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大趨勢(中國下一步增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07534
- 條形碼:9787520707534 ; 978-7-5207-075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趨勢(中國下一步增訂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政治改革、經濟改革、社會重建和靠前關系這幾個方面展開討論,深度論述中西方發展道路模式,掌握背后的邏輯和特征,系統探討中國發展邏輯,剖析未來風險與機遇,多方面解析中國政治、經濟、社會、靠前關系政策,認識決策者思維。
大趨勢(中國下一步增訂版) 目錄
**章 中國的改革通往何方
一、中國改革三階段的邏輯
二、中國不改革的政治風險
三、世界范圍內的權力危機
四、中國的改革現狀
五、制度建設:新時代的清醒判斷
第二章 作為使命型政黨的中國共產黨
一、重新重視研究中國共產黨
二、中國共產黨是使命型政黨
三、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
四、當代中共的“現代性
五、如何認識中共的“自我革命
六、“以黨領政”體制的形成
第三章 央地關系的“行為聯邦制”與改革新動力
一、中央地方關系與中國改革新動力
二、央地關系的三層邏輯
三、中國的改革要從縣政開始
四、中國的縣政改革與國家建設
五、中國的地方行政改革何去何從
四、“刮骨療毒”式反腐劍指何處
一、腐敗與中國的歷史周期律
二、新時期反腐意涵的新特征
三、官員不作為是*大的政治挑戰
四、十九大與反腐制度建設
經濟建設篇
第六章 國企改革與經濟轉型
一、中國經濟改革不進則退
二、中國經濟轉型及其風險
三、中國國有企業的命運
四、中國國有企業的邊界在哪里
五、中國國有企業的出路在哪里
第七章 中國政商關系的重建
一、商與中國政治
二、中國政商關系危機及其根源
三、經濟改革與中國清廉政府建設
四、政府理應培育企業家成長環境
第八章 “一帶一路”倡議與共享發展
一、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倡議
二、“一帶一路”與經濟和安全的“再平衡”
三、“一帶一路”倡議實踐的初步評估
四、“一帶一路”與國際貿易新規則的“書寫”
五、建設開放式的“新絲路
第九章 粵港澳大亞灣區的歷史使命
一、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關系
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不是經濟發展項目
三、粵港澳大灣區與制度創新
四、粵港澳大灣區與中國的未來
社會重建篇
第十章 中國需警惕社會失序的風險
一、中國改革的兩條政策思路
二、中國社會秩序的失序風險
三、中國必須進行一場社會改革的攻堅戰
四、社會改革
第十一章 中國建成小康社會要做大中產階級
一、中國新時期的內部風險
二、中產階級和中國社會的命運
三、中國的穩定需要大力扶持社會中間力量
四、培養中產階級的關鍵不是”殺富濟貧
五、中產階級的焦慮如何消除
第十二章 中國的“精準扶貧”及其未來
一、中國的農村貧困與治理
二、中國的“精準扶貧”可持續性研究
三、中國扶貧政策怎么走
四、構建扶貧的國際話語權
……
國際關系篇
大趨勢(中國下一步增訂版) 節選
《大趨勢(中國下一步 增訂版)》: 五、制度建設:新時代的清醒判斷 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重要的議題就是要回答我們從哪里來、到了哪里、往哪里去的問題,中共十九大也是如此。這三個問題是一個基本判斷,而基本判斷是*重要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使命黨,只有有了基本判斷,中國共產黨才能確定新的使命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1949年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完成了建立新中國這一近代以來*艱巨的任務,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30年里,一套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得以建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這也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中共十三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再次強調基本路線要執行一百年。 新時代,新判斷,新使命,F在,中國發展到了一個新時代。新時代不是一個名詞,它是中國共產黨基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階段,但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所作出的新的基本判斷。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與此同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是世界*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M管中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贏得了很多國際上的掌聲,但是中國也看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和內外部的環境。社會主義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干出來的。中共領導層具有十分清醒的頭腦,在充分肯定自身所取得的成績基礎之上,直面挑戰并展望未來,對所面臨的問題有著非常嚴峻和冷靜的思考和判斷! ×暯皆谑糯髨蟾嬷忻枥L了未來藍圖: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國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這幅藍圖的描繪就是基于基本判斷。從經濟上說,中國已經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從這些年的政策討論來看,中國的焦點已經是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把國家提升成為一個高收入經濟體,即富裕社會。中國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8000美元,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人均GDP要達到1.2萬美元。但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民在滿足了溫飽、總體上實現小康的情況下,其他方面的需求,例如對美好環境、社會公平正義等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進而顯現出中國經濟和社會、經濟和環境或者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所以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袊伯a黨在新時代作出的新判斷,不僅關乎中國本身的發展,而且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P者一直以為,一個國家崛起的核心就是制度崛起,而外部崛起只是內部崛起的延伸而已。制度是人類文明的積累。對任何國家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制度建設是一切,所有其他方面的進步必須以制度的進步來加以衡量。盡管制度是人確立的,但制度比人更可靠;歷史地看,制度更是人們衡量政治人物政治遺產的*重要衡量標準。 ……
大趨勢(中國下一步增訂版) 作者簡介
鄭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國政治、社會問題與國際關系專家,前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國際中國研究雜志》(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 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系研究。其主要興趣和研究領域為民族主義與國際關系;國際和東亞地區安全;中國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家制度和社會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中國政治與中央地方關系。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