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2021版)

包郵 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2021版)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2-01
開本: 16開 頁數: 847
本類榜單:管理銷量榜
中 圖 價:¥105.8(6.3折) 定價  ¥16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2021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557544
  • 條形碼:9787115557544 ; 978-7-115-5575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2021版) 本書特色

(1)緊跟新修訂,掌握新準則 以新企業會計準則為出發點,深入解讀1項基本準則、41項具體準則的縱向規定。800多條文解析,采用原文與釋義交錯的形式,逐條剖析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呈現新舊條文的修訂變化與重點事項,有效幫助讀者厘清重要條文、構建知識體系、全面把握企業會計準則,做出準確、合理、規范的會計處理。 (2)精解經典案例,實務操作范本 本書精選了300多個實務案例,以案例為載體深入披露企業會計準則的條文規定,呈現會計處理的具體操作過程,生動詮釋了企業會計準則在實務工作中的應用,提供了標準化的展示與可落地執行的操作方法,直奔實務。 (3)圖文結合,一目了然 本書以圖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識點,梳理關鍵要點,清晰準確地揭示了邏輯節點、會計分錄,把體系龐大、內容晦澀的法律條文及相關要求分解成條理清晰的結構導圖,并呈現業務處理、會計操作的具體過程,讓讀者易懂、學透、會用! (4)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傾力打造,兼顧專業性、實戰性 本書集合了眾多會計專家、知名行業專家共同編寫,打造出一本專業性的指導讀本。講解有深度,拓展有廣度,以專業的知識水平與視角解讀會計理論,并結合多年的培訓實戰經驗,為讀者搭建起準則與實務工作的橋梁,保證讀者對準則實務應用的掌握。

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2021版) 內容簡介

企業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報告的基本依據,學好企業會計準則,是做好會計工作的根本。同時,企業會計準則作為一個動態體系,也在不斷地完善與優化,這就需要會計人員不斷學習新規定,掌握新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 2021版》以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為基礎,進行了詳細注解;以企業會計制度為依據,進行了實操案例的展示與分析。《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 2021版》共包括條文解析近800條,實務案例300余個,均依據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逐步展示會計處理的全過程,是讀者需要重點閱讀的部分。 《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 2021版》實用性強,案例豐富,內容全面,通俗易懂,與時俱進,旨在幫助企業會計人員學好、用好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 2021版》既適合會計實務工作者用來解決日常實務工作中的各種疑難與困惑,也適合會計理論工作者、會計專業學生用來掌握我國現行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具體規定。

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2021版) 目錄

企業會計準則第 1號——存貨 第 一章 總則 1 【解析1-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 【解析1-2】不適用的例外情況 1 第二章 確認 1 【解析1-3】存貨的概念與特征 1 【解析1-4】存貨的確認條件 2 第三章 計量 2 【解析1-5】存貨的成本構成 2 【解析1-6】存貨的采購成本的構成 3 【解析1-7】存貨的采購成本 3 【解析1-8】存貨的加工成本、制造費用 4 【解析1-9】存貨的其他成本 4 【解析1-10】不計入存貨成本的內容 4 【解析1-11】應計入存貨成本的借款費用 4 【例1-1】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會計核算 5 【解析1-12】收獲時農產品的成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企業合并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5 【解析1-13】應計入存貨成本的勞務成本 5 【解析1-14】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的方法 6 【解析1-15】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7 【解析1-16】周轉材料的處理 7 【解析1-17】存貨的可變現凈值 8 【解析1-18】存貨的可變現凈值 8 【解析1-19】可變現凈值的基本特征 9 【例1-2】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9 【例1-3】資產減值損失的會計核算 10 【解析1-20】以確鑿證據為基礎計算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 10 【解析1-21】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 10 【解析1-22】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 11 【例1-4】庫存數量小于銷售合同訂購的數量 11 【解析1-23】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12 【例1-5】庫存數量大于銷售合同訂購的數量 12 【解析1-24】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的處理 12 【例1-6】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的處理 13 【解析1-25】對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攤銷 13 【解析1-26】存貨盤虧造成損失的會計處理 14 【例1-7】存貨盤虧造成損失的會計處理 14 第四章 披露 15 【解析1-27】存貨的披露 15 企業會計準則第 2號——長期股權投資 第 一章 總則 17 【解析2-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7 【解析2-2】重大影響概念及其判斷 17 【例2-1】對重大影響的判斷1 18 【例2-2】對重大影響的判斷2 19 【解析2-3】適用其他相關會計準則的相關情況 19 【解析2-4】長期股權投資的披露 19 第二章 初始計量 20 【例2-3】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20 【例2-4】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20 【解析2-5】以各種方式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認 21 【例2-5】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22 【例2-6】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22 第三章 后續計量 22 【解析2-6】成本法核算 22 【例2-7】成本法下的會計處理 23 【解析2-7】成本法下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的會計處理 23 【例2-8】成本法下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的會計處理 24 【解析2-8】權益法核算1 24 【解析2-9】權益法核算2 25 【解析2-10】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25 【例2-9】權益法下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26 【例2-10】權益法下投資損益的確認 26 【解析2-11】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與虧損 27 【例2-11】順流交易 27 【例2-12】逆流交易 28 【解析2-12】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1 29 【例2-13】公允價值計量轉權益法核算 29 【例2-14】公允價值變動處理 30 【解析2-13】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2 31 【例2-15】權益法核算轉公允價值計量 31 【例2-16】成本法核算轉權益法核算1 32 【例2-17】成本法核算轉為權益法核算2 33 【例2-18】成本法核算轉公允價值計量 34 【例2-19】權益法下的調整 34 【解析2-14】對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 35 【例2-20】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35 【解析2-15】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 36 第四章 銜接規定 36 【解析2-16】準則的追溯調整 36 第五章 附則 37 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 第 一章 總則 39 【解析3-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39 【解析3-2】投資性房地產的概念與特征 39 【解析3-3】投資性房地產的概念 40 【解析3-4】投資性房地產的范圍1 40 【解析3-5】投資性房地產的范圍2 40 【解析3-6】非投資性房地產 41 【解析3-7】適用其他相關會計準則的情況 42 第二章 確認和初始計量 42 【解析3-8】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條件 42 【解析3-9】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計量 42 【例3-1】成本計量模式 42 【例3-2】公允價值計量模式1 43 【例3-3】自行建造投資性房地產會計處理 43 【例3-4】成本計量模式資本化后續支出 44 【例3-5】公允價值計量模式2 44 【例3-6】費用化后續支出 45 第三章 后續計量 45 【例3-7】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模式下的后續支出計量 45 【解析3-10】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 46 【例3-8】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模式下的后續支出計量 46 【解析3-11】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 47 【解析3-12】公允價值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 47 【例3-9】投資性房地產后續支出計量方式的變更 47 【解析3-13】轉換日的確定 48 第四章 轉換 48 【解析3-14】投資性房地產與非投資性房地產之間的轉換 48 【例3-10】成本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轉為非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處理 48 【例3-11】公允價值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轉為非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處理 49 【解析3-15】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49 【例3-12】非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49 第五章 處置 50 【例3-13】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 50 【例3-14】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 50 第六章 披露 51 