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經典英漢提要·卷五,近現代經典100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95531
- 條形碼:9787510895531 ; 978-7-5108-955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經典英漢提要·卷五,近現代經典100部 本書特色
² 打破學科壁壘,人大外籍教授專為中國學生撰寫的入門讀物 雷立柏教授學貫中西,熟諳古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英語、德語、漢語等語言。在中國教授西方古典學時,深感沒有現成的合適教材,于是遍歷對西方智識傳統有巨大貢獻的經典之作,親自編寫了這套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西方經典的英漢雙語提要。無論您對文學、歷史、哲學、宗教、法學、藝術還是科學感興趣,本書都將使您獲益匪淺。 ² 跨越語言鴻溝,帶領讀者近距離體驗原汁原味的西方經典 本書十分重視對經典的引用,為避免翻譯可能帶來的誤解,漢語部分的人名與作品名均采用原文,同時附上大事年表和英漢索引,便于讀者進一步查閱原文。除英漢雙語,本書還引用大量拉丁語、德語、古希臘語文獻,是初習古典學的學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西方經典英漢提要·卷五,近現代經典100部 內容簡介
自嚴復翻譯西方政法諸書至今,漢語學界數代學人為窺西學堂奧,憑借個人稟賦和志趣選譯西方經典,錙銖相累,可謂夥矣。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和能力直接閱讀經典,另外,如果缺乏看待西方經典的整全視野和正確心態,啟迪心智的經典讀物也可能成為“毒物”。因此,一套優秀的輔助性讀物就是必需的,這套《西方經典英漢提要》就是為此目的而寫。 本書為五卷本《西方經典英漢提要》第五卷。作者精選1750至1950年間的經典著作100部,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浪漫主義、存在主義等重大歷史事件和思想潮流,以流暢的英、漢雙語介紹了相關著作的主要內容。書中附有與該時期相關的關鍵詞匯索引和大事年表,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這一時期的細節。
西方經典英漢提要·卷五,近現代經典100部 目錄
西方經典英漢提要·卷五,近現代經典100部 節選
啟蒙”這個觀念大約出現于1750 年,它指17 世紀末和整個18 世紀發生的種種文化和思想變化(啟蒙時代,英語:Age of Enlightenment,法語:Siècle des Lumières,德語:Aufklärung)。當時的人們認為人的理性和“自然”的普世原則可以代替傳統的規范和權威。這種理性主義的特征是遠離宗教,逃脫教會的權威,脫離古代偶像的典范,對宗教問題持寬容態度,追求知識,研究科學。啟蒙主義思想家相信人性中存在基本的善良、平等和理性,他們很樂觀地認為全人類可以因教育而受到啟迪。他們也相信人類能夠通過使用理性獲得進步。Kant 曾說:“你應該思考!你應該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這是啟蒙運動的座右銘。” 理智的獨立性和理性辯論的先驅是Descartes、Locke 和Leibniz。因為啟蒙運動向傳統的和歷史上的權威提出挑戰,它也是法國大革命誕生的眾多因素之一。然而,19 世紀的浪漫主義反對啟蒙時代的理性主義。啟蒙運動的典型文學形式是道德訓導和諷刺,以英國流行期刊The Tattler(《閑話報》)和Spectator(《旁觀者》,1711 年由Richard Steele 和Joseph Addison 創立)為代表,其目標是“把惡習和無知驅逐出大不列顛的領土”。德國的Gottsched 和其他人也出版過類似的刊物,比如Moralische Wochenschriften(《道德周刊》)。與德國和英國相比,啟蒙運動的反教權傾向在法國更為強烈。 文藝復興的古典研究確立了詩學和戲劇學的恒定標準,而自從16 世紀以來,法國、英國和德意志民族都試圖發展自己的語言和文學傳統。他們旨在提高當地語言的水平,使之像古希臘語和古拉丁語一樣完善。法國古典主義(參見Du Bellay、Corneille、Molière、Pascal、Bossuet、Boileau) 在“古今之爭”(1687 年)中結束,當時古代的范式不再被當作永恒的標準。許多人堅信近代的法國作者的部分著作優于古代著作,因為“現代人”比古代人掌握的知識更廣泛。 John Dryden 是英國政治復辟時期(1660 年后)*重要的古典主義作家。當時的英國作家不僅受古代經典的啟發,也受益于法國的詩人和自己的文學天才Shakespeare。18 世紀初被稱為“英國文學的黃金時代”(Augustan Age),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英國文學古典主義時期的偉大著作(參見Pope、Swift、Steele)。