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鹽之路(海邊的1014公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2817
- 條形碼:9787520372817 ; 978-7-5203-728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鹽之路(海邊的1014公里) 本書特色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書中主角曾是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的普通人,過著平凡的生活,可意外不期而至,他們于朝夕之間失去了一切,由此被迫開啟了一場朝向西南沿海小徑的徒步之旅。1014公里,既是絕地求生,也可視為一次斷舍離的嘗試,盡管并非完全出于自愿。 令人絕望的生存處境與絕美的英國沿海風光,貧窮且疲累的徒步體驗與回蕩在海天之間的生命感悟,失去與獲得,艱難與成長,都在這趟旅程中相映相成。
鹽之路(海邊的1014公里) 內容簡介
50歲, 因為一場官司, 雷諾失去了畢生經營的農場, 也是她的全部財產和收入來源, 僅隔一天, 她的丈夫確診身患絕癥, 并被告知時日無多。沒收財產的法警就在門外, 勒令他們立即搬離, 在2015年的夏天, 他們被迫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同時, 一場朝向西南沿海小徑的徒步之旅也就此開啟。100多個日夜, 1014公里, 1頂帳篷, 2本書, 幾件生活必需品, 這就是他們抗衡憤怒、貧窮、饑餓、失望, 還有懸崖、絕境和惡劣天氣的全部。輕易就分崩離析的普通生活, 究竟要以何種方式重啟? 正如所有美好的自然救贖故事里所寫, 我們的主人公就這樣走進荒野, 走向海天之間, 在那里, 她與曾經的自己重逢, 她思索愛, 思索生命, 尋找答案, *終獲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是, 這一次, 她有著從少年起就陪伴在她身邊的愛人, 這一次, 家不再是一棟僅供懷念的磚瓦房, 而是一種流動的心境。
鹽之路(海邊的1014公里) 目錄
生命的塵埃
流逝
痛苦的遷徙
無賴和流浪漢——關于無家可歸的種種
第二部分 西南沿海小徑
無家可歸
步行
饑餓
角落
第三部分 強推力
為什么?
綠色-藍色
掙扎
海上的舞者
皮膚
詩人
第四部分 微咸的黑莓
岬角
尋覓
冷
第五部分 選擇
綿羊
第六部分 懸崖邊的步行者
活著
接受
鹽漬
致謝
鹽之路(海邊的1014公里) 節選
《鼓樓新悅·鹽之路:海邊的1014公里》: 生命的塵埃 當我決定去徒步旅行的時候,我正在樓梯下坐著,還沒來得及仔細考慮背上背包步行1014公里意味著什么,也不知道在將近一百多個夜晚里露宿野外會是怎樣的情形,沒想過這筆開銷要從哪里來,更沒想過步行結束后又該作何打算。但唯一確定的是,相伴三十二年的愛人要和我一同踏上旅程,盡管他對這個決定還一無所知。 事實證明,提前幾分鐘躲在樓梯下的確是個明智的選擇。一群黑衣人從早上九點鐘就開始瘋狂砸門。但我們沒準備好,沒準備好舍棄掉所擁有的一切。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告別,再給我一個小時就好,一個星期也行,但*好是一輩子。時間再長我也不嫌多。我們壓低身體,躲在樓梯下緊緊依偎著。像受驚的老鼠一樣竊竊私語;像淘氣的孩子,戰戰兢兢地等待著暴露的那一刻。 法警們走到后院,猛敲窗戶。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試圖進到屋內。我聽見其中一個爬到了花園長椅上,一邊叫嚷,一邊用力推開廚房的天窗。就在這時,我一眼認出了打包紙箱里的那本書——《徒步500英里》(Five Hundred Mile Walkies)。我二十多歲的時候讀過它,講的是一個男人和他的小狗在西南沿海小徑徒步旅行的故事。