【解析3-16】投資性房地產的披露 51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 第 一章 總則 53 【解析4-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53 【解析4-2】適用其他會計準則的情況 53 第二章 確認 53 【解析4-3】固定資產的概念與特征 53 【解析4-4】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1 54 【解析4-5】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2 55 【解析4-6】固定資產組成部分的確認 55 【解析4-7】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 55 【例4-1】資本化的后續支出 55 【例4-2】費用化的后續支出 56 第三章 初始計量 56 【解析4-8】固定資產成本 56 【例4-3】分期付款外購固定資產 57 【解析4-9】自行建造固定資產 58 【例4-4】自行建造固定資產 59 【解析4-10】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 62 【解析4-11】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的成本 62 【解析4-12】其他方式取得固定資產 62 【解析4-13】固定資產棄置費用1 62 【解析4-14】固定資產棄置費用2 63 第四章 后續計量 63 【解析4-15】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 63 【解析4-16】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 63 【解析4-17】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影響因素 64 【解析4-18】固定資產折舊方法1 64 【例4-5】年限平均法1 64 【例4-6】年限平均法2 65 【例4-7】工作量法 65 【例4-8】雙倍余額遞減法 65 【例4-9】年數總和法 66 【解析4-19】固定資產折舊方法2 66 【解析4-20】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66 【解析4-21】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的復核 67 【解析4-22】固定資產減值 67 第五章 處置 68 【解析4-23】固定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68 【解析4-24】企業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 68 【解析4-25】固定資產的處置 68 【例4-10】固定資產的處置 68 【解析4-26】固定資產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 69 第六章 披露 69 【解析4-27】固定資產的披露 69 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 第 一章 總則 71 【解析5-1】農業生產與生物資產的關系 71 【解析5-2】生物資產的內涵1 71 【解析5-3】生物資產的內涵2 72 【解析5-4】各種生物資產的特點 72 【解析5-5】適用其他會計準則的原因 73 第二章 確認和初始計量 73 【解析5-6】生物資產的確認條件 73 【解析5-7】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原則 74 【解析5-8】其他支出及相關會計處理 74 【例5-1】外購生物資產成本的確定 74 【解析5-9】郁閉定義 75 【例5-2】關于生物資產初始計量的案例 75 【解析5-10】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的意義及確定 77 【解析5-11】公益性生物資產的成本的會計處理 77 【解析5-12】與郁閉有關的會計處理 77 【解析5-13】投資者投入生物資產的成本的確認 78 【解析5-14】對法規的相關理解 78 【解析5-15】其他形式取得的生物資產成本的確認 78 【解析5-16】林木類生物資產補植的會計處理 78 【解析5-17】生物資產郁閉或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后的管護費用的會計處理 78 第三章 后續計量 79 【解析5-18】進行后續計量的原則 79 【解析5-19】折舊的會計處理 79 【解析5-20】計提折舊的原則及*低年限 79 【解析5-21】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復核的原則 80 【解析5-22】消耗性和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減值跡象 80 【解析5-23】生物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 81 【解析5-24】公允價值計量生物資產的條件 81 第四章 收獲與處置 82 【解析5-25】收獲的定義 82 【解析5-26】收獲農產品成本核算的一般要求 82 【解析5-27】收獲農產品的會計處理 82 【例5-3】消耗性生物資產收獲農產品的會計處理 83 【解析5-28】計算方法介紹 83 【例5-4】生產性生物資產收獲農產品的會計處理 84 【解析5-29】生物資產轉換的種類 84 【例5-5】生物資產的處理 85 【解析5-30】生物資產出售、盤虧或死亡、毀損時的相關會計處理 85 【例5-6】生物資產的轉換 85 第五章 披露 86 【解析5-31】與生物資產有關的信息的披露 86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 第 一章 總則 87 【解析6-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87 【解析6-2】適用其他會計準則的情形 87 第二章 確認 87 【解析6-3】無形資產的內涵 87 【解析6-4】無形資產的內容 88 【解析6-5】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 90 【解析6-6】經濟因素的考慮 90 【解析6-7】無形項目的支出不計入當期損益的情形 90 【解析6-8】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區分 91 【解析6-9】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特點 91 【解析6-10】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不同點 92 【解析6-11】研究支出計入當期損益的原因 92 【解析6-12】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條件 92 【解析6-13】企業取得的已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開發項目,在取得后發生的支出的處理原則 93 【解析6-14】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不確認為無形資產的原因 93 第三章 初始計量 94 【解析6-15】外購無形資產成本中的其他支出 94 【解析6-16】下列各項不包括在無形資產的初始成本中 94 【例6-1】關于分期付款方式外購無形資產的案例 94 【解析6-17】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構成 95 【例6-2】關于內部研發支出的案例 96 【解析6-18】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的成本 96 【解析6-19】企業合并取得的無形資產 97 【解析6-20】通過政府補助取得的無形資產成本 97 第四章 后續計量 97 【解析6-21】估計無形資產使用壽命應當考慮的相關因素 97 【解析6-22】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確定 98 【解析6-23】攤銷期和攤銷方法 99 【例6-3】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攤銷 100 【解析6-24】有關無形資產殘值的理解 101 【解析6-25】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 101 【例6-4】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攤銷 101 【解析6-26】無形資產的減值的處理原則 102 【解析6-27】使用壽命及攤銷方法的復核 102 第五章 處置和報廢 102 【例6-5】無形資產的出售 102 【解析6-28】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轉銷的相關會計處理 103 第六章 披露 103 【解析6-29】企業應當按照無形資產的類別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 103 【解析6-30】企業應當披露當期確認為費用的研究開發支出總額 104 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第 一章 總則 105 【解析7-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05 【解析7-2】關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定義 105 【解析7-3】非貨幣性資產與貨幣性資產的區別 105 【解析7-4】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特征 106 【解析7-5】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認定 106 【解析7-6】關于準則適用范圍的理解 107 【解析7-7】涉及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屬于本準則規范范圍的情形 107 第二章 確認 107 【解析7-8】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均為固定資產的時點的確認 108 【解析7-9】確認時點 108 第三章 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 108 【解析7-10】公允價值的確定 108 【解析7-11】商業實質的判斷 109 【解析7-12】會計處理原則 110 【解析7-13】關于換入資產的初始計量 111 【解析7-14】關于相關損益的計量 111 【例7-1】基于公允價值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112 【解析7-15】關于補價的計量 113 【解析7-16】補價 113 【例7-2】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114 【例7-3】包含股票資產的資產互換的會計處理 117 第四章 以賬面價值為基礎計量 118 【解析7-17】關于以賬面價值為基礎計量的情形 118 【例7-4】以賬面價值為基礎計量的會計處理 119 【例7-5】基于賬面價值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119 【例7-6】同時換入換出多項資產的資產互換的會計處理 120 第五章 披露 122 【解析7-18】關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披露 122 第六章 銜接規定 122 【解析7-19】關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銜接規定 122 第七章 附則 122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 第 一章 總則 125 【解析8-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25 【解析8-2】資產減值處理的必要性 125 【例8-1】關于存貨跌價準備的案例 126 【例8-2】關于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的案例 126 第二章 可能發生減值資產的認定 127 【解析8-3】對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測試的原因 127 【解析8-4】資產發生減值跡象的判斷 128 第三章 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 128 【解析8-5】估計資產可收回金額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 128 【解析8-6】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方法及其應當考慮的因素 129 【解析8-7】關于確定資產是否發生減值的解釋 129 【解析8-8】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 129 