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思想史講義中國思想史講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17549
- 條形碼:9787547317549 ; 978-7-5473-1754-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思想史講義中國思想史講義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1. 著名思想史家、歷史學家錢新祖教授代表作,首次在大陸出版。
2. 對中國思想文化進行了全新的闡釋,其對中華文明內在人文主義的發(fā)現(xiàn),在海內外學術界引進了巨大反響,該作以此為基點,對中華思想文化的發(fā)生和流變傳承做了極為精辟的闡釋。
3. 作者站在中西思想文化比較的角度,縱橫論析,視野極為開闊,問題意識極為敏銳,提出的看法極富有啟發(fā)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創(chuàng)性的人文思想作品。
4. 該書體大慮周、思密精深,得到了海內外諸多著名學者的推崇。
中國思想史講義中國思想史講義 內容簡介
本書是依有名學者錢新祖(1940-1996)教授生前在芝加哥、臺灣地區(qū)、香港等地知名大學長期講授《中國思想史》課程的講稿整理而成,次在內地出版。該著以一種自覺的跨文化比較分析方法,從中西思想文化的廣闊視野來討論中國儒、道、釋思想,察究各家思想、學說興起、流傳、演變,直叩其核心問題,折中損益,新見迭出。尤其對中華文化的特質有極為深刻精準的體認,足以推倒西方哲學長期以來對中華思想文化的偏見淺識。這部的體大慮周、思密精深之作,深受學界推崇,在當今優(yōu)選化語境中,尤其值得參考。
中國思想史講義中國思想史講義 目錄
編者前言……
張亨先生序……
梅廣先生序…
**講 人文主義在天(神)人關系中的問題性:
韋伯、黑格爾式論中國歷史文化之解體性批判(上)
第二講 人文主義在天(神)人關系中的問題性:
韋伯、黑格爾式論中國歷史文化之解體性批判(中)
第三講 人文主義在天(神)人關系中的問題性:
韋伯、黑格爾式論中國歷史文化之解體性批判(下)
第四講 《 論語》中的“仁”及對話文學…
第五講 孟、荀論心、情、性(上)
第六講 孟、荀論心、情、性(下)
第七講 墨子:”兼愛”說所比喻呈現(xiàn)的客觀化思想模式
第八講 老子:道與”無為”
第九講 莊子:”齊物”與”兩行“
第十講 老莊的“道”及其語言觀…
第十一講 《 大學》與《中庸》:“修身”與“本性”
第十二講 《 易經(jīng)》中的“生生”觀念與共鳴式思想
第十三講 印度的佛學(上)
第十四講 印度的佛學(下)
第十五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
第十六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I)
第十七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II)
第十八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V)
第十九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V)…
第二十講 周敦頤與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上)
第二十一講 周敦頤與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下)
附錄
壹、中文上課大綱(syllabus)暨期末考題
貳、英文上課大綱
參、臺北,香港,芝加哥——錢新祖先生行述
肆、錢新祖(Edward T. Ch’ien)生平簡歷…
中國思想史講義中國思想史講義 節(jié)選
老子: 道與“無為” 《老子》這部書可能是世界上篇幅*小,而又是*能使人發(fā)生興趣、影響*大的一部書。全書只有五千多個字,可是,如陳榮捷先生在他的Source Book里所說的,歷來對于我們傳統(tǒng)典籍的注,要以《老子》為*多,而《老子》的英譯本也要比任何中文典籍的英譯本為多。《老子》也叫《道德經(jīng)》。既然是叫《道德經(jīng)》,所以《老子》這部書的中心思想是由道與德這兩個觀念構成的;這兩個觀念之中無論是就思想上的分量說,或是就使用的次數(shù)說,道都要比德來得重要。道這個觀念在《老子》書里一共出現(xiàn)67次,并且是被用來指一種通貫宇宙一切所有,而又是宇宙一切所有之母的根本存在。可是這個觀念雖然在《老子》里要比“德”來得重要,我這里卻打算先討論“德”,然后再討論“道”,我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為“德”這個觀念容易引起誤解,所以需要先加以澄清。 在我們中華思想史上有許多思想家,不管他們是屬于儒家的,還是屬于道家或是佛家的,往往都把“學”看成是一種“退”,而不把“學”看成是一種“進”。這也就是說,在我們的傳統(tǒng)里有許多思想家認為learning是一種un-learning,或者說是de-conditioning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這種把“學”看作是“退”的說法,是認為我們學是要學我們所犯的錯誤是什么,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所犯的錯誤是什么,而因此從我們所犯的錯誤退出,那么我們就算是“學”了。這是為什么老子說“為道日損”,是一個“daily decrease”的一種過程,這也是為什么莊子講“心齋”,《易經(jīng)》講“洗心”。所謂“心齋”(fasting the mind)、所謂“洗心”(washing the mind),都是反面的(negative)的講法,都是把“學”當作是一種un-learning或者說是de-conditioning的過程。 佛家常常把“學”比喻為“去病”,這也是一種反面的講法。這種把“學”比喻為“去病”的講法,在宋明時代的理學、心學也很盛行,像陸象山和王陽明就是那么說的。我們常聽人說教書要因材施教,陸象山和王陽明也都講因材施教,可是他們的因材施教是從反面說的,他們把因材施教說成是“因病下藥”。各位不一定都看過《易經(jīng)》,我希望你們有機會的時候不妨去翻一下,翻過之后你們會發(fā)現(xiàn):《易經(jīng)》里的第二十三卦是“剝”,第二十四卦是“復”。所謂“剝”就是“peeling off ”,剝橘子在英語里叫peel an orange;到海灘上去曬太陽,如果身上沒有涂防曬油,曬多了會脫皮,弄得面目全非,遇到別人,人家也許會說:“What happened to your face? You’re peeling!”所以“剝”就是“peeling off ”;而“復”就是“recovery”,或者說是“restoration”。 ……
中國思想史講義中國思想史講義 作者簡介
錢新祖(1940-1996),出生于江蘇南通,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博士,曾任芝加哥大學副教授、臺灣清華大學教授、臺灣大學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協(xié)助創(chuàng)設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和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錢氏學問淵博,于中西哲學及歷史文化均有深入探索,尤精于中國思想史研究,1980年代錢氏率先將當代西方新思潮批判性地引入專業(yè)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在世界中文人文學術圈影響甚巨,擁有極高聲譽。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