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美冠純美閱讀書系:端午的鴨蛋.汪曾祺專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503871
- 條形碼:9787571503871 ; 978-7-5715-0387-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冠純美閱讀書系:端午的鴨蛋.汪曾祺專集 本書特色
于是我們,等斑鳩叫單聲,在我們那個園里叫。等著一棵榆梅稍經一觸,落下碎碎的瓣子,等著重新著色后的草。 ——汪曾祺 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 ——沈從文
美冠純美閱讀書系:端午的鴨蛋.汪曾祺專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冠純美閱讀書系”中的汪曾祺專集,分為“散文輯”和“短篇小說輯”兩部分。 汪曾祺的作品多含蓄清雅,又被譽為“詩化的語言”。“散文輯”中收入的《葡萄月令》《昆明的雨》《端午的鴨蛋》《五味》等作品,多以獨到的視角展現小景小情,飽含極大的生活熱情,因而也給人帶來純粹的文學享受;“短篇小說輯”中收入的《受戒》《大淖記事》等小說名篇,多寫普通百姓,挖掘小人物內心深處質樸的美感,展現人性之美好,拓展了傳統小說的美學領域,更深入地挖掘出文學作品中的抒情意味。
美冠純美閱讀書系:端午的鴨蛋.汪曾祺專集美冠純美閱讀書系:端午的鴨蛋.汪曾祺專集 前言
以《〈汪曾祺自選集〉自序》代序
我的散文大都是記敘文。間發議論,也是夾敘夾議。我寫不了像伏爾泰、叔本華那樣閃爍著智慧的論著,也寫不了蒙田那樣淵博而優美的談論人生哲理的長篇散文。我也很少寫純粹的抒情散文。我覺得散文的感情要適當克制。感情過于洋溢,就像老年人寫情書一樣,自己有點不好意思。我讀了一些散文,覺得有點感傷主義。我的散文大概繼承了一點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傳統。有些篇可以看出張岱和龔定庵的痕跡。
我只寫短篇小說,因為我只會寫短篇小說。或者說,我只熟悉這樣一種對生活的思維方式。我沒有寫過長篇,因為我不知道長篇小說為何物。長篇小說當然不是篇幅很長的小說,也不是說它有繁復的人和事,有縱深感,是一個具有歷史性的長卷……這些等等。我覺得長篇小說是另外一種東西。什么時候我摸得著長篇小說是什么東西,我也許會試試,我沒有寫過中篇(外國沒有“中篇”這個概念)。我的小說□長的一篇大約是一萬七千字。有人說,我的某些 小說,比如《大淖記事》,稍為抻一抻就是一個中篇。我很奇怪:為什么要抻一抻呢?抻一抻,就會失去原來的完整,原來的勻稱,就不是原來那個東西了。我以為一篇小說未產生前,即已有此小說的天生的形式在,好像宋儒所說的未有此事物,先有此事物的“天理”。我以為一篇小說是不能隨便抻長或縮短的。就像一個蘋果,既不能把它壓小一點,也不能把它泡得更大一點。壓小了,泡大了,都不成其為一個蘋果。宋玉說東鄰之處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朱則太赤,敷粉則太白,說的雖然絕對了一些,但是每個作者都應當希望自己的作品修短相宜,濃淡適度。當他寫出了一個作品,自己覺得:嘿,這正是我希望寫成的那樣,他就可以覺得無憾。一個作家能得到的□大的快感,無非是這點無憾,如莊子所說:“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躇躊滿志”。否則,一個作家當作家,當個什么勁兒呢?
