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金岱集(粵派批評叢書·名家文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4405
- 條形碼:9787218144405 ; 978-7-218-1444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岱集(粵派批評叢書·名家文叢) 內(nèi)容簡介
“粵派批評叢書”由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廣東人民出版社組編。本書收入金岱四十年來文藝評論方面的作品代表作,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當代文學評論,下篇為當代文化批評。上篇收入《經(jīng)濟文化與人本文學》《文學作為生存本體的言說》《精神規(guī)則與價值共識》《意義的先鋒》《第三種批評》等文章。下篇則主要收入金岱關于文化現(xiàn)代性問題的理論思考,特別是金岱所提出來的文化建構主義、整體主義的理論主張與思考,代表文章有《我世界》《道德公式》等。
金岱集(粵派批評叢書·名家文叢) 目錄
上篇 當下文學與本體言說
“個性文學”論綱
經(jīng)濟文化與“人本文學”
意義的先鋒
第三種文學
第三種批評:意義的先鋒
為詩即是為度
文學作為生存本體的言說
——百年來中國文學的描述、反思及其前路之一種
體驗的哥白尼
——兼論本體體驗:從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
論文學的知識分子間性
——與“文學終結論”商榷
20世紀90年代文學的消解之潮
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化流向
從“內(nèi)轉”到“外突”,還是從“外突”到“內(nèi)轉”
精神虛無與價值共識
女性寫作與當前文學:關鍵詞種種
為天地立心——《西游記》與中國的**次“西”化
命運獨旅
下篇 文化批評與價值新探
文學的“科學研究”與“文化研究”
論作為知識分子批評的文化批評
我世界:作為一種生存的本體論
道德公式:在絕對的X之上還有一個絕對的X
論泛血緣文明及其轉型
中國問題?解釋維度?文化進路
——當下中國問題的文化進路論略之一
中國現(xiàn)代性建構:作為問題
——當下中國問題的文化進路論略之四
文化建構主義與再啟蒙
——當下中國問題的文化進路論略之七
論整體主義的兩種文化樣態(tài)
論整體主義的文化性格
——從認知的角度看
整體主義與前現(xiàn)代文明的文化邏輯
整體主義復興:路向與可能性
金岱集(粵派批評叢書·名家文叢) 節(jié)選
《金岱集(粵派批評叢書·名家文叢)》: 20世紀中國文學,從主潮上來說,我以為是經(jīng)歷了啟蒙吶喊、政治宣傳與非意義逃亡的三部曲。 從辛亥革命前后、新文化運動,到30年代,中國文學發(fā)出的*響亮的聲音無疑是關于啟蒙的吶喊。梁啟超發(fā)出的“小說界革命”的吶喊,周作人發(fā)出的“人的文學”的吶喊,魯迅發(fā)出的“救救孩子”、改造“國民性”的吶喊,郭沫若發(fā)出的讓中華民族“涅槃”的吶喊,曹禺發(fā)出的讓“雷雨”把封建老屋子搗個稀爛的吶喊……所有這些聲音,在當時都是驚心動魄、震撼人心的。它們之所以有如此的力量,是因為那是一批先覺者,站在茫茫曠野上,對著天穹下昏睡的人群發(fā)出的急切的近乎凄厲的疾呼。所以,在我看來,啟蒙吶喊是一種“曠野藝術”。 20世紀30年代末,中國文學的主潮,走上了民族政治的宣傳之路。關于民族政治宣傳的文學,成了那個時候*重要的聲音。那時,抵抗侵略的確是整個國家**位的事,文學的興奮點在于承擔起抗敵的宣傳責任,成為沖鋒的號角與鼓手,實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那時*打動人,至今也還流傳著并融入民族記憶的文學,主要是歌與詩,其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因為是即時的戰(zhàn)斗傳單而成了過眼煙云。接下來,中國文學又成為了關于階級政治的政治宣傳了。“十七年”和“文革”時期,階級政治被放置在中國社會問題的首位。作為階級政治宣傳的文學,一開始還因為某種真誠的激情而出現(xiàn)了些許至今看來尚屬優(yōu)秀的作品,但越到后來便越顯得可笑可悲起來。文學不管是作為民族政治,還是作為階級政治的宣傳,其形態(tài)都是面對群情激奮的人們,發(fā)出高強度甚或夸飾的呼號。因此,作為政治宣傳的文學,我認為可以稱作一種“廣場藝術”。 20世紀*后20年的中國文學,人們通常以日趨豐富、逐漸多元予以描述,這當然是對的。但在我看來,作為主潮,這一階段還是有一個*為突出的特征的,這一特征便是“逃亡”。我在一系列文章中都提到這一說法:文學從政治宣傳的話語柵欄中逃出來。這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態(tài)與策略是此前未有過的,心態(tài)是無奈的,策略是消解。啟蒙吶喊是站在現(xiàn)代性啟蒙立場上對封建傳統(tǒng)義正詞嚴的批判,而八九十年代的消解性文學潮流不是批判,而是一種潰散。消解甚至也不是今天人們說得很多的顛覆,消解并沒有顛覆什么,消解只是取了“你玩你的,我不跟你玩”的躲避姿態(tài)。這一消解性創(chuàng)作與批評潮流的主要代表,首先是被人們稱作中國式后現(xiàn)代主義的先鋒文學,其次是稍后熱起來的新寫實小說,再次是進入90年代之后的“痞子”文學,以及種種書寫身體、欲望、暗角的私人化寫作。還有80年代以來的商業(yè)主義文學之潮,包括通俗文學,也包括以純文學的面貌出現(xiàn),實則是媚俗或媚雅的種種商業(yè)性寫作路數(shù)(商業(yè)主義文學之潮對于這一“逃亡”其實具有更基礎的意義)……所有這些潮流一波接一波,從80年代到90年代,共同構成了20世紀末消解之潮的勝利大逃亡局面,其效果有目共睹。中國式后現(xiàn)代主義的先鋒文學(我稱之為“形式的先鋒”)以形式技巧的多變叛離過去文學對社會性內(nèi)容表述的專注,新寫實小說以凡庸瑣屑消解宏大敘事,“痞子”文學以痞味的調(diào)侃解構了國家大事與英雄帶給人的莊嚴感、崇高感,身體書寫則以欲望的釋放代替了對激越的社會性情感的浪漫主義抒發(fā)……所有這一切都使文學的正面感、居高感、神圣感變得滑稽可笑,使文學失去了以往的重量。這是一場消解既定話語形態(tài)的文學逃亡,即非意義逃亡,或者說,這是一場卓有成效的祛魅運動。盡管20世紀末的這場文學逃亡是一種非意義化的過程,但從無意識的癥候閱讀角度看,其社會政治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我認為,八九十年代的非意義逃亡文學可以稱為“露臺藝術”,它是在路邊、街頭或公園露臺上進行的表演,博得熙來攘往的觀眾的驚訝與大笑,解除正統(tǒng)慣性對其的禁錮。 ……
金岱集(粵派批評叢書·名家文叢) 作者簡介
金岱,本名胡經(jīng)代,1953年生,江西南昌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導,一級作家。曾任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小說學會理事等。現(xiàn)為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雜志編委。著有文化批評集《“右手”與“左手”》《千年之門》《如此世界》,學術專著《世紀之交:長篇小說與文化解讀》(主編)、《城市:作為符號與表征》,長篇小說“精神隧道三部曲”(《侏儒》《暈眩》《心界》)等。批評和創(chuàng)作曾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等多種獎項。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jīng)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