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朱德的早年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52702
- 條形碼:9787559452702 ; 978-7-5594-527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朱德的早年生活 本書特色
朱德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作者跳出一般寫法,寫出真實的、豐滿的、有血有肉的朱德和母親,在字里行間一點一滴梳耙,尋求細節和故事。 作者從能搜尋到的書籍、材料上,一點一點接近、走近朱德和他的母親。
朱德的早年生活 內容簡介
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和領導人之一。本書的內容覆蓋了的出生、入藥鋪埡私塾、轉地主丁家私塾、再轉席家砭私塾、參加縣試府試,很后離開家鄉去昆明云南陸軍講武堂前的那一段經歷。
朱德的早年生活 目錄
一 沒有名字的農家婦女… 1
二 鍋灶前生下小朱德… 6
三 母愛的春雨灑下來了… 13
四 辛苦是莊稼人本色… 24
五 摳出來的讀書“洞” … 32
六 不是窮人孩子讀書的地方… 42
七 無法痊愈的疤痕… 53
八 把“胖子”耍得團團轉… 62
九 寫一個“苦”字… 72
十 一道生命的橋… 81
十一 與丁閻王打官司… 90
十二 風雨飄搖的家… 99
十三 要有一個讀書人支撐門面… 109
十四 先生為什么有淚光… 117
十五 跟著席先生回到私塾… 126
十六 找水,成了朱德的心事… 136
十七 與參加縣試的讀書人爭個高低… 143
十八 中國*后一場會試… 153
十九 府試傳來的喜訊… 163
二十 從沉思中驚醒… 170
二十一 追尋信仰… 179
二十二 一條光明又長滿荊棘的路… 187
二十三 母親心跳的聲音… 198
后記… 200
參考書目… 202
朱德的早年生活 節選
要有一個讀書人支撐門面 朱世連好不容易從親戚、朋友手中借到了二百吊錢,又把妻子劉氏從娘家帶來的一副銀飾典當了一百吊錢,贖回了大遷居李家灣時典當出去的三間茅屋和七挑祖業田。 沒幾天,朱世連對父親說:“家里再窮,也不能斷了代珍上私塾。” 朱邦俊滿意地點頭說:“就該這樣,不能讓下一代再挨窮、受罪。” 朱世和與父親、大哥也想到了一起,他爽快地掏出小作坊里煮酒的錢,塞給朱世連說:“大哥,拿住,給代珍上私塾,我沒有大錢還有小錢,我們朱家受夠了沒有讀書人的罪,一定要有一個讀書人支撐門面。” 朱德去十多里地外、聞名馬鞍場一帶的席家砭私塾就學了,這年,他九歲。 席家砭私塾在馬鞍鎮西邊三公里處的大井壩村,坐西向東,塾館是一座破舊低矮的土墻茅屋,不太大,門前有個很高的陡坡,坑坑洼洼。席家砭的村路四通八達,綠樹成蔭,幽靜宜人。 席家砭私塾先生叫席國珍,字聘三。席聘三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在這個窮山溝里頗有聲望,他飽讀經書,剛正爽氣,有膽量、有見解。年輕時,他本想走仕途,可命運偏偏與他過不去,參加兩次科舉考試,落了榜,就死了心,遠離仕途,邊種地,邊辦起了私塾,竟教出了幾個舉人、秀才。他常和窮人來往,有窮人家的孩子來上私塾,他一點不為難,收費不多,有些交不起學費的,他體諒說:“沒交錢的等有了錢再交,實在沒錢的就不交。” 入學那天,晨霧炊煙里的席家院子里靜悄悄的。 朱世連帶著朱德來見席聘三。朱德悄悄地打量著席先生:他四十幾歲模樣,說話帶著笑,個子不高,一雙眼睛發亮有神,頭發灰白,穿著簡樸。朱德覺得他是一個和藹的人。 這時,席聘三看了看朱德,和善地問:“什么名字?” 朱德說:“代珍。” 席聘三逗趣地說:“這么巧啊,你是代珍,我是國珍,我倆是師生又是兄弟,對嗎?” 