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金屬與肉體:技術如何接管人類進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5390
- 條形碼:9787500875390 ; 978-7-5008-7539-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屬與肉體:技術如何接管人類進化 本書特色
《金屬與肉體》這本書充分證明,關于激動人心的科技文化進化方面的話題,奧利維耶·迪安斯是當代*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這本書兼具啟發性、趣味性和洞察力,將我們帶到了后生物文化的*前沿地帶。作者在書中提供了非線性視野,并著眼于靈感的涌現和身體的轉變,讓讀者完全沉浸其中。
金屬與肉體:技術如何接管人類進化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于文化生物學的觀察,,既探索新技術所帶來的對世界不同尋常的解讀,也探索生命從有機物質向文化表征的轉變遷移。本書主要講述了在當下人工智能發展的時代,人類和人工智能的關系,我們正在成為一個由機器人、克隆人、轉基因動物和無數種人類/信息共生體居住的世界中的文化機構。我們的身體現在是由機器、圖像和信息組成的。我們正在成為一個由機器人、克隆人、轉基因動物和無數種人類/信息共生體居住的世界中的文化機構。技術引起的我們對世界的看法的轉變和文化生物學的出現。
金屬與肉體:技術如何接管人類進化 目錄
序言
引論
**章尤卡坦半島的隕石坑
起源:智能條件
新解讀
科技現實
文化生物
文化的欲望
生活理念
網絡空間的良知
技術環境
虛擬的生命
機器的悲哀
第二章或多或少還活著
病毒
生命/機器相滲透
認知生態學
超體
身份與網絡
第三章文化體的崛起
身體變形:威爾斯、卡夫卡、奧威爾
莫羅博士的身體變形
卡夫卡,變形機器
賽博朋克:身體的恐怖分子
新的身體模式
怪物、賽博格和外星生物
結語:殘酷的奇跡
注釋
詞表
參考書目
索引
金屬與肉體:技術如何接管人類進化 節選
三千多年以來,人類踏上征程,心甘情愿投身未知世界,探索海洋、山脈、行星和太空的幽深,奇異而神秘,追求精神、肉體、瞬息的未知領域。文明之始,彼岸海風瑟瑟,人類揚帆起航,在儀式和祈禱中,透過語言、科學和藝術,從未停息的人類文化一直在努力探索未知領域。自古以來,航海家、先驅者、哲學家和藝術家也在找尋嶄新的領地和心靈的世界。 但在這三千多年里,幾乎也沒有什么是未被觸及或神秘不可知的了。那用什么再繼續支撐或滿足我們不斷探索的欲望呢?一個探險家究竟要到哪一站才肯向未知世界低頭?我們還會留有哪些地理、精神,乃至情感世界? 我們是否注定*終不再探索? 不,因為科技與生命碰撞創造了新的未知大陸,它在地平線上若隱若現,那里居住著千奇百怪并令人不解的生命體,它們無疑是智能生命體。但奇怪的是它們沒有意識,既算不上完整意義上的活物,也算不上完整意義上的死物,它們絕非真正的人類,但又是從人類二元世界余燼中崛起的生命體,人類周圍的世界已變成了充滿了由生命組織和金屬耦合所誕出的奇異新世界。如今,這些奇異新世界是生物和文化的混合體。 我們已經踏上了一片未知領域,在這里,生命體與機器混為一談,并揉進了藝術與社會學的嘗試與信息透入,這些都為思想所改造。世界開放,但探索的不是地理、精神或情感,而是那些重疊信息系統的不穩定性所滋生出的領域,就此,生命、死亡和誕生都被轉化成了不確定和不穩定的表征形式,基本現象也呈現出一副永久污染、變異和轉化的樣子。當今的新生物學是有機物與文化的相互交融,在它奇異的前沿領域里,人類的血脈在實驗室里繁殖,人類也在無數的非現實中消散溶解。 新世紀*終擱淺的海岸上居住著一群生物,他們的身體既是有機的,也是文化的,我們也正生活在這些混合體的世界里,這里的居民是文化體質的。 這個概念不僅指身體與藝術(*傳統意義上的文化)之間的共生關系,還指身體與2技術、社會、環境、信息自然生產現象(鳥叫、蜂鳴、流行病、新聞媒體等)之間的共生關系;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與非基因遺傳現象之間的共生關系。今天的地球是依靠人工進化、人工生命和人工智能塑造而成的板塊來支撐的,它的居民是賽博格、克隆體、轉基因動物、無數種類的人與信息共生體。 這本書是對兩種密切相關現象的思考:**個是技術所引起的我們對世界認知的轉變;第二個是文化生物學的出現。 我將要在本書中進行對世界技術層面的解讀,并試圖證明這些解讀不僅明確了文化生物學的出現,而且它們還是文化生物學背后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實這些技術解讀還表明,生命體已經不單是屬于有機領域,如今我們的身體可以由機器、圖像和信息組成:我們正在形成文化體。 通過本書中的眾多例子、假設和理論,我將提出,糾纏在人類行為、基因以及環境中的文化正在控制我們的生物圈。從人工智能到人工生命,從科幻電影到數字影像,從基因圖譜到互聯網,我們看到文化表征會對所有形成、制約我們的以及生活在我們體內的一切產生巨大影響。文化無處不在,它存在于每一種日常生活的表現形式之中。 這部拓展性的作品將重點放在了20世紀,畢竟文化與身體之間的緊密互動可以追溯到**批復雜生命體出現的時候(每個生命體的身體總是會受到基因以外因素的影響1)。我只選擇20世紀作為重點肯定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不完美,而且把自己局限在*近一百多年阻礙了歷史徹底性的任何可能。3但是,這也不完全是一種主觀性選擇,就算20世紀不是身體、文化和技術之間互動的唯一時期,至少也是這種互動表現得*為頻繁和強烈的時期。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見證過身體與技術這兩者糾纏為一體,并真正融入到了政治、信息和文化的各個系統里。從格里高爾·薩姆沙變形到我們所在城市里的那些身體穿孔的青少年,從集中營的囚犯到核輻射的受害者,20世紀將會因身體而被銘記。在這個身體的世紀,被視為有生命的物種身體會被技術和文化塑造和改變,其輪廓和界限也將變得含混而模糊。 《金屬與肉體》是一本關于文化生物學的觀察,其馬賽克般的嵌合寫作風格之所以能統一起來,靠的是用盡心力進行廣泛的探索,既探索新技術所帶來的對世界不同尋常的解讀,也探索生命從有機物質向文化表征的轉變遷移。本書并未效仿傳統,它遵循嚴格的線性敘事手法提出不同的觀點,而更像是圍繞兩大探索主題進行的一場邏輯松散的思想閱讀。
金屬與肉體:技術如何接管人類進化 作者簡介
奧利維耶·迪安斯(Ollivier dyens) 麥吉爾大學法語文學、翻譯與創作專業教授,創新實驗室“21號大樓”創始人,曾任加拿大高等教育委員會和大學教育和研究委員會成員。其著作有:《恐懼與崇敬》(la terreur et le sublime),《非人處境》(la condition inhumaine)等。 譯者簡介: 朱光瑋 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渥太華大學、女王大學訪問學者,北京語言大學英美文學專業博士,主要從事物敘事理論的譯介和研究。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