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基層中國(國家治理的基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7281
- 條形碼:9787520717281 ; 978-7-5207-1728-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層中國(國家治理的基石) 本書特色
作者對近年來在基層治理領域出現的一些熱點事件及熱門話題進行了回顧與分析。既涉及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治理現代化等宏觀問題,又關注鄉村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生活變遷等微觀現象?梢哉f,本書呈現了一個相對全面的基層中國社會的面貌,對于關心基層治理的讀者,以及政策制定部門來說,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基層中國(國家治理的基石) 內容簡介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本書是作者近幾年觀察基層治理變遷的作品結集。作者竭力呈現基層問題的復雜性,并嘗試作出基于經驗立場的解釋。近些年,基層中國社會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變局,既是頂層設計推動的結果,更是基層社會內在動力的變遷結果,乃至于基層社會的每個角落都深受影響,概莫能外。本書內容涵蓋了對“三農”問題、美好生活、脫貧攻堅、基層秩序、基層減負、干部擔當、治理現代化等熱點難點問題的觀察和解釋。對于關心基層之大變局,想要深度認識中國的讀者來說,本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角度。
基層中國(國家治理的基石) 目錄
序言 基層治理要有自主空間
一、“三農”壓艙石
中國社會活力之源
農村的“蓄水池”功能
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
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附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窗口期大有可為——答《中國建設報》記者高洋洋先生
二、美好生活
城鄉教育均等化要動起來
農村隱藏的市場潛力
農村私人生活的變革
安頓好農民公共生活
農村青年畫像
移風易俗的方法策略
附錄:少些人情宴,多些人情味——答《人民日報》記者張洋先生
三、脫貧攻堅
貧困治理的中國經驗
基層扶貧的藝術
誰來背產業扶貧這口鍋?
后扶貧時代的治理風險
附錄:解決相對貧困,聚焦人的發展——答《長江日報》記者李爾靜女士
四、基層秩序
當前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新認識
基層治理在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
基層治理轉型之痛
基層非正式行政鏈條
“村霸”的社會土壤
黑惡勢力新動向
未成年犯罪與打擊邪教
五、基層減負
基層“打亂仗”現象剖析
警惕基層折騰式治理
“留痕”的科學與藝術
開會的藝術
督查來了!
切忌用官僚主義反形式主義
附錄:通過治理現代化給基層減負
六、干部擔當
“累的累死,閑的閑死”現象溯源
重塑治理生態,建好干部隊伍
縣鄉干部提拔的隱性規則
別拿村干部不當干部
職級并行激勵基層干部
“火線”考察干部
誣告與言路
附錄:要敢擔當,防亂作為
七、治理現代化
鄉村治理70 年
鄉村自治的實踐邏輯
夯實基層基礎工作
破解基層治理“*后一公里”困境
基層治理法治化之路
基層中國(國家治理的基石) 節選
中國社會蘊藏的優秀制度基因,是我們可以避免社會固化的底氣所在。 在被譽為能“讀懂特朗普為什么能贏”的回憶錄《鄉下人的悲歌》中,作者J.D. 萬斯以親身經歷講述了生活在“鐵銹地帶”的美國愛爾蘭裔白人,在遭遇產業空心化之后,整體陷入貧窮、酗酒、暴力、藥物濫用、吸毒、輟學、精神淪喪、階層固化的悲劇循環中的故事。美國夢曾經是美國人民的驕傲,亦是貧窮落后的第三世界追尋的榜樣,但是,正如《鄉下人的悲歌》所言,美國出了問題。一葉知秋,普通美國人的美國夢之興衰,對我們有何啟示?如果說,是新教倫理和奮斗精神支撐了美國夢,又是哪些制度機制支持幾代中國人積極向上的?換言之,是哪些因素在促進中國社會的正常流動? 我們認為,至少有幾個因素起到關鍵作用。 一是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中國是一個重視家庭價值的社會,由此導致了高儲蓄率、對子女的教育投入較高等一系列經濟社會現象,而這恰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且,我國雖然建立了養老保障體系,但家庭養老仍然是中國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養老的主要方式。今天,家庭為本的價值觀受到人口形勢的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夯實家庭制度的基礎,將直接影響到中國人的未來。 二是保護性的城鄉二元結構。我國客觀上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近年來性質發生根本轉變。簡單來說,它從服務于城市汲取農村人、財、物的體制設計轉變為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制度體系。對于多數國人而言,進城務工、定居和受教育等城市化進程, 仍然是實現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但是, 就目前的趨勢而言,返鄉創業或留守農村,亦不失為實現美好生活的另一種選擇。正在實施中的鄉村振興戰略,對進一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發揮鄉村社會對美好生活的保護性作用有重要意義。鄉村雖不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但它確有實現美好生活的獨特價值。 三是完整而多元的經濟體系。中國是全世界工業體系*為完備的國家之一,這是我們可以保持經濟獨立自主發展的基礎,亦是人們可以有多種就業渠道的前提。更重要的是,中國仍然保留了多元經濟形態,這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僅僅是在農業生產領域,我國既有完全面向市場的機械化大生產的規模農業,又有或面向市場、或自給自足,抑或二者兼有的小農經濟。多元的經濟形態,為不同群體提供了諸多選擇。尤為重要的是,多元經濟形態恰恰是與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保護性城鄉二元結構等相結合的,他們共同構筑了富有彈性的社會流動體系。 當前,中國城市化率已經接近60%,按照過去相當一段時間的城市化速度,我國將在15年左右的時間內達到75%的高城市化率。這意味著,依托于城市化的大規模向上流動將變得緩慢,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實在感可能會減弱。屆時,創造一種更為穩妥積極的社會機制,讓國人既有條件又有動力去追求美好生活,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我們認為,中國社會蘊藏的優秀制度基因,是我們可以避免社會固化的底氣所在。
基層中國(國家治理的基石) 作者簡介
呂德文,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主要從事基層治理研究,近年來尤為關注非正規經濟、邊緣人、灰色秩序等相關議題。著有《邊緣地帶的治理》《找回群眾:重塑基層治理》等。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