【解析8-9】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的確定 130 【解析8-10】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計算 130 【例8-3】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計算 131 【解析8-11】預計的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內容 132 【解析8-12】有關以資產的當前狀況為基礎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解釋 132 【解析8-13】折現率的確定方法 133 【解析8-14】有關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說明 133 【解析8-15】估計替代利率 134 【解析8-16】涉及外幣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計算 134 第四章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 134 【解析8-17】確定減值損失的原因 134 【解析8-18】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的原則 134 【解析8-19】不允許轉回的原因 135 第五章 資產組的認定及減值處理 135 【解析8-20】資產組的認定 135 【解析8-21】資產組的變更 136 【例8-4】關于資產組減值的案例 136 【例8-5】資產組減值的案例 137 【解析8-22】企業總部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 138 【例8-6】關于總部資產減值的案例 138 【解析8-23】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減值處理 141 第六章 商譽減值的處理 141 【解析8-24】商譽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的原因 141 【例8-7】關于商譽減值的案例 141 【例8-8】包含商譽的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的會計核算 143 第七章 披露 144 【解析8-25】相關披露 144 【解析8-26】發生重大資產減值損失的原因和金額的披露 145 【解析8-27】發生重大資產減值的可收回金額的確定方法的披露 145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 第 一章 總則 147 【解析9-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47 【解析9-2】職工薪酬的相關概念 147 【解析9-3】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的概念 147 【解析9-4】職工福利費的概念 148 【解析9-5】社會保險費的概念 148 【解析9-6】住房公積金的概念 148 【解析9-7】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的概念 148 【解析9-8】短期帶薪缺勤的概念 148 【解析9-9】利潤分享計劃的概念 148 【解析9-10】非貨幣性福利的概念 148 【解析9-11】其他短期薪酬的概念 148 【解析9-12】職工的概念 149 【解析9-13】其他相關會計準則 149 第二章 短期薪酬 149 【解析9-14】短期薪酬的賬務處理 149 【例9-1】職工福利費的會計核算 149 【解析9-15】職工福利費的計算 150 【解析9-16】職工離開企業時累積帶薪缺勤的處理 151 【解析9-17】非累積帶薪缺勤 151 【例9-2】累積帶薪缺勤會計核算 151 【例9-3】利潤分享計劃的會計核算 152 【解析9-18】職工分享利潤 153 第三章 離職后福利 153 【解析9-19】離職后福利計劃 153 【解析9-20】設定提存計劃的會計處理 153 【例9-4】設定提存計劃的會計核算 154 【解析9-21】設定受益計劃 154 【例9-5】設定受益計劃的會計核算 155 【解析9-22】設定受益計劃的會計處理 156 【解析9-23】受益計劃折現 156 【解析9-24】過去服務成本的概念 157 【解析9-25】精算利得和損失產生的原因 158 【解析9-26】服務成本的會計處理 158 【解析9-27】結算假設 158 第四章 辭退福利 159 【解析9-28】企業重組義務 159 【例9-6】辭退計劃的會計核算 160 第五章 其他長期職工福利 161 【解析9-29】其他長期職工福利 161 【解析9-30】其他情形 161 【解析9-31】遞延酬勞賬務處理 161 【例9-7】遞延酬勞的會計核算 161 第六章 披露 162 【解析9-32】披露或有負債 163 【解析9-33】披露或有事項 163 【解析9-34】披露設定受益計劃 163 【解析9-35】披露辭退福利 163 【解析9-36】披露其他信息 163 第七章 銜接規定 163 【解析9-37】或有負債銜接規定 164 第八章 附則 164 企業會計準則第 10號——企業年金基金 第 一章 總則 165 【解析10-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65 【解析10-2】企業年金的概念 165 【解析10-3】企業年金基金的當事人 166 第二章 確認和計量 167 【解析10-4】企業年金基金的繳納 167 【解析10-5】企業年金基金的核算 168 【例10-1】企業年金基金繳費的會計核算 168 【解析10-6】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的合法性規定 169 【解析10-7】企業年金基金的科目設置和賬務處理 169 【解析10-8】企業年金基金投資估值 169 【例10-2】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的會計核算 170 【例10-3】沿用【例10-2】投資持有期間的會計核算 170 【例10-4】沿用【例10-3】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的會計核算 170 【例10-5】沿用【例10-4】投資處置時的會計核算 170 【解析10-9】企業年金基金運營形成的負債 171 【解析10-10】企業年金基金收入的概念 171 【解析10-11】存款利息收入的概念及科目設置 171 【解析10-12】買入返售證券業務的賬務處理 172 【解析10-13】處置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的賬務處理 172 【解析10-14】其他收入的概念及處理 172 【例10-6】企業年金基金的賬務處理 173 【解析10-15】企業年金基金費用的概念 173 【解析10-16】受托人管理費、托管人管理費和投資管理人管理費核算 173 【解析10-17】賣出回購證券業務的概念及核算 174 【解析10-18】其他費用的類型及賬務處理 174 【例10-7】年金基金的費用會計核算 175 【解析10-19】企業年金基金凈資產的計算 175 【解析10-20】企業年金待遇及給付流程 176 【例10-8】給付企業年金待遇的會計核算 177 【解析10-21】凈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177 第三章 列報 177 【解析10-22】年金基金列報 177 【解析10-23】年金基金資產負債表列報 177 【解析10-24】年金基金資產類項目列示 178 【解析10-25】年金基金負債類項目列示 178 【解析10-26】凈資產類項目列示 178 【解析10-27】凈資產變動列示 178 【解析10-28】凈資產附注披露 179 企業會計準則第 11號——股份支付 第 一章 總則 181 【解析11-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81 【解析11-2】股份支付的特征 181 【解析11-3】股份支付的基本情況 182 【解析11-4】等待期內每個資產負債表日的處理 182 【解析11-5】回購股票進行職工期權激勵 183 【解析11-6】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權激勵計劃 184 【解析11-7】其他相關會計準則 186 第二章 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 186 【例11-1】附服務年限條件的權益結算股份支付 186 【例11-2】附非市場業績條件的權益結算股份支付 187 【解析11-8】授予日的概念 188 【解析11-9】可行權日的概念 188 【解析11-10】可行權日后已確認數額不可調整 189 【解析11-11】股份支付換取其他服務的處理 189 【解析11-12】行權日 189 第三章 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 189 【例11-3】關于現金結算股份支付的案例 189 【解析11-13】授予后股份支付 191 【解析11-14】等待期內股份支付 191 【解析11-15】公允價值變動 191 第四章 披露 191 【解析11-16】股份支付的披露 191 【解析11-17】股份支付附注的披露 191 企業會計準則第 12號——債務重組 第 一章 總則 193 【解析12-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93 【解析12-2】債務重組的定義 193 【解析12-3】債務重組方式 194 【解析12-4】適用其他會計準則 196 第二章 債權人的會計處理 196 【解析12-5】債權和債務的終止確認 196 【解析12-6】以資產清償債務或將債務轉為權益工具債權人的會計處理 197 【解析12-7】將債務轉為權益工具 199 【解析12-8】采用修改其他條款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199 【解析12-9】采用組合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199 第三章 債務人的會計處理 199 【解析12-10】債務人以資產清償債務的會計處理 200 【解析12-11】終止確認 200 【解析12-12】債務人修改其他條款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201 【例12-1】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1 201 【例12-2】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2 202 【例12-3】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3 203 【例12-4】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4 204 第四章 披露 206 【解析12-13】債務重組的披露 206 【解析12-14】債務重組附注的披露 207 第五章 銜接規定 207 第六章 附則 207 企業會計準則第 13號——或有事項 第 一章 總則 209 【解析13-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209 【解析13-2】或有事項的概念 209 【解析13-3】或有事項的特征 209 【解析13-4】適用其他相關會計準則 210 第二章 確認和計量 210 【解析13-5】或有事項相關義務確認為預計負債的條件 210 【解析13-6】*佳估計數的情況 211 【解析13-7】確定*佳估計數時考慮的因素 211 【解析13-8】預計負債的計量 211 【例13-1】預計負債金額的確定 212 【例13-2】預期可獲得補償的確定 212 【解析13-9】虧損合同的相關義務確認為預計負債 213 【解析13-10】不應就未來經營虧損確認預計負債 214 【解析13-11】重組義務確認預計負債 214 【解析13-12】重組義務確認為預計負債 215 【解析13-13】對預計負債賬面價值的復核 215 【解析13-14】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的概念 216 第三章 披露 216 【解析13-15】預計負債的列報 217 【解析13-16】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的披露 217 企業會計準則第 14號——收入 第 一章 總則 219 【解析14-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219 【解析14-2】收入的定義及其分類 219 【解析14-3】收入準則的適用范圍 220 第二章 確認 221 【解析14-4】商品控制權的取得 221 【解析14-5】收入確認的原則 221 【解析14-6】收入確認的前提條件 222 【例14-1】收入的確認條件 222 【例14-2】收入確認的前提 223 【解析14-7】合同的含義 224 【解析14-8】合同的持續評估 225 【解析14-9】合同存續期間的確定 226 【解析14-10】合同合并的概念 226 【解析14-11】合同變更 227 【例14-3】合同變更的處理 227 【例14-4】合同變更的會計處理 228 【解析14-12】單項履約義務的定義 229 【解析14-13】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的識別 230 【解析14-14】某一時段內履約義務的收入確認 233 