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趣味化學 揭秘化學實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9057
- 條形碼:9787512719057 ; 978-7-5127-190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趣味化學 揭秘化學實驗 本書特色
享譽世界的科普大師別萊利曼的經典作品,為孩子開啟神奇的科學之旅 隨處可見的化學問題,簡單易做的化學實驗,激發好奇心,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妙趣橫生的語言,精美的手繪插圖,寓教于樂,讓孩子的科學啟蒙充滿樂趣
趣味化學 揭秘化學實驗 內容簡介
“趣味化學(少兒彩繪版)”是一部適合兒童閱讀的化學科普書。本書共分為2個分冊,分別為《揭秘化學實驗》《漫游元素世界》,內容選自法國博物學家法布爾和俄國地球化學家費爾斯曼的經典作品《趣味化學》和《趣味地球化學》。在書中,兩位大師將帶領小讀者領略微觀化學世界中奇妙的原子和分子、生活中常見的元素;認識宏觀化學世界中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通過對化學元素和化學實驗詳細的講解,小讀者會發現“萬物皆化學”,化學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希望這套書,能夠培養孩子勤思考、善觀察、愛動手的學習習慣,激發孩子學習化學的興趣,走進奇妙的化學世界。
趣味化學 揭秘化學實驗 節選
引 子 保羅叔叔是一個博學的人,他隱居鄉間,每天的生活都圍繞著澆花、種菜。他的兩個侄子和他一同生活,一個是愛彌兒,一個是約爾,兩個侄子都十分熱愛學習。約爾的年齡大一些,對學習更加認真,他覺得學校所教授的知識是極為有限的,如果他掌握了法語和數學的學習方法,那么以后學習、鉆研就可以不必再進學校了。 同時,保羅叔叔也鼓勵兩個孩子要有求知心,他總是說:“在生命的這場戰役中,*好的武器就是我們受過訓練的頭腦。” *近幾天,保羅叔叔計劃著教兩個孩子學一學化學,因為他認為化學是所有應用于實際的科學中*有效用的。 保羅叔叔常常自問:“孩子們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是成為制造專家、工匠、機械專家、農夫,還是做其他什么事情呢——這是我無法預知的。但是無論如何,有一件事情是我可以確定的,那就是無論將來做什么事情,希望他們都能夠描述出自己所做事情的原因與原理。換句話說,他們必須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比如,他們要知道空氣是什么,水是什么,我們為什么需要呼吸,木柴為什么會燃燒,植物的主要營養素是什么,土壤的成分都有什么……這些基礎理論都與農業、工業、醫藥等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我不想讓他們人云亦云地學習某些模糊、零散的知識,我希望他們完全從自己的觀察與經驗中推理出這些事實。而這個時候,書籍*多只能作為科學實驗的一種補充,并沒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該如何進行觀察與實驗呢?” 保羅叔叔開始反復思考他的計劃。他發現這個計劃想要實施還有著極大的困難,因為他們沒有實驗室和精細化學儀器。他們目前所擁有的只是一些普遍的、常見的家居用品,比如,瓶、壺、罐、盆、碟、盅、杯等。初步看來,這些家居用品似乎不能完成一個嚴謹的化學實驗。不過幸運的是,他們的住所離市區很近,如果需要,可以購買一些必要的藥品和儀器。但*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利用這些簡單的家居用品來教兩個孩子學習有用的化學知識呢? 有一天,保羅叔叔對兩個孩子說,他想和他們做一個小游戲來讓常規功課變得更有趣味。