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綠色文明--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共識與全球合作(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2223
- 條形碼:9787030672223 ; 978-7-03-06722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綠色文明--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共識與全球合作(精) 內容簡介
本書分析了近年自然環境惡化的現狀,強調了落實2015年聯合國《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由此提出了人類需要實行“綠色文明”,并分析了綠色文明的五大內涵。本書對工業文明進行了反思,對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博弈進行了分析,對優選天(大氣)、地(土壤)、水、林污染及其治理進展進行了概述,強調了應筑建綠色文明的產業基礎,并對123個國家綠色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比較。本書認為人類文明進入了新階段,發出了包容多元文明和共建綠色文明的強烈呼吁。 本書適合關心人與自然關系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閱讀,尤其適合人文科學中史學、人類學、環境經濟學,以及理科中環境學的讀者閱讀。
綠色文明--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共識與全球合作(精) 目錄
序
前言:從文明沖突通往文明合作的綠色之橋
**章 綠色文明建設由于自然環境急速惡化而具緊迫性 1
**節 科學家的預言 1
第二節 地球正面臨種種危機 2
第三節 近幾年氣候變化影響的嚴峻現實 4
第四節 氣候變化影響的原因分析 7
第五節 有識之士的緊急呼吁 8
第六節 古代文明衰亡的前車之鑒 10
第二章 《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全球共構綠色文明的合作宣言 12
**節 《議程》的形成與概略 12
第二節 《議程》的現實意義與內容 13
一、政治意義 13
二、對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17
第三節 《議程》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印記 22
一、文明是一個歷史范疇 22
二、綠色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關 23
三、《議程》集中反映了后工業化時代的人類文明共識 24
第三章 綠色文明的五大內涵 26
**節 天人和諧 26
一、用中華文明的智慧闡釋“天人和諧” 26
二、“天人和諧”概念是立足于哲學理性高度的提煉 27
三、實現“天人和諧”,需要合理的互動和多元的應對 27
第二節 公正民主 28
一、綠色文明具有公正的要求 28
二、綠色文明具有民主的要求 30
第三節 發展可持續 31
一、發展可持續對生產和消費的要求 31
二、發展可持續的制度條件 32
第四節 科技智慧 33
一、科技對人類文明演進的影響是重要的 33
二、科技的應用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是把雙刃劍 34
三、科技智慧是綠色文明的重要內涵 35
第五節 和平包容 36
一、綠色文明強調和平 36
二、綠色文明強調“包容” 38
第四章 工業文明的反思 41
**節 工業化對環境的黑色影響并催生早期的環保理念 41
第二節 工業化過程中步步升級的綠色規劃與行動 45
第三節 工業文明的五大矛盾及走向綠色文明的歷史使命 49
一、史無前例的生產力水平與日益增大的自然資源生態消耗 49
二、法治下的勞資矛盾 51
三、壟斷與競爭 52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自由與管制 54
五、共同價值與戰爭行為的矛盾 55
第五章 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博弈 59
**節 1978—1992年經濟增長對環境影響的分析 59
第二節 1993—2012年經濟增長對環境影響的分析 62
一、1993—2001年的環境形勢 62
二、2002—2012年是中國環境保護*為艱難的十年 63
第三節 2013年以后的污染治理與環境保護 65
第四節 中國經濟發展處于工業化中期是環境問題的大背景 70
一、我國的工業化程度與美國工業化中期階段程度相當 70
二、我國的工業化程度指標符合錢納里多國模型工業化中期階段判斷 71
第五節 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推出并實施的環境戰略與措施 71
第六章 應對氣候變化與大氣污染的全球公約 75
**節 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的全球新共識 75
一、《巴黎協定》的意義 75
二、中國在達成和落實《巴黎協定》中發揮的作用 76
三、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是中美外交合作的重要成果 76
第二節 氣候問題與資源、環境問題密切相關 76
一、氣候變化引發嚴重自然災害 76
二、氣候變化改變了某些地區原有的資源稟賦 77
三、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劇氣候問題 77
第三節 經濟發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78
一、工業化過程直接影響了氣候的變化 78
二、過度追求GDP導致的環境和資源代價 78
三、緩解經濟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79
第四節 空氣污染問題與氣候變化問題同等重要 79
一、大氣污染問題嚴重 79
二、室內空氣污染問題嚴重 80
第五節 應對大氣污染:主抓人類排放系統 81
一、抓排放主體 81
二、抓排放客體 81
三、抓排放途徑 82
四、抓排放管理 82
五、抓排放吸納 83
第六節 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發揮中國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83