【解析14-15】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的確認與計量 233 【例14-5】企業履約過程中在建的商品收入的確認 234 【例14-6】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收入的判定 236 【例14-7】產出法確認收入的會計處理 237 【例14-8】投入法確認收入的會計處理 238 【解析14-16】在某一時點履行的履約義務的確認和計量 239 【例14-9】售后代管商品確認收入的會計處理 240 【例14-10】售后代管商品確認收入的判定 241 第三章 計量 242 【解析14-17】交易價格 242 【解析14-18】交易價格的概念 242 【解析14-19】可變對價的概念與確定 243 【例14-11】可變對價金額的確定 244 【解析14-20】合同中的重大融資成分 244 【解析14-21】非現金對價的概念 245 【解析14-22】應付客戶對價的概念 246 【解析14-23】交易價格的分攤 246 【解析14-24】單獨售價的估計方法 246 【解析14-25】單獨售價的概念 246 【例14-12】余值法計量單獨售價 247 【解析14-26】合同資產的概念 247 【解析14-27】合同折扣的分攤 248 【例14-13】合同折扣分攤的會計處理 248 【解析14-28】可變對價的分攤 249 【例14-14】可變對價分攤的會計處理 249 【解析14-29】交易價格后續變動的情形 250 【例14-15】交易價格后續變動的會計處理 250 第四章 合同成本 251 【解析14-30】合同履約成本的概念 251 【例14-16】合同履約成本的確認 252 【解析14-31】計入當期損益的支出 252 【解析14-32】合同取得成本的概念 252 【例14-17】合同取得成本的確認1 253 【例14-18】合同取得成本的確認2 253 【解析14-33】與合同成本有關的資產減值損失的計量 254 【解析14-34】合同成本的攤銷和減值 254 第五章 特定交易的會計處理 255 【例14-19】附有銷售退回條款交易的會計處理 256 【解析14-35】附有質量保證條款的銷售 257 【例14-20】附有質量保證條款交易的會計處理 257 【解析14-36】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的概念 258 【例14-21】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的判定 259 【例14-22】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身份的確定 259 【解析14-37】附有客戶額外購買選擇權的銷售的判定 260 【例14-23】附有客戶額外購買選擇權的銷售會計處理 260 【解析14-38】授予知識產權許可的條件 262 【解析14-39】授予知識產權許可的概念以及相關收入的確認 262 【例14-24】授予知識產權許可的相關收入確認 263 【例14-25】授予知識產權許可的收入確認 263 【解析14-40】售后回購的會計處理 264 【例14-26】售后回購的會計處理1 264 【例14-27】售后回購的會計處理2 265 【解析14-41】預收銷售商品款項的處理 265 【解析14-42】無需退回的初始費的會計處理 266 【例14-28】無需退回的初始費的會計處理 266 第六章 列報 266 【解析14-43】合同資產和合同負債的列報 267 【解析14-44】與收入有關的信息的披露 268 第七章 銜接規定 271 【解析14-45】銜接規定 271 第八章 附則 271 企業會計準則第 16號——政府補助 第 一章 總則 273 【解析16-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273 【解析16-2】政府補助的特征 273 【解析16-3】政府補助的定義 274 【解析16-4】政府補助的分類 274 【例16-1】政府補助的判定 274 【解析16-5】適用其他相關會計準則的情況 275 第二章 確認和計量 275 【解析16-6】政府補助的確認條件 275 【解析16-7】政府補助的計量 275 【解析16-8】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的確認與計量 276 【例16-2】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的案例 277 【解析16-9】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278 【解析16-10】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的確認與計量 278 【例16-3】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的案例 279 【解析16-11】政府補助的分類確認 280 【解析16-12】特定業務的會計處理 280 【例16-4】綜合性項目政府補助的案例 281 【例16-5】政策性優惠貸款貼息的會計處理 281 【例16-6】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 283 【解析16-13】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 284 【解析16-14】財政貼息的直接撥付 284 【解析16-15】政府補助的退回 284 【例16-7】政府補助退回的案例 285 第三章 列報 285 【解析16-16】政府補助在利潤表上的列示 285 【解析16-17】政府補助的附注的披露 286 第四章 銜接規定 287 【解析16-18】新舊準則的銜接規定 287 第五章 附則 287 企業會計準則第 17號——借款費用 第 一章 總則 289 【解析17-1】借款費用的范圍 289 第二章 確認和計量 290 【解析17-2】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概念 290 【解析17-3】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的時點 290 【解析17-4】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291 【例17-1】專門借款利息的處理 293 【例17-2】一般借款利息的處理 294 【例17-3】一般借款與專門借款利息的處理 295 【解析17-5】借款溢價或者折價的攤銷采用實際利率法 296 【解析17-6】外幣專門借款匯兌差額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297 【例17-4】外幣專門借款匯兌差額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297 【解析17-7】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暫停 298 第三章 披露 299 企業會計準則第 18號——所得稅 第 一章 總則 301 【解析18-1】所得稅會計的基本要求 301 【解析18-2】所得稅會計的一般程序 302 第二章 計稅基礎 302 【解析18-3】資產的計稅基礎 302 【例18-1】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 303 【例18-2】無形資產暫時性差異的計量 304 【例18-3】無形資產計稅基礎的計量 305 【例18-4】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計稅基礎的計量 305 【例18-5】投資性房地產計稅基礎的計量 306 【例18-6】其他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的資產的計稅基礎 306 【解析18-4】負債的計稅基礎 307 【例18-7】預計負債計稅基礎的計量 307 【例18-8】預收賬款計稅基礎的計量 308 【例18-9】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稅基礎的計量 308 【例18-10】其他負債計稅基礎的計量 309 第三章 暫時性差異 309 【解析18-5】暫時性差異的概念 309 【解析18-6】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概念 309 【例18-11】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計量 310 【解析18-7】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概念 310 【例18-12】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計量 311 第四章 確認 311 【解析18-8】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 312 【例18-13】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 312 【例18-14】商譽計稅基礎的確認 313 【解析18-9】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 314 【例18-15】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情況 315 第五章 計量 315 【解析18-10】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計量 316 【例18-16】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計量 316 【解析18-11】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計量 318 【例18-17】所得稅費用的計量 318 【例18-18】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320 【解析18-12】特殊交易或事項中涉及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和計量 321 【例18-19】與企業合并相關的遞延所得稅的計量 321 【解析18-13】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322 【例18-20】遞延所得稅的計量 323 【例18-21】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323 第六章 列報 325 【解析18-14】所得稅列報的基本原則 325 【解析18-15】所得稅費用(或收益)與會計利潤關系的說明 325 企業會計準則第 19號——外幣折算 第 一章 總則 327 第二章 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327 【解析19-1】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327 【例19-1】確定記賬本位幣 328 【解析19-2】境外經營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329 【解析19-3】記賬本位幣變更的會計處理 329 第三章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330 【解析19-4】即期匯率和即期匯率近似匯率的概念 330 【解析19-5】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330 【例19-2】外幣交易的初始確認 331 【例19-3】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331 【例19-4】外幣交易匯兌差額的處理 332 【例19-5】外幣交易的期末調整或結算 332 【例19-6】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333 【例19-7】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333 【例19-8】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折算的相關會計處理 334 第四章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335 【解析19-6】境外經營財務報表折算的方法和計量 335 【例19-9】其他綜合收益的計量 336 【解析19-7】處于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財務報表的折算 339 第五章 披露 339 企業會計準則第 20號——企業合并 第 一章 總則 341 第二章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341 【解析20-1】同一控制與非同一控制的判斷 341 【解析20-2】合并日或購買日的確定 342 【例20-1】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342 【例20-2】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343 【解析20-3】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 345 第三章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346 