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5020
- 條形碼:9787544785020 ; 978-7-5447-850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青少年讀者中國圖書獎獲得者,知名人類學、神話學學者蕭兵積數十年研究成果創作的中國傳統文化通識讀本。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葉舒憲推薦閱讀。 講述中華大地上五十六個民族同根同源、多姿多彩的原生神話與傳統文化。 八零后知名插畫師雪魚傾力創作數十幅精美插圖,巨幅拉頁,全彩印制,驚艷呈現。 收錄《山海經》等古籍插圖、考古資料、民間藝術品等圖片,直觀呈現中華文明演變傳承與各民族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 內容簡介
神話傳說不僅是故事,也是文化之根,更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源頭!吨腥A民族神話與傳說》的宗旨是“從源頭說神話,用故事講文化”。全書從神話學、人類學的角度,講述、介紹了中華大地上五十六個民族同根根源、多姿多彩的代表性神話傳說及其知識背景;將學術性、民族性和故事性融為一體,整合跨文化與本土知識,相互闡釋,互補互證,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在神話傳說中形成的多元一體格局,是一部錘煉民族精神、普及傳統文化、適合全民閱讀的通識讀本。 書中原創全彩插圖既有敦煌飛天那樣西來的瀟灑,更保有東方美學固有的形象認知,現代而又不失民族風格,以張揚又內斂的想象力道出了中國古代神話的魅力。同時修復并收錄《山海經》等古籍插圖、考古資料、民間藝術品等近百幅圖片,直觀呈現中華文明的演變傳承與各民族傳統文化特色。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 目錄
“混沌”的解破
盤古分天地(古苗人)
英叭創造世界(傣族)
支格阿龍創造萬物(彝族)
司崗里:出葫蘆記(佤族)
夸父盜火(華夏—漢人)
羌族取火者:猴子冉必娃(羌族)
共工頭觸不周山(華夏—漢人)
阿丹尋火種(回族)
女媧補天(華夏—漢人)
密洛陀(瑤族)
天公地母創建世界(阿昌族)
小英雄分日月(高山族)
日食和月食(朝鮮族)
地震的由來(布朗族)
后羿射日(古夷人)
倒霉的河伯(古夷人)
嫦娥奔月(古夷人)
英雄之死(古夷人)
杜朝選殺怪成婚(白族)
段赤城殺蟒(白族)
精衛填海(古羌人)
愚公移山(華夏—漢人)
李冰斗江神(華夏—漢人)
退位神與青年英雄(拉祜族)
糧種是哪里來的(藏族)
潑水節(傣族)
堅美仔耍外公(瑤族)
人變猴子(傈傈族)
白云格格(滿族)
黃帝真面(華夏—漢人)
*早的“氣候戰”(華夏—漢人)
蚩尤,苗人的英雄(古苗人)
龍圖騰與黃帝族(華夏—漢人)
養蠶的嫘祖(古羌人)
炎帝發明農業(古羌人)
從火神到灶神(古羌人)
神農鞭百草(古羌人)
神犬槃瓠(古苗人)
鳥蛋王(古夷人)
鳳凰及其原型(古夷人)
太昊與少昊(古夷人)
顓頊:海豚王(古夷人)
堯考驗并選擇舜(古夷人)
娥皇、女英的喜與悲(古夷人)
鯀盜息壤(華夏—漢人)
大禹治水(華夏—漢人)
治水的動物助手們(華夏—漢人)
涂山氏及其子夏啟(華夏—漢人)
防風之死(華夏—漢人)
伏羲與女媧(古苗人)
布伯斗雷公(壯族)
廩君和鹽水女神(古巴人)
從人到神到仙的西王母(華夏—漢人)
“三棄三收”的后稷(華夏—漢人)
小朱蒙(古朝鮮人)
神鳥銜果天生兒(滿族)
天鵝之愛(哈薩克族)
太陽蛇卵的后代(高山族)
人祖英雄阿巴達克(珞巴族)
沙壹生九龍(古哀牢夷)
竹王(古夜郎)
樹生兒(維吾爾族)
狼王子(古突厥族)
格薩爾王的誕生(藏族)
崇仁麗恩抗天帝(納西族)
熊親人(鄂溫克族)
