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學.第8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7919
- 條形碼:9787208167919 ; 978-7-208-1679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學.第8輯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中國學》作為與世界中國學論壇、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世界中國學網站四位一體的學術交流平臺,探究中國學研究的歷史、現狀和趨勢,認識當代中國發展的世界意義以及21世紀全球挑戰與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學術問題。該書的編寫出版為海內外中國學研究界提供了對話渠道和交流平臺,反映了中國學研究的動態與趨勢,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建設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學研究網絡。??
中國學.第8輯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世界中國學論壇組織委員會與上海科學院主辦的“世界中國學論壇”的論文集。本書匯集了國內外中國學研究領域著名專家學者的蕞新研究成果和動態,在研究歷史人文的同時,聚焦當代中國,討論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是一本學術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集。
中國學.第8輯 目錄
特稿
2 方松華 中國道路中國價值中國文明
11 陳衛平 儒學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啟示
17 米格爾·貝約索 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和文明多樣性——拉丁美洲的視角
對話
34 周武 中國近代史上的變與常——孔飛力教授訪談錄
歷史人文
56 里卡多·波佐 中西哲學中的雙語主義和多語主義
68 包心如 中國當代詩壇“非非”詩派的文化實踐及其內在矛盾
78 馮志陽 杠房與殯儀館:民國時期城市社會的殯儀業及其變遷——以北京、上海為中心的探討
當代聚焦
100 權衡 中國經濟新常態:趕超型增長新態勢及其新特征 107托馬斯·默勒斯資本市場法——中國可以從歐洲學到什么?
130 額列爾·馬赫穆多夫 當代中國創新發展的特點分析
中國與世界
142 焦世新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實踐與中國的世界秩序觀
157 江鍇論 中美經貿協議實施背景下我國競業限制保全制度的完善
新視界
168 喬兆紅 “漢學”與“中國學”之辨
185 胡馮彬 傳播學科史的輝格史書寫及對中國傳播學科的反思
197 耿勇 明代中后期蒙古的軍事侵擾與“邊方選”的施行及調整
海外中國觀察
212 顧鴻雁 改革開放以來海外中國研究的學科化發展探析
222 褚艷紅 概念、進程和思考:20世紀下半葉美國的中國婦女解放研究
235 廉曉敏 解體后俄羅斯學界對中國共產黨的研究概述
文獻與書評
250 王 鑫 中國的政治文明走向:賢能政治還是其他? —— 評貝淡寧著《賢能政治》
256 孫光耀 從哪里來,向何處去?——讀李天綱《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
263 王 菁 福蘭閣觀察下的中國和觀察中國的福蘭閣 —— 讀福蘭閣《兩個世界的回憶》
272 朱宇琛 異國生活的愛與孤獨——評瑪麗·蒂芬《中國歲月—— 赫德爵士和他的紅顏知己》
中國學.第8輯 作者簡介
周武,歷史學博士,1989年畢業于華東師大,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遷、上海城市史研究,兼及中國學。曾任伯克利加州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6年入選首批上海市領軍人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近代上海史創新型學科首席專家、《上海學》集刊主編,兼任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副所長、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等職。已出版《中國遺書精選》《張元濟:書卷人生》《大上海的興起》《世界的上海》《邊緣締造中心:歷史視域中的上海與江南》《圣約翰大學史》(主編)等著作,另有《梁啟超社會思想研究》《革命文化的興起與都市文化的衍變》《西語世界中國研究的典范轉移》等論文數十篇。部分論著被譯為英、俄、日等國文字。 喬兆紅,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史和經濟理論。在研究領域,對經濟史、城市史、商人團體、會展經濟、商業社會的轉型以及國際政治等具有獨到的研究,代表性學術著作有《復興與增長:共容性組織推動的經濟制度變遷 1921-2011 》《百年演繹:中國博覽會事業的嬗變》《“一切始于世博會”:博覽效應與社會發展》《走向上海國際貿易中心—— 從紐約、東京、新加坡、香港到上海》等。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