朱世連帶點歉意解釋說:“孩子小時起的名字,是照輩分來的,席先生能不能給再起一個?” 朱德深深地鞠躬后說:“先生,您是我的長輩,給我起個好名字。” “好,有禮貌。”席聘三見朱德這樣懂事、誠懇,望著朱世連高興地說,“那我給起個學名吧。” 朱世連眼里含笑:“謝謝先生,這是我家幺兒一輩子福氣。” 席聘三稍作沉吟,說:“玉階,好,就叫‘玉階’吧,像白玉一樣清白做人、做事,踏著臺階步步登高。” “好,真好,我們全家謝謝先生!”朱世連帶著朱德接連鞠躬,并對朱德說,“你好福氣啊,一輩子都不能忘了席先生。” 朱德嘴角浮起笑容,響亮地回答:“我不會辜負先生的厚望!” 朱德長大了一點,更懂得事情了,下田種莊稼的時間更多了,一年中只剩下六七個月上私塾。 席先生家離大灣有八里地,朱德每天經過馬鞍場,往東半里地,來回跑四趟,晌午回家肚子餓得咕咕叫;傍晚回家,怕天黑了,還得要快跑。 很快,席聘三喜歡上了朱德。每天,朱德總是早早到了塾館,放下書籃,幫席先生挑水、燒飯、清掃院子,還給同學們燒茶水。席聘三問他:“朱玉階,你怎么來這樣早?” 朱德說:“我媽起得早,她告訴我,一日之計在于晨,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要做的事情也實在是太多。” 席聘三用發熱的眼睛看著朱德,這孩子,塾館里年齡*小的學生,卻講求個“勤”,勤勞、勤學、勤力、勤奮、勤思。古有匡衡“鑿壁借光”,祖瑩“灰中藏火”,高鳳“潦水流麥”,葛洪“賣薪買紙”,均為“勤學”成大器者。今天朱玉階利用短暫的清晨時光,做下一片事,在時間上跑到別人的前面,將來勢必要有大造化、堪大用啊! 這一刻,席聘三感動了,從朱德來到塾館,這里的一切悄悄地變了,萌發著新意:一只鳥兒經常出現在門前的樹上,不停“嘁嘁喳喳”,早早喚起床上的席聘三,喚醒沉睡的山,讓山峰舒展開身姿,樹葉綠得像要滴下綠汁,堰塘里的水清澄得能看見游弋的小魚。 席聘三有病了。他走進塾館,站到學生面前,臉色蒼白,講課聲音沙啞、低沉。朱德看出先生病了,一聲不吭地跑到藥鋪埡塾館,給堂叔朱世秦講了席先生有病的事,請堂叔能去一趟。朱世秦上山采來草藥,跟著朱德趕到席聘三家里,把脈看病。 心靈如土地。朱德心靈的土地上沒有因為貧窮而生長雜草,卻長出嬌媚、高貴的花朵。 席聘三問:“朱玉階,是你媽教你關心別人吧?” 朱德誠實說:“是的,媽常給討飯人做飯吃。” 席聘三說:“你媽不簡單,她是你啟蒙先生,要好好聽她話,照著她說的做,你的路會越走越寬。” 朱德告訴說:“我媽住在陳家灣……” 一次生病,讓席聘三更明白了一個塾師對孩子的責任。 在塾館里,席聘三教學生寫詩、練書法,他與學生答對各種形式的對聯,如,描述聯、比喻聯、嵌字聯、拆字聯、諧音聯。塾館對面山坡上是一片竹林,席聘三看著竹林,稍作思索,有了靈感,脫口說出上聯:“門對千竿竹。”別的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朱德已答了下聯:“家藏萬卷書。”席聘三笑容可掬,連聲贊揚:“好啊、好啊。” 席聘三的兒子席景榮也在塾館里讀書,席聘三對兒子說:“你要多和朱玉階在一起玩,他讀書行得很,文章做得*好。” 席聘三常常把朱德、吳紹伯,還有其他幾個學生叫到家里玩,留他們吃飯。他喜歡喝兩盅水酒,酒興一上來話就多了,談“四書”“五經”“綱鑒”“二十四史”,講《三國演義》《水滸》《東周列國志》。 夜晚,一切熱鬧聲響都漸漸地平靜下來,朱德和歲數大的吳紹伯到席聘三家里與席景榮讀書。累了,就到外面走一走。吳紹伯和朱德*談得來,他是書香門第后代,家里有很多書,還有個常跑成都的人給他帶些“西學”回來。吳紹伯把這些書借給朱德看,“西學”成了朱德的課外讀物。 朱德站在颯颯的山風里,似乎聽見不久前除夕的晚上李家灣的家里傳來的凄愴的哭喊聲。想起那一幕,他心如刀絞,憤憤地罵一句:“我要報仇雪恨!” 吳紹伯詫異地望著他:“朱玉階,你要為誰報仇雪恨?” “為我們全家人。”