他并沒有說“化學”這個名詞,因為即使說出來,兩個孩子也不懂。他只說了各種有趣的物品和準備要做的各種新奇的實驗。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奇的,愛彌兒和約爾聽了叔叔的話后,都對這些新鮮的東西很感興趣。 他們問:“我們什么時候能動手呢?明天,還是今天?” 保羅叔叔說:“今天!我們先準備5分鐘,然后立刻就開始。” **章 空 氣 蠟燭燃燒實驗 ◆ 瓶子里面有什么 保羅叔叔拿著一個有點兒深的碟子,在碟子的中央滴上幾滴蠟淚,將一支蠟燭粘了上去。接下來他點燃了蠟燭,把一個透明的廣口大玻璃瓶倒放著罩在蠟燭上,然后在碟子里注滿了水(圖1)。 孩子們莫名其妙地看著,不知道接下來將要進行怎樣的實驗。但是,沒等他們困惑太久,保羅叔叔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他問道:“誰能告訴我瓶子里都有些什么?” 愛彌兒說:“一支燃燒的蠟燭。” “還有其他的嗎?” “除了蠟燭以外,應該沒有什么東西了吧?” “還記得之前我們說過,有些物質是肉眼看不見的嗎?請你們動腦筋來想一想,而不只是用眼睛看。” 愛彌兒聽完保羅叔叔的話,頓時有些難為情,但他一時間實在想不起來這看不見的物質到底是什么。這時,約爾回答說:“瓶子里還有空氣。” 愛彌兒爭辯說:“但叔叔并沒有將空氣放進去啊。” 保羅叔叔說:“我并不需要特地把空氣放進去,瓶子中原本已經充滿了空氣。我們所用的全部容器,像各種杯、瓶、壺、罐等,全都被大氣包圍著,被空氣充滿著,就像一個沒有木塞的瓶子放在水中一樣。我們喝酒時,倒完酒瓶中的*后一滴酒,總是會說酒瓶空了,但嚴格地說,酒瓶并不是空的,因為空氣占據了原來酒的位置,酒瓶其實充滿著空氣。所以,我們通常說的‘空的東西’都不是空的。當然,我們可以制造真正的‘空’,但需要借助適當的工具。” ◆ 如何隔離瓶子內外的空氣 約爾問:“是要用到空氣泵嗎?” “對,就是空氣泵,它能完全抽出密閉容器中的空氣,并排放到外面的大氣中。但我沒用空氣泵抽過這個瓶子,所以它里面還充滿著空氣,蠟燭也在瓶內的空氣中燃燒著。我為什么用水注滿這個碟子呢?因為這個瓶子里的空氣要用來做實驗,并借此來研究它的性質的,所以我們必須把這些空氣密閉在一個容器里,與外界隔離。否則,這個實驗就無法完成,我們也無法確認用于實驗的空氣究竟是大氣中的哪一部分。僅靠倒立的瓶子是不能完全隔離大氣的,因為在瓶口和碟底之間會有極細小的縫隙,空氣能夠從這些縫隙中自由出入。我們只有把這些縫隙塞住才能防止空氣亂竄,這就是朝碟子中注水的原因。這些水不但可以隔離瓶子內外的空氣,還可以指示瓶子中發生的反應。現在,你們可以認真觀察一下瓶子中的變化。” 消失的空氣 ◆ 水位上升 瓶子中的蠟燭本來燃燒得很明亮,和在大氣中的燃燒沒有什么兩樣。但是,漸漸地,火焰開始暗淡變小,并且不停地搖曳,出現黑沉沉的煙霧,*終完全熄滅了(圖2)。 愛彌兒叫道:“快看!沒有人吹蠟燭,它自己就熄滅了。” “不要著急,我馬上就會講到這個現象。現在,請你們先睜大眼睛看看,碟子中的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愛彌兒和約爾認真看著,只見水在瓶口慢慢上升,差不多完全占據了瓶頸部分原本屬于空氣的位置。 保羅叔叔說:“你們現在可以提問了。” 愛彌兒急忙說:“我有一個問題希望得到解答。我們知道想要熄滅蠟燭,需要對著火焰吹一口氣。但我們剛剛并沒有吹氣,即使吹了,也會因為有瓶子罩住而無法吹滅。剛剛也沒有風,即使真的有風,也吹不進瓶子里。那么,燃燒得好好的蠟燭為什么會逐漸暗下去,直至完全熄滅呢?” 約爾也問道:“我也有些疑惑,這個瓶子里原本充滿了空氣,但現在瓶子里一部分空氣的位置卻被碟子中的水占據了。瓶子里的那一部分空氣是怎樣消失的呢?它們又去了什么地方?如果你不向我們解釋,我肯定要認為那一部分空氣被蠟燭的火焰消滅了。” “我們先來回答約爾提出的問題吧,解決了這個問題,愛彌兒的問題也就容易解答了。約爾觀察到瓶子中的一部分空氣已經消失了,這非常好。瓶子里上升的水也可以證明這一點。不過,這一部分空氣雖然消失了,卻沒有被消滅,仔細思考一下,這些不見了的空氣,其實已經轉變成了其他物質。 “當幾種不同的物質發生化合反應時,放熱和發光幾乎是這種反應*為明顯的標志。” 約爾說:“我知道!你把它比作祝賀締結化學婚姻的燈彩,在瓶子里也能夠出現這樣的情況嗎?” 蠟燭為什么會熄滅 “我現在來回答你的問題:為什么瓶子里的蠟燭不用吹就會熄滅?這是因為,燭脂和空氣中的某種氣體化合產生燭焰,可見燭脂和空氣對于火焰的產生同等重要,兩者缺一,火焰就會熄滅。燭脂作為燃料,其必要性顯而易見,但空氣的必要性如何證明呢?你們應該從剛剛的實驗可以推測出:燭焰不用吹就會熄滅,肯定是因為它的燃燒缺少了什么條件。” “我懂了,沒有人去吹滅蠟燭,也沒有風,它的熄滅是因為燃燒缺少了什么條件。那缺少的究竟是什么呢?” “缺少的肯定是空氣,這瓶子里原本也只有空氣,火焰想要繼續燃燒,空氣是必不能少的。” “但瓶子里還有空氣啊——而且比原來并沒有少很多。” “你說的也沒錯,但空氣并不是一種純凈物,而是由好幾種看不見的氣體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占空氣成分*多的是兩種氣體,其中一種比重較小,能夠幫助火焰燃燒;另一種比重較大,不能幫助火焰燃燒。所以,當瓶子里缺少了能夠助燃的氣體之后,火焰也就隨之熄滅了。” 約爾說:“我完全明白了,火焰因為沒有了助燃的氣體而熄滅,這種能助燃的氣體和燃燒著的燭脂化合后,變成了另一種透明的氣體,能溶于水。于是碟子中的水上升進入瓶子,占據了原來的氣體的位置。現在,瓶子里只剩下那種不助燃的氣體,燭焰的燃燒就停止了。” “你的解釋基本正確,不過還需要略加修正。蠟燭的燃燒并沒有用盡所有助燃氣體,只不過瓶子里剩余的助燃氣體分量太少了,已經不能維持燭焰的燃燒。我們之后會嘗試完全用掉剩余的助燃氣體,不過現在讓我們先到這里吧。” 愛彌兒說:“如果我們再點燃一根蠟燭,將它放進這個瓶子里,是不是同樣也會熄滅呢?” “當然,而且它會熄滅得非常迅速,就和浸入水中差不多。之前的蠟燭已經熄滅,再放一根進去,是不可能繼續燃燒的。” “雖然是這樣的道理,但我還想試一試。” “好的,你可以自己檢驗一下。” 驗證蠟燭燃燒實驗 ◆ 比空氣重的氣體 說著,保羅叔叔拿出另一根蠟燭,把它插在一根彎成鉤狀的鐵絲上(圖3)。然后左手拿起瓶子,右手沒入水中抵住瓶口,小心地將瓶子拿出來直立在桌子上,同時將右手撤出。 愛彌兒見了說:“你把手拿開后,瓶子里的氣體不會跑出來嗎?” 保羅叔叔說:“不會的,因為這種氣體比空氣還重。不過,你不放心的話,我們就用一片碎玻璃做個蓋子吧。” 保羅叔叔說著,隨手拿起一塊從窗子上掉下來的碎玻璃,蓋在了瓶口。 他說:“好了,我們可以開始接下來的實驗了。” 他點燃插在鐵絲上的蠟燭,稍稍移動瓶口的玻璃蓋,輕輕將蠟燭伸入瓶中,只見燭火馬上就熄滅了。再試一次,也是同樣的結果。 “好了,不相信的話,你可以自己去試一試。親自動手的實驗,印象總是比較深刻。” 愛彌兒點燃蠟燭做起實驗來(圖4)。他把蠟燭小心而緩慢地伸進瓶子里,以為這樣就不會熄滅了,但結果并沒有如愿。他耐心實驗了好幾次,每一次都失敗了。 ◆ 空氣的組成 “那我們接著說,剛剛的實驗可以得到一個這樣的結論:空氣的大部分是由兩種氣體組成的,這兩種氣體都是無色透明的,但它們的性質卻并不相同。分量較少的氣體可以使燭焰燃燒得更旺盛;而分量較多的氣體卻沒有這種作用。我們把前一種氣體叫作‘氧’或‘氧氣’(Oxygen),后一種氣體叫作‘氮’或‘氮氣’(Nitrogen),它們都是非金屬單質。空氣主要是由這兩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而不是單一的元素(圖5)。事實上,人們證明空氣不是元素而是混合物的事實也只有幾百年歷史。” 約爾說:“把蠟燭放入倒立在水中的瓶子里燃燒是一件挺簡單的事,為什么從前的人們不知道用這個方法來實驗呢?” “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想出這個簡單的方法的過程卻很困難呀。”
