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劉銘傳文獻匯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93830
- 條形碼:9787546193830 ; 978-7-5461-938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劉銘傳文獻匯箋 本書特色
**,本書是迄今為止*為完整翔實的劉銘傳傳世文獻與檔案文獻的整理與研究。除收錄已公開的小部分奏議外,還有國內**歷史檔案館所藏《朱批奏折》《奏折錄副》以及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劉銘傳折件等近一千件。這些檔案均經仔細辨析與核對,其底稿個別內容與成形的奏折不同,且奏稿中的具奏時間時有闕載或訛誤,尤其是今天所見部分奏稿經后人整理,存在脫漏或有意刪改的情況,其中的疏漏須做考訂、補苴工作,目的是向晚清史、邊疆史研究者提供準確而完備的**手文獻。 第二,有助于晚清海疆制度的研究。作為清政府邊疆政策的執行者,邊臣疆吏的思想及政績也影響著清邊疆政策的制訂與實施,且大部分奏折均附有皇帝或朝臣的批示意見,真實地體現了晚清朝廷的內外政策和在邊疆、民族問題上的方針,是研究晚清外交、民族政策和策略,尤其是有關邊界、民族治理、民族關系等重大問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第三,劉銘傳文獻為研究晚清福建臺灣地區的社會制度及社會階層的變動狀況的**手史料,為研究近代以來邊陲的社會與自然環境提供了寶貴資料。因此,其文獻在研究中國近代史、邊疆史及民族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學術意義。
劉銘傳文獻匯箋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入選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本書以中國歷史檔案館藏《朱批奏折》《軍機處錄副奏折》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軍機及宮中檔》及臺北“中央研究院”檔案館藏《外交檔案》為底本,以《劉壯肅公奏議》《大潛山房詩鈔》《上諭檔》和《清實錄》等史料為參校本,采用對校、理校、補證及考辨之法,對其文獻進行整理與研究,并對相關人物、事件、地名、官職等進行注釋。內容涉及晚清新疆、福建、臺灣地區等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對劉銘傳研究乃至晚清史、邊疆史研究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劉銘傳文獻匯箋 目錄
凡例
上篇 奏議
同治三年(1864)
一 奏為補授直隸提督謝恩折
同治三年九月初三日(1864年10月3日)
同治六年(1867)
一 奏為賞賜物件謝恩折
同治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868年1月4日)
同治七年(1868)
一 奏為賞賜輕車都尉世職謝恩折
同治七年正月十九日(1868年2月12日)
二 奏為晉封一等男爵謝恩折
同治七年七月十九日(1868年9月5日)
同治九年(1870)
一 代奏劉銘傳恭謝天恩折
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九日(1870年9月24日)
二 奏報督師陜西請訓緣由折
同治九年十月(1870年11月)
三 奏報由津起程日期緣由折
同治九年十月十九日(1870年11月11日)
四 奏報刊刻木質關防緣由片
同治九年十月十九日(1870年11月11日)
五 奏報星速赴陜并渡黃河情形折
同治九年閏十月二十二日(1870年12月12日)
六 恭報到陜日期并暫難扼守纏金折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八日(1870年12月29日)
七 奏請李承先一軍仍歸北路調度片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八日(1870年12月29日)
八 請飭山西撫臣派員幫同護解駝只片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八日(1870年12月29日)
九 奏報分防扼要籌商大略情形折
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六日(1871年1月6日)
十 奏為御賞福字等項謝恩折
同治九年十二月十五日(1871年2月4日)
……
下篇 詩文
附錄
劉銘傳文獻匯箋 作者簡介
杜宏春,聊城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5項(含重點2項)、國家出版基金與國家古籍出版專項基金4項、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省部級社科基金14項(含重點2項),出版學術專著12部,獲廳局級獎勵4項、省部級獎勵3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