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勞動關系管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351443
- 條形碼:9787302351443 ; 978-7-302-35144-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勞動關系管理 內容簡介
本教材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主線,整體內容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全書共八章,具體包括:勞動關系管理概述、勞動合同管理、集體合同管理、社會保險、工資與福利、員工管理、勞動爭議管理、勞動關系與人力資源管理。本教材基本覆蓋了企業勞動關系管理的主要內容,在內容和體例上與時俱進,力求“看得懂、用得會、做得好”,體現易學、易教、易用。為了便于學習,從設定學習目標到知識點回顧、復習思考題,注重編寫體例的規范性和靈活性;為了檢驗學習效果,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實踐練習作鞏固,鍛煉思考分析的能力,強調實用與實務并重。內容部分輔之大量的引導案例、小知識、法條銜接、法律銜接、法律鏈接、知識銜接、延伸閱讀、大視野、實務操作的環節以拓展知識面、開闊思路、擴大視野。 《勞動關系管理》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宣傳教育基礎教材,可作為高職高專教學使用,適合高職不同專業的學生,同時為企業和勞動者、工會工作人員、人力資源管理者、法律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鑒。
勞動關系管理 目錄
**節 勞動關系管理理論
第二節 勞動關系含義與特征
第三節 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
第四節 勞動關系與事實勞動關系
第五節 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第六節 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
本章知識點回顧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勞動合同管理
**節 勞動關系建立
第二節 勞動合同概述
第三節 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四節 勞動合同的履行與變更
第五節 勞動合同的解除與終止
第六節 特殊用工勞動合同
本章知識點回顧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集體合同管理
**節 集體協商制度
第二節 集體合同制度
第三節 集體合同爭議的處理
本章知識點回顧
復習思考題
目錄
第四章 社會保險
**節 社會保險概述
第二節 養老保險
第三節 醫療保險
第四節 生育保險
第五節 失業保險
第六節 工傷保險
第七節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
本章知識點回顧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工資與福利
**節 工資制度
第二節 住房公積金
第三節 津貼與福利
本章知識點回顧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員工管理
**節 員工溝通管理
第二節 員工時間管理
第三節 員工健康管理
第四節 員工安全管理
第五節 員工參與管理
第六節 績效管理
本章知識點回顧
復習思考題
……
第七章 勞動爭議管理
第八章 勞動關系與人力資源管理
勞動關系管理 節選
《勞動關系管理》: (一)全國總工會在“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中提出的八條標準 勞動關系是*基本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而且,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之一,構建和諧企業是企業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在企業中,營造和諧的勞動關系顯得更為直接與重要,構建和諧企業應當以營造和諧勞動關系為重點。當前,勞動關系還存在許多突出矛盾:職工特別是非公企業職工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現象還相當嚴重,拖欠工資,超時加班,工傷事故不斷,職業病危害嚴重,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居高不下,國企改制過程中的勞動關系也十分復雜,勞動關系協調機制還不完善,勞動合同制度還不健全,相當多數的企業沒有建立規范的集體協商機制,集體合同制度流于形式,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也還不完善,等等。這就需要政府部門、企業與工會共同來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誠然,工會應當為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工會是勞動關系矛盾的產物,積極參與協調勞動關系是時代賦予工會的神圣使命。 2006年3月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布了《關于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以下八個方面的主要標準,用來衡量企業是否達到勞動關系和諧的要求:①嚴格依法執行勞動合同制度、勞動用工行為規范;②建立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③依法保障職工勞動經濟權益;④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⑤尊重和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⑥建立健全工會勞動保障法律監督組織和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⑦維護女職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和特殊權益;⑧建立健全工會組織,支持工會,依照《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開展工作,依法繳納工會經費。 “創建”活動,追求的是企業與職工的“互利共贏”;而且,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負有法定的責任。在當前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嚴峻形勢下,企業認真貫徹和實施《勞動法》、《工會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承擔法律責任,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決定性條件。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則應當與工會組織一起,共同開展“創建”活動,細化和量化八條標準;并通過三方協商機制,履行督察職責,切實有效地解決勞動關系中的突出問題。只有政府部門、企業與工會組織的通力協作,“創建”活動才可能取得預期成效。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重要舉措,各級工會加強和諧勞動關系指標體系建設,推動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可持續的創建局面,努力形成科學、動態、長效的引導機制,推動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 (二)企業和諧勞動關系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評價主體的選擇不科學 評價主體就是企業勞動關系評價的行為主體,是評價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也可以是評價組織機構和評價實施機構,其中評價實施機構又可以是評價工作組或專家咨詢組,關鍵是確立與評價主體相應的職責。如在企業勞動關系評價中,有些是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有些是企業自身組織。在企業內部,到底誰是評價主體,一般與企業的組織結構設置和職能分配有關。由于當前國內勞動關系基本格局是“強資本、弱勞工”,決定了管理方掌握著勞動關系的主導權,員工很難成為評價主體,這也是我國當前勞動關系的獨有特征。 2.評價程序及方法不夠規范 在評價程序的選擇和履行上,我國和諧勞動關系評價一般缺乏較嚴格的制度設計,企業參與度高,勞動關系的改善更多表現在形式上。另外,評價企業勞動關系包含一些客觀性指標,如糾紛率、報酬水平、合同期限等,但同時也包含更多主觀性指標,如工作環境滿意度、勞動爭議處理效率等。而且一部分指標,即便本身是客觀性的,但卻不適宜界定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還需用主觀評價進行打分。也就是說,在勞動關系評價中,自始至終都需要大量定性評價,而過多地采用非嚴格的定性評價,一方面降低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評價工作的難度。 3.評價指標體系缺乏可操作性 當前研究和運行的不同評價方案往往采用不同指標,評價指標的界定和賦值也各不相同。有的側重定量評價,有的強調主觀感受,有的側重對勞動糾紛的考量。不同指標體系得出的評價結果增加了橫向比較的難度,也使得結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總之,當前和諧勞動關系評價實踐迫切需要有一套可操作性強、可供推廣使用的成熟的標準指標體系。 4.評價結果大同小異 當前很多地區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從本地實際出發,全面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和諧勞動關系評價流于形式,評價結果大同小異,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相符合、與企業員工意愿相違背的情況大量存在。這不僅背離了政府組織和倡導和諧勞動關系評價的初衷,也是對政府、企業人財物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當前我國和諧勞動關系評價指標體系缺乏可操作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評價指標沒有經過有效篩選 現有勞動關系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依據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參照現有研究成果確定的。在指標初設過程中往往為了保證指標的全面性、完整性,盡可能將各種指標都收入指標集,對指標的代表性、針對性缺乏充分考慮,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指標重復或相關性過強的情況。同時,指標集由于過于龐雜,也會加大評價工作的難度,使得評價結果的精確性下降。而有的評價工作為了提高效率,采取了精簡指標的做法。但由于不掌握相應的指標篩選方法,出現關鍵指標疏漏的情況,也會造成篩選出的指標代表性差,進而影響評價的效果。 ……
勞動關系管理 作者簡介
周英銳,畢業于吉林大學德恒律師學院經濟法專業,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民商法專業法學碩士。現任河北勞動關系職業學院副教授,河北法學會勞動法學會理事,河北省總工會法律援助律師。擔任多家企業法律顧問,關注和研究企業用工管理與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等課題。在《人民論壇》、《中國工運》、《中國勞福事業》、《中國工會財會》等國家刊物上發表文章二十余篇。講授的課程包括:《勞動關系》、《比較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處理》、《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企業用工管理》、《企業經濟法律實務》、《企業用工成本控制與法律風險防范》、《工會法》等。 王鎖,畢業于內蒙古工業大學機械制造專業,河北勞動關系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曾擔任河北省總工會組織部副部長、集體合同部部長等職務,有十多年的企業工作經歷,二十多年的工會工作經驗,對勞動關系有深刻的認識和研究,在工會、集體合同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