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科學社會主義若干問題探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765655
- 條形碼:9787560765655 ; 978-7-5607-656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社會主義若干問題探討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3編, 分別以社會主義歷史進程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為主題, 集合了作者在教學之余發表的關于科學社會主義方面的論文, 這些論文對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設道路尤其是改革開放道路從理論和實踐上作了認真的研究和闡述。
科學社會主義若干問題探討 目錄
關于社會主義“同時勝利”和“一國勝利”問題辨析
——《社會主義勝利問題研究》(代序言)
“同時勝利”論與“一國勝利”論之比較
列寧“一國建成”思想與斯大林“一國建成”論之比較
斯大林在“一國社會主義”理論上的誤解
社會主義“一國勝利”理論的歷史演變
列寧是如何看待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的?
列寧“一國建成”思想新論
中編
**個無產階級政黨和**個共產黨不是同一組織
對列寧判定無產階級政黨的著名論斷的再認識
論《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重要戰略原則
科學社會主義若干基本概念辨析
科學社會主義兩對基本概念辨析
準確理解列寧“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多重含義
——為紀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而作
對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再認識
關于巴黎公社革命的客觀條件和失敗原因
——對一種傳統觀點的異議
重評巴黎公社防范干部蛻變的兩項措施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不大發達國家首先開始革命的思想
列寧關于比較落后國家首先走向社會主義的思想
也談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峽谷”設想
一兼評“非制度間跨越”說
如何理解馬克思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
如何理解列寧的“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本改變了”?
列寧并未改變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革命觀
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看待社會主義革命的前提條件的?
馬、恩、列是如何看待社會主義勝利問題的?
思想上高度解放,學術上實事求是
——高放先生對“同時勝利”和“一國勝利”問題的研究述評
下編
馬克思關于“過渡時期”的著名論斷再解讀
——兼論我國的“過渡時期
也談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
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的前提與我國三大文明建設
公有制為主體:社會主義不能突破的底線
我國經濟基礎的特征與經濟體制改革
我國政治上層建筑的特征與政治體制改革
我國意識形態的特征與精神文明建設
試析”文化“的三種主要含義
政治文明的功能與政治文明建設的意義
進一步發揮工會教育工人階級的作用
——紀念列寧《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同志的錯誤》發表85周年
“一國兩制”構想與唯物辯證法
關于時代性質和時代主題的哲學思考
中國共產黨“三件大事”的內在邏輯
革命性質是由社會性質決定的嗎?
——山大版《毛澤東思想概論》有關論述質疑
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大戰略意義
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讀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后記
科學社會主義若干問題探討 節選
《科學社會主義若干問題探討》: 要準確理解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各國革命“同時發生”的觀點,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他們所說的“共產主義”或“共產主義革命”的含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和所有過去的運動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舊的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的基礎,并且**次自覺地把一切自發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創造,消除這些前提的自發性,使它們受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支配。因此,建立共產主義實質上具有經濟的性質,這就是為這種聯合創造各種物質條件,把現存的條件變成聯合的條件。”②在《共產主義原理》中,恩格斯在回答第18個問題即“這個革命的發展過程將是怎樣的”問題時,從建立民主的國家制度和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一直談到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可見,他們所說的共產主義革命,不僅包括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政治革命,而且還包括實行社會主義經濟變革的社會革命;而他們認為完成了社會革命,社會即進入無階級無國家的社會主義社會。 要準確理解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各國革命“同時發生”的觀點,其次需要搞清楚的是,他們所說的“同時發生”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們認為,隨著生產力的普遍發展,人們之間的普遍交往建立起來,資本主義越出了民族和國家的界限.形成了世界體系,致使每一國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國家事變的影響,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變革都有了依存關系;同時,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貿易自由的實現和世界市場的建立,工業生產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條件的趨于一致,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世界性的至少是所有文明國家內的兩大對抗階級。這種資本主義體系的世界性和工人階級利益的共同性,決定了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國際性。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認為各先進國家的共產主義變革將在同一歷史時期內“發生”。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雖然發動有早有遲,發展有快有慢,但*終必定是在同一歷史時期內“勝利”。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完成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和國家的共產主義變革;共產主義變革只有在至少是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都掌握政權以后才能得以實現,只有在至少是各主要國家的變革都實現以后才能得到保證。因此,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共產主義革命“同時發生”的觀點,不是各國無產階級政治革命“同時發動”或“同時勝利”的意思,而是各國無產階級社會革命“同時勝利”的意思。當然,這個“同時”,不是“同一時間”,而是“同一時期”。 馬克思、恩格斯是以無產階級的徹底解放為出發點,來論述社會主義勝利問題的。在他們看來,完成無產階級社會革命,即完成共產主義變革;實現無產階級的徹底解放,即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從社會主義*終勝利這個意義上說,無產階級革命必然是在各國“同時勝利”的。但是,這絲毫不意味他們主張無產階級政治革命也必須在各國“同時勝利”,各國無產階級必須同時奪取政權。恰恰相反,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特別是歐洲革命爆發以后,雖然他們也強調過社會主義的事業是國際的事業,強調過各國無產階級團結戰斗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再也沒有無產階級革命是將在各國“同時發生”的革命之類的提法;他們更加重視的是各國無產階級反對本國資產階級的斗爭,重視的是各國無產階級在本國奪取政權的革命。這就是說,他們主張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同時勝利”,但并不否認無產階級政治革命的“一國勝利”。 即使在1848年以前,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產主義革命將在各國“同時發生”的觀點時,也并未否認一國無產階級能夠首先奪取政權。就在《共產主義原理》中,恩格斯在說共產主義革命是將在英、美、法、德同時發生的革命這句話之后,緊接著說:共產主義革命在各國發展得較快或較慢,要看這個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情況。“因此,在德國實現共產主義革命*慢*困難,在英國*快*容易。”他還指出:“如果現在英國或法國的工人獲得解放,這必然會引起其他一切國家的革命,這種革命遲早會使這些國家的工人也獲得解放。”①這就是說,各國共產主義革命的發展和實現有快有慢,各國工人階級的解放或早或遲;英國將先于德國和其他歐美國家取得革命的勝利,英、法等國的工人階級將先于世界其他國家的工人階級獲得解放。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開始共產主義變革的革命,不是在歐美各主要國家,更不是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同時勝利”的。 ……
科學社會主義若干問題探討 作者簡介
李心華,男,1948年7月生,山東蓬萊人,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專著5部:《社會主義勝利問題研究》(1995年)、《鄧小平理論概論》(1998年)、《鄧小平理論學習綱要》(2001年)、《社會主義基本理論新探》(2005年)、《“同時勝利論”與“一國勝利論”比較研究》(2017年)。在《國際共運史研究》《世界歷史》《蘇聯東歐問題》《東歐中亞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研究》《社會主義研究》《學術月刊》《教學與研究》《蘭州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