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牛津通識讀本:抑郁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5600
- 條形碼:9787544785600 ; 978-7-5447-856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牛津通識讀本:抑郁癥 本書特色
情緒低落,郁郁寡歡,對人事逐漸喪失興趣——抑郁癥猶如一只黑狗,以攝取患者的情緒為食。而人們對它的偏見和誤解,更是讓抑郁癥患者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并產生強烈的病恥感,從而加重病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抑郁癥是全球主要致殘性疾病之一,也是導致自殺的重要原因。本書無意成為一本患者指南或治療手冊,而是為全面科學了解抑郁癥打開一個窗口。它以簡潔通俗的語言介紹了抑郁癥的高風險人群、病因、診療手段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議題,幫助我們排除偏見和誤解,給予抑郁癥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牛津通識讀本:抑郁癥 內容簡介
抑郁癥正日漸滲透我們的生活,給越來越多的人帶來痛苦。它絕不是單純的悲觀或抑郁情緒,而是有著復雜臨床診斷標準的精神疾患。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抑郁癥是全球主要致殘性疾病之一,也是導致自殺的重要原因。本書從歷史早期的憂郁癥開始追溯,繼而講述了現代精神病學對抑郁癥的診斷和分類,又逐一介紹抑郁癥的高風險人群、抑郁癥的病因理論和治療手段的演變,與之相關的一些爭議及由它帶來的社會負擔等議題也得到了探討。
牛津通識讀本:抑郁癥 目錄
**章 憂郁癥簡史
第二章 現代:抑郁癥的診斷與分類
第三章 哪些人具有罹患抑郁癥的風險?
第四章 抑郁癥的模型
第五章 治療的演變
第六章 當前的爭議與未來的方向
第七章 現代社會的抑郁癥
索引
英文原文
牛津通識讀本:抑郁癥 節選
**章 憂郁癥簡史 在古代,對于以沮喪(despondency)為主要特征的情緒障礙,人們通常用“憂郁癥”(melancholia)而不是“抑郁癥”(depression)來進行描述。 melancholia這個詞可能起源于古希臘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從古代一直到19世紀前后,某些針對憂郁癥的描述及其成因的理論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因此,我們首先會對這一部分進行重點闡述。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細節,可以參考一些相關的經典教科書,如斯坦利?? 杰克遜的《憂郁癥與抑郁癥》,或者杰曼?? 貝里奧斯的《精神癥狀史》之中相關的章節。
從黑膽汁到斯多葛派的哲學家
希波克拉底可能是**個將憂郁癥描述為一種具體疾病的人。他是古希臘時期的一位醫生,生活在公元前 4世紀,常被稱為“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認為,憂郁癥的主要特征是沮喪、厭食、失眠、易怒和不安。他用體液說解釋了這種狀態的發展,該理論認為,憂郁癥是一種由生理原因引起的疾病。在更為原始的理論中,人們將憂郁癥歸因于超自然的力量,而希波克拉底的觀點則將體液說與這些原始的理論明顯地區分了開來。盡管很多學者都是體液說的擁護者,但引入黑膽汁這個概念被認為主要是希波克拉底的功勞。
在《人的本性》一書中,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人體的四種體液:黑膽汁、黃膽汁、黏液和血液。當所有的體液都處于平衡狀態時,人就是健康的,不平衡則會導致疾病。他認為,體液與氣、水、土和火這四種元素有關(見圖1)。憂郁癥被認為是黑膽汁過多造成的,而這與秋天、寒冷和干燥有關。希波克拉底還識別出一種類似于躁狂的癥狀,這種癥狀被描述為階段性的極度興奮和過度活躍。他認為,這種情況與夏天過多的黃膽汁以及溫暖干燥的空氣有關。因此,他提出,治療的目標應當是恢復體液的平衡,而凈化和放血可以達到這一目標。
