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語言文學研究的會通與發(fā)微:浙江大學中文系教師學術論文精粹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8031
- 條形碼:9787308208031 ; 978-7-308-2080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語言文學研究的會通與發(fā)微:浙江大學中文系教師學術論文精粹 內容簡介
《語言文學研究的會通與發(fā)微》一書為浙江大學中文系知名教授代表論文合集,由浙江大學品質基礎骨干學科建設計劃資助,納入“浙大中文學術叢書”。浙江大學中文系在很近的學科評估中為A,是浙大文科中僅有的A類一級學科。書中所收論文都在一級期刊或核心期刊發(fā)表過,代表了近
語言文學研究的會通與發(fā)微:浙江大學中文系教師學術論文精粹 目錄
文學史建構
學科視域下的當代文學史料及其基本形構
新出文獻與中古文學史的書寫和建構
科學主義與草創(chuàng)期中國文學史觀建構
論古典小說、戲曲中的詞“別是一家”
唐前七體諷諫功能發(fā)微
擬史:宋元講史平話的敘事策略
古典新探
試論莊子對文學想象論的貢獻
論《藝文類聚》存錄方式造成的六朝文學變貌
從題寫到編集:論唐詩題注的形成與特征
論元朝高麗文人的本位意識——以李齊賢為例
元末明初南方兩個文學群體成員的交往及其差異
南明詞人方惟馨《菩薩蠻》五首的“詞史”價值
湯顯祖研究三題
阮元與段玉裁之恩怨探析
現(xiàn)代闡釋
中西文化沖突與魯迅的雙重文化選擇意識
論1930年代魯迅與日本佛教界之關系——從日本鐮倉圓覺寺的兩棵魯迅贈樹說起
中國共產黨早期文化組織實踐考述
從田小娥的四副面孔看陳忠實鄉(xiāng)土中國敘事的倫理生成
更有一般堪笑處,六平方米作郇廚”——“美食家”汪曾祺論
域外視野
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時間主題
敘事的建構作用與解構作用——羅蘭.巴爾特,保羅·德曼,莎士比亞和福音書
布氏“黑彌撒”對歌德《浮士德》的繼承與改造
《在西方目光下》中的俄羅斯
俄國想象與近代中日對俄羅斯文學的引介
移步不換形”:論昆劇《血手記》和京劇《欲望城國》的迥異“移步”
文學理論
文學理論:“跨文化”抑或“跨文學”——關于文學理論的境況態(tài)勢與發(fā)育路向的反思
為詩學正名——它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解釋學即通過語言符號建構對象世界
文化飛地的空間表征
身體何以能夠寫作
時代銘紋深重的話語風貌——對20世紀4卜70年代三個文藝批評“樣板”的文本細讀
語言與文化
中古漢語詞義求證法論略
說“鳥”
《漢語大詞典》所收中點史書詞語釋義辨正
語境還原與《名義》校釋
漢語運動事俘詞化類型的歷時轉移——基于形態(tài)一句法屬性的類型學考察
漢語的主觀情態(tài)與客觀情態(tài)
類型學的施格格局
新“被+X”結構及其生成機制與修辭意圖
商水方言中指示詞及指示詞短語的功能
吳語名詞性短語的指稱特點:以富陽話為例
數(shù)字與影像
印刷媒介數(shù)字化與文化傳遞模式的變遷——兼談數(shù)字出版新業(yè)態(tài)
動畫與未來電影
“有意味的形式”:關于電視劇審美特性的探討
冷戰(zhàn)文化、青春書寫與影像表現(xiàn)——以《星星·月亮·太陽》《青春之歌》和《藍與黑》為中心的
文學考察
風險、利潤與現(xiàn)代出版業(yè)的起源
學科視域下的當代文學史料及其基本形構
新出文獻與中古文學史的書寫和建構
科學主義與草創(chuàng)期中國文學史觀建構
論古典小說、戲曲中的詞“別是一家”
唐前七體諷諫功能發(fā)微
擬史:宋元講史平話的敘事策略
古典新探
試論莊子對文學想象論的貢獻
論《藝文類聚》存錄方式造成的六朝文學變貌
從題寫到編集:論唐詩題注的形成與特征
論元朝高麗文人的本位意識——以李齊賢為例
元末明初南方兩個文學群體成員的交往及其差異
南明詞人方惟馨《菩薩蠻》五首的“詞史”價值
湯顯祖研究三題
阮元與段玉裁之恩怨探析
現(xiàn)代闡釋
中西文化沖突與魯迅的雙重文化選擇意識
論1930年代魯迅與日本佛教界之關系——從日本鐮倉圓覺寺的兩棵魯迅贈樹說起
中國共產黨早期文化組織實踐考述
從田小娥的四副面孔看陳忠實鄉(xiāng)土中國敘事的倫理生成
更有一般堪笑處,六平方米作郇廚”——“美食家”汪曾祺論
域外視野
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時間主題
敘事的建構作用與解構作用——羅蘭.巴爾特,保羅·德曼,莎士比亞和福音書
布氏“黑彌撒”對歌德《浮士德》的繼承與改造
《在西方目光下》中的俄羅斯
俄國想象與近代中日對俄羅斯文學的引介
移步不換形”:論昆劇《血手記》和京劇《欲望城國》的迥異“移步”
文學理論
文學理論:“跨文化”抑或“跨文學”——關于文學理論的境況態(tài)勢與發(fā)育路向的反思
為詩學正名——它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解釋學即通過語言符號建構對象世界
文化飛地的空間表征
身體何以能夠寫作
時代銘紋深重的話語風貌——對20世紀4卜70年代三個文藝批評“樣板”的文本細讀
語言與文化
中古漢語詞義求證法論略
說“鳥”
《漢語大詞典》所收中點史書詞語釋義辨正
語境還原與《名義》校釋
漢語運動事俘詞化類型的歷時轉移——基于形態(tài)一句法屬性的類型學考察
漢語的主觀情態(tài)與客觀情態(tài)
類型學的施格格局
新“被+X”結構及其生成機制與修辭意圖
商水方言中指示詞及指示詞短語的功能
吳語名詞性短語的指稱特點:以富陽話為例
數(shù)字與影像
印刷媒介數(shù)字化與文化傳遞模式的變遷——兼談數(shù)字出版新業(yè)態(tài)
動畫與未來電影
“有意味的形式”:關于電視劇審美特性的探討
冷戰(zhàn)文化、青春書寫與影像表現(xiàn)——以《星星·月亮·太陽》《青春之歌》和《藍與黑》為中心的
文學考察
風險、利潤與現(xiàn)代出版業(yè)的起源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