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0704
- 條形碼:9787218140704 ; 978-7-218-1407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 本書特色
《新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的出版,對于人們了解新豐老區的歷史地位和建設成就,認識老區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做出的重大犧牲和貢獻,從而激勵人們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促進新豐改革發展,實現新豐崛起振興,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新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運用唯物史觀,按照實事求是原則,比較系統、全面地記述了新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建設革命老區的歷史。
新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 內容簡介
《新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運用唯物史觀,按照實事求是原則,系統、全面地記述了新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建設革命老區的歷史。
新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 目錄
緒論
**章 老區概況
一、地理位置
二、歷史沿革
三、鄉鎮建制
四、自然資源
五、老區評劃
第二章 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斗爭
**節 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新豐
第二節 紅軍早期領導人李任予
一、投身大革命洪流
二、參與創建閩西蘇區
三、接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
四、籌備召開古田會議
五、轉戰華北灑熱血
第三章 建立抗日游擊區
**節 新豐黨組織的建立
第二節 抗日救亡運動的廣泛開展
第三節 新豐軍民英勇抗擊日軍
第四節 縣工委成立與“茶峻山事件”的應變
第五節 成立新豐人民抗日游擊隊
第六節 配合東縱開辟抗日游擊區
一、開辟抗日游擊區
二、建立敵后根據地
三、迎接東縱北上部隊
……
第四章 堅持武裝自衛斗爭
第五章 實現新豐全境解放
第六章 老區的建設發展
附錄
后記
新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 節選
《新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 1944年夏,由于日軍打通了粵漢鐵路交通線,并占領了廣東沿海地區,華南抗戰形勢曰趨嚴峻。為做好獨立自主堅持敵后抗戰準備,中共廣東省臨委決定,在已停止活動的地區全面恢復黨的組織和活動,并組建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以堅持敵后抗戰和爭取華南抗戰的勝利。根據省臨委的決定,后東特委為恢復新豐黨組織,并在新豐籌建抗日武裝,開辟敵后根據地,決定任命梁泗源為新豐縣特派員,回新豐主持黨組織恢復重建和籌建抗日武裝。梁泗源再次受命回到新豐后,按照“既積極又慎重”方針,首先開展黨組織的恢復重建和黨員發展工作。在全面了解黨員在停止活動期間表現的基礎上,通過辦班學習,分期分批進行審查。凡是在停止活動期間革命立場堅定,沒有變節行為的恢復其組織關系,并重建黨的組織。同時,在恢復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培養和考察積極分子,吸收新黨員,發展黨組織。經過半年多努力,不僅已經停止活動的黨組織陸續得到了恢復,原有黨員也恢復了組織關系,而且在北區黃礤的梁壩、黃沙坑、三坑,回龍的秀溪、松山,中區梅坑的長坪,東區馬頭的石角、灣田、橫嶺,以及西區遙田的新長鄉等建立了黨支部或黨小組,發展了一批新黨員。至1945年6月,全縣黨支部從停止活動前4個增加到11個,黨員從9人(停止活動期間多數黨員撤離或轉移到外地)發展到76人。 在恢復和發展黨組織的同時,根據后東特委關于在新豐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的部署,梁泗源開始在福水村籌建抗日武裝。福水村離馬頭圩4千米,群眾基礎好,早在1939年秋就成立了黨支部。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福水黨支部通過成立“兄弟會”“讀書會”“習武班”等,以學文化、練武藝為掩護,組織村中青年學習軍事,開展軍訓,培養了一批武裝骨干,為成立新豐抗日武裝打下了一定基礎。在籌建工作緊張進行的時候,1945年5月下旬,“茶峻山事件”時撤離新豐,已在東江縱隊二大隊任軍事教官兼**中隊中隊長的鄭大東,受后東特委、東江縱隊委派,回新豐參與組建抗日武裝。接受任務后,鄭大東與前來特委匯報工作的龍;b成小商販,日夜兼程趕回新豐福水老家,與梁泗源、趙準生(已于1945年3月越獄回到新豐)等人會合,就成立抗日武裝的行動方案反復進行研究和部署。決定以福水“十二兄弟會”、軍屯鋤奸團、梁壩武裝民兵為基礎,爭取馬頭抗日常備中隊起義,成立新豐人民抗日游擊隊。經過周密準備和細致工作,6月5日,新豐人民抗日游擊隊在福水村宣告正式成立。由鄭大東任隊長,設3個排9個班,共有70多人。從此,新豐黨組織擁有了自己掌握的武裝力量,揭開了建立新豐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序幕。 游擊隊成立后,通過智取國民黨軍設在板嶺下銀珠巖的軍需倉庫,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及軍用物資,既解決了游擊隊武器裝備問題,又大長了隊員和抗日群眾的士氣。就在游擊隊成立不久,一股日軍企圖到馬頭一帶“掃蕩”,游擊隊得到消息后,立即在鴨卵塘附近設伏。待日軍進入伏擊圈后,隊員們馬上猛烈開火,打得日軍暈頭轉向、不知虛實,只得繞道往連平方向而去,使馬頭民眾免遭日寇鐵蹄踐踏。這一仗打傷日軍7人,也讓游擊隊聲威大震,很快發展到150多人。 ……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