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當代中國田野觀察(2019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獲獎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70819
- 條形碼:9787520170819 ; 978-7-5201-708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中國田野觀察(2019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獲獎文集) 內容簡介
為倡導和推動社會各界人士,到現實生活中去,到人民群眾中去,發現和描述社會的發展變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中國青年報、新浪微博、騰訊網聯合發起“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征文活動。經過初評、復評、終評、學術原創性檢測等環節,很終產生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本書即為這些獲獎論文的合集。本文集結合2019年的新情況,在繼續對精準扶貧、“三農”問題、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婚姻家庭的嬗變等主題保持關注的基礎上,新增了養老問題、外賣員(快遞員)生存現狀、廢品回收等近年來的熱點話題,從不同側面、不同重點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社會發展的“主力”之外的各方參與力量進行了研究與反思,對于未來的學術研究、政策制定均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當代中國田野觀察(2019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獲獎文集) 目錄
一等獎
唯有群眾路線能讓基層鄉村振興工作不拋棄小農 譚同學
懸停城鄉間的“蜂鳥”
——城市快遞小哥群體調研報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廉思教授課題組
長三角地區居家智慧養老調查與發展建議 馬繼遷 翟進 汪玲萍
從嵌入到耦合:精準扶貧視野下鄉村治理權力結構的變革
——來自云南省S市X村的實證考察 王殿璽 陳富軍
二等獎
授權式協商:傳統鄉村矛盾糾紛的治理邏輯
——以鄂西余家橋村“說公”為例 李華胤
生命禮物的流動:從器官捐獻的決策到器官移植的接納
彭博 蔣繼貧 曾夢君 王心強 王平 潘清山
“數字管理”下的勞動:平臺經濟勞動管理研究
——以黃村“餓了么”外賣騎手管理為例 陳龍
誰在保衛北上廣的菜籃子?
——我國東部城郊代耕農的夫妻生產力 黃志輝
搖鈴鐺的“擺渡人”
——基于上海市非正式廢品回收者的調查 丁志文
能人回鄉、村民入股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探索
——基于鄂中林村的調查研究 曾建豐
三等獎
挑戰與化解:一個鄉村債務的基層調查 高鳴 宋洪遠
“分離”的共同體:關于網約車司機社交媒體使用的網絡民族志研究 李沙
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13省份480村田野調查 張立 何蓮
半封閉村莊的治理實踐與轉型 詹國輝
新型城市化的時空社會學分析
——以“佃種異鄉”現象為例 吳海琳 陸兵哲
壽光之光
——來自山東省壽光市的蹲點報告 瞿長福 管斌 吉蕾蕾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村振興中的功能和意義
——基于甘肅文縣鐵樓藏族鄉的人類學考察 王艷 閆婧華 朱杰
鄉村產業振興背景下能人經營村莊與農民被邊緣化 舒麗瑰
農村公共品供給“補缺式失衡”:何以生成與強化
——中部三村比較例證 李堯磊
贍養缺位與精準扶貧:有子不養的農村老年貧困戶生活困境形成機制的個案分析 李勇進 李珊珊
非遺后時代手藝新村建設的田野考察報告
——以濰坊楊家埠村為個案 榮樹云
當前經濟形勢下如何緩解地方基礎設施投融資難題
——基于中西部地區調研的分析 姚云
以“新剛需”為導向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多元化創新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田野調查 安鑫怡
嵌入性視角下的醫療產品信任與消費
——以 HPV 疫苗消費為例 賈曉菲
老屋的來路與歸途
——從老屋看古村落文化的變遷與發展 楊紫陌
扶貧資產如何保值增值
——山東沂水縣扶貧資產產權改革的有益探索
王鳳婷 梁騰堅 莊家煜 馬鈴 何磊 王英姿 霍雨佳 孫川東 趙源
優秀獎
專業嵌入關系:行政脫鉤改革中社會組織發展質量的提升路徑 薛美琴 馬超峰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新變化與對策建議
——基于“百企”實地調查的分析 鮑春雷
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對內蒙古杭錦后旗番茄產業農企利益聯結模式的調查分析
吳天龍 王歐 習銀生 何安華 姜楠
項目進村與微治理:村民小組治理何以有效?