風姑娘(哈尼族)
白蝙蝠取經記(納西族)
聽懂禽言獸語的小孤兒(哈尼族)
牛郎和織女(漢族)
后記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 節選
【正文】 黃帝真面(華夏—漢人) “哇——!”震天動地一般的哭聲,把周圍的人們嚇了一跳。一個皮膚黑里透紅的男孩生下來。他一落地,便大喊大叫,好像一位好漢子到這平淡的世界上來了。母親,據說曾經變成一條長長的龍魚,又說還變成背部弓起像一座橋的神蟲,大家都稱她為“有蟜(qiáo)氏”。后來她又生下來一位皮膚微黃的漂亮男孩。這孩子看起來倒還文靜,不哭不鬧,見人就笑,人見人愛?蓻]過幾天,他突然開口叫了一聲“媽媽”,把大家弄傻了。母親倒是歡喜得不得了,整天捧著,逗他說話。 兄弟倆雖親近,脾氣愛好卻幾乎相反:哥哥“炎炎”剛強、急躁,敢做敢為,卻喜歡擺弄花花草草,有時還把樹葉、草根、籽果之類放在嘴里嚼嚼,人家笑他嘴饞,他也不睬,好吃的吞下去,發苦發澀的便吐出來。弟弟“黃黃”好像“老實”一些,一張小嘴甜甜蜜蜜,能說會道,不管生熟,“阿姨”、“叔叔”,“爺爺”、“奶奶”,逢人就叫。他卻喜歡各種動物,小狗、小貓、小羊、小牛,不用說了,成天打得火熱,滾成一團。小鳥、小蟲,似乎也不怕他,他從不欺負、打罵它們,只是靜靜觀看它們怎么找東西吃,吃些什么,玩些什么。那個時候沒有“幼兒園”,有蟜氏無可奈何,只好隨他們到處“野跑”,只要不出事就行。 龍:黃帝 (上:黃帝,古人的構擬;下:云龍,現代雕塑) 我們既是“炎黃子孫”,又是“龍的傳人”。所以,化形為龍、以云為氏的黃帝是我們的傳說始祖。包括匈奴在內的南北方兄弟民族也有自認為遠裔,崇拜龍,并且以夏人(黃帝直系)為自己的祖先。 有熊氏 (左:人斗熊,漢墓畫像石,山東沂南;右:站立的玉熊,六朝,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博物館) 黃帝號稱“有熊氏”?隙ㄓ幸恢С绨菪艿募瘓F。后來夏人的祖先鯀和禹,都曾化熊。熊會“人立”,做一些類似人的動作。它又是野獸中較罕見的會冬眠的一種,被看做能夠“再生”的神獸。 說不要出事,不要出事,卻真出事!包S黃”看起來安靜、溫順一些,膽子卻不。壕尤桓恍⌒芡娴糜凶逃形,滾爬跌打,小熊們只當他是“沒有毛的野獸”,母熊看他一副柔軟幼小的模樣,倒也不會怎么擔心;甚至允許他們爬到土穴里,卻玩一會兒“捉迷藏”?捎幸淮,鬧得太厲害,“黃黃”不小心撞到小熊敏感的鼻子,小家伙就像吃了大虧似的,哭喊起來。母熊護崽心切,猛地向他撲去,舉起巨掌,朝他的腦袋,猛拍下去——如果拍到,“黃黃”就是一團血肉模糊的肉球。遠遠看到這危境的大人都急壞了,馬上發出吶喊,還扔石頭,可怎么來得及呀。危急間,只見“黃黃”把身子一“歪”,躲過母熊的巨掌,那廝用力過猛,結結實實地摔了一跤;實在氣不過,翻身又向“黃黃”撲去!包S黃”趕緊躲到那只小熊身后,它已經不疼痛、不叫喊了。另一只小熊跑過來,擋在“黃黃”前面,護住他。第三只小熊更向母熊撲去,用小爪子抓她、擂她,不讓她傷害小朋友。母熊看到孩子們沒事,哼哼幾聲,瞪了“黃黃”一眼,自顧自地找食去了。……周圍見到這情景的大人、小孩都驚奇極了,到處傳誦這個“奇跡”。慢慢地,大家稱長大的黃黃“有熊氏”。有位巫師甚至宣布,他親眼看到黃黃變成一條小黃龍,就像他們老祖宗的樣子,才把母熊“鎮”住了。 “黃黃”后來成了“黃帝”,人稱“有熊氏”;又說他是軒轅氏,是“黃龍體”。正式的歷史書上說,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兒徇齊(略指循規蹈矩),長兒敦敏,成而聰明”(參見《史記??五帝本紀》)。 古代傳說中,許多英雄或偉人,都是在母親懷抱里就會說話——說話,掌握、使用意義分明的音節語言,是人類有別于其它動物的一大特征,一大能力,古人看得很重。 佤族“推源”神話《司崗里(葫蘆)的傳說》,人類從裂開的葫蘆中鉆出來,還不會說話,所以“不懂得道理”。他們到神那里索取*需要的東西。 