【例20-3】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346 【例20-4】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347 【解析20-4】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處理的不同情況 349 【解析20-5】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的處理 351 【例20-5】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的判斷 352 【例20-6】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 353 第四章 披露 354 【解析20-6】企業合并涉及的或有對價的會計處理 354 【例20-7】企業合并涉及或有對價的會計處理 355 企業會計準則第 21號——租賃 第 一章 總則 357 【解析21-1】租賃合同的識別 357 【解析21-2】本準則的適用范圍 358 第二章 租賃的識別、分拆和合并 358 【例21-1】已識別資產的隱性指定 358 【解析21-3】物理上可區分 359 【解析21-4】在約定的客戶權利范圍內考慮其所產生的經濟利益1 359 【解析21-5】在約定的客戶權利范圍內考慮其所產生的經濟利益2 360 【解析21-6】客戶有權主導已識別資產 360 【解析21-7】簡化處理 361 【例21-2】租賃的分拆 361 第三章 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362 【解析21-8】增量借款利率的確定 363 【例21-3】租賃內含利率的計算 363 【解析21-9】租賃付款額的具體內容 364 【例21-4】使用權資產的初始計量 365 【例21-5】租賃變更的會計處理 368 【解析21-10】低價值資產租賃 369 第四章 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369 【解析21-11】符合融資租賃情形的補充說明 370 【例21-6】出租人對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 371 第五章 售后租回交易 375 【例21-7】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資產轉讓屬于銷售 375 【例21-8】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資產轉讓不屬于銷售 377 第六章 列報 378 第七章 銜接規定 379 第八章 附則 381 企業會計準則第 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第 一章 總則 383 【解析22-1】金融工具的定義 383 【解析22-2】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384 【例22-1】金融負債與權益工具的區分 386 【解析22-3】衍生工具的價值變動 386 【解析22-4】企業從事衍生工具交易對初始凈投資的要求 386 【解析22-5】衍生工具在未來結算的說明 387 【解析22-6】屬于本準則范圍的買賣非金融項目的合同 388 【解析22-7】關于應設置的會計科目 390 第二章 金融工具的確認和終止確認 392 【解析22-8】企業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常見情形 392 【解析22-9】以常規方式購買或出售金融資產的補充 393 【解析22-10】導致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其他情形 393 【解析22-11】判斷金融負債現時義務解除時應注意的情形 393 第三章 金融資產的分類 394 【解析22-12】關于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與合同現金流量特征 395 【解析22-13】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分類舉例 401 【解析22-14】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分類舉例 402 【解析22-15】金融資產分類的特殊規定 402 第四章 金融負債的分類 403 【解析22-16】公允價值選擇權 404 第五章 嵌入衍生工具 405 【解析22-17】嵌入衍生工具與主合同以及混合合同的關系 405 【解析22-18】嵌入衍生工具與主合同的關系 406 【解析22-19】嵌入衍生工具的經濟特征和風險不與主合同緊密相關的情況 407 【解析22-20】嵌入衍生工具的經濟特征和風險與主合同緊密相關的情況 408 【解析22-21】嵌入衍生工具的會計處理 409 第六章 金融工具的重分類 410 【解析22-22】企業對金融資產進行重分類的原則 410 【解析22-23】企業管理金融資產業務模式的變更 411 【例22-2】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重分類 411 【例22-3】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的重分類 412 第七章 金融工具的計量 413 【解析22-24】利用估值技術估計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情況 413 【解析22-25】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初始計量 414 【解析22-26】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 414 【例22-4】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417 【例22-5】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421 【例22-6】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423 【例22-7】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 424 【解析22-27】金融負債的后續計量 426 【例22-8】金融負債后續計量的會計處理 428 【解析22-28】實際利率的確定 430 【解析22-29】構成實際利率組成部分的各項費用 431 【解析22-30】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產生的利得或損失 432 【解析22-31】以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的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432 第八章 金融工具的減值 433 【解析22-32】預期信用損失法 434 【解析22-33】對信用風險顯著增加評估的一般原則 434 【解析22-34】貸款承諾和財務擔保合同 435 【解析22-35】評估信用風險變化所考慮的因素 436 【解析22-36】逾期與信用風險顯著增加 437 【解析22-37】信用風險的相對性 438 【解析22-38】具有較低信用風險的金融工具 438 【解析22-39】計量中采集和使用的信息 439 【解析22-40】計量預期信用損失時運用簡便方法 440 【解析22-41】預期信用損失的概率加權屬性 440 【解析22-42】估計預期信用損失的期間 441 【解析22-43】包含貸款和未提用的貸款承諾的金融工具 441 第九章 利得和損失 442 第十章 銜接規定 444 第十一章 附則 446 企業會計準則第 23號——金融資產轉移 第 一章 總則 447 【解析23-1】企業會計準則第 23號——金融資產轉移 447 【解析23-2】金融資產轉移的認定以及終止確認的判斷原則 447 【解析23-3】應設置的會計科目 448 第二章 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一般原則 449 【解析23-4】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定義 449 【解析23-5】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449 【解析23-6】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判斷流程 450 【例23-1】關于符合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案例 453 【例23-2】關于不符合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案例 454 第三章 金融資產轉移的情形及其終止確認 454 【解析23-7】分析所轉移金融資產的風險和報酬轉移情況 455 【解析23-8】企業已轉移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風險和報酬的情形 458 【解析23-9】分析企業是否保留了控制 458 【解析23-10】判斷終止確認條件時,注重金融資產轉移的實質 460 第四章 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產轉移的會計處理 461 【解析23-11】金融資產整體轉移的會計處理 461 【例23-3】金融資產整體轉移的會計處理 462 第五章 繼續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463 【例23-4】繼續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464 第六章 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464 【例23-5】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466 第七章 向轉入方提供非現金擔保物的會計處理 467 第八章 銜接規定 468 第九章 附則 468 企業會計準則第 24號——套期會計 第 一章 總則 469 【解析24-1】套期概述 469 【解析24-2】套期分類的舉例 470 【解析24-3】套期會計方法 471 第二章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 471 【解析24-4】衍生工具作為套期工具 471 【解析24-5】對套期工具的指定 472 【解析24-6】使用單一套期工具對多種風險進行套期 473 【解析24-7】評估預期交易發生的可能性 474 【解析24-8】匯總風險敞口作為被套期項目的規定和要求 475 【解析24-9】構成匯總風險敞口的項目進行會計處理的要求 475 【解析24-10】項目組成部分作為被套期項目的規定和要求 476 【解析24-11】被套期項目的組合 478 【例24-1】關于確定被套期項目的案例1 479 【例24-2】關于確定被套期項目的案例2 479 第三章 套期關系評估 479 【解析24-12】風險管理策略和風險管理目標 480 【解析24-13】套期有效性要求 480 【解析24-14】套期有效性評價方法 482 【解析24-15】套期關系再平衡 483 【解析24-16】套期關系的終止 485 【解析24-17】不作為套期關系終止處理的情形 485 第四章 確認和計量 486 【例24-3】關于公允價值套期計量的案例 487 【例24-4】關于現金流量套期計量的案例 489 【解析24-18】多個母公司進行的套期 490 【解析24-19】集團內可以持有套期工具的企業 490 【解析24-20】風險凈敞口套期的會計處理 491 【解析24-21】與交易相關的被套期項目 492 【解析24-22】與時間段相關的被套期項目 492 【解析24-23】由購入期權和簽出期權組成的組合期權 493 第五章 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 494 【解析24-24】關于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 494 第六章 銜接規定 495 第七章 附則 495 企業會計準則第 25號——原保險合同 第 一章 總則 497 第二章 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497 【解析25-1】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498 第三章 原保險合同收入 498 【例25-1】非壽險原保險合同收入案例一 498 【例25-2】非壽險原保險合同收入案例二 499 【例25-3】壽險原保險合同收入案例一 499 【例25-4】壽險原保險合同收入案例二 499 第四章 原保險合同準備金 499 【例25-5】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500 【例25-6】未決賠款準備金 501 【例25-7】壽險責任準備金 501 第五章 原保險合同成本 501 【例25-8】賠付成本 502 【例25-9】損余物資 502 【例25-10】代位追償款 502 第六章 列報 503 【解析25-2】本準則的主要特點 503 【解析25-3】執行本準則對企業的影響 504 企業會計準則第 26號——再保險合同 第 一章 總則 505 【解析26-1】再保險合同的特征 505 第二章 分出業務的會計處理 506 【解析26-2】再保險合同形成的資產和負債的定義 506 