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近代人文社會科學譯著.6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982680
- 條形碼:9787543982680 ; 978-7-5439-826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人文社會科學譯著.6 內容簡介
人文學科之所以稱“學科”而不稱“科學”因為通常所說的科學(science),主要指以物為研究對象、可以通過實驗進行驗證的自然科學,而人文學科則以人為研究對象,具有個別、私人、主觀性質,無法驗證。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處于比較的兩端,差異較大,而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差異較小,且在取向、知識生產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較為接近。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的區別,也表現在分析和解釋方向:自然科學從多樣性、特殊性、復雜性、偶然性走向統一性、一致性、簡單性和必然性;相反,人文學科則突出獨特性、意外性、復雜性和創造性。它們屬于不同的思維能力,使用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表達。自然科學是理性的產物,使用事實、規律、原因等概念,并通過客觀語言溝通信息;人文學科是想象的產物,使用現象與實在、命運與自由意志等概念。所以稱“學科”而不稱“科學”更為突出人文學科的特質。 學科分類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語境下并不相同,標準、方法也見仁見智。近代以來,學術界逐漸傾向于將人類知識分為三大部類,即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自然科學以自然即客觀的物質世界作為研究對象,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學(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與生物學等;社會科學以人類社會作為研究對象,涵蓋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行政學、教育學、倫理學等;人文學科以人為研究對象,探尋人的生存及其意義、人的價值及其實現,涉及語言學、文學、歷史學、哲學、藝術等。
近代人文社會科學譯著.6 作者簡介
熊月之,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暨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生導師,是“上海社會生活史研究”“上海大辭典”“上海城市精神” 等重大課題的主持人,代表作《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通史》獲社科院科研成果獎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