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西安鼓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33679
- 條形碼:9787559833679 ; 978-7-5598-3367-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安鼓樂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4歲
★中國藝術研究院專家精心打造!傳承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從知道開始!
★一本書便是一部非遺傳承史,全面立體了解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來龍去脈。
★精選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輕松開啟孩子的傳統文化啟蒙之旅。
★隨講隨看的全彩歷史圖鑒。歷史文獻圖片、調研采風照片、手繪插畫作品,多種圖片呈現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
★名詞詳解加擴展知識點,建構傳統文化知識網絡。
★互動問答設置,在提問中探尋非遺的痕跡。
西安鼓樂 內容簡介
《西安鼓樂》向小讀者介紹了我國傳統音樂中,歷史悠久、傳承久遠、非常重要的音樂品種之一——西安鼓樂。書中詳細闡述了西安鼓樂的歷史淵源及演奏形式,還詳細解析了西安鼓樂的樂器、樂譜等,同時也介紹了鼓樂社、西安鼓樂演奏、傳習過程中的相關民俗。大量細致鼓樂樂器、演奏圖片,珍貴歷史資料圖片使孩子們近距離了解和領略到鼓樂之美,感受西安鼓樂這一悠揚鏗鏘千年的歷史回響。
2009年,西安鼓樂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西安鼓樂 目錄
1.歷史篇 西安鼓樂,源遠流長
鼓樂齊鳴的精彩 3
流傳千年的樂曲 6
宮廷燕樂流落民間的傳說 12
傳統音樂的瑰寶 15
2.傳承篇 在音樂里了解西安鼓樂的傳承
鼓樂樂器的大家族 21
工尺譜的秘密 43
與唐宋樂譜的淵源 46
口傳心授的韻曲 49
歌章與念詞 52
唐代宮廷音樂表演的“坐”與“立” 59
坐樂與行樂 62
傳承的力量 64
3.民俗篇:西安鼓樂里的傳統民俗
朝山進香 71
祈雨 74
斗樂 77
有趣的禮節 81
西安鼓樂 節選
失傳的樂器
從前面介紹的樂器來看,西安鼓樂里似乎只有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沒有彈弦樂器。其實,西安鼓樂曾經有過大琴和橫彈琵琶兩種彈弦樂器,也有過夏笛這種吹管樂器,還有一種叫作“殼子”的打擊樂器。這些樂器在民間藝人的記憶和傳說中、在樂譜抄本的記載中都曾經存在過,但很可惜,它們現在在鼓樂中已經失傳了。
大琴,據考證實際上是西安地區的“秦箏”。因為是用手抓彈的樂器,所以大琴也叫“抓箏”,又因為坐樂時把它擺在桌子上,所以大琴也叫“擺箏”。
箏在西安地區歷史久遠。唐詩中有“秦箏”的說法,柳中庸在《聽箏》中寫道:“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這里秦箏所表達的,是秦人無限的“悲怨聲”,此時的箏,以“十三弦”為多。宋代歐陽修也有“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的詩句,說的是箏上的13 根弦柱,像在天上飛行的大雁一樣排成斜隊,每根弦都發出了春天里黃鶯般的聲音。
在坐樂中使用的大琴,演奏方法與箏相同。除大琴外,還有橫彈琵琶、小笙等樂器。
據一些老人回憶,西安鼓樂中原有橫彈琵琶這件樂器,可惜現在的西安鼓樂中已經看不到橫彈琵琶實物的身影,只在西倉鼓樂社的樂譜抄本中還留存有用橫彈琵琶演奏的曲目,在樂譜上保留有橫彈琵琶指法,說明這種樂器曾在鼓樂中使用。這種樂器雖然已失傳,但這些與橫彈琵琶有關的樂譜,對于研究西安鼓樂的歷史來說是十分珍貴的資料。
夏笛也不見實物,鼓樂譜中只見其名。
殼子據說是由十多個小碗形的銅制樂器組成的敲擊樂器。根據鼓樂社藝人的回憶,演奏時,殼子平放在架子上,演奏者雙手拿著兩個小木槌敲擊演奏。在鼓樂的樂譜抄本中,保留著兩首與殼子有關的曲子。
這些失傳了的樂器,揭示了西安鼓樂曾經更為復雜的樂隊組成和演奏組合方式。雖然它們失傳了,但保留下來的樂譜為音樂工作者研究和復原早期的西安鼓樂提供了難得的資料。
西安鼓樂 作者簡介
崔憲,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發表論文《論律制的結構本質與文化屬性》,著有音樂學術文集《探律集》《履薄集》,專著《曾侯乙編鐘鐘銘校釋及其律學研究》,參編《中國音樂詞典》(增訂版)。其研究成果曾獲2006年“第二屆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理論評論 ”三等獎。2003年獲“區永熙優秀音樂教育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