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源平合戰:日本武士的崛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4133738
- 條形碼:9787224133738 ; 978-7-224-1337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源平合戰:日本武士的崛起 本書特色
饕書客戰爭特典書系017 全彩圖文 全景式講述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兩大貴族混戰 這是開啟“鐮倉幕府”前夜的重要歷史時期 涌現出源賴朝、源義經、平清盛、木曾義仲等日本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梟雄 這是勝者為王的舞臺 亦是屬于戰神的時代
源平合戰:日本武士的崛起 內容簡介
本書為“饕書客”“戰爭特典書系”之017冊。 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兩大貴族集團清河源氏與桓武平氏之間爆發了源平合戰。合戰持續了六年,由于源氏與平氏兩大家族同時也是武士集團的代表,因此,日本的武士集團借助于這場合戰登上歷史舞臺,開啟了日本的武家政治時代。是日本歷目前典型的英雄時代,是當代日本NHK大河劇等影視作品和熱門游戲關注的時代。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詳實的史料,生動刻畫描寫了源氏與平家的崛起和爭霸,向讀者呈現了源平合戰的歷史脈絡和深層原因,也展現了日本武士集團的發展壯大。是一部兼具可讀性和資料性的日本歷史讀物。
源平合戰:日本武士的崛起 目錄
**節 平安時代
第二節 承平·天慶之亂
第三節 新皇敗亡
第四節 平忠常之亂
第五節 奧州安倍氏
第六節 前九年之役
第七節 安倍氏滅亡
第八節 后三年之役
第九節 源義家與源義光
第二章 平家崛起
**節 保元之亂
第二節 藤原信西被害
第三節 平治之亂
第四節 源氏末路
第五節 平家抬頭
第六節 鹿谷的政變
第七節 治承政變
第八節 以仁王與源賴政
第三章 源氏舉兵
**節 以仁王的令旨
第二節 以仁王起兵
第三節 宇治平等院合戰
第四節 以仁王起兵的意義
第五節 遷都福原
第六節 東國的源賴朝
第七節 源賴朝起兵
第八節 山木館合戰
第九節 石橋山慘敗
第十節 相模三浦氏
第四章 鐮倉成立
**節 東渡安房國
第二節 坂東平氏參陣
第三節 攻占鐮倉
第四節 甲斐源氏起兵
第五章 諸國內亂
**節 信濃源氏舉兵
第二節 畿內的烽火
第三節 南都燒討
第四節 西國的動亂
第五節 “總官”體系
第六節 墨俁川合戰
第七節 橫田河原合戰
第八節 北陸道與平家
第九節 養和年的窘境
第十節 平家的戰備
第六章 義仲上洛
**節 野木宮合戰
第二節 追討軍出陣
第三節 礪波山合戰
第四節 筱原合戰
第五節 木曾義仲上洛
第六節 三分天下
第七節 鄉巴佬義仲
第八節 十月宣旨
第九節 水島合戰
第十節 木曾軍分裂
第十一節 法住寺合戰
第十二節 木曾義仲的補救
第十三節 鐮倉勢上洛
第十四節 宇治川合戰
第七章 追討平家
**節 鐮倉勢西征
第二節 一之谷合戰的通說
第三節 合戰的新說
第四節 奇襲的真相
第五節 院廳與源義經
第六節 源賴朝的手段
第七節 征討平家的準備
第八節 藤戶合戰
第九節 源義經渡海
第十節 屋島合戰
第十-節 決戰前夜
第十二節 壇之浦合戰
第十三節 平家滅亡
第八章 奧州征伐
**節 戰后處置
第二節 《腰越狀》
第三節 討伐源賴朝的院宣
第四節 黃金之都
第五節 奧州藤原氏
第六節 平泉與源義經
第七節 源義經之死
第八節 奧州合戰
第九節 天下統一
后記
源平合戰:日本武士的崛起 節選
