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與父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38591
- 條形碼:9787559438591 ; 978-7-5594-3859-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與父輩 本書特色
★一本書寫父輩蝕骨情深的懺悔之書,一場精神上的返鄉之旅
當代文學大家閻連科深刻書寫父輩、剖析自我的懺悔之書。只有真正理解了父輩的生活,才能看清自己的命運。
★當代文學大家閻連科真正觸動心靈的親情書寫
作品飽含深情與大愛,是真正觸動心靈的親情書寫。無論是身為父母長輩,還是兒女晚輩,都會被其深深觸動。
★包攬多項散文獎,備受業界好評和關注的經典讀本
首屆朱自清散文獎獲獎作品、中國散文年會評選的“2009年中國百篇散文獎”第yi名、2019年版本榮獲豆瓣年度十佳中國文學,被中央電視臺、中國散文協會和《新京報》《中國圖書商報》《南方都市報》等報刊評為年度優秀作品。
★漫漫人生路上,我們一路披荊斬棘,也別忘了回家
“我不斷地回家、回家、再回家,把寫作《我與父輩》當成一種贖罪和懺悔,直到覺得自己又是那塊土地的兒子了,才可以重新上路遠行。”
★在我所有作品中,《我與父輩》是一顆鉆石,和書的厚重相比,獎項和盛譽都太輕了。——閻連科
我與父輩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散文作品, 是閻連科對父輩的一次寫作祭奠, 是一個兒子跪在祖墳前的默念、回想和懊憶。收錄的作品主要包括: 小學、《紅樓夢》、槍斃、寫作、寂冷的光亮、高考、土地的身影、蓋房、打、失孝等。
我與父輩 目錄
被我走丟了的家
自序
**章 我的那年代
小學
《紅樓夢》
槍斃
寫作
寂冷的光亮
高考
第二章 想念父親
土地的身影
蓋房
打
失孝
病
戰爭
命運
罪孽
清欠
結去
第三章 大伯一家
人物
織洋襪
偏愛
爆發
蓋房
相媳
尊嚴
賭博
走向短路
電視
鐵成
連云
歇息
后事
面向死亡
去處
第四章 我的四叔
日子與生活
一件布衫
靜夜
一樁事情
一頭沉
收麥后
在車站
回鄉
返
墻里墻外
我與父輩 節選
被我走丟了的家
有的人永遠生活在村落、城巷和房子里;有的人永遠生活在村落、城巷和房子外;還有些人,注定是一生都來回行走,徘徊在村落、城巷和房子的里邊和外面。
20周歲時,我因為當兵離家而**次坐上了火車,見到了電視機,聽說了中國女排,吃到了無限量的肉餡包子和餃子,知道了小說有長篇、中篇、短篇的三分法,并在1978的軍營里,撫摸、敬拜了中國的文學刊物《人民文學》和《解放軍文藝》的墨香與莊重。并且還聽說,北京那兒有家專門談論文學的刊物叫《文藝報》。翻過這個承載了過多歷史的年頭后,我在師圖書館一本書的封面上,看到了金發碧眼的女人費雯·麗,愕然到被美帶來的驚懼所懾獲,站在那兒足有幾分鐘,木呆呆不知道那時候我的人生正被書籍重擊著。我無法相信,原來外國人長得是這樣。不能理解世界上竟然還有和我們長相完全不一樣的人。我把那印有《亂世佳人》中費雯·麗艷照的三卷小說帶回到連隊白棺材般的蚊帳里,用三個晚上看完了瑪格麗特·米切爾上、中、下三卷本的《飄》,模糊恍惚間,明白了之前我對閱讀和故事的理解是多么偏頗和錯謬——我一直以為全世界的小說都和我讀過的紅色經典、革命故事樣,可情況卻完全不是那樣兒。于是我開始閱讀托爾斯泰、巴爾扎克和司湯達。冉阿·讓只要從《悲慘世界》的文字中走出來,我的手上就會出汗、不安和驚恐。為了抵抗閱讀帶來的躁動和驚懼,我需要不斷地合上書頁,自己把自己雙手的關節捏得啪啦啪啦響。
讀《包法利夫人》時,我不知道為什么在嚴寒的冬天會半夜從床上爬起來,獨自在軍營的操場上,莫名地跑了一圈后,才又回去爬到床上接著將書一字一字地吞到肚里去。
是美國的作家米切爾,把我帶進了另外一個世界里。她就像穿著隨意、有些俗艷的使女牽著我的手,將我領進了神圣、莊重的教堂樣。這讓我時時都記住那個深冬的寒夜間,天空皓白,村里酷冷,我家門外的流水聲和水流漸次成為岸冰的凍結聲,刺骨地響在我的耳邊和村落上空的靜寂里。那時候,1978年底,我要當兵了,必須在晨早雞叫三遍后,到公社的大院坐上汽車至縣城武裝部的大院去集合。于是間,我一夜未眠,盯著窗外的冷月和寧靜,直至聽到村街上有了誰人的腳步聲,才慌忙起床去站到父親的床前邊,望著他多病、瘦黃的枯臉說:
“爹——我走了……”
而這時,父親和我一樣,一夜沒睡覺,他從被窩伸出他黃枯如柴的手,把我的手捏在他手里,喘喘噓噓囑托道:
“走吧你……走了就努力出息些!”
