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李起敏美學論文卷 華胥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600865
- 條形碼:9787569600865 ; 978-7-5696-008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起敏美學論文卷 華胥集 內容簡介
《華胥集——李起敏美學論文集》主要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美學教研組李起敏教授生前的二十余篇美學論文組成。李起敏教授,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曾執教于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世界文化學、藝術概論、中西比較藝術學、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現代西方哲學與美學等課程。 本文集的文章有的是正式發表的,有的是會議發言稿,有的是未發表的,還有的是訪談筆錄,內容涉及文學、美術、文物、國學、書法等多方面,體現了作者寬泛的美學功底及研究視野。文章有論述音樂美學方面的,有論述文學與哲學的,如《說破英雄驚煞人——論羅貫中作品中的英雄情結與理想國》(第1~23頁);有論述玉文化、書法及藝術價值的,如《美玉之國——中國古玉藝術研究》(之一、之二、之三、之四,第23~70頁)、《論書法的音樂性——無聲之中獨聞和焉》(第205~216頁)等;有論述繪畫藝術方面的,如《東方審美風景線上的油畫——觀李秀實油畫近作;系列》(第305~314頁,該文是黑底白字,請反轉成白底黑字)、《論一百年來中國畫的兩個轉型期》等,此類文章所占比重較大。
李起敏美學論文卷 華胥集 目錄
羅貫中與施耐庵研究
說破英雄驚煞人
——論羅貫中作品中的英雄情結與理想國
施耐庵一實乃俺一羅貫中
——有關《水滸》作者的一個假說
中國古玉藝術研究
美玉之國
——中國古玉藝術研究之一
玉國春秋
——中國古玉藝術研究之二
瑰寶滿宮廷
——中國古玉藝術研究之三
美之淵藪——作為藝術的玉器
——中國古玉藝術研究之四
音樂史學與音樂美學研究
20世紀隋唐音樂研究綜述
重建現代音樂美學之基石
希聲·無形·意境·氣韻
大音希聲論
桑間濮上風景異
——歷代“淫聲”論評析
篳路藍縷的音樂美學之旅
——我與我的音樂美學教研室的同事們
同東賢西哲結伴,與天地精神往來
——致于潤洋教授的信
蔡仲德的學術立場與人物品藻
一——兼及他的《陳寅恪論》
人本主義者——蔡仲德
——羅小平、馮長春就《樂之道》一書有關蔡仲德部分
對李起敏教授的訪談
中國音樂美學與美學史研究現狀
——在臺灣藝術大學的講座
論書法的音樂性
——無聲之中獨聞和焉
藝術本體價值與藝術市場
藝術本體價值與藝術市場
——答《中國藝術市場》雜志問
歷史文化古都的現代化
——應邀在昆明“全國城市建設與規劃研討會”上的演講
東方審美風景線上的油畫
——觀李秀實油畫近作《精華遺韻》系列
畫家與繪畫史研究
靳尚誼藝術傳略
——為中國油畫打基礎的第三代學人
論百年來中國畫的兩個轉型期
羅丹與他的歐米哀爾
歷代《九歌圖》析
北京油畫史略
美術交流論
北京與國際間的美術交流
人與江山共魂魄
——1980年頤和園山水畫創作座談會瑣議
……
藝術教育與藝術審美研究
論壇講稿與傳媒訪談
李起敏美學論文卷 華胥集 節選
《華胥集——李起敏美學論文集》: 音樂需要體驗,就是說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因為它是心靈的潮聲,需要同音樂做心的溝通,像老朋友之間的交談,需要心心相印,才能建立起相知的關系。 馮夢龍在《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中說:“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總來叫作相知。” 我們要同音樂成為知己、知心、知音,就應以心去體驗。這樣,就好像鐘子期聽俞伯牙彈琴那樣心意相通,聽出“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善哉湯湯乎,志在流水”。 人們常用認識世界的方式認知音樂,但學了藝術之后,應知道認識世界有多種方式,而認識音樂和美術要用特殊的審美方式,除了通過身體實踐、智力之外,還有一種方式即感情體驗方式,更重要的是感悟方式。 一首音樂,一幅畫,如果單純著眼于它能讓你認識什么,實際上這是一種不得要領的欣賞方式。另一種極端就是以為藝術就是藝術本身,與生活體驗無關。我們應知道音樂一方面是一種特殊事物,與其他事物不同,音樂有它自己的特殊構成和規律;另一方面,它又同外界的某些信息有聯系,但同外界信息又不構成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弄懂音樂,首先要弄懂音樂是怎樣組合起來的,不同的組合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另外,要區分音樂的感受與非音樂的感受,比如那些實用音樂——重要點不在音樂本身,而是要借音樂之名宣傳音樂之外的東西,它不是用來欣賞的音樂,如飛機起飛的音樂、汽車倒車的音樂、廣告音樂、“文革”時的語錄歌等,音樂在好多情況下被異化成非音樂,不再是音樂本身,而是關于別的事情。所謂“寓教于樂”的音樂只是一種實用音樂。像很多音樂是用來作為宗教儀式用的,是給人一種其他的經歷、其他的教化、其他的灌輸,是述說神靈……總之,它不是音樂本身。另如教小孩兒歌,其實不是在教音樂,而是在教有些好聽的詞。這不是音樂教育,也不是音樂體驗。 我們習慣于強調藝術審美之外的其他作用,要求它們有實用價值。