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告訴孩子,你真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88742
- 條形碼:9787540788742 ; 978-7-5407-887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告訴孩子,你真棒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家長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怎么夸孩子是有學問的! 解決孩子成長煩惱,破解孩子成才密碼,讓您和孩子共同成長!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億萬家長的導師、幾代少年兒童的“知心姐姐”盧勤的經典作品!
告訴孩子,你真棒 內容簡介
讓孩子擁有成功、幸福的人生,是每個家長的心愿。可是怎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是許多父母共同面臨的問題。 知心姐姐盧勤多年來在全國各地為家長和孩子做了大量的咨詢工作,潛心研究開啟孩子心靈之門的秘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本書旨在告訴每一位家長: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把自己的潛能盡可能地發揮出來;父母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而應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怎么夸孩子是有學問的。作者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解讀,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教育理念,給了家長很多啟迪和思考,很多父母因而徹底改變了教育方法。
告訴孩子,你真棒 目錄
序??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學與藝術??余心言 / 001
**章??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五大沖突 / 002
期望的沖突——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 / 002
保護的沖突——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 / 006
愛的沖突——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 / 011
交往的沖突——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 / 014
評價的沖突——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 / 020
第二章??首先改變你自己
緩解沖突的七個忠告 / 026
盲目變清醒——有舍才有得 / 026
以分為本變以人為本——成長比分數重要 / 028
演員變觀眾——該放手就放手 / 032
施愛變受愛——在乎孩子的愛 / 036
嘮叨變忠告——有用的是忠告 / 039
“相同”變“不同”——為孩子喝彩 / 042
對抗變對話——別跟孩子“較勁” / 045
第三章??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
心靈成長的七個需求 / 050
“把頭抬起來!”——心靈成長需要尊嚴 / 050
“我聽你說”——心靈成長需要宣泄 / 053
“孩子,你真棒!”——心靈成長需要肯定 / 057
“跌倒了,爬起來”——心靈成長需要磨難 / 062
“你的奇思妙想真不錯”——心靈成長需要自由 / 065
“我已經原諒你”——心靈成長需要包容 / 070
“放飛你的夢想!”——心靈成長需要夢想 / 076
第四章??從“心靈塵暴”到“知心春風”
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收獲 / 086
“家有徐母”——催逼教育擠壓了孩子的生存空間 / 086
“活著沒有意思”——失去理想的孩子心靈一片黑暗 / 093
“我不行”——缺乏自信的孩子難以成功 / 097
“我想到法院起訴(媽媽)”——缺少交流的家庭問題多 / 100
“你太沒有出息了”——被否定的孩子沒有了上進心 / 106
“我真的不想讓這種悲劇重演”——知錯的少年呼喚家庭溝通 / 109
第五章??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培養幸福孩子的九種環境 / 118
和諧是美——給孩子一個和諧的世界 / 118
平安是福——給孩子一個平安的世界 / 122
自信是根——給孩子一個自信的世界 / 127
思考是金——給孩子一個思考的世界 / 131
財商是富——給孩子一個發展的世界 / 136
誠信是真——給孩子一個誠信的世界 / 139
父愛是天——給孩子一個堅強的世界 / 143
母愛是地——給孩子一個真愛的世界 / 148
暴力是禍——不要給孩子一個恐怖的世界 / 155
第六章??怎樣發掘孩子的潛能
愛孩子的八種辦法 / 162
亮點要放大——用愛的眼睛發現孩子 / 162
鼓勵要及時——用愛的鼓勵調動孩子 / 166
有人在愛我——用愛的感覺滋養孩子 / 169
榜樣勝過言語——用愛的行為影響孩子 / 173
嬌生不能慣養——用愛的理由拒絕孩子 / 176
自作必須自受——用愛的責任懲罰孩子 / 180
獨立必須自主——用愛的意志磨煉孩子 / 183