——基于涉農項目落地的多案例考察 向勇
廣州中非家庭的子女撫育策略與社會認同研究 周陽
能量學視野下的鄉村社會變遷與土地可持續
——基于世遺古村落河坑村的田野調查 袁曉梅 朱錦心 關蓓婷 李凌 劉斯曼
為情所困
——華北某省農村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文化解釋(2002~2014) 高美慧 佟樹華
社會轉型中的人民調解制度
——基于定州人民調解工作的田野調查研究 孫書彥
網絡時代基層政府面臨的新治理困境
——基于對駐馬店市上蔡縣的調查 趙祥云
討價還價與互通共融:基層權力非正式運作的新嘗試
——基于某服務型項目在北京 D 鎮農村落地的案例研究 孫薇薇 董凱悅
油房營村2020的向往 王化軍
貧困鄉村產業發展實踐調查與發展機制研究
——基于貴州省修文縣巖鷹山、崇恩兩個村的田野調查
熊德斌 李佳歡 王雪純 華南 余嘉淇 石聰 彭仕蘭 歐陽洪姝
基層扶貧中的“問題戶”:生成邏輯與應對機制 張照
革命老區貧困縣脫貧工作的調研報告
——以江西省上猶縣為例 鄒宇春 刁鵬飛 杜慧平 畢林 賈聰
唯有群眾路線能讓基層鄉村振興工作不拋棄小農 譚同學
懸停城鄉間的“蜂鳥”
——城市快遞小哥群體調研報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廉思教授課題組
長三角地區居家智慧養老調查與發展建議 馬繼遷 翟進 汪玲萍
從嵌入到耦合:精準扶貧視野下鄉村治理權力結構的變革
——來自云南省S市X村的實證考察 王殿璽 陳富軍
二等獎
授權式協商:傳統鄉村矛盾糾紛的治理邏輯
——以鄂西余家橋村“說公”為例 李華胤
生命禮物的流動:從器官捐獻的決策到器官移植的接納
彭博 蔣繼貧 曾夢君 王心強 王平 潘清山
“數字管理”下的勞動:平臺經濟勞動管理研究
——以黃村“餓了么”外賣騎手管理為例 陳龍
誰在保衛北上廣的菜籃子?
——我國東部城郊代耕農的夫妻生產力 黃志輝
搖鈴鐺的“擺渡人”
——基于上海市非正式廢品回收者的調查 丁志文
能人回鄉、村民入股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探索
——基于鄂中林村的調查研究 曾建豐
三等獎
挑戰與化解:一個鄉村債務的基層調查 高鳴 宋洪遠
“分離”的共同體:關于網約車司機社交媒體使用的網絡民族志研究 李沙
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13省份480村田野調查 張立 何蓮
半封閉村莊的治理實踐與轉型 詹國輝
新型城市化的時空社會學分析
——以“佃種異鄉”現象為例 吳海琳 陸兵哲
壽光之光
——來自山東省壽光市的蹲點報告 瞿長福 管斌 吉蕾蕾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村振興中的功能和意義
——基于甘肅文縣鐵樓藏族鄉的人類學考察 王艷 閆婧華 朱杰
鄉村產業振興背景下能人經營村莊與農民被邊緣化 舒麗瑰
農村公共品供給“補缺式失衡”:何以生成與強化
——中部三村比較例證 李堯磊
贍養缺位與精準扶貧:有子不養的農村老年貧困戶生活困境形成機制的個案分析 李勇進 李珊珊
非遺后時代手藝新村建設的田野考察報告
——以濰坊楊家埠村為個案 榮樹云
當前經濟形勢下如何緩解地方基礎設施投融資難題
——基于中西部地區調研的分析 姚云
以“新剛需”為導向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多元化創新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田野調查 安鑫怡
嵌入性視角下的醫療產品信任與消費
——以 HPV 疫苗消費為例 賈曉菲
老屋的來路與歸途
——從老屋看古村落文化的變遷與發展 楊紫陌
扶貧資產如何保值增值
——山東沂水縣扶貧資產產權改革的有益探索
王鳳婷 梁騰堅 莊家煜 馬鈴 何磊 王英姿 霍雨佳 孫川東 趙源
優秀獎
專業嵌入關系:行政脫鉤改革中社會組織發展質量的提升路徑 薛美琴 馬超峰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新變化與對策建議
——基于“百企”實地調查的分析 鮑春雷
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對內蒙古杭錦后旗番茄產業農企利益聯結模式的調查分析
吳天龍 王歐 習銀生 何安華 姜楠
項目進村與微治理:村民小組治理何以有效?
——基于涉農項目落地的多案例考察 向勇
廣州中非家庭的子女撫育策略與社會認同研究 周陽
能量學視野下的鄉村社會變遷與土地可持續
——基于世遺古村落河坑村的田野調查 袁曉梅 朱錦心 關蓓婷 李凌 劉斯曼
為情所困
——華北某省農村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文化解釋(2002~2014) 高美慧 佟樹華
社會轉型中的人民調解制度
——基于定州人民調解工作的田野調查研究 孫書彥
網絡時代基層政府面臨的新治理困境
——基于對駐馬店市上蔡縣的調查 趙祥云
討價還價與互通共融:基層權力非正式運作的新嘗試
——基于某服務型項目在北京 D 鎮農村落地的案例研究 孫薇薇 董凱悅
油房營村2020的向往 王化軍
貧困鄉村產業發展實踐調查與發展機制研究
——基于貴州省修文縣巖鷹山、崇恩兩個村的田野調查
熊德斌 李佳歡 王雪純 華南 余嘉淇 石聰 彭仕蘭 歐陽洪姝
基層扶貧中的“問題戶”:生成邏輯與應對機制 張照
革命老區貧困縣脫貧工作的調研報告
——以江西省上猶縣為例 鄒宇春 刁鵬飛 杜慧平 畢林 賈聰
展開全部
當代中國田野觀察(2019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獲獎文集) 作者簡介
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成立后,將開展一系列的長、中、短調研項目。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就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向決策層反映情況,提出建議。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