Samuel Johnson 的詞典(成書于1747—1755)基本上肯定了A. Pope 時代那種更理智、更富貴族氣質、更精確的語言,但Johnson 也保留了Elizabeth 時期文學的某些元素,為1760 年后的文人使用Shakespeare 多樣和開放的語言來取代古典主義做了準備。 在德意志地區,Johann Christoph Gottsched 的Versuch einer critischen Dichtkunst vor die Deutschen(《批判性詩學初探》,1730)成為了Martin Opitz 的Buch von der Deutschen Poeterey》(《德語詩論》,1624)后*有影響的德語文學理論。Gottsched 的想法是德意志人應該通過模仿法國文學來模仿古典作品,但不久后,德意志地區的作者找到了他們自己的“古典主義”,而和政治上比較統一的法國、英國相比,他們的古典主義文學在形式上更為復雜。首先,1730 年后的德意志作者認為法國傳統歪曲了古代的真實面貌;其次,德意志地區不像歷史上的法國和英國南部那樣羅馬化,因此他們拒絕羅馬傳統,并以一種新的方式轉向了古希臘(參見Winckelmann)。Klopstock 認為德語和希臘語有某種特殊關系,而Lessing說Aristoteles 更關注戲劇的“效果”,法國的古典派則太注重形式規則。Lessing贊揚Shakespeare,認為他比那些模仿古代的法國作者更接近古代。 沒有一個英國古典主義作家成為恒久的權威,但在德國傳統中,Goethe 是古典主義文學的代名詞。德國的古典主義文學時期有時候會被界定為和Goethe與Schiller 十年的親密友誼(1794—1805)重合。 年輕的Goethe 認為他必須以情感的名義去突破古老的形式,因此參與了“狂飆突進”運動,但當他來到Weimar 時(1775),他就放棄了那些不受約束的主觀沖動,回歸到古典規范和古典形式的秩序與平衡中。他在自然科學方面(比如植物學)追求客觀知識,而他的意大利之行(1786—1788)促使他在一切事物中尋覓隱藏的客觀規律、典型因素和理想觀念。在Faust(《浮士德》)第二卷中,北方的Faust(浮士德,使用韻律詩)與希臘的Helena(海倫,使用古典格律)相遇,這經常被視為德國古典主義文學的象征。另一個德國古典主義文學的偉大天才是Schiller,他融合了許多來自法國和Shakespeare 的元素,在他的戲劇中自由地使用古典形式,并常在文章中加入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格言。 19 世紀初,Wilhelm von Humboldt 改革了普魯士的教育制度,并創立“人文學高中”。其理想是使學生有能力在古希臘經典中體驗到*高形式的人文主義精神。無論在法國、英國還是德意志地區,古代的經典多次被翻譯,但很少被呆板、無創造力地模仿。由于普通民眾無法直接接觸古代的經典,古典主義運動只能吸引一個有限的、由精英分子構成的讀者群體。 古典主義作品的特點是模仿自然,崇尚理性主義,回避幻想或奇跡,秩序簡明、平衡而和諧,無視人性中陰暗和無序的一面,純粹描述永恒的法則和理想模型,因此也忽略了真實世界和政治領域。對客觀性的追求和對個性的忽略也意味著古典主義排斥那些過時的、俗氣的、方言式的表達方式。古典主義文學時期總是很短暫。在18 世紀末,Herder 的歷史主義以及后來的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取代了古典主義,而這些思潮都否定古典主義時期的核心觀念:秩序。
西方經典英漢提要·卷五,近現代經典100部 作者簡介
雷立柏(Leopold Leeb),古典語文學家,于1967年生于奧地利Hollabrunn,1985年入大學(Hochschule St.Gabriel)學習哲學、宗教學、基督教神學。1988至1991年,在臺北輔仁大學學習漢語和中國哲學,后回奧地利繼續上大學。于1995年獲得碩士學位后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班,在湯一介先生和陳來先生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張衡、科學與宗教》,于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1999至200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進行翻譯和研究,并開始教授歐洲古代語言(拉丁語、古希臘語、古希伯來語)。2004年2月至今,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開設“拉丁語基礎”“古希臘語基礎”“拉丁語文學史”“古希臘語文學史”“古希臘文化概論”“歐洲中世紀文學史”“古希伯來語”等課程,廣受學生贊譽。 主要漢語著作:《張衡、科學與宗教》(2000)、《圣經的語言和思想》(2000)、《古希臘羅馬與基督宗教》(2002)、《基督宗教知識辭典》(2003)、《古希臘羅馬及教父時期名著名言辭典》(2007)、《漢語神學術語辭典》(2007)。合譯或審校的著作:白舍客《基督宗教倫理學》(上海三聯,2002)、吳經熊《超越東西方》(社科文獻,2002)、《韋洛克拉丁語教程》(世界圖書,2009)。研究方向和興趣:翻譯問題、科學與宗教、歐洲古代語言和思想、古典語文學、歐洲中世紀思想史、基督宗教文化傳統、古代經典的解釋、比較成語學。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