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音樂社會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99187
- 條形碼:9787544499187 ; 978-7-5444-991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音樂社會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專業(yè)、業(yè)余鋼琴學習者本書的特點在于涉獵廣泛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探討的主題包括: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音樂才能、音樂的偏好、音樂聆聽、音樂的情感反應、問題音樂對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音樂亞文化、音樂與商業(yè)和人類健康的關系、音樂和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等。本書的信息豐富,它不僅是“有趣”的,同時也是“發(fā)人深省”的。
音樂社會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六章, **章介紹了音樂社會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的興起與數(shù)字革命等因素相關 ; 第二章從音樂方面的研究描述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家是如何養(yǎng)成的, 以及其中涉及到有關音樂才能和智力、能力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 ; 第三章描述人們如何用音樂解決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 第四章專注于亞文化音樂對青少年的影響 ; 第五章則集中于音樂在創(chuàng)造利潤和健康的作用 ; 第六章從各個視角來解析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音樂社會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 節(jié)選
5.3 音樂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中 史密斯和科諾(Curnow, 1966)也許是**個調查音樂對顧客行動速度影響的人。他們在美國兩個超市用超過八個半天的時間里向1,100 個顧客播放了“高亢” 和“輕柔”的音樂。然后研究人員測量了顧客進入商店的時間、離開的時間以及他們花費的錢。結果表明,人們在播放高亢音樂時比在播放軟音樂時在商店花費的時間少(平均分別為17.64 分鐘和18.53 分鐘)。播放高亢和輕柔音樂時,人們花費的金錢沒有差別。然而,因為人們在音樂播放時花費的時間更少,這意味著高亢的音樂比輕柔音樂有更快的支出率。作者指出,這些影響不能歸因于擁擠的差異率,并且顧客均平等地喜歡這兩種類型的音樂。史密斯和科諾總結說:“如果商店經理希望在任何時候控制他商店中的人數(shù),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正在播放音樂的音量來實現(xiàn)。”(p. 256) 米利曼(Milliman, 1982)的論文可能是所有關于音樂和消費者行為的文獻中*著名的。這項研究是在一家大型全國知名連鎖超市的中型商店進行的(p. 88), 在新年和復活節(jié)之間的九周內進行。在超級市場播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樂器背景音樂,即沒有音樂、快速音樂(>93 bpm)和慢速音樂(<73 bpm)?偣灿45 個顧客在商店的兩點之間移動的時間為每個星期三的下午7 點到晚上8 點之間。明德也測量每日總銷售。慢速音樂使得購物者在超市的兩點之間平均移動的時間為127.53 秒;快速音樂導致其移動的時間為108.93 秒;沒有音樂其移動的時間為119.86 秒。米利曼認為,基于這一點,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店內背景音樂的節(jié)奏可以明顯地影響超市顧客的步伐(p. 9)。然而,也許這項研究*有趣的方面是總的日銷售額。沒有音樂播放的平均銷售額沒有報告,雖然慢速音樂平均每日銷售額為16,740.23 美元,而快速音樂每日平均銷售額為美元12,112.85 美元,慢速音樂導致平均每日銷售比快速音樂高38.2%。*可能的解釋是,慢速的音樂使人們購物的步伐緩慢,購物者也更有可能繼續(xù)瀏覽,所以能看到更多的產品。當播放快速的音樂時,購物者在商店內花費的時間很少,因此不會買很多產品。 米利曼(1986)的論文本質上是試圖在不同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復制他早期的發(fā)現(xiàn)。 1986 年的研究是在一個“超過平均價格”的中型餐廳中進行的(p. 287)。在9 月中旬至11 月中旬連續(xù)八個星期五和星期六周末晚上對1392 個顧客進行測試。在四個星期五和四個星期六播放慢速音樂,在四個星期五和四個星期六播放快速音樂。兩種類型的音樂對于顧客群體坐下來所花費的時間量的測量、在就座之前離開餐廳的顧客群體的數(shù)量、或顧客群體在食品花費的金額沒有明顯差異。后者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幾乎所有的顧客把每個菜都吃一盤,而多吃一些是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然而,音樂確實對其他三種測量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影響。**,顧客群體在吃飯的時間上有所不同:顧客在慢速音樂條件下平均需要56 分鐘,而顧客在快速音樂條件下平均需要45 分鐘。第二,在緩慢音樂狀況下,顧客群體在餐飲時平均花費30.47 美元,而在快速音樂狀況的相應數(shù)字則明顯降低(21.62 美元)。第三,在慢速音樂條件下,每個顧客群體的平均花費為55.82 美元,而在快速音樂條件下的相應數(shù)字為48.62 美元。雖然這看起來似乎令人鼓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播放慢速音樂時,顧客在餐廳逗留的時間更長。在快速和緩慢的音樂條件下,每分鐘的花費分別為1.00 美元和1.08 美元。