《戰爭特典017·源平合戰:日本武士的崛起》: **節 平安時代 遣唐使盛行之時,佛教經唐朝傳入日本,受到日本貴族的歡迎,并興建大量寺院,這些佛教寺院擁有廣闊的良田與大量的貴族信徒,到了奈良時代末期,奈良京附近的佛教勢力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這些佛教寺院以大寺院興福寺為首,積極介入朝廷的政治斗爭——“藤原廣嗣之亂”“法王道鏡亂政”等事件中,鬧事的主角里都有這些和尚的影子。 天應元年(781),光仁天皇之子桓武天皇繼承了皇位。桓武天皇當政時期,朝中舊貴族們的鉤心斗角不減反增,受夠了政治斗爭的桓武天皇決意要遷都他處,擺脫奈良京附近的寺院大地主以及貴族大地主勢力。桓武天皇首先看中的是位于山城國的長岡,為了營建長岡京,桓武天皇下令將古京城難波京拆除,而拆下來的材料則直接運往長岡。然而,長岡京的修建并不一帆風順,在這段時間里先后發生了“藤原種繼暗殺事件”以及“早良親王事件”。藤原種繼是桓武天皇寵信的大臣,而早良親王則是當時的皇太弟,這兩人在朝廷的政治斗爭中死去,給當時的政治局勢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相傳早良親王遭到桓武天皇的誣陷含冤而死,結果化作怨靈詛咒桓武天皇。這段時間里京城災禍不斷,異象頻生。*終,不堪騷擾的桓武天皇于延歷十三年(794)再度遷都“新都平安”,平安京的落成,象征著日本“平安時代”的到來。 日本的平安時代,是一個優雅而又神秘的時代,傳說在這段時間里,除了冒出了早良親王、平將門等怨靈,還出現了如安倍晴明這樣名震天下的陰陽師、藤原道長這般杰出的政治家以及赫赫有名的討鬼將軍源賴光等賢能之人,他們個個身懷絕技,保衛國土平安,使國家太平。然而,這“太平”的背后,其實是一個混亂而又骯臟不堪的綱常倫理喪失、貴族驕奢淫逸、朝廷制度崩壞的時代,而*終推翻腐朽貴族政治的,則是被貴族們瞧不上的兩個低級的武士家族——河內源氏與伊勢平氏。 在奈良時代前后,日本天皇為了打擊貴族勢力,加強國家與天皇的權威,頒布了《大寶律令》等法令,實施“班田收授法”,嚴格制定官制。然而,日本進入平安時代之后,因為天皇外戚藤原氏的干政,使得原本維持朝廷運轉的律令制走向衰弱。外戚藤原氏出任“關白”以及“攝政”把持朝政,年輕的天皇不甘心受到藤原氏外戚的控制與折磨,在壯年便宣布退位,成為上皇,并于朝廷之外開設“院廳”,政治中心逐漸由朝廷轉移至上皇的院廳之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院廳頒布的命令“院宣”的權威與執行力大大高于朝廷頒布的天皇的命令“綸旨”,原本應該以天皇為首的“國家政治”也變成了由上皇統治的“家族政治”。 “攝關政治”與“院廳政治”均是無視朝廷律令的產物,這些統治者們,為了爭權奪利,不顧朝廷律令,大量任命律令制以外的官職,使得原本只是臨時替補的令外官常設化,大大打擊了天皇以及律令制的權威。在攝關與院廳當政的時期,令外官職能與原本的律令官職能重復時,往往是以依賴藤原氏或院廳為主的令外官占據上風,令外官的盛行,加速了朝廷律令制的崩壞。 與此同時,皇族與貴族們也不斷給自己“挖掘墳墓”。 首先是日本義務兵制度的解體。 原本按照律令制的要求,日本的各個令制國內均設有常備軍團,平時維護國內治安,戰時調往前線參加對蝦夷人的戰爭。到了平安時代中后期,因為對蝦夷戰爭的減少,各國的常備軍團成為沉重的負擔。為了減輕經濟壓力,朝廷宣布廢除諸國的軍團制度,代之以人數相較軍團制減少的“健兒制”。健兒制的推行,使得各國的經濟壓力大大減小,但是軍事力量的削弱,卻讓治安問題成為各地的一大主要問題。 與軍團制同時崩潰的,還有律令制下的班田制,原本班田制應該是由國家班地給百姓耕種,百姓死后將土地交由國家重新班田。可是到了平安時代,許多百姓私下買賣交易國有土地,再加上徭役沉重,又有許多百姓出逃開墾新田自己耕種,使得國家無田可班,班田制在延喜二年(902)名存實亡。許多擁有新墾田地以及靠私人買賣得來田地的人,變成了擁有龐大莊園的莊園主。這些莊園主通過開墾新田,買賣土地,甚至武力吞并土地擴大自己的勢力。他們建立私人武裝,保衛莊園,而這些莊園的保鏢,便是武士的原型。 班田制與軍團制的解體,標志著朝廷地方政權的瓦解,地方勢力根本就不把朝廷派來的文弱官員放在眼里,朝廷在地方的征稅也難以為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出現了“國司請”制度。該制度將一國賜給某個國衙作為受領領地,國司為朝廷在地方征稅,再上繳給國家。國司一般由在地方上有兵有糧的武士擔任。 ……
源平合戰:日本武士的崛起 作者簡介
伊勢早苗,自幼喜愛日本文化以及日本史,留學海外后,數年來研究日本中世紀史,研讀數十部日本史相關一手資料和史籍著作。在網野善彥、上杉和彥等學者著作的啟迪下,對日本中世紀史擁有獨到的看法與見解,在對日本中世紀歷史的普及以及誤區的糾正方面有一定的成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