神說:“沒有什么可以給你們的。我只能給你們‘話’。” 人說:“我們要那個東西干什么呢?” 神說:“你們有了‘話’,就能夠種田吃飯,成為做‘房柱’的人”。 各種勞動,尤其是蓋房子那樣需要分工合作的復雜活計,不交流傳輸信息,就無法指揮、協同,有序運作。 基督教圣經記載,人類掌握了一定知識與文化以后,膽子就大起來,想造一座高塔,能夠到達天庭。說干就干,這座“通天塔”(又叫巴比塔,巴比倫塔)越蓋越高,看著要直上云端。上帝耶和華急了,這樣,“欲與天空試比高”,威脅神的權威。人類本來說的是一種話。上帝讓他們說各種話,讓各民族各有各的語言,這樣,人類之間就無法溝通、交流、協作,“通天塔”也就被半途而廢了。 黃帝(或黃帝族)*大的特征,是有許多發明創造,公認民族—人文始祖。黃帝“游俠”。過多搬家,“文化”就不能積累。手提肩挑,或者利用牛馬大車,到底不能帶很多東西。就像陶器,是農耕集團女性的發明,仰韶或者馬家窯的彩陶已極為精美,可是馬背帶不了多少罈罈罐罐,更不用說用大車裝“北京圖書館”了。所以,游牧人跑得很快,演進卻很慢,不改革沒有出路!坝蚊瘛焙靡恍。勤勞而又聰慧的黃帝集團較快找到水土豐美的土地,由半定居而定居,較快地創造與積累自己的文化,越來越強大。后人也就把許多發明、發現都歸功于他們,其實并非全都如此。這里只介紹或澄清幾樣。這里要注意的,有幾樣重大的發明或引進,確實應該歸功于黃帝的“直系”后代:夏人。 (1)“刀耕火種”與簡單灌溉 當然不能說游動與“刀耕火種”農業全是炎帝族或黃帝族的發明。但黃帝族較早開始“游耕”,并不完全“靠天吃飯”,可以肯定!豆茏??輕重戊篇》:“黃帝之王,童山竭澤!痹谀莻時代,童山指火燒山原,“竭澤”可能指利用汪塘做簡單灌溉。 《初學記》(卷7)說:“黃帝見百物始穿井。”《周易??井卦》釋文引《周書》說:“黃帝穿井!薄妒辣尽酚弥5秴问洗呵铩贰ⅰ痘茨献印范嗾f夏初的伯益作井。北方地下水太深,挖井極困難。但黃帝利用相對固定的較深的“水洼”做“原初水井”大有可能。 (2)馴化牛馬和用車 黃帝有個響亮的稱號:軒轅氏。軒指車廂,轅指大桿。所以有的古人就附會說黃帝作(有的說,“軒”指軒冕,一種帽子)。《周易??系辭傳》說,黃帝、堯、舜,“服牛乘馬,以利天下,引重致遠”(載得重拉得遠)?梢岳斫鉃椋^早地馴化牛馬,讓它們做一些搬運負重的活!拜嗆嚒卑l明以前,黃帝族使用“拉桿”,“拉橇”等等,為未來做了可貴的準備。真正帶輪的車子,尤其是馬拉戰車,是黃帝“直系”夏人在夏代后期由“西部”引進的。《墨子》、《荀子》和《世本》、《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都說夏人的“車官”(車正)奚仲作車。《山海經??海內經》說:“……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薄凹狻笔俏鞅泵R,有的書寫作“奚斯”或“雞斯”,指的是“吉爾吉斯”(Girgis)大草原(及其馬名),暗示馬拉戰車是以它為“中轉”,介紹給黃帝族裔,由夏人接受并改造的。 黃帝“游農”,可能使用某種進步運輸工具,成為“輪車”的前身。后世因而稱贊他們懂得“引重致遠”。完成“馴馬”可能不大。但是養牛并且利用它馱載一些東西,是有可能的(古籍說,商代先公王亥“服!保峙峦砹艘恍。黃帝“游農”,兼營一些牧副業,這是中國農業一大特征,黃帝跟古羌人關系密切,開始馴養牛羊,是合理的(中原仰韶遺址,羊的遺骨很少,他們已會養豬)。所以《史記??五帝本紀》說他“淳化鳥獸蟲蛾”,“淳化”指馴化某些野生動物,包括養蠶。 倉頡與文字創造 (左:四只眼睛的倉頡,古人的構擬;右:原始刻劃符號/甲骨文/金文) 相傳黃帝史官蒼頡創造文字。從此人類不做“睜眼瞎”。相反,好像多長了一副眼睛,像太陽那樣能夠燭照一切,傳播有“有文化的光明”。只嚇得鬼都“夜哭”。 (3)文字 文字能夠把人類的經驗與想法記錄下來,傳留給后人,是“物質精神”兩個文明建設的一大成就。黃帝時期為此做了大量可貴的準備。先秦到初漢的若干古籍說黃帝“史官”蒼頡(倉頡)發明文字(參見《世本??