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親密而獨立:如何打造健康持久的親密關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457619
- 條形碼:9787548457619 ; 978-7-5484-5761-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親密而獨立:如何打造健康持久的親密關系 本書特色
★ 德國著名心理醫生、親密關系領域首席作者代表作。她的作品不但受到普通讀者歡迎,也廣受業界認可。 ★ 用通俗簡明的語言揭示親密關系的本質在于既親密又獨立。如果你的婚戀關系出現問題,那是因為這兩者之間失去了平衡。 ★ 提出“陰影小人”和“太陽小人”模型,介紹了各種簡單易行的操作練習,教你如何找到正確的人,打造家庭幸福共同體。 ★ 情場PUA、殺豬盤、愛無能、在愛情中犯賤、夫妻成為“*熟悉的陌生人”……在愛情和婚姻中,有多少坑要避?本書教你如何擺脫原生家庭陰影,打造強大內心,勇敢追求幸福生活。 ★ 離婚率高居不下的今天,單靠《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尚且不夠。你需要這本《親密而獨立》,讓你的婚姻長治久安。
親密而獨立:如何打造健康持久的親密關系 內容簡介
有人一陷入愛河就容易被情侶PUA(精神控制),失去自我;有人舍棄有口皆碑的好對象,甘當渣男/渣女的舔狗;有人在愛情長跑中如膠似漆,結婚后卻迅速相看兩厭…… 這些現象看似令人費解,背后卻隱藏著親密關系的兩個維度:親密+獨立。 德國著名心理醫生斯蒂芬妮?斯塔爾認為,在親密關系中,人們同時具有兩大需求,一是聯結(即親密),二是自主性(即獨立)。這兩大需求決定了我們會愛上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與伴侶相處。當兩者失去平衡時,親密關系就會出現問題。 斯塔爾提供了大量練習,幫助我們洞察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需求,并改善自己的親密關系。借助于“陰影小孩”和“太陽小孩”的模型,她引領我們告別童年創傷,塑造強大內心,進而勇敢去尋找真命天子/女,建立或重建良好的親密關系,打造家庭幸福共同體。
親密而獨立:如何打造健康持久的親密關系 目錄
**篇 探尋你的親密關系模式
1 人人都能擁有幸福的親密關系/ 002
別拿“愛無能”作為逃避親密關系的借口/ 005
2 聯結與自主性是理解親密關系的密碼/ 008
既要適應他人,又要堅持自我/ 010
誰會在親密關系中強勢?/ 012
3 你為何會愛/ 不愛一個人?/ 015
認識自己內心的小孩/ 016
什么樣的人會吸引你?/ 017
男性看重自主性,女性看重聯結/ 020
“真愛”是如何產生的?/ 023
為什么得手后就變冷淡?/ 025
愛意消退的其他原因/ 028
你是喜歡單身,還是不得不“喜歡”單身?/ 032
4 親密關系模式是怎樣形成的?/ 034
基因讓我們的親密關系模式不一樣/ 035
童年印記決定了親密關系模式/ 036
好父母培養孩子的聯結和自主性/ 038
原生家庭可能帶來心靈創傷/ 042
重新審視你的童年和你的父母/ 045
5 找到你的聯結和自主模式/ 049
找到你的聯結模式/ 050
找到你的自主模式/ 063
5認識你的陰影小孩/ 073
陰影小孩是內心小孩的負面部分/ 074
陰影小孩不是真實的你/ 077
借助成年自我,遠離陰影小孩/ 079
6 陰影小孩的保護機制/ 082
外向者和內向者的保護機制/ 085
聯結方面的保護機制/ 088
自主性方面的保護機制/ 116