公元前 3世紀,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和他的追隨者所著的《問題集》之中,希波克拉底所表達的這些思想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認為,膽汁的溫度是*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溫度過低,就會引起“毫無緣由的沮喪”。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太嚴重的膽汁失衡會導致憂郁氣質,而不是憂郁癥。在這里,他將人格與精神障礙描述為一個連續體的兩端,這是自柏拉圖關于普遍性的著作以來為數不多的一次嘗試。此外,亞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憂郁氣質可能與創造力以及智力相關,他認為,這種氣質經常出現在哲學家、政治家、藝術家和作家身上。
公元 1世紀,憂郁癥的理論和治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例如,以弗所的索蘭納斯認為,躁狂癥和憂郁癥是與理智喪失有關的慢性疾病,他是*早認識到這一點的醫生之一。此外,索蘭納斯還提出,改善身體健康的治療方法同樣可以改善心理健康,而心理干預可能對患者有益,比如,可以用滴水聲誘導患者入睡。大約在同一時期,以弗所的魯弗斯也對憂郁癥做出了描述,他的觀點影響了之后的好幾個世紀。他認為憂郁者是悲傷、陰郁、恐懼和充滿懷疑的人,在憂郁的時期,他們的外表也會發生變化。魯弗斯提出,憂郁癥可能存在先天和后天兩種不同的類型。這是有史以來**次有學者認為憂郁癥可能存在著多種病因,它可能是許多不同的過程所造成的*終結果。根據歷史記載,魯弗斯的名字還與“圣藥”—一種據說可以預防憂郁癥的草藥混合物—聯系在一起。
帕加馬的伽林(公元1—2世紀)是古希臘*負盛名的醫生之一。他是羅馬皇帝馬可?? 奧勒留的醫生, 對羅馬醫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他出現之前,羅馬社會一直認為憂郁癥乃來自諸神的懲罰。在《論身體各部分的功能》一書中,伽林詳細闡述了不同的體液異常如何導致了不同的憂郁癥亞型,以及不同的性格類型與體液之間的關系,比如多血質、膽汁質、憂郁質和黏液質等。也就是說,個體的某種人格類型或氣質,可能與其發展出某種精神狀態是相互關聯的,伽林的這個觀點可能是*早的相關論述之一。根據他的觀點,如果一個人的憂郁癥源于某種腦部疾病的亞型,那么,其相應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放血;但如果是源于其他不同的病因(如來源于血液或胃),則應水浴、休息和均衡飲食。和魯弗斯一樣,伽林發明了一種名為底野迦(theriac,這個詞有時候會被翻譯為解毒劑)的藥物。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許多文化都普遍接受體液失衡是導致憂郁癥的原因。例如,阿拉伯醫生阿維森納(Avicenna是他名字的拉丁語寫法,他的伊斯蘭名為 Abu Ali al Husain ibn Abd)在他具有深遠影響的巨著《醫典》中提到了憂郁癥和四種體液。在這本書中,他提出身體和靈魂都會受到憂郁癥的影響,并提倡使用勸導性的談話作為治療方法。有人認為,這可能是認知行為療法的先驅。
在這個時期,關于憂郁癥的性質以及如何開展治療的觀點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例如,卡帕多西亞的阿雷提烏斯強調了憂郁癥發作的周期性,并指出它可能與躁狂有關。其他人也有類似的觀察,比如特拉雷斯的亞歷山大(525—605),但阿雷提烏斯被認為是“躁狂癥醫生”,他將躁狂描述為一種以憤怒、興奮和快活為主要特征的狀態。阿雷提烏斯提出, 某些憂郁癥可能由喪親等外部事件所引發,而愛(他稱之為“醫生之愛”)有助于緩解憂郁癥的癥狀。此外,食用黑莓和韭菜以及談論癥狀等方法也有同樣的療效。
