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五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55906
- 條形碼:9787546155906 ; 978-7-5461-559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五輯 內容簡介
本書設有文獻研究、文學研究、讀書札記、書評、學術爭鳴五部分, 收錄了《林紓與雙忽雷主人劉世珩及姜筠交往考略》《馮夢龍傳奇改本與晚清情論的文本實踐》《建構商代前藝術起源事象譜系的研究設想》《古代“家庭”內涵探析》等文章。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五輯 目錄
《聊齋志異》借鑒《左傳》三題
林紓與雙忽雷主人劉世珩及姜筠交往考略
《明清安徽婦女文學著述輯考》補正(續)
戰國前禱疾事象試述
《閑情野史風流十傳》的編者及其編纂時間考論
程敏政文學性著述紀要
王閩運論小學佚信一封
——《王闿運致龍芝生論小學書》
王羲之愛鵝再考證
新見錢謙益集外佚文考釋
——兼論清代詩人潘高
新出北宋墓志七篇考釋及史料價值淺析
天順本《大明一統志》所見宋三十家佚詩考
《金瓶梅》評點本版本研究述論
以《植物名實圖考》訂補吳其溶年譜幾例
淮南書局創制考
貢師泰交游考
文學研究
《三歐文選》歐陽修文的選注詮次
馮夢龍傳奇改本與晚明情論的文本實踐
理想與祖國之象征
——屈原《九章》中“郢都”意象試析
略論文人與中國古典戲曲之共生性
《吏學指南》釋義的特點
論元代上京紀行散文
摘英拾貝演紅樓
——石韞玉《紅樓夢》傳奇初探
論《西廂記》身體描寫的“言性言情”
論蒲松齡對八股文代言之“肖題”手法的化用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論古代昭君詩的主題演變
“詩畫一律”
——周敦頤、程顥詩歌與北宋山水畫的趨同意趣
林九兵衛刊本《水滸傳》批語研究
《論語》中的“食”考辨
清代遵義桃源山主題詩歌對李白貶謫夜郎的集體想象
霸王信仰形成之文獻考釋
從生命美學角度看《壇經》中存在而超越的處世禪思
中國古典藝術崇圓意識的研究
汪曾祺小說與高郵傳統風俗文化
明代三個版本紅拂戲中的紅拂形象比較研究
……
讀書札記
書評
學術爭鳴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五輯 節選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5輯)》: 一、對《左傳》詞語的一般性借鑒 將《左傳》中的有關詞語化用于小說中,若別無深意,只是信手拈來或稍加變化,無非意圖增加語言的情韻色彩,這可稱之為“一般性借鑒”。 卷一《瞳人語》中讀書人方棟因慕色“釘梢”而受“天譴”,若非洗心革面,決意自新,幾致失明。“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被舊時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的讀書人奉為金科玉律,蒲松齡此篇的“戒淫”宗旨顯然,苦口婆心,亦是儒家理念的反映。其中對方棟郊郭路遇女郎有如下描寫:“內一婢,乘小駟,容光絕美。”(第15頁)清人何垠注云:“駟:馬名。《左傳·僖十五年》:晉侯乘小駟,鄭所獻也。”(第18頁)按何注引文與原文有差異,考《左傳·僖公十五年》:“卜右,慶鄭吉,弗使。步揚御戎,家仆徒為右,乘小駟,鄭入也。”①文中“小駟”是鄭國人獻給晉惠公的一匹馬的名字。在晉國與秦國的交戰中,晉國大夫慶鄭曾進諫晉惠公:出兵作戰一定要駕本國出產的馬,以其能服水土并熟悉本國的道路。晉惠公不聽勸阻,結果在與秦人作戰中,小駟陷于泥淖而不得出,致使晉惠公被秦人俘獲。蒲松齡將《左傳》中的馬名“小駟”用于小說中,并無任何深意,不過借用其名形容所騎之馬身形小巧而已,然而由于有《左傳》的這一詞語因緣,在熟悉經典的舊時文人士大夫看來,無疑會令小說增加幾分韻味,這或許也是蒲松齡在這里借用經書中馬名的用心所在。 化用借鑒《左傳》中詞語為我所用,類似筆法在《聊齋志異》中絕非罕見。如卷一《董生》描寫讀書人家室以外的艷遇企盼,終為狐女所祟而走向死亡之路:“久之,面目益支離,乃懼,復造善脈者診之。醫日:‘此妖脈也。前日之死征驗矣,疾不可為也。’”(第196頁)所謂“疾不可為”,即謂此病已難醫治,無可救藥。四字看似尋常無奇,實則語本《左傳·昭公元年》:“晉侯求醫于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日:‘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良臣將死,天命不佑。’”②小說中的董生因狐祟終于“嘔血斗馀而死”,這與《左傳》中晉平公因溺于女色而身亡的事例相同。“疾不可為”四字不難理解,《聊齋》注家多不出注,然而注明出處,正可見作者行文著意于典雅的追求。《董生》前文中還有“女笑日:‘何所見而仙我?’董日:‘我不畏首而畏尾。’女又笑日:‘君誤矣。尾于何有?’”(第195頁)董生與狐女的對話中“我不畏首而畏尾”一句本屬調侃之語,卻也語有所本,并非憑空結撰。《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日:‘畏首畏尾,身其余幾?’”①“畏首畏尾”原意為疑慮重重貌,這里僅用其字面義,顯示出蒲松齡修辭的狡黠之處。尤為難能可貴的是,狐女之答語“尾于何有”亦模仿自《左傳》中的有關句式,《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群臣若急,君于何有?”②意即群臣如果急了,哪里還有國君。蒲松齡套用此句式,巧妙而又詼諧地道出狐尾已然不見,非對《左傳》如數家珍般地熟悉不能臻此境界。清呂湛恩注出董生之語的出處,而未顧及狐女答言的經典依據,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辜負了作者構思這篇小說對話情節的一片苦心。 卷一《陸判》一篇,講述陸姓判官為書生朱爾旦及其妻換心、換頭的故事,人神相交莫逆,幾乎無所不談:“積三十年,一夕,陸告日:‘君壽不永矣。’問其期,對以五日。‘能相救否?’日:‘睢天所命,人何能私?且自達人觀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死之為悲?’”(第209頁)所謂“惟天所命”,意謂只有上天能主宰人生的命運,語本《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③這體現了古人的天命觀,正如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六《風水》所云:“且人之生也,貧富貴賤,夭壽賢愚,稟性賦分,各自有定,謂之天命,不可改也。”④今人為《聊齋志異》作注,若不注出四字乃是《左傳》的出典,讀者就難以理會作者一以貫之的命定論思想淵源有自,絕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再看卷一《聶小倩》一篇,作者描寫尚為鬼魂的聶小倩侍奉寧采臣母親的辛勞:“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無不曲承母志。”(第243頁)所謂“捧匜沃盥”,即兩手端著注水之用具為他人澆水盥洗,語本《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納女五人,懷贏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⑤“匜”為用以盛水的洗手洗面之具,形似瓢,柄中有道,可以向外注水,流行于先秦時代。古人洗盥,一人持匝,注流水于洗盥者之手,下有槃接水。這種盥洗習俗,明清時早已不流行,蒲松齡將四字用于小說中,僅是形容小倩在寧家的殷勤侍奉,并非寫實手法的運用。可見讀者若明確其出典,更有利于鑒賞蒲松齡文筆變化的天矯多姿。 ……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