7 別讓孩子成為夫妻關系的地雷/ 143
一方過于自主,一方過于聯結/ 145
圍繞家庭和社會地位進行的權力博弈/ 148
付出與獲取不平衡/ 149
第二篇 改善你的親密關系
1 強大你的成年自我/ 155
幸福的親密關系是什么樣的?/ 156
感知自己,轉換角色/ 160
區分事實和描述/ 167
從糾纏中解脫出來/ 170
講證據而不是憑直覺/ 171
接納你的陰影小孩/ 172
應對陰影小孩的日常策略/ 175
2 發現你的太陽小孩/ 180
從太陽小孩到旁觀者視角/ 191
3 找到你的賞識機制/ 193
通用的賞識機制/ 194
提升自主性的賞識機制/ 201
提升聯結的賞識機制/ 216
找到自己的賞識機制/ 228
總結:八步開啟良好的親密關系/ 230
親密而獨立:如何打造健康持久的親密關系 節選
認識自己內心的小孩 尤利婭和羅伯特在一起兩年了,在這段關系中她經常感覺很孤單。在剛開始的熱戀期過后,羅伯特越來越疏遠她。他總是工作很忙,沒時間陪她。即使是在一起的時候,他也經常心不在焉,老是一副壓力很大的樣子。尤利婭在這段關系中患得患失,她做出了許多努力,想讓羅伯特和自己更親近些,花了很大的心思來討他的歡心。 在尤利婭的記憶里,她的父母總是相親相愛的。然而他們老是很忙,因此只能讓保姆照看尤利婭。小尤利婭經常感到很孤單,非常想念她的父母。長大后的尤利婭心里還藏著小時候的自己,也就是她的內心小孩。這個“內心小孩”是一個心理學隱喻,指的是隱藏在我們內心,總是不斷追溯到童年某種相處模式的人格部分。羅伯特的疏遠行為喚醒了尤利婭的內心小孩,,在她小時候,她的父母一直滿世界跑,把她丟在家里,現在她又感受到了和小時候一樣的孤單和無助。和當時面對她的父母一樣,尤利婭對現在的局面也無能為力。羅伯特執拗地只關注自己的事情,尤利婭經常向他乞求更多親密,然而總是徒勞。在這段關系中,尤利婭想要多爭取一些聯結。 羅伯特的內心當然也有一個小孩。他的母親非常溺愛他,緊緊地守在他身邊。小羅伯特總感覺不能把媽媽單獨落下,尤其是當爸爸不在家的時候。羅伯特覺察到了媽媽的不開心和孤獨,因此潛意識里想要承擔責任。當他想要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而不是留在媽媽身邊時,他經常會有一種負罪感。羅伯特的內心小孩因此把戀愛關系和束縛、責任以及負罪感聯系在一起。于是他在與尤利婭的關系中經常感到窒息,想要逃避到工作和其他活動中去。在這段關系中,羅伯特想要更多自由和自主性。 如果羅伯特和尤利婭想要共同建立一段幸福的親密關系,首先他們需要學習認識自己的內心小孩,了解自己潛意識里深藏的童年問題。只有這樣,他們才可以在下一步中做出改變。羅伯特需要知道,他在一段緊密的關系中也可以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尤利婭可以開始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力,這樣她就不會過度依賴羅伯特,不會一直抱怨不休。 什么樣的人會吸引你? 如果我們想要改善一段親密關系,或者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幸福的伴侶,首先我們必須清晰地分析迄今不順利的原因。我們經常認為關系變糟都是伴侶的問題,或者老遇人不淑是命不好。大家都傾向于把自己的不幸歸因到外界。實際上很少有人找出真正的原因。據我所知,很少有人對自己的命運完全沒有責任。我認為,所有的問題,從*廣泛的意義上看,都體現了參與者自己的意志,都是自己造成的。這一點也適用于親密關系問題。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說法太絕對了,可能會提出反駁;蛟S你的伴侶表現真的很糟糕,就像羅伯特那樣。