作篇》及注)。傳說倉頡有四只眼睛(參見緯書《春秋元命苞》等)。不識字等于“睜眼瞎”,創造并且運用文字,就有“文化”而又“光明”;文字就是人類進入我“文明”的一大標志(普通所謂“文明”三要素,指使用金屬器,有文字與城市),夸飾一下,就是比普通人多長兩只眼睛(黃帝、及其史官蒼頡都曾被崇拜為太陽神,如印度大梵天那樣有四張面孔或四只眼睛)。 黃帝所處仰韶文化時期,陶器上已有些記事表意的奇特符號,這是文字的前身。目前所見*早標準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已經相當成熟,之前肯定有長期的“準備”或“嘗試”,夏代晚期可能已有簡單文字。黃帝族使用某些方法或符號為“記錄”,導致文字的發明。《淮南子??本經訓》說:“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闭莆樟宋淖郑祟惥透吧瘛辈畈欢啵矶紘樀迷谕砩贤低档乜蕖N淖痔岣吡松a或生產力。夸大說,就是天上掉“餡餅”。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天雨粟”的進一步鋪張。 “歷法樹” (上:蓂莢與各種祥瑞,漢武梁祠畫像石;左下:彝族的神樹,采自彝文經典插圖;右下:納西族祭天神樹) 相傳黃帝時已開始制定歷法。觀測天文,制定歷法,多屬游牧—游民之需要。黃帝正屬這個時代。 歷法,原初的依據之一,是植物生長周期。西南兄弟民族,也多有“歷法樹”神話。彝族的“黃神樹”,納西族的“中央”神樹(海英寶達樹)等,都跟歷法相關。 (4)天文歷法 《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能“迎日推莢”(莢,音jiá),指一種可用來占卜的條狀草木;有人說,就是“策算”的“策”!妒酚??封禪書》就說黃帝得到“神策”,借以“推策迎日”;蛘f,“莢”或“策”指的是一種有些神秘的“蓍草”(蓍音尸,shī),古人用來占卜,計算太陽的運行;河南淮陽太皞廟庭院里就種植許多蓍草,比別處長得茂盛,群眾很尊敬。黃帝長期實行“游農”,跟游牧民族一樣要懂得一些日月運行規律,懂得初級的計算,不然容易迷路,更沒法種莊稼。 (5)蠶桑絲綢 相傳這是黃帝之妻嫘祖發明的。 上面說的都是極為重要的發明創造。雖然按照嚴格的歷史研究,并不是那個時期完全能夠做到的事。但是,由于黃帝是中華民族公認的傳說祖先,他和他的集團確實在文化上有很大貢獻,啟發了后代(特別是其“直系”的夏人)完成那些偉大的創樹,所以把許多發明發現都歸功與他。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常見的事。還有一些群團把自己的功績都說成是天神的制作或者嘗試。黃帝卻是人。中國人把自己的偉大祖宗看成“文化英雄”(cultural hero),大發明家和高級工程師,是很可貴的。 司南 (復原的司南,勺與底盤,采自王振鐸;左下是司南的模型,右下磁針定向,指南針前身) 指南針是中國人的大發明。此前已有多種“準備”與“試驗”。黃帝時代,游牧—游農生活教會了他們一些觀察陽光、樹木等等識別方向簡單而有效的辦法。這些導致司南、指針的發明、 黃帝不但耳聰目明,反應敏捷,而且敦厚誠信,循規蹈矩。后代許多書說,黃帝作為一代明君,“勞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大戴禮??五帝德》),知人善任,有很強的組織能力與協調能力——特別是能夠放手讓政府各個職能、業務部門大膽開展工作,不隨便干擾;令行禁止,又不任意折騰,使百姓安居樂業。這,古人叫做“無為而治”。西漢初年,戰火初停,百姓困苦,朝廷推行“黃老之學”,用《老子》“虛靜無為”哲學加上黃帝誠敬寬緩的政治,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經濟自然生長,取得了相對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中國古代的道家、儒家,甚至法家,都很推崇黃帝的“開明統治”。 