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tǒng)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利論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0189101
- 條形碼:9787100189101 ; 978-7-100-18910-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利論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印度政治、歷史、哲學、經(jīng)濟、文化感興趣者這是目前僅存的討論“利”這一要素的論著。
利論 內(nèi)容簡介
法、利、欲、解脫為古代印度所謂“四要”,即作為價值觀念的重要基礎(chǔ),印度教為“再生者”所設(shè)的四種人生目標。梵本《利論》是目前僅存的討論“利”這一要素的論著。作者為印度孔雀王朝(前324—前187)開國元勛,首相憍底利耶(Kau?ilīya)。該書在古代印度影響巨大,直至中古時期,仍未許多作家所提及。然而完整的梵本久已失佚,直到1905年才在南印度邁索爾地區(qū)發(fā)現(xiàn)它的貝葉本及譯不接近的注釋本,并在1909年次將其公諸于世。此后規(guī)模不等的殘本迭有發(fā)現(xiàn)。《利論》的重新發(fā)現(xiàn)和出版是世界印度學界的一件大事,相關(guān)研究亦成顯學。該書除全面系統(tǒng)闡述古代印度的國家政治和統(tǒng)治方策以外,還廣泛論及經(jīng)濟、民法、刑法、外交、戰(zhàn)爭等不同門類的問題,堪稱古代印度生活的百科全書。由于古代印度真正意義的史書基本闕如,他也為了解乃至重建公元4世紀前后的印度歷史提供了無可替代的手材料。 韋伯在其有名演講《以政治為業(yè)》中特別引用和討論了稱憍底利耶的《利論》,認為它體現(xiàn)出真正激進的“馬基雅維里主義”,與《利論》相比,“馬基雅維里的《君主論》反而顯得無害”。阿瑪?shù)賮喩凇稇T于爭鳴的印度人》中也數(shù)次談到該書,認為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經(jīng)濟學家,稱作者為印度古代思想巨子,而《利論》是一部“關(guān)于政治經(jīng)濟學和統(tǒng)治之術(shù)的經(jīng)典著作”。 本文譯者廣泛閱讀了迄今為止印度和西方學者很重要的學術(shù)論著,對于近百年世界《利論》研究狀況很好熟悉,并與當今海外《利論》研究者與翻譯者都保持著學術(shù)聯(lián)系。譯者朱成明湖南常德人,2007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2008年進入北京大學南亞學系(當時東語系)學習印度古代語言,并于2011年于2016年分獲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興趣是法論、利論、史詩等文獻中的印度古代政治秩序問題,同時涉及印度哲學、沃格林意識哲學。譯者熟練掌握多門語言,英語、德語、西班牙語、巴利文、梵文都有很好的基礎(chǔ)。譯者在熟悉原典、學術(shù)研究狀況的基礎(chǔ)上,對本書還做了進一步的注疏。注疏倍于正文,廣泛包括了與正文有關(guān)的背景知識,如史實、典故、制度、職官、習俗、禮法、傳說、教派、神話、天文、地理、歷法、物產(chǎn)、貨殖、稅收,以及時間觀念、度量衡等。而散見期間的,則是作者對于原文不同名稱、概念、觀點、利論等的深入辨析和討論,視角獨特,多所發(fā)明。作者還在文中用數(shù)字標示出了可以互參的章節(jié)所在。它們發(fā)揮的提示作用,為這部經(jīng)典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大便利。《利論》譯疏文本完成后,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gòu)的專家先賢對該文本寫下了多份專業(yè)評語,在充分肯定這個譯本的貢獻的基礎(chǔ)上,也對翻譯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中肯的商榷意見。譯者在各位專家評審意見的基礎(chǔ)上,對翻譯文本進行了認真修訂。 本書翻譯所據(jù)的底本是R. P. Kangle的精校本(R. P. Kangle,1969/2010, The Kau?ilīya Artha?āstra, Pt. I: Sanskrit Text with a Glossary),注釋主要是根據(jù)T. G. ?āstri的梵文校注本(1923-1925),同時,參考的主要是J. J. Meyer(1926)的德文譯本(J. J. Meyer,1926, Das altindische Buch vom Welt- und Staatsleben: Das Artha?āstra des Kau?ilya,考慮到年代,這是一部很杰出的翻譯)和Kangle自身的英文譯本(R. P. Kangle,1972/2010,The Kau?ilīya Artha?āstra, Pt. II: Translation with Critical and Explanatory Notes)。
利論 目錄
**篇 教戒
第二篇 督官職守
第三篇 律法
第四篇 去刺
第五篇 秘行
第六篇 曼茶羅作為基礎(chǔ)
第七篇 六策
第八篇 災厄
第九篇 征前預備
第十篇 兵法
第十一篇 對團眾之舉揩
第十二篇 弱王
第十三篇 奪城諸法
第十四篇 秘術(shù)
第十五篇 論書組織
附錄一 度量衡
附錄二 時間與時令
附錄三 職官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利論 作者簡介
憍底利耶,印度孔雀王朝(前324—前187)開國元勛。 譯者簡介: 朱成明,湖南常德人,2007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2008年進入北京大學南亞學系(當時東語系)學習印度古代語言,并于2011年于2016年分獲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興趣是法論、利論、史詩等文獻中的印度古代政治秩序問題,同時涉及印度哲學、沃格林意識哲學。譯者熟練掌握多門語言,英語、德語、西班牙語、巴利文、梵文都有很好的基礎(chǔ)。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