愛是不能忘記的——用愛的激情回報孩子 / 185
第七章??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快樂人生的三句箴言 / 192
太好了!——改變心情就改變了世界 / 192
我能行!——改變態度就改變了命運 / 198
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改變情感就改變了生活 / 205
第八章??忘不掉的是教育
培養責任感的四句妙語 / 214
培養愛國情感——對世界說:我就是中國! / 214
樹立公民意識——對自己說:這是我的責任! / 218
享受你的兒子——對兒子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 / 221
欣賞你的女兒——對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 / 225
第九章??*寶貴的是親情
親子同做的七件大事 / 232
和孩子一起學 / 232
和孩子一起閱讀 / 235
和孩子一起談性 / 238
和孩子一起交朋友 / 243
和孩子一起上網 / 247
和孩子一起分享愛 / 250
和孩子一起制造快樂 / 253
告訴孩子,你真棒 節選
家庭教育的五大沖突期望的沖突——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 “是知心姐姐嗎?我女兒報考北京大學,只差幾分沒被錄取,吃安眠藥企圖自殺,現在正在醫院搶救……” 那是高校錄取通知書下發的日子,一位母親把電話打到我的手機上。電話里,她泣不成聲。 “別哭,慢慢說,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我的心緊縮了。就在兩天前,兩個因為沒有考上理想大學的高中生跳樓自殺身亡,消息也是孩子母親通過手機告訴我的。 “我的女兒成績很好,一心要報考北大。我和她爸爸也認為沒問題。可是錄取結果出來才知道,差了幾分沒考上,被北京另一所大學錄取了。” “這所大學也不錯呀!” “我也這么說。可女兒一言不發,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在網上和別人聊天。一天傍晚,她對我說,她出去一會兒就回來,可她沒有回來呀……”母親的話音被哭泣聲淹沒。 “后來我才知道,那天傍晚,她把自己打扮成淑女模樣,手拿蓮花,坐在公園的長凳上,看著太陽落山。當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她吃下了早早準備好的安眠藥。幸好被巡邏的人發現,送到了醫院。” “看來你女兒是有準備的。她自殺的念頭是不是很久了?”我試探著問。 “是的。出事后,我從女兒的書包中發現了許多診斷書,是不同醫院開的,癥狀相同:頭疼、失眠。那些安眠藥是她一點一點攢的。我怎么這么糊涂,怎么一點也不知道?她爸爸總是說她,女兒嫌煩,不愿和他講話……” “先別責備自己,也不要相互埋怨,快去醫院看看女兒。只問病情,不問原因,讓她好好休息。”我勸她。 幾天后,女孩的父母來到我的辦公室,哭著告訴我:“女兒醒過來,看見我們講的**句話是:‘你們干嗎要救我?早晚我是會死的!’我們的心都要碎了!女兒是我們的全部,可女兒的全部是北大……” 我一下子明白了問題所在,對他們說:“你們和孩子這兩個‘全部’都是錯的。你們有自己的事業、生活、責任,怎么只把女兒作為唯一?而女兒的全部就是‘北大’,這是不是太絕對了?上大學只是一個過程,并不是終點,*終還要走向社會。只認一條道,不是逼自己走絕路嗎?” 我告訴他們,我兒子考大學時,我曾請教過國內著名大學的一位老教授:兒子應該報考哪所大學? 這位老教授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會失望。她說,偏遠地區有一個女孩子,學習特別好,人稱“三腦袋”,物理、數學、化學都能考滿分。高考時,父母讓她報考我所在的這所全國重點大學。她不想考,可父母非逼她報考,說是讓她為祖宗增光;老師也勸她報考,說是為學校增光。她違心地上了我們學校,情緒一直不穩定,媽媽在校園里陪了她很久。媽媽回去后,學校進行了三次考試,她的成績都處于中下。過去,她一直是當地的“狀元”,這樣的結果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入學僅三個月,她便跳樓自殺了。她的母親到學校來“接”她,欲哭無淚,一聲接一聲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兒!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當初為什么要逼她?!” 教授講這番話時,情緒很激動:“為了進軍清華、北大……犧牲了多少孩子?你不是‘知心姐姐’嗎?請你轉告那些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孩子的心理素質比考上重點大學更重要。”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愿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的,煩惱糾纏,難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是取決于*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是取決于*短的那塊(情商)。進入重點大學的學生都要面臨同樣的考驗,從“高考狀元”到成績平平,從備受關注到默默無聞,心理落差之大,是令人很難承受的。 2004年春節,我去看望一位大學老師,她告訴我,在她教的大四學生中,又有一個男生躲在賓館里割腕自殺!如果一個孩子把上重點大學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那么結果可能是悲劇! 當我把這些道理講給這對夫婦聽時,他們不禁淚流滿面。 “下一步該怎么辦呢?”