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梁漱溟鄉村建設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5814
- 條形碼:9787520315814 ; 978-7-5203-158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梁漱溟鄉村建設文集 內容簡介
20 世紀的上半期,在中國興起了一場由知識分子的聲勢浩大的鄉村建設事業,學術界稱之為“鄉村建設運動”。作為一種改良主義實驗,它希望在維護既存社會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興辦教育、倡導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務和移風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趨衰弱的農村經濟,刷新中國政治,復興中國文化,實現“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實踐層面,“鄉村建設運動”的思想通常與國家發展的戰略、政策、措施密切相關,并呈現出“群體性”和“多樣化”的特點。“鄉村建設運動”在中國百年鄉村建設歷目前具有承上啟下、融匯中西的作用,有其獨特的學術內涵與時代特征,是我們認識傳統中國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實施新一輪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忽視的學術遺產。
梁漱溟鄉村建設文集 目錄
告山東鄉村工作同人同學書
山東鄉村工作人員抗敵工作指南
召開戰時農村問題會議,并于政府中設置常設機關案
改善兵役實施辦法建議案
詢問戰時農會組織通則案
請開全體審查會,并請政府當局出席切實檢討抗戰工作案
1940年
創辦私立勉仁中學校緣起暨辦學意見述略
抗戰與鄉村——我個人在抗戰中的主張和努力的經過
鄉村建設論戰通訊一束
1941年
《璧山農村》出版贈言
我努力的是什么——抗戰以來自述
鄉村建設綱領
1942年
教育的出路與社會的出路
1944年
憲政建筑在什么上面
中國到憲政之路
談中國憲政問題
1945年
中國統一在何處求
1947年
政治的根本在文化
樹立信用力求合作
1951年
兩年來我有了哪些轉變
關于經濟基礎及其上層建筑問題
1952年
何以我終于落歸改良主義
1960年
這便是我求全國統一之道
1964年
談我的思想問題
1966年
談全國統一穩定的革命政權的建立
1969年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轉再變
我早年思想演變的一大關鍵
1971年
略述1924年在曹州辦學經過
1974年
試論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屬于馬克思所謂亞洲社會生產方式
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孔子
1976年
英國憲政之妙
1977年
我致力鄉村運動的回憶和反省
1983年
懷念盧作孚先生
1984年
我從事的鄉村工作的簡略回顧
梁漱溟鄉村建設文集 節選
《梁漱溟鄉村建設文集(四)》: 前云于觀察大局問題之后,反復自問求如何盡力之道,其答案在迅速建立吾儕之團體組織者,大意如是。以下進而略言吾儕團體組織之原則。 吾儕團體組織果為何組織?為學術團體乎?為政黨乎?此必須先認清者。吾人答復,非普泛之學術團體,如“科學社”,“平教會”之類;亦非通常之政黨,如“共產黨”“國家主義青年黨”之比。 科學社一面為科學之學術研究,一面作一種科學運動,平教會一面為平民教育之學術研究,一面作一種平民教育運動。今吾儕一面為鄉村建設之學術研究,一面作一種鄉村建設運動,似乎無不同。但吾儕實為包涵政治運動之一種社會運動(社會運動有不包涵政治運動者),素有其政治理想及政治要求,今次建立組織之促動又明明為政治的動機,則豈一般學術團體之所有耶?故決非普泛之學術團體。抑且從學術研究言之,吾人所為亦有在一般學術研究之外者。是即于人生程途中,懇切自反,相勉向上,同于中國古人講學之義,非止于知識思想之間。——是為從來中國特有之學術團體。 吾儕既從事政治運動,何以又非政黨?政黨必爭政權,吾儕不爭政權,便非通常之政黨。此不爭政權不只吾儕團體為然,共產黨,青年黨乃至國民黨,均必落于此局。前已略申其旨,后當更言之。——是為今后中國所特有之政治團體。 回溯過去歷史,蓋在民國十年余發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講演后,即嘗以合中國古人之講學與近代社會運動為一事自勉。十數年來與吾同人同學所共勉,而為天下所共見者,固始終不離乎此旨,今當更求其深切著明耳。分析言之: 首先,吾儕建立團體之根本動機,為實現人生向上,將借助于此團體組織以實現個人的向上;更從個人的向上完成人類社會的向上(或云文化的向上)。 本乎此義,凡參加組織者**當于此立志,以親師取友為心。古人貴乎朋友責善,貴乎互相夾持,今人在團體內勤于檢討批評,皆所當則效而力行之。——是為**點。 在人生向上之意義內,則學術研究在所必務。又在社會運動立場,為理論為技術,均非作學術研究不可。團體當以此要求于份子,份子當以此要求于團體。——是為第二點。 在師友情誼上,在團體關系上,宜求生活互助。于朋友通財之外,更進而建立共財。自二十四年余妻故后,余所有財物既付托勉仁齋諸友共管公用。同學諸友前后亦略有儲蓄。今后當循此旨更求妥善辦法于組織之中。——是為第三點。 其次,吾儕建立團體之眼前*親切的動機,為解決中國問題,一面求得民族解放,一面完成社會改造。如吾儕所信,其道在鄉村建設;而其事則必須聯合國人協力以圖之。今將借團體力量發揮吾儕之所信,更從團體以立聯合協力之端。 本乎此義,凡參加組織者必于鄉村建設理論有認識有信仰,更且直接或間接服務于鄉村。即每一份子必有其職業或工作;其職業或工作必直接或間接為服務于鄉村的。蓋吾儕團體為從事于鄉村工作者的團體,與一般政黨多聚無業游民,專以奔走活動為事者不同。——是為第四點。 從吾儕理論之所示,中國以其散漫的社會形勢在囫圇問題下,不應有絕對排他的政黨,亦不應有相對立的政黨。其唯一應有者,乃為二重組織的政黨。各別團體為**重,團體與團體之聯合為第二重。非有各別團體無以代表各不同之痛癢要求以及其意見理想;非聯合于一組織之中,不能協力救國建國。吾儕之建立團體乃為參加此聯合,而非建立團體以事競爭角逐。——是為第五點。 此聯合體為代表全民族社會(各族各教各地方各階層各職業)時常保有其一致的立場,必不能直操政權。蓋此與其他國家之有聯立內閣混合內閣或舉國一致內閣等全非一事,不可相比。此時之政府機關應不著某黨派顏色,而應為一“無色透明體”。若以孫中山先生學說解釋之,則此聯合體所有者為權,而政府所有者為能;此聯合體所有者為政權,而政府所有者為治權。 ……
梁漱溟鄉村建設文集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煥鼎,字壽銘,曾用筆名壽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廣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開封。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稱。梁漱溟受泰州學派的影響,在中國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并取得可以借鑒的經驗。一生著述頗豐,存有《中國文化要義》、《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唯識述義》、《中國人》、《讀書與做人》與《人心與人生》等。 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