我的小說的背景是:我的家鄉高郵,昆明、上海、北京、張家口。因為我在這幾個地方住過。我在家鄉生活到十九歲,在昆明住了七年,上海住了一年多,以后一直住在北京,——當中到張家口沙嶺子勞動了四個年頭。我們以這些不同地方為背景的小說,大都受了一些這些地方的影響,風土人情、語言——包括敘述語言,都有一點這些地方的特點。但我不專用這一地方的語言寫這一地方的人事。我不太同意“鄉土文學”的提法。我不認為我寫的是鄉土文學。有些同志所主張的鄉土文學,他們心目中的對立面實際上是現代主義,我不排斥現代主義。
我寫的人物大都有原型。移花接木,把一個人的特點安在另一個人的身上,這種情況是有的。也偶爾“雜取種種人”,把幾個人的特點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但多以一個人為主。當然不是照搬原型。把生活里的某個人原封不動地寫到紙上,這種情況是很少的。對于我所寫的人,會有我的看法,我的角度,為了表達我的一點什么“意思”,會有所夸大,有所削減,有所改□,會加入我的假設,我的想象,這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主體意識。但我的主體意識總還是和某一活人的影子相黏附的。完全從理念出發,虛構出一個或幾個人物來,我還沒有這樣干過。
重看我的作品時,我有一點奇怪的感覺:一個人為什么要成為一個作家呢?這多半是偶然的,不是自己選擇的。不像是木匠或醫生,一個人拜師學木匠手藝,后來就當木匠;讀了醫科大學,畢業了就當醫生。木匠打家具,蓋房子;醫生給人看病。這都是實實在在的事。作家算干什么的呢?我干了這一行,□初只是對文學有一點愛好,愛讀讀文學作品,——這種人多了去了!后來學著寫了一點作品,發表了,但是我很長時期并不意識到我是一個“作家”。現在我已經得到社會承認,再說我不是作家,就顯得矯情了。這樣我就不得不慎重地考慮考慮:作家在社會分工里是干什么的?我覺得作家就是要不斷地拿出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拿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特別是感情的那么一種人。作家是感情的生產者。那么,檢查一下,我的作品所包涵的是什么樣的感情?我自己覺得:我的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憂傷,比如《職業》《幽冥鐘》;一部分作品則有一種內在的歡樂,比如《受戒》《大淖記事》;一部分作品則由于對命運的無可奈何轉化出一種帶有苦味的嘲謔,比如《云致秋行狀》《異秉》。在有些作品里這三者是混合在一起的,比較復雜。但是總起來說,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對于生活,我的樸素的信念是:人類是有希望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自覺地想要對讀者產生一點影響的,也正是這點樸素的信念。我的作品不是悲劇。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壯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這是一個作家的氣質所決定的,不能勉強。
重看舊作,常常會覺得:我怎么會寫出這樣一篇作品來的?——
現在叫我來寫,寫不出來了。我的女兒曾經問我:“你還能寫出一篇《受戒》嗎?”我說:“寫不出來了。”一個人寫出某一篇作品,是外在的、內在的各種原因造成的。我是相信創作是有內部規律的。我們的評論界過去很不重視創作的內部規律,創作被看作是單純的社會現象,其結果是導致創作缺乏個性。有人把政治的、社會的因素都看成是內部規律,那么,還有什么是外部規律呢?這實際上是抹煞內部規律。一個人寫成一篇作品,是有一定的機緣的。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
美冠純美閱讀書系:端午的鴨蛋.汪曾祺專集 目錄
散文輯
花園
葡萄月令
老舍先生
泡茶館
昆明的雨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端午的鴨蛋
五味
多年父子成兄弟
胡同文化
夏天
短篇小說輯
雞鴨名家
異秉
受戒
歲寒三友
大淖記事
美冠純美閱讀書系:端午的鴨蛋.汪曾祺專集 節選
端午的鴨蛋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線纏成小粽子,里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坎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么?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后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柜下面,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里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有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并不會做菜。但是《腌蛋》這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紅而油多,高文端公*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
端午節,我們那里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的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只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么?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美冠純美閱讀書系:端午的鴨蛋.汪曾祺專集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戲劇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與其師沈從文先生同為京派小說的代表人物。 他在散文和短篇小說的創作上均頗有成就。曾在海內外出版過數十部小說集和散文集,散文代表作品有《端午的鴨蛋》《胡同文化》《老舍先生》《昆明的雨》等,《受戒》《大淖記事》等短篇小說名作曾在文壇引起巨大的反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