茂斯在我旁邊蜷成一團,頭靠在膝蓋上,雙臂環抱著雙腿,一動不動地保持著這種自我保護姿勢。他痛苦、害怕,且尤為憤怒。在這三年無休無止的戰斗中,生活將每一枚可能中傷他的子彈都上了膛,然后用盡全力朝他開火。他已經憤怒到筋疲力盡。我把手放在他的頭發上。記得年少時,我曾撫摸過他那頭長長的金發,上面滿是海鹽、石楠花和青春的饋贈。后來他剪去長發,棕色的短發上沾滿了建筑石膏和孩子們的橡皮泥,而現在,每當我輕撫他稀疏的白發,滿眼都是我們生命的塵埃。 初遇茂斯那年,我18歲。現在,我50歲。我們一起重建了這個破敗的農場,修復了每一堵墻,用心歸置了每一塊石頭。我們在這里種菜、養雞,撫育兩個孩子。我們還建造了一個谷倉,有償開放給游客來分享我們的生活。但現在,一旦我們走出那扇門,這一切都將會成為過去,一切都會被拋諸身后。結束了,這一切都要結束了。 “我們可以去徒步旅行。” 說出來很荒謬,但我還是說了。 “徒步旅行?” “對,就是徒步旅行。” 茂斯能做到嗎?但那畢竟只是一條沿海小徑而已,不會太難走。而且我們可以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地,跟著地圖走就是了。我現在急需找到一張地圖來告訴我具體路線。那就出發吧,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大概看了下路線,我們要從薩默塞特郡的邁恩黑德出發,穿過北德文郡、康沃爾郡和南德文郡,*終到達多塞特郡的普爾市。走完整條沿海小徑的計劃看起來完全可行。然而在當時那一刻,翻越山丘、穿過荒野、蹚過眾多海灘與河流,這一設想如癡人說夢般荒唐可笑。就好比讓我們現在從樓梯下走出來,坦然地打開門一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罷了。這些事之于別人或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但之于我們,便是如上青天。 可轉念一想,我們改造了廢墟一般的農場,自學了修理管道,還帶大了兩個孩子,面對法官和高薪律師時也能勇敢地為自己辯護。那這次為什么不行呢? 因為我們輸了,輸掉了官司,失去了房子,也迷失了自我。 我伸手把書從箱子里拿出來,看了看封面——《徒步500英里》。聽上去該是一幅多么悠閑寧靜的畫面啊。但那時的我沒有意識到,這條西南沿海小徑是殘酷無情的。它與登頂八次珠峰的距離相差無幾。而且1014公里的這條小徑通常不過一英尺寬,我們要野外生活、野外露營。一想到數十年的慘淡經營就換來眼下這一刻的東躲西藏,我就打定主意,這趟徒步旅行是勢在必行了。 更何況現在我們別無選擇。我伸手拿書的時候他們看到了我,他們知道我們在家。沒有回頭路了,我們必須離開。當我們從黑暗中往外挪時,茂斯轉過身來。 “一起嗎?” “永遠。” 我們站在門前,法警在門外等著換鎖,要把我們和往日生活徹底隔絕開來。這座燈光昏暗的老房子像蠶繭一樣保護了我們二十年。今天一旦走出那扇門,我們就再也回不來了。 但我們還是手牽著手,義無反顧地面向耀眼的陽光走去。 ……
鹽之路(海邊的1014公里) 作者簡介
雷諾·溫恩(Raynor Winn)英國作家。結束此次西南沿海小徑的徒步旅行后,她成為一名長途步行愛好者,并著有多篇關于自然生態、無家可歸者和野外露營的文章。現和丈夫茂斯以及他們的小狗蒙蒂住在康沃爾。該書是她所出版的第一冊書,其第二冊書The Wild Silence也已出版。 席坤,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講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文系博士,研究興趣主要包括十九以及二十世紀旅行文學、跨文化書寫、文學翻譯,代表譯著《史詩之城:在加爾各答的街頭世界》《美洲紀行:從洛杉礬去往世界盡頭》。 姜思成,河北師范大學與英國斯特林大學翻譯專業文學學士,愛丁堡大學對外英語教學碩士。研究興趣包括英語教育,英國語言文學及中英翻譯理論與實踐。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