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精)京師社會調查(全3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76330
- 條形碼:9787520176330 ; 978-7-5201-7633-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京師社會調查(全3冊) 內容簡介
“京師社會調查”包括《黃村:鄉村工業化與村莊的重塑》、《李村:就近城鎮化與地緣圈的重構》和《聚義村:當代農民行動邏輯的演變》。**本書從整體主義的社區研究視野出發,通過分析一個中部村莊——黃村改革開放40年多來的鄉村工業化和就近城鎮化歷程,展現了傳統與現代、機械團結與有機團結、共同體與社會彼此交融所產生的社會形態的內在機理;第二本書通過李村這一個案,試圖展現依靠地緣聯結的非傳統型鄉土社會及其變遷過程,揭示這一現象背后隱藏的、在中國鎮域社會中低端社會分工所產生的經濟與社會后果;第三本書以聚義村作為典型案例,該案例濃縮了當代中國農民行動邏輯的劇烈變化:從底線聯結的生存型邏輯到知足常樂的生活型邏輯,再到意欲階層躍升的發展型邏輯,展現了現實生活中多維面向的農民與農村,揭示了“生存””生活”“發展”三種行動邏輯基于不同社會結構和社會情境,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階層有不同的權重、排序與形態。
(精)京師社會調查(全3冊) 目錄
導論/1
**章地域經濟發展與黃村生計模式變遷/13
一傳統時期:以工輔農/15
二發展時期:由農轉工/22
三現代時期:職業多元化/35
第二章就近城鎮化背景下的親屬關系/48
一松散的代際關系/50
二個體化的擇偶與婚姻/64
三分合錯雜的兄弟關系/83
四松散宗族的分與合/99
第三章村莊社會公共性的衰落/111
一經濟互助的理性化/112
二休閑與娛樂的個性化/116
三公共輿論解體與“私”的凸顯/121
四禮治衰退與秩序生成的困境/124
第四章就近城鎮化的社會后果/132
一產業變革中的社會行動/133
二差序格局的新特征/140
三面向當下的安逸生活/149
第五章村莊治理結構的變遷/159
一村治式微——“撞鐘者”的出現(1980~2000年)/160
二能人治村(2000年至今)/170
第六章鄉村治理的社會性脫嵌與技術性嵌入/187
一公共服務的升級及其困境/187
二鄉鎮政權的懸浮化/210
三村干部的“準官僚化”/222
四村莊治理的標準化/242
五村莊治理的脫嵌/257
參考文獻/267
后記/274
《京師社會調查2,李村:就近城鎮化與地緣圈的重構》目錄
導論/1
**章新中國成立前夕:松散的地緣共同體/12
一半開放的生計模式/13
二流動中的半鄉土化/16
三薄弱的社會關系/20
第二章集體化改造:地緣聯結紐帶的強化/32
一農村工業化的起步/32
二家庭關系的再組織/41
三由生產隊整合的社會關系/51
第三章國家后撤與市場進入:地緣圈的再度松散/67
一分田到戶后集體的“半消解”/68
二加工小作坊興起與核心家庭強化/71
三私營企業興起與就近務工規模化/80
第四章就近城鎮化:地緣圈重構的機制與特點/87
一發展邏輯下的進鎮選擇/87
二進鎮特點/104
第五章家庭內外:地緣圈的存續何以可能(一)/117
一核心家庭內情感性關系占主導/117
二核心家庭外工具性關系占主導/130
三地緣圈的存續何以可能/144
第六章業緣與社會:地緣圈的存續何以可能(二)/156
一業緣關系未發育/156
二業緣關系未發育的機制分析/169
三業緣關系無法入侵個體社會生活/172
第七章斷裂與脫節、互動及聯結:城鄉李村間的關系/181
一斷裂與脫節/181
二互動與聯結/189
三城鄉分隔下的社會團結/197
結語/214
參考文獻/226
后記/232
《京師社會調查3,聚義村:當代農民行動邏輯的演變》目錄
導論/1
**章移民背景與經濟基礎/13
一歷史較短的移民村莊/13
二貧瘠的傳統經濟/24
第二章寡淡孱弱的家庭/33
一底線的代際關系與孱弱的父系紐帶/34
二女性占優的婚姻市場與夫妻關系/44
第三章松散聯結的社區/53
一生存型的互助合作/53
二維系型的公共儀式/64
三集體化時期社會秩序的演變/71
第四章貧困年代的生存與發展/75
一貧困年代的艱難生存/77
二困苦生活中的勉力發展/82
第五章短暫的生活型階段/93
一人地矛盾的頻繁波動(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93
二生計變革與溫飽解決(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
90年代初)/96
三生活型社會中的行動邏輯/98
第六章發展型邏輯的普遍轉向/107
一普遍務工、開始積累(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107
二大陵市中心建設與就業機會激增(21世紀初至今)/110
三發展型行為的涌現/113
第七章發展型階段的社會特征/119
一緊密化的代際關系/119
二逐漸滲入的后致性關系/125
三發展型社會及其邏輯/129
四發展型社會中的生活型行動邏輯/131
第八章穩定的權力結構/141
一精英掌握行政權力/142
二村民的公共參與/148
第九章國家資源在村莊中的再分配/157
一項目投入與社會性后果/157
二精準扶貧及其對發展型邏輯的影響/169
第十章政府行政資源的進入/178
一影響新治理主體的因素/179
二新治理主體的類型/182
三村莊權力格局的進入/183
結論/193
一行動邏輯的類型與轉化/193
二社會類型及其限度/196
參考文獻/200
后記/204
(精)京師社會調查(全3冊) 作者簡介
董磊明,男,1972年11月生,江蘇如皋人,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社會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農村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等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政治學研究》、《法學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兩部。2010年被評為“馬工程”重點教材《農村社會學》首席編寫專家,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