第七章 土地污染及其治理是人類的共同難題 85
**節 全世界遇到的共同難題—土壤污染 85
第二節 中國土壤污染及現狀 87
第三節 中國對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視程度的提升過程 89
第四節 應對土壤污染:大地神圣,保修并舉 90
一、尊崇大地,保護土壤 91
二、孝敬“母親”,修復土壤 92
三、當務之急,善除垃圾 92
第五節 臺灣新北市垃圾焚化處理調研 93
一、高水平的垃圾處理 93
二、臺灣有關方面的相關措施 94
三、幾點啟示 95
第八章 水體污染及其治理—水文明的懷念 97
**節 全世界的共同課題—水安全 97
一、世界水資源分析 97
二、海洋污染問題不可忽視 98
三、珍惜和科學利用地下水資源 99
第二節 中國水污染現狀與治理 99
一、中國水資源問題嚴重 99
二、中國水污染2015年后的治理措施 100
三、2019年6月全國地表水質量 101
第三節 應對水污染:構建水安全體系目標 101
一、生活水安全 102
二、生產水安全 102
三、環境水安全 102
四、專家提出解決中國水問題的思路 102
第四節 新加坡治水和以色列推動節約用水的案例 102
一、新加坡應對水短缺的經驗 102
二、以色列“綠色國會”及節水項目的考察及啟示 103
第九章 森林與生物多樣性的展望 106
**節 全球關注森林與生物多樣性 106
第二節 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發展林業面臨的挑戰 107
一、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現狀 107
二、林業生態保護面臨的挑戰 109
第三節 森林與生物:法自然之道,守人類之本 110
一、不應搶占而應擴展生物生存空間 111
二、不應污染而應改善生物生存環境 112
三、不應傷害而應保護生物和拯救生物的生命 114
第四節 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發展林業的新進展 115
第十章 筑建綠色文明的產業基礎 118
**節 綠色產業內涵及發展的意義 118
一、發展綠色產業對實現綠色文明具有重大意義 118
二、從傳統產業綠色化與發展新興綠色產業入手 119
第二節 傳統工業綠色化 119
一、清潔生產,發展綠色工業 119
二、廢物利用,發展循環經濟 120
三、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 121
第三節 促進能源產業綠色發展 121
一、煤炭的綠色開采 122
二、石油的綠色開采 122
三、二次能源的綠色轉化 123
四、新能源的綠色研發與生產 124
五、能源生產中的減排與廢棄物處理 124
第四節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125
一、生態農業的探索 125
二、發達國家發展生態農業的經驗 126
三、發展中國家發展生態農業的經驗 126
第五節 帶著綠色文明色彩的文化產業 127
第十一章 123個國家綠色發展水平的測度 131
**節 人類綠色發展指數測度的由來及進展 131
第二節 2018人類綠色發展指數的測度 135
一、HGDI的指標及三級體系 135
二、HGDI測評國家的選擇 138
三、HGDI的測算方法 139
四、測算結果及分析 142
第三節 發展中國家需要國際社會的幫助 145
第四節 制定衡量可持續發展進展測度方法的比較 147
第十二章 包容多元文明 共建綠色文明 151
**節 多元文明中的共同利益與價值是綠色文明的基礎 151
一、多元文化的各國有著共同利益 151
二、達沃斯文化中體現著東西方文明的包容與融合 153
三、全球化的亞洲正在證明:東西方文明互補而不是替代 153
四、為實現綠色文明的和平與繁榮需要大愛與包容精神 154
第二節 東西方文明交流史為共建綠色文明提供了借鑒 156
一、中國老子《道德經》的東西方共享 156
二、從馬勒大地交響樂聆聽中國與歐洲同樣的精神世界 158
三、從《幾何原本》的傳播交流看中歐文化的早期交流 159
四、從絲綢之路看中國與阿拉伯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 160
五、歷史上拉丁美洲文明與歐洲文明的交融 161
第三節 從多元文明走向綠色文明的關鍵—維護和穩定中美關系 161
一、亨廷頓指出中國文明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 161
二、中美交流合作的歷史超過200年 162
三、從奧巴馬投資出品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看中美互助辦企業 163
四、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系 164
第四節 展示人類探求共同文明的努力—奧運圣火贊 165
結束語 169
后記 170
致謝 172
綠色文明--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共識與全球合作(精) 作者簡介
李曉西,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北師大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名譽院長,曾任國務院研究室宏觀經濟研究司司長。現兼UNID0一UNEP綠色產業平臺中國辦公室名譽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經濟學部召集人,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中國環境保護與發展國際委員會中方委員,中國政策專家庫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咨詢委員會委員,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名譽院長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院名譽院長等。近年主持完成了6個年度的《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報告》,主持出版了《人類綠色發展報告2014》中英文版和《中國綠色金融報告2014》。入選《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和《二十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