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83602
- 條形碼:9787518083602 ; 978-7-5180-8360-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2 本書特色
l 哈佛教育大師、“零點項目”創始人之一戴維·珀金斯繼《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后又一暢銷之作! l 對學習者來說,本書提出一套理想的學習路徑。應對新知,快速上手;應用已知,靈活遷移;面對未知,迅速入門,有效突破。 l 對教育者來說,本書給你一套教學方法,確保讓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都用在應對核心目標上,避免大量無效的復習、練習。 l 湛廬文化出品。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2 內容簡介
在《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2》中,哈佛大學知名教授戴維·珀金斯提出了一套理想的學習路徑——全局學習法。利用全局學習法的7條原則,你可以應對新知,快速上手;應用已知,靈活遷移;面對未知,迅速入門,有效突破,更適合解決復雜問題。他以學打棒球為比喻,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教學實例,提出了學習中兩種常見問題:要素病(即低效學習)和理解病(即無效學習)。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學習“全局游戲”,而非某學科的若干孤立要素,則任何年級、任何科目的教學都可以做得更有成效。 全局學習法是綜合了學習、教育領域前沿研究的一套學習理論,運用7大原則,從整體到局部,先見森林,再見樹木。對學習者來說,本書提供了一套學習思路、框架,比其他學習方法更容易上手,讓你在走出學校之后,還能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應對復雜問題,以及生活和工作中各種未知的伏擊。對教育者來說,本書給你一套教學方法,確保讓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都用在應對核心目標上,避免大量無效的復習、練習。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2 目錄
引言 如何為未來而學——全局學習 /001
第1章 玩全局游戲,建立門檻體驗 /023
什么是全局游戲 /026
好的全局游戲有哪幾種 /030
從初級版游戲開始 /035
有針對性的全局游戲更有價值 /041
保持游戲運轉至關重要 /043
為理解而游戲 /046
第2章 要學就學有意義的 /053
學習值得學的內容 /057
挑選值得學的內容 /059
利用開頭吸引學習興趣 /063
利用理解增強學習動力 /065
利用期望建立學習自信 /068
利用選擇激發學習熱情 /072
設計*佳挑戰和充滿想象力的認知工具 /076
第3章 解析難點,再刻意練習 /083
對難點的關注常常不夠或者不對 /085
欣然接受難點部分 /088
通過普遍困擾預見難點 /094
建立一種難點理論 /105
從練習到練習曲 /109
第4章 學習遷移,建立豐富且可擴展的技能庫 /113
什么是學習遷移 /116
大部分的學習遷移都失敗了 /120
成功的學習遷移可以通過引導實現 /124
如何引導遷移 /129
輸入型遷移 /132
充分利用遷移 /134
第5章 掌握隱藏游戲,跨入新的門檻 /139
隱藏的策略游戲 /143
隱藏的因果關系游戲 /147
隱藏的探究游戲 /153
隱藏的權力游戲 /161
游戲是如何隱藏的 /164
第6章 結伴學習,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177
學習的社會觀 /181
結對解決問題 /184
工作室學習 /187
實踐社區 /190
跨年齡輔導教學 /195
極端式的小組學習 /198
第7章 學會學習,主動管理自己的學習 /203
駕駛員學習文化 /206
乘客學習文化 /208
做自主型駕駛員 /211
如何教育自主型駕駛員 /216
學會學習是為了持續學習 /221
后 記 學習的未來 /225
致 謝 /239
注釋及參考文獻 /242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2 節選