【解析26-3】攤回的分保費用的定義 506 【例26-1】應收分保準備金 507 【例26-2】賠付成本 507 【解析26-4】再保險合同的基本業務 508 第三章 分入業務的會計處理 509 【解析26-5】分保費收入的確認條件 509 【例26-3】分保費用 510 【例26-4】分保賠付成本 511 第四章 列報 513 企業會計準則第 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 第 一章 總則 515 【解析27-1】石油天然氣開采的核算范圍 515 【解析27-2】油氣勘探的定義解釋 516 【解析27-3】油氣生產的定義解釋 516 【解析27-4】石油天然氣開采會計核算概述 516 第二章 礦區權益的會計處理 516 【解析27-5】礦區的定義和劃分 516 【解析27-6】礦區權益的定義解釋 517 【解析27-7】未探明礦區權益減值注意事項 517 【例27-1】轉讓全部探明礦區權益 518 【例27-2】轉讓部分探明礦區權益 518 【例27-3】轉讓全部未探明礦區權益,且該礦區權益單獨計提減值準備 519 【例27-4】轉讓全部未探明礦區權益,且該礦區權益以礦區組為基礎計提減值準備 519 【例27-5】轉讓部分未探明礦區權益,且該礦區權益單獨計提減值準備 520 【例27-6】轉讓部分未探明礦區權益,且該礦區權益以礦區組為基礎計提減值準備 521 第三章 油氣勘探的會計處理 521 【解析27-8】鉆井勘探支出的處理采用成果法 522 【解析27-9】成果法與全部成本法的主要差異 522 第四章 油氣開發的會計處理 523 第五章 油氣生產的會計處理 523 【解析27-10】油氣的生產成本 524 【解析27-11】油氣資產的定義 524 【解析27-12】油氣資產的減值定義 524 【解析27-13】油氣資產折耗的定義 524 【解析27-14】油氣資產計提折耗的方法 525 【解析27-15】棄置義務的定義 525 第六章 披露 525 企業會計準則第 28號——會計政策、 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第 一章 總則 527 第二章 會計政策 527 【解析28-1】會計政策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527 【解析28-2】會計政策的特征 528 【解析28-3】企業應當披露的重要會計政策 528 【解析28-4】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定義 529 【解析28-5】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和運用的要求 529 【解析28-6】會計政策變更的定義 529 【解析28-7】會計政策變更的條件 529 【解析28-8】追溯調整法的運用 530 【例28-1】追溯調整法的運用1 531 【例28-2】追溯調整法的運用2 533 【解析28-9】不切實可行的判斷 536 【解析28-10】未來適用法的運用1 536 【例28-3】未來適用法的運用 536 第三章 會計估計變更 537 【解析28-11】會計估計的特征 537 【解析28-12】企業應當披露的重要會計估計 538 【解析28-13】會計估計變更的情形 538 【解析28-14】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 539 【例28-4】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 539 【解析28-15】劃分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 540 第四章 前期差錯更正 541 【解析28-16】前期差錯更正的定義解釋 541 【解析28-17】形成前期差錯的情形 541 【解析28-18】追溯重述法的運用 542 【例28-5】追溯重述法的運用 542 【解析28-19】未來適用法的運用2 543 【解析28-20】調整比較數據 544 第五章 披露 544 企業會計準則第 29號——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第 一章 總則 545 【解析29-1】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定義 545 【解析29-2】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涵蓋的期間 546 【例29-1】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涵蓋的期間 546 【解析29-3】調整事項與非調整事項的區別 546 【例29-2】調整事項與非調整事項的區別 546 第二章 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 547 【解析29-4】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影響 547 【解析29-5】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的處理原則 547 【解析29-6】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548 【例29-3】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具體會計處理1 549 【例29-4】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具體會計處理2 552 第三章 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 552 【解析29-7】非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 553 【解析29-8】非調整事項的具體會計處理辦法 553 【解析29-9】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內容的補充 553 【例29-5】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內容的補充1 554 【例29-6】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內容的補充2 554 【例29-7】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內容的補充3 554 第四章 披露 554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第 一章 總則 557 第二章 基本要求 557 【解析30-1】財務報表列報的基礎 558 【解析30-2】財務報表列報的基本要求 558 【解析30-3】財務報表列報的構成 558 【解析30-4】持續經營是編制財務報表的基礎 558 【解析30-5】列報的一致性 559 【解析30-6】重要性和項目列報1 560 【解析30-7】重要性和項目列報2 560 【解析30-8】財務報表項目金額間的相互抵銷 561 【解析30-9】比較信息的列報 561 【解析30-10】財務報表表首部分的列報要求 562 【解析30-11】財務報表報告期間 562 第三章 資產負債表 562 【解析30-12】資產負債表樣表 563 【解析30-13】流動資產的劃分1 565 【解析30-14】流動資產的劃分2 566 【解析30-15】流動負債的定義 566 【解析30-16】流動負債的劃分 566 【解析30-17】資產類項目詳細填列 567 【解析30-18】負債類項目詳細填列 569 【解析30-19】所有者權益類項目詳細填列 571 【例30-1】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571 第四章 利潤表 575 【解析30-20】利潤表樣表 575 【解析30-21】利潤表項目詳細填列 578 【解析30-22】其他綜合收益的定義 580 【解析30-23】綜合收益總額的定義 580 【例30-2】利潤表的編制 580 第五章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582 【解析30-24】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樣表 583 【例30-3】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 585 第六章 附注 589 【解析30-25】附注的定義 589 【解析30-26】附注披露的總體要求 589 【解析30-27】附注的說明 590 第七章 銜接規定 591 第八章 附則 591 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 第 一章 總則 593 【解析31-1】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593 【解析31-2】現金流量表格式及附注的適用范圍 593 第二章 基本要求 594 【解析31-3】現金流量表樣表 594 【解析31-4】匯率變動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影響 595 【例31-1】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 595 第三章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596 【解析31-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的含義 596 【例31-2】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案例 597 【例31-3】收到的稅費返還案例 597 【例31-4】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案例 598 【例31-5】支付的各項稅費案例 598 【解析31-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 598 第四章 投資活動現金流量 599 【解析31-7】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含義 599 【例31-6】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案例 599 【例31-7】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案例 599 【解析31-8】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 600 第五章 籌資活動現金流量 601 【解析31-9】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含義 601 【例31-8】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案例 601 【例31-9】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案例 602 【解析31-10】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 602 第六章 披露 602 【解析31-11】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披露 603 【解析31-12】以總額披露取得或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有關信息 604 【例31-10】關于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605 【解析31-13】披露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有關信息 609 企業會計準則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 第 一章 總則 611 【解析32-1】中期財務報告的定義 611 第二章 中期財務報告的內容 611 【解析32-2】中期財務報告的構成 611 【例32-1】關于合并財務報表中期報告 612 【解析32-3】中期財務報表和母公司財務報表編制要求 612 【解析32-4】比較財務報表編制要求 613 【解析32-5】中期財務報告附注編制的基本要求 614 【例32-2】關于中期會計計量 615 第三章 確認和計量 616 【解析32-6】中期財務報告采用的會計政策 616 【解析32-7】中期財務報告的確認與計量 616 【例32-3】關于季節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617 【解析32-8】中期財務報告收入、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617 【解析32-9】中期會計政策變更的處理 618 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 第 一章 總則 621 【解析33-1】合并財務報表的定義 621 【解析33-2】合并財務報表的構成 622 【解析33-3】對子公司以外幣表示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623 第二章 合并范圍 623 【解析33-4】合并財務報表范圍 623 【解析33-5】對投資方的判斷 624 【解析33-6】權力的定義及相關活動 624 【解析33-7】投資方判斷能否控制被投資方 