同樣,要求音樂有音樂之外的某些體驗,起碼引起某些聯想。有人坐在音樂廳聽莫扎特的音樂,總想聽出點名堂,常常習慣于這樣,故聽音樂時常常想到別的東西,但聽音樂想什么呢?*好別想別的,應時時提醒自己從作曲引發的聯想中返回到音樂來,抓住那個脫韁的野馬。欣賞音樂和美術不一定都要聯想,聯想起來往往忘記了音樂,實際上會強迫人不去聽音樂。 另有好多聽眾喜歡情緒的投入。有的人聽古典音樂情緒能投入,他們不太喜歡現代音樂的原因,就是找不到情緒。還有聽眾狂熱地喜歡現代音樂,尤其是現代流行歌曲、舞曲、搖滾之類,情緒高漲得不能自已。現代樂曲那光明的、狂熱的特征,常讓人如癡如醉,在人的心靈上產生強烈的搖撼,猶如酒神的歡宴與狂飆般的陶醉。他們在古典音樂中同樣也找不到情緒。如果聽眾一旦通過全身心來接受音樂,這種直接主動性的體驗倘若不像艾略特所說的那樣:“音樂從我耳邊飄過,就像郵差送來了一封不屬于我的信。”就確會產生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不論古典音樂還是現代音樂都會有如此效果。比如柴科夫斯基的音樂,那種浪漫主義色彩濃郁的旋律會使你產生海潮飛掃過去、淹沒了一切的感覺,強烈而刺激。身體所感知的某些體驗是腦子所不知道的。 大家若有游黃山或其他名山大川的經歷,定會對這種情緒有所體驗。這種體驗由于是全方位的,其強烈程度有如音樂,而把游山訴諸視覺的造型藝術反而相形見絀。因為音樂有其他藝術所沒有的特點。由于音樂在時間中展開,只能聽到一剎那的東西,不完整地聽就不能有整體體驗,只有整個的東西才有意義。所以聆聽音樂,**旋律出現時要想的是**個旋律,訓練一個非常好的音樂記憶,否則音樂就不存在了。而繪畫卻要感到內部本質的東西,它不太需要強烈情緒的投入。畫一下子就可看到整體,而音樂卻不能。 由于音樂在時間中逐一展開,全曲無法在一瞬間盡聞而獲得完整的感受,故獲得整體感受并非音樂欣賞的*終目的,每一樂句、每一樂段、每一樂音的過程就是審美的歷程,都是一種瞬時的完美。人們欣賞時將被旋律牽引著前行,被節奏鼓蕩著心潮,被和聲沉迷了理智,因此,理性的我睡去了,感性的我醒著,唯感性隨音樂運行,心與音樂,情與樂冥。 叔本華說:“音樂不同于其他藝術,其他藝術只是觀念的復寫,觀念不過是意志的對象而已。音樂則是意志本身的復寫,這就是音樂為什么特別有力地透人人心的原因。” 黑格爾說:“在音樂中,外在客觀性消失了,作品與欣賞者的分離也消失了,音樂作品于是透人人心,與主體合而為一。就是這個原因,音樂成為*容易表情的藝術。” 音樂比任何其他藝術美更快、更強烈地影響我們的心情,少量的和弦即能把我們投入一種情調,音樂非凡的魅力從**拍起就打破人們精神力量的均衡,使心情開始動蕩,而一幅畫必須經過不斷地沉思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樂音的影響不僅是更迅捷,而且更直接、更強烈。但是,繪畫和雕塑能利用整個觀念世界去左右人們的心情和意緒,而純音樂中感情的體現并不通過思想與觀念,它能夠不求助于任何推理的形式,讓內心與音樂的節奏、旋律一起運動,它有一種長驅直入的突襲的力量,為激動或憂郁的心情推波助瀾。尤其在一些特殊的心態和情緒狀況下,視覺的美感往往麻木不仁,而音樂的力量會分外強烈。 ……
李起敏美學論文卷 華胥集 作者簡介
李起敏(1944-2016),祖籍山東東平。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藝理論家、書畫家、音樂美學家、詩人。1966年畢業于吉林大學中文系,198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曾兼課、講學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文化書院、香港中文大學、臺灣藝術大學等,并受聘為吉林市畫院顧問、名譽院長。平生潛心諸子百家之學,沉醉于畫境文心。20世紀60年代研究文學,70年代研究美術,80年代之后研究音樂美學與古典藝術學和世界文化學。2001年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講授“竹與竹文化”。 著有《花結與潮聲——論音與畫的糾葛》、《中國古典藝術學概論》、《歷代書法名家技法鑒賞叢書》(十卷)、《藻鑒堂掃葉集》(哲學美學散論)、《李起敏書畫集》、《李起敏雜畫卷》、《李起敏詩詞選集·掇英拾羽集》等多部論著。編纂《歷朝花鳥詠物詩》(合編)、《北京地方志-北京美術志》、《蔡仲德紀念文集》、《音樂家、文藝家、美學家論音樂與其他藝術之比較》(合編)等著作;發表《希聲·無形·意象·氣韻》《桑間濮上風景異——歷代“淫聲論”評析》《同東賢西哲結伴與天地精神往來——致于潤洋教授的信》《蔡仲德的學術立場與人物品藻——兼及他的(陳寅恪論)》《樓家本與神話藝術》等多篇文章。其中,《壯夫挽天河當自引別派——清代黎簡的繪畫》一文獲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屆文藝評論優秀獎。曾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美術館、美國亞洲博物館及世界日報畫廊舉辦個人書畫展,2007年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當代“中國著名美術理論家書畫作品邀請展”,2008年參加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舉辦的“中國現代學者書畫邀請展”。李起敏的書畫流布歐美、日本及東南亞各國,他的國畫作品《絕句》曾獲“世界華人藝術大獎”,其本人亦被授予“世界華人杰出藝術家”的稱號。2009年,在“神州風韻——首屆華人書畫藝術年展”中,李起敏被原文化部授予“藝術成就獎”。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