這個時期,醫學和哲學各行其道,彼此之間的交流是非常有限的。醫生們的著作大多關注的是憂郁癥,而當時的哲學家們則記錄了他們對人類情感的觀察,包括沮喪和悲傷等。例如,公元1世紀的斯多葛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寫道:“人們不為事物所擾,而是為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所擾。”在現代精神病學中,斯多葛學派的思想常常被應激—易感模型的論述所引用。這是因為,他們的觀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潛在的簡單洞見:為什么同樣的人生經歷(比如親友的逝世或關系的破裂)可能會在某人身上引發抑郁癥的癥狀,而在另外一個人身上卻沒有造成同樣的影響。
中世紀
公元500年以前,人們認為,精神疾病與生理疾病有著相似的病因,它們都應當由醫生來實施治療;但在公元 500年之后,這些觀點發生了明顯的轉變,人們重新開始相信,精神疾病是不道德、罪惡和邪惡的標志。這個時期,基督教主導了社會的秩序。對科學的反對,對憂郁癥病因的解釋所發生的變化,以及如何采取適當的干預等,這些方面無一不顯露出宗教教義的痕跡。并且,這種干預越來越成為神職人員而不是臨床醫生的責任。
關于這些觀點,珍妮弗?? 拉登在她的著作《憂郁的本質》中記載了許多經典的敘述,例如賓根的希爾德加德(1098—1179)身上發生的故事。希爾德加德是德國的一位修女,曾撰寫過《整體治療之書》,該書借鑒了憂郁癥的體液學說, 卻提出黑膽汁的形成是由于原罪的存在。當時,其他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人士也報告了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任何以理智喪失為特征的精神狀態都是遭到上帝懲罰的證據。就這樣,人們開始認為憂郁癥是對基督教的信仰和道德所發起的挑戰。憂郁癥患者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妖魔化,并且,許多患者都像女巫一樣在火刑柱上被焚燒致死。 1486年,一位著名的天主教會調查員海因里希?? 克雷默為教皇英諾森八世撰寫了一本關于獵殺女巫的手冊,書名叫作《女巫之錘》(見圖2)。令人稱奇的是,在接下來的兩百年間,這本書被修訂并重印了 16次以上,它在整個歐洲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初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歐洲群體并不認為精神疾病是由惡靈或惡魔附身所導致的。例如,出生于木星時段的人認為,憂郁癥是由天體運行所引起的,那些*富才華和*具創造力的社會成員尤其會受到這種影響,所以,憂郁癥是一種令人欽羨的體驗。馬爾西利奧?? 費奇諾(1433—1499)通常被視為出生于木星時段的人的先導。他出生于意大利,接受過哲學和醫學方面的訓練,而且自己也經歷過憂郁癥發作。費奇諾提倡運動、替代飲食和音樂等治療方法。他認為星象支配著性格,還支持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即憂郁癥與智力有聯系,而智力又與土星有關。
中世紀的相關歷史記載主要集中于社會各階層和小群體對憂郁癥患者的消極和敵對反應。然而,值得強調的是,這些態度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文化之中。源自歐洲(以及之后的新大陸)的文學作品所著重表達的觀點,通常無法囊括其他文化和宗教的觀念(見專欄1)。 我們無法逐一探究這些觀點和態度,只能提供一個簡要的概述,以提高對這些文化差異的認識。
牛津通識讀本:抑郁癥 作者簡介
瑪麗.簡.塔基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精神衛生信托基金會的精神病顧問醫師,皇家精神病學院危機負責人。從事過抑郁癥認知療法和躁狂抑郁癥堅持治療的研究,并就參與服務和堅持治療的問題撰寫了大量文章。與簡??斯科特合著有《改善精神分裂癥和雙向情感障礙患者的依從性》(2005)一書。
簡??斯科特 紐卡斯爾大學心理醫學教授,悉尼大學大腦與心理中心訪問教授,倫敦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IPPN)情感障礙中心的榮譽教授,認知治療學會的杰出創始研究員。近年來的研究重點是新出現的情緒障礙,考察雙相情感障礙的發展軌跡和風險綜合征,以及臨床分期模型在精神健康方面的應用。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