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革之辯:關于歷史本體·史學·史家的探討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62502
- 條形碼:9787303262502 ; 978-7-303-26250-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因革之辯:關于歷史本體·史學·史家的探討 本書特色
本書共包括28篇文章,分上篇“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研究”、中篇“中國古代史學研究”和下篇“20世紀史學研究”3個部分。包括試論歷史的本質、“歷史”的概念——一個歷史本體論的基本問題、歷史發展動力問題再認識——兼談認識這一問題的方法論、勢理時——談歷史趨勢與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社會自然——談社會和諧與歷史進步等內容,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探索歷史本體、史學、史家等各層次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性,認為這是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研究的自覺追求。作者引用劉家和為吳懷祺著《中國史學思想史》所作的《跋》中關于歷史之“沿”與“革”的一段論述,并以“因革之辨”作為書名,即明此意。
因革之辯:關于歷史本體·史學·史家的探討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篇“歷史·社會·史學”、中篇“史學·經學·玄學”和下篇“從新史學到馬克思主義史學”三個部分,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依次論述歷史的本質、史學的特點和價值、中國古代重要史家史著所體現出的史學思想及其特點、20世紀史學成就,探索歷史本體、史學、史家等各個層次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性。
因革之辯:關于歷史本體·史學·史家的探討 目錄
上篇 歷史·社會·史學
試論歷史的本質
一、人是自由自覺的社會動物
二、從生產力看人類歷史
三、從生產關系看人類歷史
四、生產力、人的完美和人的歷史
五、人類歷史的本質內容
“歷史”的概念——一個歷史本體論的基本問題
歷史發展動力問題再認識——兼談認識這一問題的方法論
一、探討“歷史發展動力”的意義
二、物質生產活動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
三、探討歷史發展動力的辯證法問題
四、深化研究,必須從社會有機體中探討歷史發展的合力系統
勢 理 時——談歷史趨勢與人的主觀能動性
人 社會 自然——談社會和諧與歷史進步
歷史認識的真理性能夠檢驗嗎——談歷史認識的特點
史觀與正確地認識歷史——談歷史研究為什么要重視唯物史觀的指導
史學是真、善、美的統一——談史學的魅力
“大矣哉,蓋史籍之為用也”——歷史是一座巨大的智慧寶庫
中篇 史學·經學·玄學
《周易》的“中”與“變”
一、關于《周易》的“中”的思想
二、《周易》中的“變”
《史記》的“變通”史學思想
一、“變通”史學思想的主要內涵
二、司馬遷“變通”史學思想的特點
司馬遷的“大一統”思想
一、通史意識,大一統思想在史學上的反映
二、司馬遷大一統思想的基本內容
袁宏史學思想再探討——袁宏《后漢紀》史論淺析
一、玄學與《后漢紀》
二、《后漢紀》史論中的史學思想
劉知裳史學批評的特點
一、仗氣直書的批評個性
二、喜談名理的批評傾向
三、辨正史義的批評旨趣
四、余論:史義與劉知殘史學批評的二重標準
實學思潮與明清之際的史學
一、實學思潮的興起
二、社會批判與歷史盛衰論
三、求真致用的學風及其影響
顧炎武的歷史盛衰思想
一、“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
二、“天道”、人事與歷史盛衰
三、歷史盛衰之勢與社會變革
黃宗羲、顧炎武之比較
一、經世致用思想之比較
二、對理學態度之比較
三、與《明史》關系之比較
“六經皆史”考論
一、孔子與六經
二、關于“六經皆史”說的歷史考察
三、“六經皆史”說的史學意義
論中國傳統史學直書精神的形成和特點——兼談直書與“名教”之關系
一、秉筆直書,善惡必記
二、從“書法不隱”到“史德”之提出
三、“直書”與名教
四、名教對中國史學的正負影響
儒家史學的二重性
一、“子不語怪、力、亂、神”與人本主義的史學傳統
二、神學史觀及對神學史觀的批判
三、儒家史學的二重性
下篇 從新史學到馬克思主義史學
20世紀中國史學思潮發展大勢略論
一、新史學思潮
二、新史學思想的豐富、完善和分化
三、史學在戰爭中經受洗禮和考驗
四、20世紀后半期史學思想的變革和發展
我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史學評述
一、對20世紀前期史學流派的劃分
二、對各史學派別產生原因的分析
三、對各史學派別的評價
四、對中國史學發展趨勢的展望
朱希祖與中國現代史學體系的建立——以他與北京大學的關系為考察中心
一、不是首屆系主任,卻是主要創辦者
二、朱希祖的辦系思想
三、離開北大史學系原因之辨析
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
一、《史學要論》的理論貢獻
二、李大釗的史學思想史研究
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品格——以郭、范、翦、呂、侯為對象的研究
一、積極參與改造中國社會的實踐性
二、重在研究歷史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治學旨趣
三、政治沉浮與馬克思主義史學品德的高潔和堅貞
四、學術個性與馬克思主義史學對學術真理的執著追求
白壽彝先生的治學與他的中國通史編纂
一、大通史——一生治學的*高追求
二、名副其實的總主編
三、20世紀中國歷史學的壓軸之作
附錄1:朱希祖與金毓黻
一、從北大師生到中央大學同事
二、中國史學史學科的兩位開拓者
三、文獻搜求與師生情誼
附錄2:侯外廬與白壽彝的學術交誼及治學特色之比較
一、兩人的學術交誼
二、治學特色之比較
展開全部
因革之辯:關于歷史本體·史學·史家的探討 作者簡介
周文玖,歷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的教學和研究,在《史學理論研究》《民族研究》等發表論文多篇篇,有多部專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