這是我20周歲要離開家鄉時,父親對我說的*為平常、深重的一句話。這句話的分量、力量如山脈托舉著我的灰暗和未來,讓我青春的茫然仿佛走不出的荒野般,直到米切爾把我帶往那些神圣的文學著作前,并幫我將一扇完全不一樣的大門推開一條露著光的縫。
我開始了真正意義的閱讀和寫作,并試著投稿和發表。1979年發表的今已丟失的**個短篇,8元的稿酬,如今天的80萬元樣讓人激動和興奮。用2元買了糖和香煙送給連長、排長和戰友們,另外6元錢,和三個月的津貼攢湊在一起,終于夠了20元,趕急寄回家里讓父親買藥吃。及至后來幾年在身為士兵的年月里,每年都有一二短篇發表,掙來的稿費從十幾元漲到幾十元,我都一一從郵局寄回到坐落在河南嵩縣的田湖村,再由母親或姐姐替父親把錢送到鎮上的藥鋪和醫院里,直到我因為寫作而提干,因為寫作而結婚,并隱隱覺得自己有一天興許會成為作家時,父親覺得我真的出息了,有業有家了,他可以撒手人寰了。就在我剛結婚不久的日子里,用電報把我和妻子召回去,然后他就又是留戀又是毅然地和我及家人訣別了。
那時候,1984年冬,我和妻子火車、汽車的在一個午時趕回家,那個鄉村的院落已經擠滿了人,姐姐、哥哥、鄰居、醫生都在屋里、院里茫然地站著、蹲著或者低語著,待我快步地踏進了那個院落時,幾乎所有人的臉上都哀慌慌地松了一口氣,同時從嘴里低聲吐出了三個字:“回來了……”不知是問我還是自語著,然后閃開一條道,讓我急急地到了父親床前去。那一刻,屋里燈光昏暗,父親的臉色和那昏暗混在一融里。我快步切急地沖到父親床前邊,慌慌忙忙叫了一聲“爹……”,而父親,那時依然躺在他十幾年都躺著的那個床邊上,看著我臉上露出熱切慘淡的笑,用幾乎難以讓人聽到的聲音對我說:
“回來了……吃飯去吧……”
這是父親一生對我說的*后一句話。就在這句話后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里,父親就在我的懷里去世了,力盡了他辛勞、凡俗的一生,宛若一枚葉子落下時,如何用力和掙扎,那落葉的生成和旋轉,都沒有和別的落葉形成區別樣。
我與父輩 作者簡介
閻連科
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縣,1978年應征入伍,1979年開始寫作,2004年轉業。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客座教授。
曾獲第一、二屆魯迅文學獎及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入圍2012年度法國費米娜文學獎短名單,2013、2016、2017年三次入圍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和長名單;獲得第十二屆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大獎、2014年卡夫卡國際文學獎、2015年日本推特文學獎、2016年第六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越、法、英、德、意、荷、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三十多種語言,有外語版本一百多種。
- 主題:《我與父輩》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所以書中很多的情節其實跟自己的父輩多多少少有著類似的地方,讀起來很容易引起共鳴,看得很是心酸;農村人就是苦啊,辛辛苦苦一輩子,但就是賺不夠家里需要用的錢,一輩子似乎就是為了兒女,當然永遠更偏向的還是兒子,重男輕女也是通病。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