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論 本書特色
l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論詩歌的經典之作,對詩歌之美做了深入的闡發,詩歌愛好者的必讀書。 l 朱先生對什么是詩、詩與散文、詩與音樂、詩與繪畫、中國詩的音律、中西詩學關系等做了深度的研究,是文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l 本書亦是學術寫作的典范,可供研究者參考。
詩論 內容簡介
《詩論》是朱光潛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現代詩學體系建構的里程碑之作,中國百年新詩目前兼具科學性和邏輯性的詩學論著。在這本書中,朱先生用西方詩論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對中國詩歌的起源,詩歌與音樂、舞蹈的關系,詩歌與賦、散文的關系,詩與畫的關系,中國詩的節奏、音律的特點,作了深入的探索。書中又專辟一章講述陶淵明詩歌,論述他心目中很能代表中國古典詩歌自然本色、簡練高妙的范例。
詩論 目錄
**章 詩的起源 / 001
一 歷史與考古學的證據不盡可憑 / 001
二 心理學的解釋:“表現”情感與“再現”印象 / 004
三 詩歌與音樂、舞蹈同源 / 006
四 詩歌所保留的詩、樂、舞同源的痕跡 / 008
五 原始詩歌的作者 / 010
第二章 詩與諧隱 / 017
一 詩與諧 / 017
二 詩與隱 / 024
三 詩與純粹的文字游戲 / 032
第三章 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 / 036
一 詩與直覺 / 037
二 意象與情趣的契合 / 039
三 關于詩的境界的幾種分別 / 042
四 詩的主觀與客觀 / 046
五 情趣與意象契合的分量 / 049
附 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 / 055
第四章 論表現——情感思想與語言文字的關系 / 066
一 “表現”一詞意義的曖昧 / 066
二 情感思想和語言的連貫性 / 068
三 我們的表現說和克羅齊表現說的差別 / 072
四 普通的誤解起于文字 / 074
五 “詩意”“尋思”與修改 / 076
六 古文與白話 / 078
……
詩論 節選
在歐洲,從古希臘一直到文藝復興,一般研究文學理論的著作都叫作詩學。“文學批評”這個名詞出來很晚,它的范圍較廣,但詩學仍是一個主要部門。中國向來只有詩話而無詩學,劉彥和的《文心雕龍》條理雖縝密,所談的不限于詩。詩話大半是偶感隨筆,信手拈來,片言中肯,簡練親切,是其所長;但是它的短處在零亂瑣碎,不成系統,有時偏重主觀,有時過信傳統,缺乏科學的精神和方法。 詩學在中國不甚發達的原因大概不外兩種。一般詩人與讀詩人常存一種偏見,以為詩的精微奧妙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如經科學分析,則如七寶樓臺,拆碎不成片段。其次,中國人的心理偏向重綜合而不喜分析,長于直覺而短于邏輯的思考。謹嚴的分析與邏輯的歸納恰是治詩學者所需要的方法。 詩學的忽略總是一種不幸。從史實看,藝術創造與理論常互為因果。例如亞理斯多德的《詩學》是歸納希臘文學作品所得的結論,后來許多詩人都受了它的影響,這影響固然不全是好的,也不全是壞的。次說欣賞,我們對于藝術作品的愛憎不應該是盲目的,只是覺得好或覺得不好還不夠,必須進一步追究它何以好或何以不好。詩學的任務就在替關于詩的事實尋出理由。 在目前中國,研究詩學似尤刻不容緩。**,一切價值都由比較得來,不比較無由見長短優劣。現在西方詩作品與詩理論開始流傳到中國來,我們的比較材料比從前豐富得多,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研究我們以往在詩創作與理論兩方面的長短究竟何在,西方人的成就究竟可否借鑒。其次,我們的新詩運動正在開始,這運動的成功或失敗對中國文學的前途必有極大影響,我們必須鄭重謹慎,不能讓它流產。當前有兩大問題須特別研究,一是固有的傳統究竟有幾分可以沿襲,一是外來的影響究竟有幾分可以接收。這都是詩學者所應虛心探討的。 寫成了《文藝心理學》之后,我就想對于平素用功較多的一種藝術——詩——作一個理論的檢討。在歐洲時我就草成綱要。一九三三年秋返國,不久后任教北大,那時胡適之先生掌文學院,他對于中國文學教育抱有一個頗不為時人所贊同的見解,以為中國文學系應請外國文學系教授去任一部分課。他看過我的《詩論》初稿,就邀我在中文系講了一年。抗戰后我輾轉到了武大,陳通伯先生和胡先生抱同樣的見解,也邀我在中文系講了一年《詩論》。我每次演講,都把原稿大加修改一番。改來改去,自知仍是粗淺,所以把它擱下,預備將來有閑暇再把它從頭到尾重新寫過。它已經擱了七八年,再擱七八年也許并無關緊要。現在通伯先生和幾位朋友編一文藝叢書,要拿這部講義來充數,因此就讓它出世。這是寫這書和發表這書的經過。 我感謝適之、通伯兩先生,由于他們的鼓勵,我才有機會一再修改原稿。朱佩弦、葉圣陶和其他幾位朋友替我看過原稿,給我很多的指示,我也很感激。
詩論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筆名孟實、盟石,中國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主要著作包括《談美》《談文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詩論》《西方美學史》《文藝心理學》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