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68533
- 條形碼:9787511568533 ; 978-7-5115-6853-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宣傳中國共產黨的 創新理論,從歷史和現實的維度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政治 立場鮮明正確。研究的主題——基層民主,在當前推動構建基層社 會治理新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主題明確,結構合理, 內容完整,論述條理清晰,邏輯性較強,語言表述準確,符合學術 規范,體現了較高的學術研究水平,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理論、建設歷程及發展路徑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系統梳理了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包含的豐富理論內容, 以及鮮明的中國特色, 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成功經驗。并提出繼續推動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要堅持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要從外部綜合環境方面不斷優化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條件, 要在民主形式上健全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 要以民生為本完善頂層制度設計, 鼓勵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狀綜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 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第2章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內涵和特點
2.1 中國基層民主建設的內涵
2.2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特點
第3章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實踐基礎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3.3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歷史經驗
第4章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理論基礎
4.1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民主理論
4.2 毛澤東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有關論述
4.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理論
第5章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現狀
5.1 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取得的成就
5.2 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存在的問題
5.3 農村基層民主發展不充分的制約因素
第6章 加快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發展路徑
6.1 改善農村基層民主環境
6.2 健全農村基層民主形式
6.3 完善農村基層民主制度
結論
參考文獻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 節選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 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民自治中農民的參與,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于2004年6月下發《關于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對村民參與村莊管理和監督提出了要求,明確了村務管理的監督制約機制,并要求設立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為減少各部門在村務公開管理方面的相互沖突,中央級跨部門的村務公開協調機構成立,以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典型示范形式推進民主管理。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把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中,以民主促進新農村建設。 2002年,黨的十六大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范疇界定上去掉了鄉鎮基層政權機關民主建設。因為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在改變和創造自己生活的實踐中民主意識和民主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鄉鎮基層政權機關要繼續承擔提高農民民主意識和能力等職能,但繼續發展民主更多的還是要發揮農民群眾的作用,特別是保障農民能夠更廣泛地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真正參與村務管理,使各項自治權利全面得到落實,在黨的領導下逐步健全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理論創新成果,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從總體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和途徑提供了指導,民主政治建設中也同樣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協調發展的要求。和諧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屬性,民主法治對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尤其發展基層民主是協調社會矛盾、化解社會危機的有效方式,對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這些認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民主政治建設與社會建設的密切關系上來凸顯發展民主的現實意義,也體現出在不同歷史時期民主建設內容和重點的變化。 2007年,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的重要論斷,要求把人民當家作主從對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事務的有序參與和管理方面予以落實,意味著要促進人民群眾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地融入國家政治生活中,這實際上就是對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首次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并且把基層民主視為民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在國家制度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兩個方面都突出其特殊地位,其意義還在于實現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這一認識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從國家制度建設層面更深入地認識到農村基層民主建設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報告還提出:“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①,強調黨內和諧、黨內民主的表率作用和帶動作用。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并且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推進到一個新階段,指出完善協商民主工作機制,發揚民主協商的優良傳統,推進協商民主走向廣泛、多層、制度化,在民主實現形式上突出強調了探索協商民主的廣泛應用。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發展基層民主的具體環節,如在暢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層民主機制、開展基層民主協商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同時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是在我國鄉村所面臨的全新治理環境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依據自治、法治、德治在鄉村治理中各自的作用特點做出的重大部署。把自治作為鄉村治理核心,進一步豐富了村民自治的民主權利內容,可以更充分發揮農民的自主性,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中。 ……
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 作者簡介
東秀萍,教授,碩士導師,法學博士。多年來從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三農現代化和基層民主建設研究。近年來,承擔完成省部級項目10余項,以作者發表論文16篇,其中CSSCI論文2篇,核心期刊論文3篇,SSCI論文1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