幾年前,我曾花了一天的時間跟大學老師們交流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性學習這一問題。交流很順利,老師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并且紛紛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談。不過,讓我印象*深的卻是休息時的一次閑聊。當時,一位物理學教授皺著眉頭走過來對我說:“我的學生就是不理解教給他們的東西。”我問:“怎么回事?” “我來給你舉個例子,”他說,“我教的是基礎物理學,它不是什么高深的學問,但學生有很多地方就是搞不明白。例如,我們學習下落物體的運動規律,這是標準的教學內容,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有一座100 米高的塔,塔頂上放著一個重達10 千克的物體,有人把它碰了下去。請問,這個物體經過多長時間會落地?’” 我知道這樣的問題很常見,解決它們有標準的公式。如果你知道公式,你甚至不用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直接把數字代入公式就行了。標明物體的質量是故意設置的干擾項。如果不考慮空氣阻力,下落物體的加速度跟質量無關。“好吧,”我說,“我懂你的意思,然后呢?” 這位教授繼續說:“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出了一道這樣的題,‘有一個100 米的深洞,洞口放了一個10 千克的物體,有人把它推進了洞里。請問,該物體經過多長時間會落到洞底?’信不信由你,有幾個學生不會做這道題。不僅如此,考試后還有一個學生跑來向我抱怨。她說,‘教授,我認為這道題出得不公平。整個學期里我們根本沒有講過關于洞的問題。’” 我給這位教授提了一些如何避免掉入這類陷阱的建議。同時,我自己也思考了一下在這位教授的課堂上,教與學的過程會是什么樣子,為什么學生不能進行如此明顯的舉一反三?不過這段經歷給我印象*深的主要還是塔和洞的問題,在那以后我經常跟人津津有味地講起這個故事。后來,我在一個比較大型的演講中再次講到了這個故事,散場時,有兩個人走過來對我說:“這個故事是你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而特意編造出來的,對嗎?”不,那并不是我編的,而是確確實實的真事。 塔和洞的問題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向我們表明:即使兩者的關系已經十分明顯,學生依然有可能不會進行遷移。“遷移”這一概念來自學習理論,它的要義很簡單:人們把他們在一種情境中學會的東西,放到另一種情境中去學習和運用。例如,學生學過塔的問題后,理想的情況是他們也能夠解決洞的問題;你學會了開轎車,后來搬家時,你租了一輛小型卡車,你會發現自己也能開得很好;我們學會閱讀后,無論看報紙,還是看所得稅申報表,都會運用它們;你學習了法國大革命或美國內戰,在看報紙或聽新聞廣播時,你會將它們和伊拉克或阿富汗的情況進行比較;老年人聽說感冒和流感主要通過接觸傳染,他們就把這種知識轉化成實際行動:在一年中的流感高發期里,人們握手時會變得謹慎,洗手時會更仔細。 換言之,遷移就是“換個地方玩”的問題,即我們學會的游戲,以及游戲的零碎部分,不僅能在*初的情境中運用,也同樣能夠在其他情境運用。 換個地方玩聽起來似乎容易,實際卻不然。還記得前文里我們講過的波士頓紅襪隊的例子吧。不同棒球場的差別很大,當紅襪隊在其他地方打比賽時,他們會遇到布局非常不同的體育館,既有優勢,也有劣勢,而且那里的觀眾往往會不太友好。換個地方玩的重要性在不同體育運動和游戲中差異非常大,你可以將高度標準化的室內運動乒乓球跟每座山都不一樣的登山運動比較一下。 本著相同的精神,有關學習遷移的研究警告我們,對有些主題來說,換個地方玩是很嚴重的問題。有時候,學生沒有表現出我們希望看到的學習遷移,即表示教育的任務沒有達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這就是為什么“學習遷移,建立豐富且可擴展的技能庫”是全局學習的第4 條原則。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2 作者簡介
戴維.珀金斯(David N. Perkins) 世界知名教育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知名教授,“零點項目”創始人之一。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和人工智能博士,國際思維協會組織委員會常委,全球教育界知名演講家及顧問。 哈佛大學“零點項目”的創始人之一,與霍華德·加德納一起,作為“零點項目”的負責人共同工作超過25年。 曾在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瑞典、南非、以色列、中國等國家研發和講授過關于思維的教育計劃和方法。 著有暢銷書《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