黃帝“四面” (上:古人的黃帝造像; 下:《四人四方鼎》,商代晚期,傳湖南寧鄉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或說即黃帝造型,或說為“四目”蚩尤) 燦爛輝煌的黃帝有四個面孔,象征他像太陽一般向“四方”發射充滿熱力的光明。古人或說,這表示黃帝的統治或影響,播散四方,無遠弗屆,無微不至。這又反過來證明,“黃帝”(或作“皇帝”)曾經以傳說始祖兼為太陽神。 黃帝還是個大軍師家,他跟蚩尤打了一場大戰,讓中國南北方文化在早期就有了一定的融匯與交流(參看專篇)。 相傳黃帝有四張面孔,像太陽一樣燭照四方。這表示,黃帝用文、武兩手,“撫萬民,度四方”(《大戴記??五帝德》),又時使用“外交談判”,有時推行協商聯合,碰到“難啃的骨頭”或者“不順”者,也打上幾仗,當然不免威脅利誘,逐漸建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以便將來建立“國家”。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后,“諸侯咸(都)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就是說他被推舉為“大聯盟長”。 像太陽的光、力、熱一樣,黃帝“東至于海(指黃海、渤海),登丸山,及岱宗(指泰山);西至于空桐(指甘青崆峒山),登雞頭(崆峒山脈高峰);南至于江(長江),登熊(熊山,在湖北)、湘(湖南);北逐葷州(指北方游牧人)……”,這不一定是說他征戰行游到這么些地方,而是暗示他征服或聯合了許多部落,開發了廣大地域,“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更重要的,是指他的文化影響了許多地區或群團,而且隨著歷史的進展,影響愈來愈大愈持久,*終成了中華名族都承認和敬仰的“共同祖先”。至今,每年傳說黃帝生日,海峽兩岸各界代表,都在陜西黃帝陵,公祭這位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延伸閱讀 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在三百年以上;如果連傳說時代都算上,由黃帝開始,則有五千年左右。再上推《考古學文化》,由山頂洞人舊石器文化算起,則在五萬年以上。所謂“蒙古人種”(黃種人),大致也在此時形成。這是中國*大宗的人種(少量白色的高加索人種則主要分布在新疆)。 中華民族的基干是“華夏—漢人”,是由西北方的“夏人”、東方的“夷人”與部分南方“苗人”、部分北方“狄人”長期融合而成的。如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所說:“各個少數民族對中國的歷史都做過貢獻。漢族人口多,也是長期內許多民族混血形成的。”黃帝本來是西北方夏人的傳說始祖,炎帝是羌人傳說始祖,夏商周“三代”里的夏—周都說自己是黃帝“直系”后裔(華夏本指華山山脈、夏水流域,可是夏系﹝包括炎帝大部﹞與商系融合以后,連商人后代都自稱“華夏”,同以“中原”為文化核心區;“漢”則是漢代興盛后才有的名稱)。夏人及其先祖黃帝(集團)都發祥于西北黃土高原,很快東徙南下,進入中原。東部瀕海地區,包括部分東北和東南,原住民稱為“夷人”,具有高度文明、文字記錄明確的商王朝,就是由夷人后裔建立的。夏商大體都已進入“文明”(civilization)時期(傳統以金屬器具、城市、文字為三大“要素”),疆域廣大,影響至巨;再融匯一些南苗、北狄的部眾與文化,不但“華夏”形成,就連“中華民族”的雛形都具備了。在他們的“南方”,以長江流域為“主干”、珠江流域等地區為大支,主要活動著“苗人”。