624 【解析33-8】實質性權利 625 【解析33-9】保護性權利的定義 626 【解析33-10】投資方權利 626 【解析33-11】投資方持有被投資方半數或以下的表決權 627 【解析33-12】評估合同安排 627 【解析33-13】投資方應考慮的其他事項 628 【解析33-14】合同安排 629 【解析33-15】可變回報概述 630 【解析33-16】識別投資方的“實質代理人” 631 【解析33-17】對被投資方可分割部分的控制 632 【解析33-18】投資性主體的豁免規定 632 【解析33-19】投資性主體的定義 633 【解析33-20】投資性主體的特征 633 【解析33-21】因投資性主體轉換引起的合并范圍的變化 634 第三章 合并程序 635 【解析33-22】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原則 635 【解析33-23】統一母子公司的會計政策 636 【解析33-24】統一母子公司的會計期間 637 【解析33-25】收集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相關資料 637 【解析33-26】合并資產負債表的定義 638 【解析33-27】合并資產負債表應抵銷的項目 639 【解析33-28】合并利潤表編制基礎 640 【解析33-29】母、子公司之間內部投資收益的抵銷處理 640 【例33-1】同一控制下合并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641 【例33-2】同一控制下合并日后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644 【例33-3】非同一控制下購買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661 【例33-4】非同一控制下購買日后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665 【解析33-30】母、子公司處理對外銷售 673 【例33-5】內部銷售收入和內部銷售成本的抵銷 675 【例33-6】連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內部銷售的合并處理 675 【例33-7】存貨跌價準備的合并處理 677 【解析33-31】合并現金流量表的定義 678 【解析33-32】合并現金流量表編制要求 679 【解析33-33】母、子公司之間資產處置 680 【解析33-34】合并現金流量表其他業務抵銷 680 【解析33-35】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定義 681 【解析33-36】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編制 681 【解析33-37】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格式 681 第四章 特殊交易的會計處理 681 【解析33-38】母公司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東擁有的子公司股權 682 【解析33-39】企業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資方實施控制 682 【解析33-40】在不喪失控制權的情況下部分處置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 683 【解析33-41】母公司因處置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而喪失控制權 683 【解析33-42】母公司因處置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而喪失控制權——多次交易分步處置子公司 684 【解析33-43】其他交易 684 第五章 銜接規定 685 第六章 附則 685 企業會計準則第34號——每股收益 第 一章 總則 687 【解析34-1】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 687 第二章 基本每股收益 687 【解析34-2】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的計算 688 【解析34-3】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 688 【例34-1】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 689 第三章 稀釋每股收益 689 【解析34-4】稀釋性潛在普通股 689 【解析34-5】分母的調整 690 【解析34-6】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 690 【例34-2】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1 691 【解析34-7】企業承諾將回購其股份的合同 692 【例34-3】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2 692 【例34-4】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3 692 第四章 列報 693 【解析34-8】計算每股收益時應考慮的其他調整因素 693 【例34-5】派發股票股利、公積金轉增資本、拆股和并股 694 【例34-6】配股 694 【解析34-9】每股收益列報 695 企業會計準則第35號——分部報告 第 一章 總則 697 【解析35-1】分部報告的定義 697 【解析35-2】編制分部報告的意義 697 第二章 報告分部的確定 698 【解析35-3】業務分部 698 【解析35-4】地區分部 700 【解析35-5】經營分部認定 701 【例35-1】經營分部認定 701 【解析35-6】經營分部的合并 702 【例35-2】經營分部的認定 703 【解析35-7】報告分部的確定 704 【例35-3】低于10%重要性標準選擇 706 【解析35-8】報告分部確認條件的判定 706 第三章 分部信息的披露 707 【解析35-9】主要報告形式和次要報告形式 707 【解析35-10】分部收入 708 【解析35-11】分部費用 708 【解析35-12】分部信息的披露 709 企業會計準則第36號——關聯方披露 第 一章 總則 711 第二章 關聯方 711 【解析36-1】關聯方的概念 711 【解析36-2】關聯方相關概念 712 【解析36-3】關聯方關系的認定 712 【解析36-4】關鍵管理人員 714 【解析36-5】不構成關聯方關系的情況 715 第三章 關聯方交易 716 【解析36-6】關聯方交易的定義 716 【解析36-7】關聯方交易的類型 716 第四章 披露 717 【例36-1】子公司的少數股東披露 718 【解析36-8】關聯方披露 719 【例36-2】會計期間的關聯方關系發生變化披露 719 【解析36-9】關聯方的披露 720 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第 一章 總則 721 第二章 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722 【解析37-1】金融負債的定義 723 【解析37-2】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區分的基本原則 724 【例37-1】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 725 【解析37-3】附有或有結算條款的金融工具 726 【例37-2】附有或有結算條款的金融工具 727 【解析37-4】結算選擇權的應用 727 【解析37-5】復合金融工具 727 【解析37-6】合并財務報表中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728 【例37-3】合并財務報表中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728 第三章 特殊金融工具的區分 729 【解析37-7】認定可回售工具是否應分類為權益工具 729 【例37-4】認定可回售工具是否應分類為權益工具1 730 【例37-5】認定可回售工具是否應分類為權益工具2 730 【解析37-8】針對僅在清算時才有義務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凈資產的金融工具的特征 要求 731 【解析37-9】實務安排 731 第四章 收益和庫存股 732 【解析37-10】與權益性交易相關的交易費用應當從權益中扣減 732 【解析37-11】發行復合金融工具發生的交易費用,也應當在負債成分和權益成分之間按照各自占總發行價款的比例進行分攤 733 【解析37-12】庫存股 733 第五章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抵銷 733 【解析37-13】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相互抵銷的條件 734 【解析37-14】總互抵協議 735 第六章 金融工具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的列報 736 【解析37-15】金融工具分類舉例 736 【解析37-16】金融工具進一步分類舉例 736 【解析37-17】部分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披露 738 【解析37-18】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負債的披露 738 【解析37-19】企業注意要點 740 【解析37-20】分類為權益工具的可回售工具披露信息 741 【例37-6】除基于正常信用條款的短期貿易應付款項之外的金融負債 742 【解析37-21】利潤表中的列示及相關披露的有關說明和舉例 743 【例37-7】利潤表中的列示及相關披露 743 【解析37-22】對于每類套期類型,企業應當按照本準則第六十六條的規定以表格形式、按風險類型分別披露與套期工具相關金額 746 【解析37-23】對于公允價值套期,企業應當以表格形式、按風險類型分別披露與套期工具相關金額 747 第七章 與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披露 750 【解析37-24】對金融工具產生的各類風險,企業應當披露的定性信息 750 【解析37-25】企業應考慮披露影響預期信用損失準備的重要假設及其敏感性分析 752 【解析37-26】包含嵌入衍生工具的混合金融工具 754 【解析37-27】披露的時間段應與內部報告的時間段相一致 755 【解析37-28】時間段的確定 755 【解析37-29】披露金額的確定與流動性風險管理 756 【解析37-30】編制市場風險敏感性分析的披露信息步驟 757 第八章 金融資產轉移的披露 758 【解析37-31】金融資產轉移內容 759 【解析37-32】繼續涉入具體內容 759 【解析37-33】金融資產部分轉移 761 第九章 銜接規定 762 【解析37-34】銜接規定 762 第十章 附則 764 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第 一章 總則 765 第二章 確認和計量 765 【解析38-1】首次執行日的新舊會計科目余額對照表和期初資產負債表 765 【例38-1】首次執行日的長期股權投資 766 【解析38-2】首次執行日預計資產棄置費用的折現率 766 【例38-2】首次執行日預計資產棄置費用會計處理 766 【例38-3】存在的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計劃 767 【解析38-3】可行權日在首次執行日或之后的股份支付的公允價值 767 【解析38-4】首次執行日所得稅的處理 767 【解析38-5】首次執行日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 768 【例38-4】首次執行日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 768 【解析38-6】首次執行日金融工具分拆時的公允價值 769 【解析38-7】首次執行日采用未來適用法有關項目的處理 769 第三章 列報 771 【解析38-8】首份中期財務報告和首份年度財務報表的列報 772 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 第 一章 總則 773 【解析39-1】公允價值概念 773 第二章 相關資產或負債 774 【解析39-2】相關資產或負債的特征 774 【解析39-3】計量單元的概念 775 【例39-1】以公允價值計量 775 第三章 有序交易和市場 775 【解析39-4】有序交易的確定與應用 776 【例39-2】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 777 【例39-3】主要市場與*有利市場 777 【解析39-5】主要市場或*有利市場的識別與應用 777 第四章 市場參與者 779 【例39-4】市場參與者的會計處理 779 【解析39-6】市場參與者的確定 780 第五章 公允價值初始計量 780 第六章 估值技術 781 【解析39-7】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詳解 781 【例39-5】估值技術的選擇 784 【例39-6】市場回報率折現法估計公允價值 784 【解析39-8】可觀察輸入值與不可觀察輸入值的應用 785 【解析39-9】公允價值計量中相關的溢價和折價 