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媒介都市論 新媒介文化與空間生產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8633
- 條形碼:9787208168633 ; 978-7-208-1686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媒介都市論 新媒介文化與空間生產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主要論述了新媒介文化與空間生產之間的互生關系。空間研究起自18世紀人文地理學研究,“空間”和“地方”是該研究的兩個基本命題,“空間”具有全球性,“地方”則有親緣性。稿中探討了三個層面的問題,分別是新媒介文化如何重構了全球化空間和地方主義,地方主義與全球化空間之間存在著怎樣的深刻沖突,以及新媒介如何提供通達“希望的空間”的文化路徑以化解沖突。本稿內容分兩大塊,一是空間,作為闡釋工具的空間理論;二是新媒介,作為闡釋對象的媒介形式。空間分地方空間和全球空間,地方的空間即民族的和國家的空間,全球的空間指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空間。
媒介都市論 新媒介文化與空間生產 內容簡介
本稿主要論述了新媒介文化與空間生產之間的互生關系。空間研究起自18世紀人文地理學研究,“空間”和“地方”是該研究的兩個基本命題,“空間”具有優選性,“地方”則有親緣性。稿中探討了三個層面的問題,分別是新媒介文化如何重構了優選化空間和地方主義,地方主義與優選化空間之間存在著怎樣的深刻沖突,以及新媒介如何提供通達“希望的空間”的文化路徑以化解沖突。本稿內容分兩大塊,一是空間,作為闡釋工具的空間理論;二是新媒介,作為闡釋對象的媒介形式。空間分地方空間和優選空間,地方的空間即民族的和國家的空間,優選的空間指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空間。空間研究起自18世紀霍芬的地志學,重點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的空間觀;新媒介研究當然從麥克盧漢說起,重點是之后我國的電影、電視等文化空間。
媒介都市論 新媒介文化與空間生產 目錄
1/緒論文化轉向:媒介、空間與地方
3/一、新媒介時代的空間生產
9/二、空間與地方
14/三、“類城市”
20/四、“希望的空間”
25/**章神話、迷群與消費文化
27/**節媒介作為神話
39/第二節“迷文化”的當代迷思
63/第三節“負性幻覺”:“佛系”與精神分析
71/第二章網絡、技術與仿真社會
73/**節網絡時代的存在論
84/第二節技術“歹托邦”
92/第三節仿真社會的“媒介挽歌”
107/第三章地方、民粹與風險世界
109/**節“地方”的畸變
118/第二節網絡民粹:一種“空間政治”
124/第三節空間焦慮:城市空間與網絡空間
133/第四章人工智能、機器與情感
135/**節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寫作
154/第二節機器的情感:觀點、語義與聯覺
160/第三節從“情感機器”走向詩性語言之思
175/第五章影像、在場與視域轉向
177/**節紀錄空間轉向
194/第二節影像的“希望之鄉”
205/第三節無言的空間
230/第四節問題與實事:街頭影像亞文化
245/第六章迪士尼、奇觀城市與快樂哲學
247/**節作為主題公園的城市
261/第二節樂園經濟的“中國模式”
277/第三節以快樂哲學重構都市社會
290/第四節都市唯樂大同主義301/結語
310/參考文獻
327/后記
媒介都市論 新媒介文化與空間生產 作者簡介
朱軍,文學博士,都市文化學博士后,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教育部重點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新時代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論、都市文化理論研究。近著有《晚清文學儒家烏托邦敘事研究》《憂郁、理想與存在:上海文學空間論》《媒介都市論:新媒介文化與空間生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上海哲社一般項目等多項。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