而極其廣闊綿延的“北方”(包含西北、東北),是以草原、山原或沙原為主體的“游牧文化帶”,被籠統地稱為“狄人”。一般說,他們只有經濟文化形態的類同(騎射獵牧,遷徙無定),人種、歷史、活動疆域和文化特色都不怎么一致,有一部分肯定屬于中華古族,有一部分卻頗有爭議(他們常常游動到國境線外,而“國境”歷代都不同);但我們千萬不要把多數的“狄人”說成“外國”,在特殊場合,具體問題則具體對待。神話、傳說跟嚴格的“歷史”不大一樣,涉及的文化、族屬要寬泛得多。我們嘗試用一些“特征”來標識它們,而主要介紹它們的神話傳說。 方位 集群 環境 經濟生活 始祖 主神 圖騰 備注 東 夷人 平原、濱海 農業、畜牧 帝俊 太陽神 鳥 西 夏人 山原 農主牧副 黃帝 太陽神 山神 龍 發祥于西北高原 南 苗人 水原、山原 農業 女媧、伏羲;盤古 葫蘆神 犬 蛇 北 狄人 草原、山原 游牧、騎射 草原神 犬馬牛羊 具體名稱繁多 這些“特征”在各篇里或多或少會有介紹。 黃帝和黃帝一系的功績與影響,實在太大。不但夏人堅稱是其直系后裔;就連繼起的夷殷一系都很尊敬黃帝。炎帝本來是起于西北、徙及西南(乃至西域)的羌人的傳說始祖,都被說成是黃帝兄弟(所以我們自認為“炎黃子孫”)。嚴格說,羌人也是“逐水草而居”、遷徙不定的游牧民,部分屬于北狄,在創建“游農”和定居農業方面確有貢獻,由于跟黃帝及夏周一系通婚、交融,受其標準耕稼文化的影響,便自稱農業創世者,“姜嫄”后代的周人,自認為是“黃帝夏人”的后代,他們推翻了殷商,既接受又“掩蓋”夷殷“特色”,創造了極其輝煌的“制度思想文獻”的文化,孔子便說“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黃帝于是成為夏周及商的始祖(神)!妒酚??五帝本紀》列黃帝為五帝之首,顓頊(zhuān xū)(高陽氏)本是“東北夷”先祖,卻被說成是黃帝之孫;夷殷始祖帝嚳被當做黃帝曾孫;同屬此系的堯、舜,也被組合進黃帝系統。后來有一些進入或“入主中原”的北狄、南苗領袖,居然也宣稱自己是黃帝后代而外遷者。這固然或出政治需要,或因歷史層積,或系文化機緣,但是,黃帝終于被當成中華民族的“共祖”卻是不爭的事實。至今,海峽兩岸,長城內外,公認他是咱們的“人文始祖”(意思是,即令血統上不一定都出于黃帝,可在文化上卻肯定是“共同祖先”)。這樣,把許多發明創造集中在黃帝身上,也就很自然了。 現在簡單介紹“黃帝”名稱由來。 如上所說,“黃帝”本來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一支強大部落集團的領導人。這個集團發展得非常成功,黃帝有很大貢獻,就被華夏漢族當做祖先;隨著歷史的進展,成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共祖”。我們至今都自稱“炎黃子孫”或“炎黃后人”。黃帝還是古人心目中的“文化英雄”,祖先神、太陽神和戰神。 為什么叫做“黃帝”呢?首先就因為他的集團發祥在黃土高原。“黃”字的來源,說法很多。比較合理的是“黃色田土及其光輝”,這跟當初“用火燒田”有很大關系。也有人說,“黃”是黃土沾染人身之色。 這個“黃”或“黃土”之色,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關系太大了。中華民族大多數是黃種人(原稱“蒙古利亞人種”)。北黃種人主要發祥在廣大的黃土地帶。黃土具有一定的自肥力,它的柱狀結構便于吸水和保水,當年的黃土是比較肥沃的,炎黃等族在這里創造“旱作農業”,收獲不小。只是后來過度開發,管理不當,加上連年戰亂,才逐漸貧瘠荒涼起來。 黃帝族開發黃土,尊敬黃土,《史記??五帝本紀》說,“有土德之瑞,﹝土黃色﹞,故稱‘黃帝’”。還有專家說,“黃帝”就是“黃地”,是黃土地的人格化。由《周易》開始,古人都說“天玄而地黃”。由于西北或華北常受極北寒流的侵襲,又靠近沙漠,風沙較大,“黃埃散漫風蕭索”,天空都灰中帶黃。