換句話說,慢速音樂并沒有導致食客以較高的利潤購買商品,而是因為食客在商店花費的時間較長,因此他們購買了更多的飲料。因此, 這些發(fā)現(xiàn)支持了1982 年超市研究中獲得的結論。 羅巴爾萊(Roballey)、麥格利維(McGreevy)、朗格(Rongo)、施萬特斯(Schwantes)、斯蒂格(Steger)、溫格(Wininger)和加德納(1985)關注米利曼的效應是否會推廣到其他顧客行為。他們的研究有三個條件,即慢速音樂(平均每分鐘56 拍),快速音樂(平均每分鐘122 拍),沒有音樂。音樂包括“樂器的、非古典的選擇”(p. 221),它們在大學工作人員自助餐廳的中央公共廣播系統(tǒng)上以恒定的音量播放。該研究在中午和下午1 點30 分之間進行16 天。通過兩個實驗者喬裝為贊助商對11 名用餐者進行觀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記錄他們每分鐘平均咀嚼的次數(shù), 時間為10 分鐘。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快速音樂時他們平均每分鐘咀嚼4.40 次;慢速音樂時他們平均每分鐘咀嚼3.83 次;沒有音樂時他們平均每分鐘咀嚼3.23 次。雖然作者沒有說明哪些特定條件導致顯著的差異,快速音樂明顯比慢速音樂或沒有音樂每分鐘咀嚼的次數(shù)更多。有趣的是,與米利曼(1986)的研究結果相反,羅巴爾萊等人還報告說,在吃飯的總時間上,不同類型的音樂之間沒有差異:也許快的音樂使人們咀嚼的次數(shù)更多,但是每一口含的食物都少! 沙利文(2002)的研究是在英國市中心的中型餐廳進行的。他調查了音樂對顧客在餐廳花費的時間的影響,并且在沒有音樂、音樂的音量、音樂的節(jié)奏和音樂的流行性的狀況下顧客在食物和飲料上的花費差異。他發(fā)現(xiàn)輕柔的音樂又比高亢的音樂使顧客用餐時間長(72.75 分鐘對59.75 分鐘)。也許是因為它影響了顧客在餐廳消費的時間量,音樂的音量也影響了顧客花費的金額。當播放柔和的音樂時,顧客在食物上的花費(7.16 英鎊)比播放高亢音樂時的花費(6.66 英鎊)更多,而且買更多的飲料(分別為3.70 英鎊和3.33 英鎊)。 考德威爾(Caldwell)和希伯特(Hibbert, 2002; see also Caldwell and Hibbert, 1999)測試了音樂速度和喜歡的音樂讓顧客在格拉斯哥餐廳中的消費時間及其支出。測試結果顯示,速度再次影響了顧客的用餐時間,慢速音樂導致用餐時間為(96.56 分鐘),而快速音樂用餐時間為80.59 分鐘。這體現(xiàn)出顧客在餐廳消費的時間長度會對消費結果產生相應影響。慢速音樂導致人均飲酒消費(分別為9.12 英鎊和6.04 英鎊)比快速音樂導致在食物上的消費(分別為18.14 和16.14 英鎊)多。 喜歡的音樂對餐飲和消費時間也產生積極的影響,符合沙利文的(2002)調查結果。還值得注意的是赫林頓(Herrington)和卡佩利亞(Capella, 1996)的發(fā)現(xiàn),雖然速度和音量對超市顧客的購物時間沒有影響,但播放喜歡的音樂,人們購物的時間會更長。 由于快速音樂似乎導致人們更快的飲食速度,麥克爾雷(McElrea)和斯坦丁(Standing, 1992)測試了一項平行假設,即快速音樂應該會導致人們快速飲酒。使用的音樂是“記錄相同的混合曲調,在鋼琴上快速或慢慢地彈奏(分別在節(jié)拍器上顯示每分鐘132 拍或54 拍)”(p. 362)。實驗室的40 個參與者被要求喝一罐蘇打水并評價它的味道,研究人員對人們完成飲料花費的時間真正地感興趣。與對飲食研究一樣,其結果表明,快速音樂導致飲酒速度明顯快于慢速音樂(平均分別為9.70 分鐘和13.52 分鐘)。同樣,麥卡倫(McCarron)和蒂爾尼(Tierney, 1989)的研究, 在沒有演奏音樂、安靜的或嘈雜的地方,參與者可以悠閑地喝飲料:飲料的總消耗量與音樂的音量呈正相關關系。同樣,蓋岡(Guéguen)、勒蓋萊茨(Le Guellec)和雅各布(Jacob, 2004)在法國鄉(xiāng)村地區(qū)的一個酒吧和位于城市地區(qū)的第二個酒吧研究了120 名顧客。兩個星期六晚上播放大聲和安靜的流行音樂,觀察員計算每人訂購的飲料數(shù)量。播放大聲的音樂比播放安靜的音樂使人購買更多的飲料。
音樂社會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 作者簡介
阿德里安??C.諾思(Adrian C. North),英國,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心理學教授。大衛(wèi)??J.哈格里夫斯(David J.Hargreaves),英國,倫敦,羅漢普頓大學教育學教授。 余丹紅,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系主任,音樂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中國音樂教育學會專業(yè)音樂教育委員會理事、音樂教育學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市文聯(lián)委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音樂教育委員會委員、曙光學者、ISME(國際音樂教育協(xié)會)會員。1988年、1996年、1999年分別獲音樂教育學士學位、音樂學碩士學位、音樂學博士學位。1997、1998年于美國尤迪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學習;2000年于德國奧爾夫基金會、奧地利奧爾夫學院(ORFF INSTITUTE)學習。 劉沛,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后流動站聯(lián)合導師。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專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撰寫組成員。教育部教材局音樂教材審查指標編寫組組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專家;教育部藝術、音樂教材審查專家!皣唷睂<;國家藝術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委評審專家。 王坷,悉尼大學音樂教育專業(yè)在讀博士。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碩士,中國音樂心理學學會會員,師從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沛教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