但問題是,你為什么會找這樣一個伴侶?為什么你還留在對方身邊?或許你覺得自己已經錯過了對的那個人,或者自己總是愛上錯的人;蛟S你想反駁我:“為什么我一定要有一段固定關系?我對此毫無興趣。我樂意單身!” 大家總覺得找到一個對的人是偶然或者運氣,然而真實情況是,在你的潛意識里,內心小孩對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決定了你會愛上什么樣的人,不愛什么樣的人。如果你總是愛上錯誤的人,這和你的戀愛程序,和你潛意識里的吸引模式有一定的關系。如果你陷入一段艱難的親密關系里,這正和你的內心小孩有關系,這也往往是你們的關系進展不順的原因之一。如果你覺得自己不需要固定的聯結,而是喜歡單身或者左擁右抱,這種態度也可以追溯到你的關系模式上。 我們的關系模式和我們的吸引模式相互交織在一起,而且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還是借用尤利婭和羅伯特的例子說明。對尤利婭的關系模式造成影響的是,她的父母經常把她一個人留在家,因此她的內心小孩強烈地渴望聯結和愛。在聯結和自主性的天平上,尤利婭強烈地傾向聯結這一端。她掌握了聯結和適應的一切技巧:她渴望和諧,容易妥協,想要把一切做對做好,想要滿足羅伯特的期望。而獨立自主對她來說太難了。雖然她有很好的工作,單身的時候也可以照顧好自己,但她的內心小孩非常害怕獨立和孤獨,就好像她的內心深處從來沒有真的長大。尤利婭渴望有一個強大的人可以帶領她度過一生。她的內心小孩一直堅定地想要找一個人陪伴她。因此尤利婭在伴侶身上找尋她缺失的部分:一個強大、獨立的自我,這正是她(潛意識里)在羅伯特身上發現的特質。羅伯特是所謂的“酷仔”,他散發著獨立和強大的光芒,對尤利婭有巨大的吸引力。 與之相反,羅伯特的內心小孩害怕太多的親密,這會讓他感覺被束縛和控制了。對羅伯特的內心小孩來說,他只能相信和依靠自己。他內心的天平是傾向自主性的。他喜歡上尤利婭這樣散發出溫暖的女性,因為雖然他的內心小孩害怕聯結,但同時也非常渴望聯結。尤利婭擁有他沒有的特質。 尤利婭說自己喜歡“酷仔”,她覺得友好和善的人很沒勁。如果不改變自己的吸引模式,她沒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對象。她會一直被在關系里需要距離和自由空間的男人吸引,讓自己感到不安和害怕。她需要學會更加獨立自主,這就要求她不再執著于找一個看上去強大的伴侶,而是學會審視自己的內心。這樣她看男人的眼光才會轉變,她很快就能認清,有一些“酷仔”根本一點都不酷,而是有聯結問題。她也不會**眼看上去就覺得那些人很酷了,因為她自己就可以做到獨立,活得真實。 大多數人都和尤利婭與羅伯特一樣,喜歡在伴侶身上尋找自己缺少的東西。我們都在尋找自己“更好的另一半”。絕大多數情況中,這種想要通過伴侶獲得圓滿的愿望都存在于潛意識中。內心小孩其實在尋找伴侶的過程中一直積極參與,想要治愈童年時受到的創傷。對尤利婭來說,傷害來自父母把她獨自留在家中;相反,羅伯特則是因為母親的過度控制而受到傷害。想要依靠一個伴侶來修復小時候遇到的問題,這種努力通常都是白費力氣。內心小孩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治愈。內心小孩越健康,我們就越有能力建立起一段好的親密關系,越容易識別出對的伴侶。一個健康的內心小孩可能讓我們從現有的關系中抽離出來,學習更加重視和珍愛現有的伴侶。 男性看重自主性,女性看重聯結 男人和女人的行為有很大區別,這是由基因決定的,還是后天習得的?