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舊上海見聞錄(近代世界對華印象)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0528535
- 條形碼:9787520528535 ; 978-7-5205-285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舊上海見聞錄(近代世界對華印象) 內(nèi)容簡介
英國人開樂凱,1875年來到上海,曾任《上海差報與中國鈔報》等主筆,并創(chuàng)辦《文匯報》。本書收錄了為開樂凱在19世紀(jì)80年代和90年代初為《文匯報》等撰寫的文章,書中內(nèi)容關(guān)于上海的有戲院演出、自來水廠、火柴廠、黃包車夫、印刷廠、巡捕、仆人、法院、圖書館、博物館等。書中還描寫了作者從上海到漢口、北京以及中國西部漫游時的所見所聞。本書為我們今天了解當(dāng)時開埠近五十年的上海社會日常生活的變化以及西方人的中國觀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是一部難得的了解近代上海的佳作。
舊上海見聞錄(近代世界對華印象) 目錄
街道、寺廟、監(jiān)獄和花園
冊封劉郇膏為“和平之神”
馬尼拉式斗雞
中秋之夜
電話交換臺
泌樂水廠
福州路的浮光掠影
黃包車夫和黃包車
城門口的古玩攤兒
中國的獨(dú)輪手推車
中國印刷工
中國戲法
中國的英文招牌
巡捕
男仆
女仆
枷鎖和鐵鏈
噪聲
會審公廨
大馬路反省院
漢璧禮養(yǎng)蒙學(xué)堂
圣方濟(jì)學(xué)堂
上海圖書館
上海博物院
江蘇省化工廠
火柴廠
從上海到漢口的長江之旅
漫談北京
北京關(guān)帝廟
中國西部之旅
鳳凰山的游艇之旅
舊上海見聞錄(近代世界對華印象) 節(jié)選
《舊上海見聞錄(近代世界對華印象)》: 昨晚,我們一行三四個歐洲游客光顧了位于福建路上的一家劇院——錦桂園,一位中國紳士充當(dāng)了翻譯,F(xiàn)在,我們就為大家描繪一下在那里的所見所聞。 劇院是一座很大的方形建筑,聳立在街角顯眼的位置,一條寬闊的馬路通向那里。馬路兩旁的二層建筑多是商店和茶館,一到夜晚那里就變得燈火通明,連劇院的門臉也被照亮了。劇目上演的時候,這條路上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中國人,搞得人寸步難行。劇場的入口更是擁擠不堪,攬活的黃包車夫、轎夫和他們的車子、轎子擠成一團(tuán),讓人幾乎無法下腳。我們剛走到劇院入口,戲園子里的熱鬧氣氛就撲面而來。鑼鼓聲、唱戲聲、臺下人們的說笑聲響成一片。那些戲曲演員的吟唱對于我們的耳朵,毋寧說更像是尖叫。同行的朋友斷言,有趣的大戲在里邊早已經(jīng)激情上演了! ≡旱拈T廳如同一個商店,售票處和衣帽寄存處緊挨著,前邊是一個長長的柜臺。許多中國的侍應(yīng)生穿梭其間,忙得不亦樂乎。這里的包廂需要提前幾天預(yù)訂,一位侍應(yīng)生帶著我們穿過前面和右邊的走廊,登上一段搖搖晃晃的樓梯,來到了一個裝潢得相當(dāng)不錯的包廂,坐在這里正好可以從右側(cè)俯瞰到整個舞臺。劇場的一層用木質(zhì)的欄桿圍出了觀眾席,里邊擺了五排桌椅,每排五到六張桌子,每張桌子配四把木椅,觀眾們圍桌而坐,觀看演出。席間坐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從衣著外表來看,大多數(shù)都是商人、店主,或此類社會階層的人。他們穿著深紫色的外套或者斗篷,衣著十分講究。在圍欄的外邊還留有一些空間,那里的座位價格相對便宜,為穿著藍(lán)布棉袍的民眾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并不太寬敞的走廊里,左手邊有一兩個獨(dú)立的包廂,其余的地方都擺著小桌子小椅子;前面的空間相較于兩側(cè)又寬又長,雖然沒設(shè)私人包廂,但放置了一排桌子,被稱作“貴賓席”。我們剛剛就是從“貴賓席”后面的過道來到包廂的!百F賓席”不止這幾張,在后邊更高一些的地方,還有好幾排。私人包廂主要集中在右邊的走廊,我們預(yù)訂的包廂緊挨著舞臺,就在它正上方大約十英尺的地方。包廂里的桌子上擺著梨、橘子等水果;淺碟里放著烘炒的西瓜子;精美的綠色茶杯里斟滿了醇香的清茶,品茗的過程就像是在鑒賞中國的某種藝術(shù)品。桌面上還放著一張朱紅色的紙,上面印著當(dāng)天演出的節(jié)目單。各排桌子之間非常寬敞,方便侍應(yīng)生和觀眾自由行走。在私人包廂前面有一個供侍應(yīng)生使用的小露臺,跑堂的拎著巨大的黑色水壺不停地前后穿梭,用熱水為客人沖泡放在綠色杯子里的茶葉。他們或者為客人添加新鮮水果,或者給客人準(zhǔn)備火柴,因為每張桌子上都放著黃銅或者白銀做的水煙筒。來到這兒的外國人大多都會入鄉(xiāng)隨俗,不僅喝茶,吃水果、點(diǎn)心,甚至于水煙筒也會嘗試一下! 蛟阂话愣际悄局频奈枧_,高出地面4英尺多。前邊的每個角上都有兩根粗大的柱子,不僅用來支撐著臺面,同時也被用來吊掛簡陋的煤氣照明燈。氣燈就掛在柱子頂端伸出來的兩三個支架上,幾盞用來照亮舞臺,其余的則為走廊和觀眾席提供照明,整個劇場都被照得亮亮堂堂。這兩根柱子還有一個用途,在其頂端距離舞臺大約15英尺的地方,固定著一根橫梁,上面可以進(jìn)行雜技表演。舞臺正面,一塊巨大的牌匾掛在臺口中間,上面用鎏金大字寫著戲院的名稱。舞臺四周沒圍布景,后邊是木制的隔墻,由一塊塊精雕細(xì)刻的木板拼接而成。 ……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tuán)-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jīng)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