朱德在吳紹伯、席景榮疑惑的眼光注視之下,講了全家悲慘的遭遇,低沉地說,“我是個剛強的人,但想起這件事,就會難受得幾乎痛不欲生。” 吳紹伯同情說:“這是傷到深處了。” 世上任何東西都可替換,但,傷痕不可被替換。 朱德不忘報仇雪恨。 他要練武功。四爸朱世祿隨便說了些怎樣練武的皮毛,他就練。練正踢,他的腿沒有踢得太高,手沒有伸得太直,手掌沒有撐得太平。朱世祿指點說,你這樣還能練什么功。朱德一聲不吭,早早晚晚地苦練。他家屋后有兩棵柏樹,朱德在兩棵樹之間捆上木棒,抓著練單杠,一次上上下下三十多個來回;他從山上抱回來一塊石頭,練舉重,一口氣能舉十幾下。朱德臂上鼓起結實的肉疙瘩,席聘三的兒子見了驚訝地說:“你練功的吧?” 朱德拿手摩挲著富有魅力的肌肉,嘴里“嗯”了一聲。 吳紹伯懂得朱德的心思,說:“你是狠下心要出心里的氣了。” 朱德說:“我打算到山上找師父。我四爸說,想要練成真功夫,要到山上找師父,當學徒。” 吳紹伯睜圓眼睛,臉上驚奇的神情更加重了。 朱德胸間迸發出一口長氣:“我把心里的話全告訴你了。” 吳紹伯拍著朱德手臂,說:“我支持你上山練功夫,能不能帶上我同去?” 朱德說:“你不能去,席先生要是知道,我也去不了。” 兩人坐下來對望著,吳紹伯悶哼一聲,說:“我倆掰手腕。”兩人右手攥到一起,朱德稍微加點力,扳倒了吳紹伯的手。吳紹伯漲紅臉,甩了甩被攥得又酸又麻的手:“厲害,你的手勁真大。” 只要一有空隙,朱德就跑到山上找師父去。 山上練功夫,動的是真功夫,扎馬步、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練力度,打沙袋,踢木樁,砍木板。師父要求大家把腿上韌帶拉開,朱德豎叉時腿一直壓不下去,坐盤坐不下去,搬腿時沒辦法放在頭上,他心一橫,使勁壓腿,別人壓一個時辰,他壓兩個時辰。師父要求大家把手高高地舉在頭上,時不時搖晃一下,每個人手臂累得又酸又痛。有人偷懶了,被罰多做了一百次,朱德主動加倍這樣練,從頭做到尾,手臂累得快要抬不動,咬著牙挺住。 一天,師父給徒弟們訓話:“朱玉階練功夫吃得了苦,學得*扎實、*快。我信奉‘十年磨一劍’‘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渴望有功夫的人如過江之鯽,而愿意下功夫的人很少,朱玉階吃得了苦,下的功夫*深。” 師父讓朱德出列,給大家示范一下功夫,他兩腿挪動靈敏、有力,出拳、踢腳啪噠啪噠地響,呼呼生風。大家都給朱德大聲叫好:“朱玉階了不起!” 師父用充滿欣賞的目光望著朱德:“朱玉階,你說說,為啥能吃苦?” 朱德昂著頭說:“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工夫和功夫雖僅有一字之差,但練的過程是艱辛的,的確很苦。但我堅持住了,‘工夫’到‘功夫’,其實就是多了一把力。” “聽聽,說得多好。”師父叉著腰,欣賞著朱德壯健的身體,詢問,“朱玉階,知道練功、習武*高境界是什么嗎?” 朱德回答干脆:“武止戈也。” 師父笑了,快意地說:“說得對,練功夫、習武是我們祖先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榮耀。從武功來看,千百年前,中國的祖先就把它推向了頂峰……” 師父想要徒弟們把功夫練得像朱德一樣過硬,懂得練功的意義,就說:“朱玉階不僅功夫過硬,而且文武雙全。你們不能只會練功夫,當個粗人,還要通文墨,才能把功夫發揚光大。” 上山拜師學了功夫,朱德更加懂得讀書的好處。
朱德的早年生活 作者簡介
張文寶 江蘇省連云港人,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報告文學工作委員會主任,一級作家。主要作品有報告文學《水晶時代》;紀實文學《少年毛澤東》《劉少奇過蘇魯交通線》《跟隨周恩來過草地》《愛蓮說:何寶珍烈士傳》《一個人的軍號:周子昆烈士傳》。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