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未名·自然科學是什么叢書生物學是什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9444
- 條形碼:9787301319444 ; 978-7-301-31944-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名·自然科學是什么叢書生物學是什么 本書特色
名家講解、深入淺出。 緊扣大眾關注的生命科學熱點問題進行講解;外行可“入門”,對何為生命的本質以及生命的運行規律有基本的認識、對生命科學的基本概貌、歷史沿革、*新成果有總體的了解;內行能“悟道”,對生命科學的深層內涵有新的認識和思考。
未名·自然科學是什么叢書生物學是什么 內容簡介
本書整理了筆者數十年從事生物學研究的感悟,融進了從古希臘到21世紀的研究工作,以獨特的視角和鮮明的觀點,把對“生命是什么”和“生物學是什么”兩個問題的分析編織成5章相互呼應的文字,供外行“看熱鬧”,供內行“看門道”。本書初讀時“燒腦”,再讀時“悟道”;不論是隨讀還是通讀,翻開書就有收獲
未名·自然科學是什么叢書生物學是什么 目錄
解析生命的有序性 /009
1.1 碳原子的秘密 /012
1.2 強鍵與弱鍵之協奏 /023
1.3 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036
破譯生命的信息流 /049
2.1“生命之書”的讀寫 / 052
2.2 變與不變的整合 /068
2.3 雙向流動的信息 /080
建立生命的統一性 /095
3.1 整理生命 /098
3.2 萬物歸宗 /107
3.3 生命之矢 /117
揭示生命的區域化 /133
4.1 區域化的基本策略 /136
4.2 生命的升級版 /147
4.3 多細胞的解決方案 /158
重構生命的復雜觀 /173
5.1 從元件到網絡 /176
5.2 生命的軟實力 /187
5.3 一切源于偶然 /200
推 薦 閱 讀 書 目 / 213
未名·自然科學是什么叢書生物學是什么 節選
導 論 “生物學是什么”這個問題既有簡單的答案,也有復雜的答案。我們不妨從這樣一件事來看一下:民國時期的中央研究院在1948 年4月1日公布了首屆院士名單,共3組81人;其中數理組28人,生物組25人,人文組28人。由此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簡單的答案: 生物學是一個 很大的學科群,相當于“數理化”或者“人文科學”。 從當前的學科現狀來看,生物學涵蓋了數十門分支學科,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類屬于宏觀生物學,如系統分類學和進化論;第二類屬于微觀生物學,如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第三類是專門學科,如免疫學和神經生物學;第四類則是交叉學科,如生物物理學和化學生物學。當然,這些學科還可以再進一步細分,如系統分類學可以按照不同生物類型劃分為植物系統分類學、動物系統分類學,等等。顯然,在這本小書里要去描述或解釋這么多的生物學 分支學科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 “生物學是什么”的復雜答案在于要回答“生命是什么”這個根本性問題。本書試圖將筆者在生物學領域數十年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中逐漸領悟到的“生命觀”總結出來,作為一份獨特的個人答案,供廣大生物學研究人員和愛好者參考。 全書共5章,分別從生命的構成本質和生命的運行規律兩個層面來進行討論。就生命的本質而言,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為 “還原論”(Reductionism ),認為生物體與非生物體沒有本質區別 ; 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 “活力論 ”(Vitalism ):生命世界與非生命的無機世界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界線,生命具有非生物體所沒有的特殊性質—— “活力 ”(VitalForce)。 這兩種觀點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還原論代表是哲學家德謨克利特 (Demokritos);在他看來 ,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生命同樣也是由原子所構成。而同時期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則持相反的觀點 ,認為在生物體中存在著一種特有的要素—— “隱德來希”(希臘語Ente??le??chie),意思是完成,即該要素能夠讓生命形式實現其自我完善之目的。“隱德來希”后來成了活力論的代名詞。 從一定的意義上說,生物學的發展史就是由還原論和活力論之間的爭論和相互替代推動而形成的。20世紀中葉,隨著物理學和化學等物質科學的介入以及分子生物學的誕生,還原論成為生物學的主流,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被確認為生命的物質基礎。本書的**章正是圍繞著生物大分子而展開:首先從生物大分子的核心元素“碳”的手性特征出發,討論了生命的有序性;然后進一步分析了生物大分子的構成規則,并在此基礎上闡釋了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隨著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系統生物學的誕生,人們逐漸認識到,生物體并非僅僅是一個裝載了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簡單容器,而是一個由這些數量巨大且種類繁多的生物大分子間相互作用構成的復雜系統。在新千年到來之際,美國生物學家克爾斯勒 (Kirschner M )等人從系統生物學的角度提出了 “分子活力論 ”(Molecular Vitalism ),認為由生 物大分子構建而成的生物體具有特殊的性質。本書的第五章正是從系統生物學的角度對生命復雜系統的特點進行探討:生物大分子之間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執行各種生物學功能的動態網絡;此外,這些生物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極易變化且受環境的影響,從而導致了生命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 從對生命的運行規律的解釋來看,依然是這兩種相互對立的觀點唱主角。還原論認為生命活動遵循著基本的物理學和化學規律; 例如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著名科學家克里克 (CrickF)就這樣認為:“現代生物學研究的*終目標是用物理學和化學解釋全部生物學現象”。活力論則認為,生命具有其獨特的活動規律。奧地利心理學家賴希(Reich W)曾經這樣說過:“生命的特征看起來是一種獨特的合理而有目的的本能及下意識的活動。”美國進化論學者邁爾 (M ayr E )也 持同樣的觀點 :生殖、自然選擇和遺傳學等過程在物理學中沒有等價性,也不能簡化為物理定律,生物學應該被視為一門獨立自主的科學。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觀點在奧地利物理學家薛 定諤(Schro??dinger E )的名著«生命是什么»中都有所反映。作為還原論的倡導者,薛定諤在書中明確指出,對生物體來說,“在它內部發生的事件必須遵循嚴格的物理學定律”,但是,他同時也承認,“根據已知的關于生命物質的結構,我們一定會發現,它的工作方式是無法歸結為物理學的普通定律的”。當然,薛定諤依然把解決這一困境的希望寄托于還原論:“我們必須準備去發現在生命活體中占支配地位的新的物理學定律”。不過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薛定諤為活力論留了一扇后門。 在筆者看來,今天的活力論和還原論不再像過去那樣互相對立、互相隔離,而是相互補充、相互依賴。一方面人們已經意識到, 生命活動規律的復雜性不是基于還原論的經典生物學能夠完全解釋得了的。另一方面則像“分子活力論”所倡導的那樣,生命所特有的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盡管這種認識需要全新的理論和全新的視角。本書的第二章對生物體在其遺傳信息傳遞和利用方面的基本規律進行了介紹;第三章試圖通過對物種的命名規則、相互關系和演化特征來闡述生命的進化規律;第四章則從生命特有的區域化 (Compartmentation)現象出發來解 釋生命為什么要從原核細胞發展到真核細胞,并進一步發展到多細胞個體。 本書不是生物學教科書,也不是生物學歷史教材,而是意在表達一種帶有個人色彩的生命觀。筆者希望通過該書盡可能反映出生命的本質特性和*主要的運行規律,盡可能去揭示生物學的核心任務。書中的一些分析和觀點屬于非主流,不過同時也打開了一個視角獨特的“窗口”,不僅能夠幫助外行窺探生物學的主要特征,而且也有可能引發內行對生物學的再認識。
未名·自然科學是什么叢書生物學是什么 作者簡介
吳家睿,廣州中山大學獲學士學位,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做博士后;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從事復雜疾病的系統生物學研究。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