我給他們提出了三條建議: 1.不要一味地責怪女兒,也不要過分地安慰女兒。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她、理解她,耐心聽她傾訴。 2.當女兒冷靜下來時,和她一起認清生命的價值。媽媽可以和女兒講一講懷她、生她的感受,一起回憶一下女兒小時候的故事,讓她重溫童年生活的美好。 3.當女兒能清醒地思考問題時告訴她,一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生命是1,金錢、愛情、大學都是0,失去其中一個0還會有希望,丟了1,一切都沒有了。 當這對夫婦離開我的辦公室時,城市已籠罩在暮色之中。望著他們的背影,我想起了正在杭州少管所改造的少年犯徐力。 2000年春天,這個剛剛17歲的少年,因為承受不了母親的重壓,失去理智,殺死了母親。與他面對面地交談100分鐘后,我明白了,正是過高的期望值扭曲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扭曲了一個孩子善良的心,促使他走向了極端! 徐力被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三年多來,我四次去少管所看他,每次都給他買些書或衣物,每次都鼓勵他重新奮起,好好改造,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徐力穿著我給他買的紅色T恤,考上了成人自考大學。由于表現突出,他多次立功受獎,已被減刑一年多。 讓我*感震撼的是,2003年5月我再次去看他時,他對我說:“前幾天我姨媽來看我,哭著對我說,我媽活著的時候,為了我的學習常在她面前哭訴;可那天我姨媽為了她兒子的學習也在我面前哭訴,她讓我勸勸她兒子好好學習考大學!今天我才明白,天下的母親都是愛孩子的呀!” 徐力哭了,我也哭了。 讓我難過的是,一個17歲的獨生子終于理解媽媽的期望是一種愛時,卻永遠地失去了媽媽! 我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愛和恨,就像一張紙的正反面,愛轉化為恨,只是一瞬間的事;而恨轉化為愛,卻要付出一生的代價,甚至是生命! 三年前,一個兒子殺死了自己的母親;三年后,一個女兒走上了自殺之路,這究竟是為什么? 讓人難過和擔心的是,這種事每年都在發生。自殺身亡和殺害父母的孩子雖然都是少數,但是心理有障礙的孩子卻一天天在增多。一些在重壓下長大的孩子,雖然上了大學,但內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籠罩著,不能自拔。 “是知心姐姐嗎?我現在是全校*自卑的人了。我想和你談談……”一個通過勤奮努力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女孩給我打來電話,電話里,她一邊哭一邊訴說,整整講了一個小時! 這個女孩學習成績優秀,在班里排名第六,她為什么還那么自卑呢?“我是在父母的打罵中長大的。我成績下降時,父親就讓我脫掉褲子,用皮帶抽我,直到流血。他不許我哭,我只好忍著。*恐怖的一次,母親捂著我的嘴,讓父親打我的身子……我心里充滿了恨!”女孩邊哭邊說。我眼前出現了一幕幕恐怖的場景。 “后來,我考進了北京的這所大學……可我不適應,經常和同學發生沖突……我不能體會別人的感覺,心里一片灰暗。我上大學后,親朋好友總是夸獎我,這讓母親很驕傲。我打電話告訴他們,我很壓抑。母親讓我把過去的事忘掉,可是過去的經歷像大石頭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在別人面前,我常常有羞恥感。我心理很脆弱,常用小刀割手腕……” 聽到這里,我的心在滴血。 “快畢業了,你在想什么?” “我想擺脫心理障礙。” “你想改變自己嗎?” “想。可我不知道怎樣改變自己。” “有一句話叫‘境由心生’。很多時候,人的痛苦與快樂,并不是由客觀環境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態、情緒決定的。你看路邊的小草,被人踩來踩去,可它還是活下來了,它拼命地站起來,接受大自然給予的陽光、雨露,所以,它比溫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你就像那小草,你很有生命力!” 當我知道她是學幼教的,便鼓勵她:“我不知道怎么稱呼你,我叫你小草吧!小草,度過嚴寒的人*知太陽的溫暖,走過沙漠的人更知水的甘甜。我相信如果你做了老師,一定會愛孩子,尊重孩子;知心姐姐希望你能做一個陽光老師,努力把心中的烏云驅散。” “謝謝你,知心姐姐,我一定努力!我心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舒服。” 冷靜地想一想,有這樣遭遇的孩子遠遠不止這一個“小草”。 每當接到這樣的電話,我的心情都特別沉重。我真的想對他們的父母說:你們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數,還是要孩子?是要成績,還是要成長?你們的心中只有大學,孩子考上了,你們滿意了,可你們知道嗎,你們給孩子童年帶來的傷害,至今還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你們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日夜操勞掙錢供孩子上學,究竟為了什么? 不要以“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為理由去逼孩子。 逼子成龍,龍就會變成蟲。 保護的沖突——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 一次,我帶領30多個大城市的小學生,到丹頂鶴的故鄉——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搞夏令營。 **天吃早飯時,我看見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盯著一個煮雞蛋發呆,我忙走過去問:“你不愛吃雞蛋嗎?” “愛吃。”女孩小聲說。 “那你為什么不吃呢?” “這個雞蛋和我們家的雞蛋長得不一樣。”女孩面帶難色。 “說說看,你們家的雞蛋長什么樣?”我好奇地問。 “我家的雞蛋是白的,軟軟的,好咬,這個雞蛋太硬,咬不動。” 仔細一問,我才弄明白。原來,她在家從來沒看到過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大人剝好了,切成兩半,放到她面前,難怪她不會剝! 我問女孩旁邊的幾個小同學:“你們知道雞蛋是從哪兒來的嗎?” “知道,是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孩子們異口同聲。 我差點暈倒! 現在許多父母把愛變成了過度的保護,心甘情愿給孩子當保姆。孩子因此變得很無能。 一天,我收到北京某重點學校一名學生家里保姆寫來的信。信中說,我在雇主的桌上看到一本你寫的《寫給年輕媽媽》,看后很受感動,知道過度保護孩子是在害孩子。我覺得我就是在害孩子。因為有了我,這家10歲的女孩什么都不會干,都上四年級了,拉完屎還讓我幫忙擦屁股。我想,我要是繼續在她家待下去,這孩子就完了。所以我想回家鄉去,當一名小學老師,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我。 我立刻和她通了電話。在電話里,她聽說我就是盧勤,竟然激動得哭了。我勸她不要性急,告訴她,她走并不能解決女孩無能的問題,因為孩子的父母還可以再找一個保姆,而這個保姆可能還不如她。接著,我講了一些幫助女孩自理自立的辦法。 城市中,很多在保姆或保姆式保護下長大的孩子,變得非常無能! 其實,今天的孩子對這種過度的保護是反感的,對這種過分的關心是不滿的。他們常常向我傾訴他們遭受的“愛的煩惱”:他們一次又一次請“知心姐姐”轉告父母“少給我們一點愛吧”。 一名初三的學生給“知心姐姐”寫來一封信,信中說: 媽媽,您為了讓我一心一意地學習,平時什么活都不讓我干。每到節假日,我總想幫您做點家務活兒,但您卻說:“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認真學習,就算幫了媽媽的忙了。”一個星期天,您從街上買菜回來,我高興地想幫您擇菜,您卻說:“你放下吧!下星期測驗多考幾分就行了。”我心里明白,您這是責怪我單元考試名次沒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自己的房里傷心地哭了。 媽媽,您對女兒學習生活的關心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嗎?您的女兒多么想求得您對女兒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關照”我,“代替”我,而是用您那豐富的生活經驗為我指引航向,讓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擊、奮斗、成長。 這個女孩的肺腑之言,也是許許多多孩子的心里話。 父母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正困擾著孩子們。河北某縣一所小學舉行“奔向新世紀”象征性長跑,在路邊圍觀的家長比學生還多。他們不時沖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別跑,慢慢走好!”“吃得消嗎?吃不消趁早退出來!”“別逞強了,走不動爸爸開車捎你!” 從小學生隊伍中,傳出這樣的回答:“誰讓你送,快回去!”“煩不煩!都被人家笑死了!”跑下來之后,他們對記者說:“這樣的愛我們真受不了!” “受不了”的愛天天在發生。 一次,我們帶城市孩子去河南信陽雞公山中國少年兒童“手拉手”營地參加“我愛大自然”夏令營。一位記者媽媽擔心四年級的兒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凈,竟沖到男生洗澡的帳篷,想為兒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個個像驚弓之鳥,嚇得躲了起來。她兒子大聲喊著:“你給我出去,你討厭!”記者媽媽很納悶,在家不都是我給你洗澡嗎,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為令兒子在同學們面前多沒面子。 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兒也參加了夏令營,但她住在營區里,沒和媽媽在一起。一天,敬一丹去營區看女兒。她回來對我說:“我遭到了嚴厲的拒絕!我女兒說,你怎么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闖進我們的駐地!” 不管我們做父母的多么想保護孩子,他們一旦融入集體生活,就有一種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會把這種過分的關心看成是很沒面子的事。 在大學校長國際論壇上,一位中國的校長,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名剛入學的大學生,媽媽在家把他所有的衣服都編上號,哪天穿哪件,寫得很清楚。一天,天氣驟然變冷,這個學生依然按照媽媽的編號穿衣服,只穿了件薄衣服,結果被凍感冒了。他很不滿意,打電話質問媽媽:“為什么讓我今天穿這件?”媽媽抱歉地說:“實在對不起,我不知道今天天氣會變冷。” 2003年秋季開學,南京大學出現了兩個“新聞人物”。一個是叫王奇的男生,獨自從寧夏銀川市騎幾千公里單車到學校報到,受到在校學生的夾道歡迎。王奇的父親從小帶兒子騎車旅行,這次王奇考上了南京大學,提出自己一個人騎車去報到,父親開始有些不放心,在王奇的堅持下,終于答應放兒子“單飛”。 另一個“新聞人物”是一名女生,她的母親是某縣宣傳部部長。這位部長媽媽親自“保駕護航”把女兒送進大學,還帶來兩個女青年做“高級保姆”。