資源與拓展
我的興趣與收獲
閱微草堂筆記 節選
卷一·灤陽消夏錄一乾隆己酉夏,以編排秘籍,于役灤陽①。時校理久竟,特督視官吏題簽庋架而已②。晝長無事,追錄見聞,憶及即書,都無體例。小說稗官,知無關于著述;街談巷議,或有益于勸懲③。聊付抄胥存之,命日《灤陽消夏錄》云爾④。【注釋】①于役:行役。因兵役、勞役或公務奔走在外。 灤(luan)陽:河北承德的別稱,因在灤河之北,故名。乾隆五十四年(1789)夏,紀昀以校刊《四庫全書》至承德避暑山莊。②庋(gui)架:放置在架子上。 ③稗(bai)官:指野史小說。 ④胥(xu):古代的小官。【譯文】乾隆己酉年(1789)夏天,由于要按照規定的體例給珍貴稀見的書籍排列次序,我到灤陽辦理公務。當時校勘整理工作早已結束,只是督察相關官吏題寫書簽、上架而已。白天時間很長,無所事事,便追述以往見聞,想到了就寫下來,沒有一定的體例。都是細小瑣屑的故事,明知與著述無關;但是這些街談巷議的內容,也許有益于勸誡。因此叫辦事員抄寫了存放起來,題名為《灤陽消夏錄》。【評點】紀昀寫《閱微草堂筆記》,有點類似于現在的“博客”,或者是有感而發,或者是想到就寫,或者是聽到什么就記下來,所以全書的總標題叫“筆記”。全書內容龐雜,包羅萬象。不過,紀昀創作的《閱微草堂筆記》還是有主題的,那就是他自己說的“有益于勸懲”。愛堂先生言:聞有老學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學究素剛直,亦不怖畏,問:“君何往?”日:“吾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攝,適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日:“此文士廬也。”問何以知之。日:“凡人白晝營營,性靈汩沒①。惟睡時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縹緲繽紛,爛如錦繡②。學如鄭、孔,文如屈、宋、班、馬者,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③。次者數丈,次者數尺,以漸而差,極下者亦熒熒如一燈,照映戶牖④。人不能見,惟鬼神見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幾許?”鬼囁嚅良久日:“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⑤。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云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學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注釋】①汩(gu):沉沒。②元神:道家稱人的靈魂為元神。③鄭:鄭玄,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余言,世稱“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后人建有鄭公祠。孔:孔安國,孔子十代孫,西漢經學家。④戶牖(you):門窗,門戶。⑤高頭講章:經書正文上端留有較寬空白,刊印講解文字,這些文字被稱為“高頭講章”。后來泛指這類格式的經書。墨卷:明清科舉制試卷名目之一。鄉試、會試時,應試者用墨筆書寫試卷,稱墨卷。策略: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譯文】愛堂先生說,聽說有一個老學究在夜里趕路,忽然遇到了他死去的朋友。老學究一向性情剛強正直,也不害怕,問亡友:“你上哪兒去?”亡友答:“我在陰間當差,到南村拘拿活人到陰間去,恰好與你同路。”于是兩人一起走。到了一間破房子前,鬼說:“這是文人的家。”老學究問鬼是怎么知道的。鬼說:“一般人在白天都忙于生計,以致掩沒了本來性靈。只有到了睡著時,什么也不想,性靈清朗明澈,讀過的書,字字都射出光芒,透過人全身的竅孔照射出來。那樣子縹縹緲緲,色彩繽紛,燦爛如錦繡。做學問像鄭玄、孔安國,寫文章像屈原、宋玉、班超、司馬遷的人,發出的光芒直沖云霄,與星星、月亮爭輝。不如他們的,光芒有幾丈高,或者幾尺高,依次遞減。*次的人也有一點微弱的光,像一盞小油燈,能照見門窗。這種光芒人看不到,只有鬼和神靈能看見。這間破屋上,光芒高達七八尺,因此知道是文人的家。,’老學究問:“我讀了一輩子書,睡著時光芒有多高?”鬼欲言又止,沉吟了好久才說:“昨天路過你的私塾,你正在午睡。我看見你胸中有厚厚的解釋經義的文章一部,選刻取中的試卷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應試的策文三四十篇,字字都化成黑煙籠罩在屋頂上。那些學生的朗讀聲,好似密封在濃云迷霧之中,實在沒看到一絲光芒,我不敢亂說。”老學究聽了怒斥鬼,鬼大笑著走了。【評點】這則筆記,是紀昀記錄了一個聽來的段子。說是段子,是因為活著的人不可能與死去的朋友一起趕路,還一起聊天。但是這則筆記揭露的現象,在人世間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是,有些人讀了幾本書,就自以為有學問了,自以為自己就不是平常人了。文中那個“亡友”,也正因為已經是異類,才敢于直言,批評那個所謂的老學究,他其實只是死記硬背了些經文、試卷。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老學究只是讀了一些教學參考書,記住了一些模擬試題.其實根本算不上有學問。② 河間唐生,好戲侮,土人至今能道之,所謂唐嘯子者是也。有塾師好講無鬼,嘗日:“阮瞻遇鬼,
閱微草堂筆記 作者簡介
紀昀(1724-1805),字曉嵐,也字春帆,自號石云,又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人),清代文學家。紀昀出生于中國18世紀的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其先人系出江南,但是明朝永樂甲申年間“公先世椒坡公者自上元徙景城,世為直隸獻縣人”。(《聞妙香室文集》卷十四《紀公文達傳略》)據說紀昀少年穎異,“目逾萬卷,心有千秋”(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二十四歲時在順天鄉試考中解元,但是后來科考不順,直到三十一歲,1755年也就是乾隆十九年才考上進士,先是進入翰林院,歷任鄉試考官(州縣級考試產生秀才),會試同考官(省級考試產生舉人),后被破格提拔為侍讀學士(陪皇帝讀書),其間曾因學政泄密案,被貶官烏魯木齊三年后主禺大赦回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