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最好的養育是不焦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96418
- 條形碼:9787540496418 ; 978-7-5404-9641-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好的養育是不焦慮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融合中西教育理念的輕松育兒書。教育專家、百萬媽媽信賴的北美二寶媽橙子全新力作,定居北美十余年,中西教育結合,內容備受讀者肯定,文章全網閱讀量近三億次。知名母嬰自媒體人小小包麻麻誠意推薦 ★文風搞笑接地氣,被作者稱為是“不聽話熊孩子修理說明書”,寫給3~10歲孩子家長的養育指南,實操性極強,在快樂的閱讀氛圍中領悟不焦慮育兒的秘辛 ★從習慣養成、平等對話、培養學習力、家庭教育、放下焦慮、多元觀念等6個育兒關鍵點,分享58個養育心得。發掘孩子的獨特優勢,激發自驅力 ★16開大開本,雙色精美印刷,內含四色插圖,隨書贈精美書簽
最好的養育是不焦慮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廣大年輕媽媽撰寫的一本輕松育兒指南, 當今中國的父母面臨極其復雜多變的育兒環境, 各種育兒理念撲面而來, 究竟如何對待看似都有道理實則矛盾重重的育兒理念, 如何內心堅定、消除焦慮, 如何給孩子提供能力范圍內*好的養育和教育,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如何讓孩子在溫暖自由的環境下依然有序、自律成長, 作者用親帶一雙兒女的養育故事和經驗給讀者奉上她的答案。
最好的養育是不焦慮 目錄
自序:
為了不被親生兒子氣死,我變成了一個教育專家
**章:習慣養成:讓孩子主動合作
管教孩子有一個前提,就是孩子要在內心“認同”你,和你有足夠的感情基礎。
想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先放下家長的架子
為什么孩子“怎么說都不聽”?
家長學著放手,孩子更能分床睡
如何讓害羞內向的孩子學會和人打招呼?
怎樣讓孩子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又擁有自控力?
如何讓總要抱的孩子愿意自己走路?
管教熊孩子,只靠“講道理”是無效的
教訓孩子“打人不對”,不如教他學會溝通
孩子之間打架,家長要如何介入?
“我是不是把孩子慣壞了?”如何分清接納天性和溺愛縱容?
第二章:平等對話是實現良好親子溝通的不二法門
后來我發現,小孩子做出很多“不聽話”的行為,根本原因是信息溝通不暢,家長根本沒把話說得讓孩子聽懂。
孩子發脾氣,家長要如何應對?
男孩子愛黏媽媽,這并不是壞事
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怎樣才看得出來?
鼓勵孩子沒錯,但贊美的話怎么說有講究
多抱抱孩子,小惡魔變小天使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勇于表達自己?
孩子只哭鬧不說話?教孩子認識情緒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你確定你說明白了嗎?
拒絕孩子的要求,有溫柔不傷人的方法
隨口取笑孩子的長相,是讓他自卑的源頭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引導孩子交朋友
第三章:培養學習力,讓學習成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比起“大人指出錯誤,孩子身心受挫地去改正錯誤”這種傳統模式,孩子自我修正的過程才是真正充滿內驅力和成就感的學習過程。
要不要上早教班?焦慮型父母看過來
不死記硬背單詞,孩子也能學好英語嗎?
學好數學需要天分,不要過多地苛責孩子
“傻玩”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有閑暇時間很重要
從學齡前開始,讓孩子熱愛閱讀
想讓寶寶更聰明,秘訣是多和他說話
孩子容易分神,專注力差,怎么辦?
別陪孩子寫作業了,父母天然不擅長“當老師”
廢掉孩子的*好辦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第四章:家庭教育是孩子整體教育的底色
孩子是不是和你親近,和你是不是有規矩、有原則無關,只和你是不是用心愛他有關。
*好的親子關系,是互不虧欠
兩個孩子會成為手足還是敵人,全看父母怎么做
別誤會了,孩子并不想要你“平等的愛”!
大寶和二寶同時要媽媽,到底先顧誰呢?
伴侶之間不要互相拆臺,家教理念要統一
與隔代教育理念發生沖突時,該如何化解矛盾?
把懶老公調教成好爸爸,你要這樣做
伴侶把孩子吼哭,你要如何化解僵局?
借力打力,破解“詐尸”式育兒
婆媳矛盾這個世界難題,“歪果仁”的解法值得思考
第五章:放下焦慮,做自信媽媽
過于重視孩子的感覺和過于忽視孩子的感覺,本質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沒有人能夠始終開心,父母的職責也并不是讓孩子保持開心。
警惕有毒的“愧疚感”,不做完美媽媽
“讓孩子高興癥候群”是種病,得治!