這位媽媽一來便嫌學校的飯菜不好吃,一日三餐讓兩個保姆為女兒去餐館訂餐,晚上她去宿舍哄女兒睡覺。宿舍管理人員實在看不過去,不滿地說:“這里是大學生宿舍,又不是幼兒園。”母親對女兒的過度呵護,給女兒帶來極壞的影響,加上她本人的驕嬌二氣,與別人格格不入,入校以后一直悶悶不樂,情緒不振。想象得出,在今后的生活中,這個女孩會遇到多少困難!當她與同學們相處困難時,當她不能自食其力讓人瞧不起時,當她處處感到自卑時,她心里恨的不是別人,正是*愛她的母親! 現在我們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恨不得天天待在孩子身邊,可是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在發生! 這一切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過度保護下的孩子,更易受到傷害。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應放手讓孩子出去經風雨、見世面,不要把孩子“鎖”在身邊。 女孩的安全*令父母操心,要教會她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本事。 對處于兒童期的女孩,要告訴她“八個不要”:1.不要貪小便宜,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2.不要跟陌生人走,不準他人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3.不要把家里的鑰匙掛在脖子上,要把鑰匙藏好,不讓別人看到;4.放學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好結伴而行;5.路上發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脅、侵害……)都要告訴父母,不要隱瞞;6.獨自一人在家里要鎖好門,有陌生人叫門不要開;7.遇到壞人攔截要大聲喊“救命”,不要怕;8.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 對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三個學會”:1.學會防衛,防備他人對你身體的侵害;2.學會拒絕,對不良的性誘惑,需要理智地拒絕;3.學會辨別,對不良的性誤導,需要懂得辨別。 女兒如果真的受到性侵害,父母不要因為顧及面子忍氣吞聲,而要借助法律的力量保護孩子。媒體披露,某鄉村小學一個禽獸不如的男教師公然在課堂上猥褻了幾十名女孩,而受害女孩和家長,因怕遭報復,都不敢聲張,結果這個男教師膽子越來越大,竟然當眾在講臺后強奸了幾名女學生。*后,終于有家長大膽站出來揭發、起訴,才把罪犯繩之以法。 我們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有父母都該好好學一學。保護孩子靠什么?法律! 平時人們一談到保護孩子,大多想到女孩子,其實也應該關心男孩子。 在我接到的給“知心熱線”的來電和“知心姐姐”的來信中,來電、寫信的男孩比例高于女孩。由于社會、家庭和學校對女孩關注得更多一些,男孩有了問題和困難難以找到答案和幫助。許多男孩的父母對成長中的孩子缺乏足夠的了解,不能給他們及時的幫助,出了問題又束手無策,形成男孩成長中的“不平安”因素。 那么,父母該如何關心男孩呢? 父母*擔心的是,自家的孩子在放學路上被大男孩搶劫財物。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男孩穿著媽媽從美國買的價值一千多元的名牌運動鞋上學,一出門,就被人截住了。 “把鞋脫下來讓我穿兩天!憑什么你就穿這么好的鞋?”大男孩狠狠地說著,一邊把舊鞋脫掉踢給小男孩。 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聲,把新鞋脫了下來。 很多孩子被人劫去錢物,不是因為穿得太好,就是由于錢多,太招搖了。一位老同志告訴我,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對中小學生的穿戴都有嚴格的規定:所有的學生都必須穿校服到學校,不允許穿別的服裝。這樣,就不會在學生中間造成貧富懸殊的現象,從而減少引發惡性搶劫事件的因素。 在這里,我想提醒爸爸媽媽們,尤其是那些經濟比較寬裕家庭的父母,不要讓孩子在金錢方面有優越感,讓你的孩子“變”得普通一點兒、平凡一點兒,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告訴孩子,你真棒 作者簡介
盧勤,高級編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總編輯,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報告團”成員,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她長期主持《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欄目,被廣大少年兒童及其父母熱情地稱為“知心姐姐”。她親切、平易、認真、深情,守護著孩子們心中的希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曾獲中國新聞工作者“韜奮新聞獎”、“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聯合國頒發的“支持兒童杰出成就獎”,并獲“全國優秀少年兒童工作者”“中國保護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國三八紅旗手”“巾幗建業標兵”等稱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