有人說,黃帝跟黃云、黃氣、黃土關系很大,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的母親河之一的“黃河”,便是沖刷黃土而充滿泥沙的!包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流入的是“黃!薄_B我們死了,都被說成下了“黃泉”。我們祖宗吃的是黃土地出產的“黃米”(粟),“黃豆”,住的是黃土窯洞。被認為跟命運相關的,還有天上星辰運行的“黃道”,好日子叫“黃道吉日”。這樣,帝王們就篡奪這個吉祥高貴的顏色為“帝王色”,黃袍加身,黃金飾冠,黃履接地……平民用了黃色,就是大逆不道,要判死刑的。 “黃”,不是“極端”的“白”或者“黑”,被看做“中和”之色。在后起的“五行”學說里,“土”與“黃”都居“中”。我們的祖國至今還叫“中國”。“中庸”與“中和”是古代中國有代表性的哲學、美學思想。所以,漢代的《白虎通義》說:“黃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黃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萬世長存,故稱‘黃帝’也”。 至于“帝”,*初并不是“帝王”的意思。甲骨文中,“帝”是放在木架子上的三角形▽,這本來指“女性三角區”,表示對繁殖力量的崇拜;暗指“大母神”,后來借用為“大神”或“祖先(神)”!包S帝”就是黃土地上黃種人的老祖宗,始祖神。 相傳,五千年前,黃帝及其集團就在黃土地帶上征戰、生活、耕作。我們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根據就主要是這一點。這個時候,大致相當于考古學上的“仰韶文化”時期,這一支以彩陶為重要特征的文化,*早發現于河南澠池仰韶村(考古學規矩,某支文化在某地發現,就以該地命名)。這個時期,或其前后,中國的主干已進入農耕時代(有人說,黃帝族發明農業,創造“甘肅仰韶文化”或馬家窯文化,這有待討論)!妒酚??五帝本紀》說,黃帝“藝五種”,意思是說開始了五谷的種植。卻又說他“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有人就說他們還屬于“游牧文化”,逐水草而居。其實較可能是“游農”。農業,開始是“刀耕火種”,用火燒掉草木,以便開發農田,利用草木灰做肥料。這樣,就得“撂荒”,就得“休耕”,地力用盡,便換個地方再“藝五種”,不斷搬遷,“游農”而“輪耕”。還得自我武裝,預防外人來搶種子,搶收成,搶婦孺,必須“以師兵為營衛”。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 作者簡介
蕭兵,原名邵宜健,1933年11月生,福建福州人,知名人類學、神話學學者,上海交通大學神話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原會長。著有《楚辭研究》《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中國文化的精英》《儺蠟之風》《神話學引論》等,曾獲中國圖書獎、江蘇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榮譽。 雪魚,自由插畫師, 2007年自四川美術大學畢業后從事自由插畫至今,2015年獲創意成都獎銀獎。主要繪本作品有《祭端午》《九色鹿》《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插畫作品有《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其余作品有騰訊王者榮耀宣傳海報、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片尾海報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