“孩子還小,熬過這段就好了”是“過來人”的*大謊言!
三個美國全職主婦的故事教給我們的事
管教孩子的四層境界
金錢和陪伴,哪個對孩子來說更重要?
我愛孩子有多深,嫌棄他們就有多真
對孩子“關心則亂”?問自己這個問題就可以搞定
你付出了,也變強了!
做快樂媽媽,找回你的社交生活
第六章:對于多元的教育觀念,我有自己的堅持
很多家長推娃痛苦,是因為他們總喜歡把*復雜的任務留給孩子,把*簡單的任務留給自己。
一個加拿大小學生佛系散漫的日常
學習知識可以抓大放小,追求完美既辛苦也沒必要
北美的孩子也需要“幼升小銜接”
學習特長,如何才能讓孩子堅持下去?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時,我們要如何幫助他?
說說北美人民既矯情又心大的養娃風格
美國的孩子從不挨打,為什么反而懂規矩?
快樂教育和“雞血”推娃,兩者其實并不矛盾
最好的養育是不焦慮 節選
孩子之間打架,家長要如何介入? 幼兒發生社交沖突時,家長應該如何解決爭端,才能既保護孩子,又不至于過度保護。無論是受氣包還是小霸王,我們都堅決不能培養。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規矩,孩子的世界就會變成拼拳頭比力氣的殘酷叢林。所有孩子會天然地覺得,我看上的東西就是我的,我玩過的東西就是我的,我想要玩的東西還是我的,我正在玩的更是我的……于是,從兩歲左右物權意識產生開始,孩子之間就會發生無窮無盡的爭執。 孩子發生爭執可能會讓你頭痛無比,但這也是讓孩子學會文明社會規則的*好契機,每一次大人主持將爭端解決,都是一堂鮮活的實踐課,讓孩子了解文明世界的規則應該是怎樣的,讓孩子知道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什么東西不是自己的。 有法可依,才能有法必依,孩子之間發生爭執,依法裁決,才能不和稀泥,保持公正公平。 以下公共玩耍規則并不復雜也不苛刻,相信有點修養的家長都會贊同: 1.公共物品 (1)誰先拿到誰先玩。? (2)不許搶別人手里正在玩的東西。? (3)很多孩子同時看上一樣東西,要有秩序地排隊輪流玩,對正在玩的孩子要設置時間限制。 (4)只要放下了,并且離身體有一段距離,就重新變成公共物品,別人就有權利拿來玩,想玩需要重新排隊。 2. 私人物品 (1)需要得到擁有物品的孩子的同意,才可以拿來玩。(注意是孩子,不是大人。) (2)只要物品的主人有要回去的意思,就必須立即歸還。 3. 行為方面 (1)不可以弄疼別人。 (2)不可以消遣、捉弄、欺騙他人。 (3)不可以用語言侮辱或傷害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這套規則不光你自己的孩子要遵守,一同玩耍的所有孩子都應該遵守,當有蓄意破壞公共規則的熊孩子出現時,家長要及時維護自己孩子的利益。這套規則,你要從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就開始建立,并利用各種機會向孩子滲透。不要驚訝,這一點都不早,趁著孩子沒有形成物權意識,就開始教他規矩,要比錯誤觀念已經形成再讓他改容易多了。兩歲左右,當孩子慢慢有了物權意識,開始發生頻繁爭執,并且試探大人底線的時候,如果你能守住底線一年左右,這些規則就會逐漸被孩子內化于心中,他就會不由自主地去遵守。原則堅持得好,孩子三歲以后,基本就不用管了;沒有原則,孩子七八歲,依然要整天追在屁股后面滅火。 孩子對物權有清楚的認識,不是自己的東西,自然就不會動妄念;是自己的東西,一定會理直氣壯地保護。 (更多詳情請參看原書內容)
最好的養育是不焦慮 作者簡介
橙子:本名楊頌,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六個城市輾轉居住十余年,兩個孩子在此期間先后出生,現全家定居溫哥華。 受北美全新的育兒理念影響,于2015年創辦公眾號“說說咱家娃”,結合北美教育理念和自身的育兒經歷,分享養育經驗,以及對教育現狀的思考和感悟,倡導不焦慮的育兒心態。以幽默平實的風格,在輕松的氛圍中傳播有愛又有效的教養方法,深受讀者歡迎,文章全網閱讀量近三億次,成為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自媒體人。已出版暢銷書《新手媽媽通關指南》。 雞飛狗跳、溫暖搞笑皆是日常 內心不焦慮,育兒無所懼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