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流行“兩性間的區別是與生俱來的”這種觀點,有一些研究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但現在的研究已經證實,男女之間的基因區別被夸大了,從根本上說,男女之間的區別是因為女孩和男孩從小被教育遵循自己性別的社會角色,被規訓出了不同的行為和思考模式。美國研究員麗薩?艾略特在其發表的研究中提到了這一點。 長久以來,基因或者教育決定了大約三分之二的男性傾向于自主性這一端,而三分之二的女性傾向于聯結這一端。這在交際和行為中有何影響?首先,男性更務實,而女性更重視關系。男性更容易和事情保持一定距離,用頭腦思考后作出決定。女性更重視合作,會考慮自己的決定給他人造成何種影響。當尤利婭向羅伯特講述她和一個女性朋友之間遇到的問題時,她期望著羅伯特可以傾聽她,理解她的感受。而羅伯特則在思考如何解決尤利婭的這個問題,但其實尤利婭根本不想知道這些,可能她在講述的過程中自己已經找到答案了。她在意的是羅伯特的關心。 心理咨詢師、作家比約恩?蘇弗科對這些男女之間經常出現的交流問題給出了一個可信的解釋。蘇弗科說,在男性的社會化過程中,不歡迎軟弱的情緒:無能、無助、悲傷、恐懼和羞恥通常被認為是女性的情緒,男人不應該出現這些。男孩很早就要學習壓抑這些所謂軟弱的情緒。與之相反,快樂和憤怒是被允許出現的。這里要提醒大家:憤怒或者攻擊性屬于自主性方面的情緒。 當尤利婭和她*好的朋友產生了沖突,因此感到悲傷和無助的時候,羅伯特覺得不舒服,因為他完全不希望自己和這些情緒有任何聯系。這阻礙了共情:為了感受他人的悲傷,人們需要調動起自己的悲傷。但當人們在自己內心深處覺得某種情緒很危險時,他們會刻意不理會對方的這種情緒,以免自己內心的情緒會被喚醒。這種同理心缺失是男性針對自身不愿感受的軟弱情緒的一種防御機制。然而同理心是我們獲得聯結**的基本能力。一些男人(也有一些女人)很難對別人產生共情,這會削弱他們的聯結能力。 如果你屬于缺乏同理心的類型,我想建議你,**步是允許自己感受自己那些軟弱的情緒,第二步是向同伴敞開心扉,訴說這些感受。通過有意識地注意到這些情緒,你才能夠建立起和它們的交流。比如當你感受到一絲悲傷時,請不要像往常一樣自動壓抑它,而是正好相反:在內心給這種情緒一些空間。別擔心,它既不會永遠跟著你,也不會把你完全吞噬。情緒總是很短暫的: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都是這樣。你越能處理好和自己情緒的關系,就越能理解同伴的情緒。男性相對而言更加務實,因此大部分男性更喜歡談論客觀的事件而非關系。他們也喜歡一起解決問題。對男性來說,“齊頭并進”是一種舒服的關系模式。比如說他們想趕上旁邊的汽車;他們在釣魚、駕駛帆船或在高爾夫球場時也如此。而女性更喜歡在談話和行動中依賴別人。 相比女性,競爭和比賽在男性的關系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男性喜歡相互較量,并且喜歡展示較量。這種競爭意識讓他們傾向自主性,想把自己和他人區分開來。對他們而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們有什么共同點”,而是“哪些方面我更優秀”。而重視聯結的女性往往更加強調相同點,,她們更注重相互理解,注重雙方可以聯系起來的點。 這種特質在童年時期就顯現出來了:女孩喜歡相互合作的游戲,而男孩喜歡相互競爭和比賽。當幾對好友湊在一起時,經常出現的情況是,男人湊在一起,幾小時地為政治問題爭論不休,而女人彼此分享私密的個人經歷。 當然女性也可以務實、喜歡競爭和沖突,就像男人也可以敏感多情。我們說的僅僅是統計數據中的大多數。兩性都擁有這兩種能力,他們也可以發展并訓練自己相對較弱的能力。兩種能力都有自己的優點。重要的是,男性和女性都可以理解對方,不要持有偏見,而是尊重彼此。