786 【解析39-10】以出價和要價為基礎的輸入值 786 第七章 公允價值層次 787 【解析39-11】各類情況說明 787 【解析39-12】第二層次輸入值詳解 788 【解析39-13】第三層次輸入值概念理解 788 第八章 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790 【例39-7】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790 【解析39-14】*佳用途的定義與確定 790 【解析39-15】以公允價值計量非金融資產存在情況 791 【例39-8】以公允價值計量非金融資產 792 第九章 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 792 【解析39-16】原則說明 793 【解析39-17】不履約風險 794 【解析39-18】舉例1 794 【解析39-19】舉例2 794 第十章 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可抵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 794 【解析39-20】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信用風險敞口 795 第十一章 公允價值披露 795 第十二章 銜接規定 797 第十三章 附則 797 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 第 一章 總則 799 【解析40-1】合營安排的特征 799 【例40-1】合營安排的定義 799 【例40-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方對該安排實施共同控制 800 第二章 合營安排的認定和分類 800 【解析40-2】關于集體控制的注意點 800 【解析40-3】關于一致同意 801 【例40-3】關于集體控制判斷的案例 801 【例40-4】“一票否決權” 801 【例40-5】關于共同控制判斷的案例 802 【例40-6】共同控制的唯一性 802 【解析40-4】保護性權利 803 【例40-7】有關保護性權利的案例 803 【解析40-5】單獨主體 803 【解析40-6】合營安排是否通過單獨主體達成 804 【解析40-7】重新評估 806 【解析40-8】框架協議 806 第三章 共同經營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807 【解析40-9】一般會計處理原則 807 【例40-8】共同經營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807 【解析40-10】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的會計處理原則 808 【例40-9】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的會計處理案例 809 第四章 合營企業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809 第五章 銜接規定 809 【解析40-11】原合營企業重新分類為共同經營時的銜接處理 810 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第 一章 總則 811 【解析41-1】相關活動和可變回報 811 【解析41-2】結構化主體 811 第二章 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813 【例41-1】對控制的判斷 813 【例41-2】對重大影響的判斷 813 【解析41-3】投資性主體身份的轉換 813 第三章 在子公司中權益的披露 814 【解析41-4】對使用企業集團資產和清償企業集團債務的重大限制 814 【例41-3】對使用企業集團資產和清償企業集團債務的重大限制 815 【解析41-5】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相關信息 816 【例41-4】未喪失對子公司控制權的披露 817 【例41-5】喪失對子公司控制權的披露 817 【解析41-6】投資性主體的相關信息 818 第四章 在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中權益的披露 818 【解析41-7】重要的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的主要財務信息 819 【解析41-8】對轉移資金能力的重大限制 819 【例41-6】超額虧損的披露 820 【解析41-9】未確認承諾 820 【解析41-10】或有負債 820 【例41-7】未確認承諾的披露 820 【例41-8】或有負債的案例 821 第五章 在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821 【解析41-11】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基礎信息 821 【例41-9】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基礎信息的披露 821 【解析41-12】*大損失敞口 822 【解析41-13】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結構化主體的額外信息的披露 822 第六章 銜接規定 823 第七章 附則 823 企業會計準則第42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 第 一章 總則 825 【解析42-1】處置組 825 【解析42-2】終止經營 826 【例42-1】不構成終止經營的案例 827 【例42-2】關于終止經營的案例 827 第二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的分類 827 【解析42-3】分類原則 827 【解析42-4】劃分條件 828 【例42-3】持有待售類別的劃分 828 【解析42-5】企業無法控制的原因 829 【例42-4】企業喪失對子公司的控制權 830 【解析42-6】擬結束使用而非出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 831 【例42-5】暫停使用的非流動資產 831 第三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的計量 831 【解析42-7】持有待售類別的初始計量 831 【例42-6】關于持有待售類別的初始計量的案例 832 【解析42-8】持有待售處置組的后續計量 833 【例42-7】關于持有待售類別的后續計量的案例 834 【解析42-9】不再繼續劃分為持有待售類別的計量 839 第四章 列報 840 【例42-8】關于持有待售類別列報的案例 840 【解析42-10】利潤表列示 842 【解析42-11】附注披露 844 【例42-9】終止經營列報的案例 845 【解析42-12】特殊事項的列報 846 【例42-10】企業專為轉售而取得的持有待售子公司的列報 847
展開全部

企業會計準則條文釋義與案例詳解(2021版) 作者簡介

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 劉秀婷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晏 燕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唐斯圓 清華大學 張 琳 中央財經大學 向晶薪 中央財經大學 張時涵 中央財經大學 徐東方 河北金融學院講師 莫孝偉 中央財經大學 方文彬 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 邢銘強 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 汪華亮 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姚 宇 陜西師范大學經管學院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Brotu | 关注AI,Web3.0,VR/AR,GPT,元宇宙区块链数字产业 | 木材烘干机,木炭烘干机,纸管/佛香烘干设备-河南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广州活动策划公司-15+年专业大型公关活动策划执行管理经验-睿阳广告 | 礼仪庆典公司,礼仪策划公司,庆典公司,演出公司,演艺公司,年会酒会,生日寿宴,动工仪式,开工仪式,奠基典礼,商务会议,竣工落成,乔迁揭牌,签约启动-东莞市开门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档案密集架_电动密集架_移动密集架_辽宁档案密集架-盛隆柜业厂家现货批发销售价格公道 | 成都租车_成都租车公司_成都租车网_众行宝| EDLC超级法拉电容器_LIC锂离子超级电容_超级电容模组_软包单体电容电池_轴向薄膜电力电容器_深圳佳名兴电容有限公司_JMX专注中高端品牌电容生产厂家 | 济南网站建设_济南网站制作_济南网站设计_济南网站建设公司_富库网络旗下模易宝_模板建站 | 电主轴,车床电磨头,变频制动电机-博山鸿达特种电机 | 海峰资讯 - 专注装饰公司营销型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培训 | 电动不锈钢套筒阀-球面偏置气动钟阀-三通换向阀止回阀-永嘉鸿宇阀门有限公司 | 土壤养分检测仪|土壤水分|土壤紧实度测定仪|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土壤仪器网 | 中视电广_短视频拍摄_短视频推广_短视频代运营_宣传片拍摄_影视广告制作_中视电广 | 上海防爆真空干燥箱-上海防爆冷库-上海防爆冷柜?-上海浦下防爆设备厂家? | 青海电动密集架_智能密集架_密集架价格-盛隆柜业青海档案密集架厂家 | MES系统-WMS系统-MES定制开发-制造执行MES解决方案-罗浮云计算 | 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_测土配方施肥仪_土壤养分检测仪-杭州鸣辉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液体饮料代加工_果汁饮料代加工_固体饮料代加工 | 钢绞线万能材料试验机-全自动恒应力两用机-混凝土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北京科达京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大通天成企业资质代办_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_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_无人机运营合格证_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 双菱电缆-广州电缆厂_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 | 结晶点测定仪-润滑脂滴点测定仪-大连煜烁 | 玉米深加工设备-玉米深加工机械-新型玉米工机械生产厂家-河南粮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立式硫化罐-劳保用品硫化罐-厂家直销-山东鑫泰鑫硫化罐厂家 | 数显恒温油浴-电砂浴-高温油浴振荡器-常州迈科诺仪器有限公司 | 东莞画册设计_logo/vi设计_品牌包装设计 - 华略品牌设计公司 | 天津货架厂_穿梭车货架_重型仓储货架_阁楼货架定制-天津钢力仓储货架生产厂家_天津钢力智能仓储装备 | 辽宁资质代办_辽宁建筑资质办理_辽宁建筑资质延期升级_辽宁中杭资质代办 | UV固化机_UVLED光固化机_UV干燥机生产厂家-上海冠顶公司专业生产UV固化机设备 | 医疗仪器模块 健康一体机 多参数监护仪 智慧医疗仪器方案定制 血氧监护 心电监护 -朗锐慧康 | 酒水灌装机-白酒灌装机-酒精果酒酱油醋灌装设备_青州惠联灌装机械 | 南京和瑞包装有限公司| Q361F全焊接球阀,200X减压稳压阀,ZJHP气动单座调节阀-上海戎钛 | 日本东丽膜_反渗透膜_RO膜价格_超滤膜_纳滤膜-北京东丽阳光官网 日本细胞免疫疗法_肿瘤免疫治疗_NK细胞疗法 - 免疫密码 | 全自动面膜机_面膜折叠机价格_面膜灌装机定制_高速折棉机厂家-深圳市益豪科技有限公司 | 润滑油加盟_润滑油厂家_润滑油品牌-深圳市沃丹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琉璃瓦-琉璃瓦厂家-安徽盛阳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两头忙,井下装载机,伸缩臂装载机,30装载机/铲车,50装载机/铲车厂家_价格-莱州巨浪机械有限公司 | 上海橡胶接头_弹簧减震器_金属软接头厂家-上海淞江集团 | 粉末包装机-给袋式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颗粒-液体-食品-酱腌菜包装机生产线【润立机械】 | 整车VOC采样环境舱-甲醛VOC预处理舱-多舱法VOC检测环境仓-上海科绿特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 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厂家-淄博宏建机械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