趣味化學 揭秘化學實驗 作者簡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1823~1915) 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博物學家,被譽為“昆蟲界的荷馬”。他出生在法國南部靠近地中海的一個小鎮。 童年時代,法布爾在鄉間的祖父母家度過。在那里,他發現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被蝴蝶和螢火蟲所吸引,展現出天賦的觀察力。盡管法布爾幼時生活艱苦,因父親生意失敗被迫輟學,他仍然堅持自學,先后取得了文學、數學、物理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學士學位,并在1855年取得科學博士學位。 經濟拮據的窘境一直困擾著這位滿懷理想的年輕科學家,在取得博士學位后,法布爾除了致力于昆蟲學的研究,為了貼補家用,他先后在中學教授物理學和化學,并始終保持著對科學研究的熱情,利用空暇時間進行觀察和實驗。 世人知道法布爾大多是因為《昆蟲記》,其實除了觀察昆蟲之外,法布爾還著述了很多寫給孩子看的淺顯易懂的科學讀物。他的作品注重記錄實驗、探究、思考的過程,字里行間讓讀者感受到他對待生命、自然的熱愛。他一生創作了100余部優秀的科學作品,其中有些作品的銷量和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了《昆蟲記》,這本《趣味化學》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趣味化學》已經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暢銷20多個國家,全世界銷量超千萬冊,對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科學學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亞歷山大·葉夫根尼耶維奇·費爾斯曼(1883~1945) 費爾斯曼是俄國著名地球化學家、礦物學家,現代地球化學的奠基人。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知識淵博、思想敏銳的學者,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科普作家,被稱為“石頭的詩人”。西方科學家稱其為“偉大的俄羅斯地質學家中最偉大的一位”。 費爾斯曼出生于圣彼得堡,兒時的愛好就是收集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并珍藏起來。中學畢業后,他就讀于莫斯科大學,師從俄國杰出的礦物學家維爾那德斯基教授。他在大學期間發表了5篇關于結晶學、化學和礦物學的論文,并榮獲礦物學會安齊波夫金質獎章。27歲時,費爾斯曼晉升為礦物學教授,兩年后他開設一門科學史上從未有過的課程——地球化學。35歲時,費爾斯曼當選為科學院院士,并擔任科學院博物館館長。期間,他主張重視自然資源,特別是礦產資源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并親自帶領探險隊進行科考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費爾斯曼除了進行大量的科研實踐活動,還是一位多產的科普作家,他一生共完成科普讀物、專著、論文1500種。他于1934~1939年創作了《地球化學》(4卷),這部著作被稱為地球化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除此之外,他還創作了科普作品《趣味地球化學》,這本書語言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在深入淺出地向小讀者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和鼓舞了無數少年兒童走上了探索科學之路。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