女性可以學會自信地辯論,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能力。相反男性可以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減少競爭性。 “真愛”是如何產生的? 有聯結恐懼的人往往陷入下面的情形:當他們確定伴侶是真的喜歡自己時,對方就突然沒有吸引力了。相反,如果伴侶的態度曖昧不明,或者表現得忽冷忽熱,他們則會陷入狂熱的愛中。這兩種情況被稱為被動聯結恐懼和主動聯結恐懼。前者如羅伯特,他總在制造距離。后者如尤利婭,她緊抓著羅伯特不放。 誰主動誰被動,會在不同的關系中不斷變化,在同一段關系中也可能不斷變化。假如尤利婭認識了另一個男人,因此想要離開羅伯特,那么羅伯特很可能突然重燃愛火,想要把她追回來。在羅伯特的前一段感情中,他已經扮演過一次被動的角色了。他的前女友瓦萊瑞對他的態度忽冷忽熱,變化無常,讓羅伯特非常抓狂。 而尤利婭為了能和羅伯特在一起,和她的前男友克里斯分了手。在這段關系中,克里斯是更用心更親密的那個,然而這種用心卻被尤利婭嗤之以鼻,認為是軟弱的象征。在與克里斯的感情中,她是那個主動的角色。 發生了什么?只要個體在一段關系里沒有感到完全的歸屬感(這種感覺也可能在持續一生的婚姻中出現),那么他對于失去獨立性的恐懼會暫時淡化,而對于被拋棄的恐懼,即聯結的愿望,會變得非常強烈。換句話說:大腦里的聯結系統被激活了。被激活的聯結系統一定要和目標對象聯結起來,從而樹立起了*高級別的警戒。在這種狀態下,個體受到被拋棄恐懼的驅使,不惜一切來掌控形勢。一個激活狀態下的聯結系統可能會導致如下“癥狀”: ? 感到自己徹底陷入了愛情之中,狂熱地追求伴侶。 ? 除了伴侶之外,幾乎不能思考其他事情。 ? 美化伴侶,將其捧上神壇。 ?不厭其煩地幻想一個美好的結局,認為伴侶*終會以理想的方式進入這段感情。 ? 用一些小伎倆和掩飾來讓伴侶相信自己。 ? 假裝冷漠,或者想辦法讓伴侶吃醋,來獲取其關注。 ?一直生活在不確定和失去伴侶的恐懼中,并且因此感到巨大的悲傷。 ? 特別黏人,或者特別依賴伴侶。 ? 感到自己的行為被伴侶干擾了。 被激活的聯結系統,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對于被拋棄的恐懼,讓人產生熱戀的感覺。但這種熱戀的感覺并不是愛。愛是一種穩定、深厚、讓人安心的情緒。即使兩個人已經在一起很久了,當伴侶釋放出一些模棱兩可的信號,讓人感受到危機時,聯結系統還是會被激活。而因為聯結系統長期處于被激活的狀態,當事人會覺得自己遇到了此生唯一的真愛。然而實際上是對于被拋棄的恐懼讓人點燃了激情的火花。 在與瓦萊瑞的交往中,羅伯特害怕被她拋棄,因此他的聯結系統被激活了,這讓他處于遇到真愛的幻覺之中。直到現在,他的內心還是沒有完全放下瓦萊瑞,還在幻想她是自己的真愛。相反,尤利婭的聯結系統在和克里斯一起時并沒有被激活,因為他讓她太有安全感了。當她認識羅伯特時,他從一開始態度就很曖昧,釋放出一些前后不一的信號,因此她的聯結系統反而被激活了。她很不幸地誤以為這是愛,放棄了有聯結能力、能讓她幸福的克里斯,選擇了抗拒聯結的羅伯特。
親密而獨立:如何打造健康持久的親密關系 作者簡介
斯蒂芬妮?斯塔爾,德國著名心理醫生。1963年出生,畢業于德國特里爾大學心理學系。1993年起從事心理治療,并定期舉辦關于愛、聯結恐懼與自我價值感的研討會 她擅長將枯燥乏味的心理學原理用簡單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著有《給內心的小孩找個家》《認同自己》等多部暢銷書。其作品不但受到普通讀者的喜愛,也深受諸多心理學專家的認可。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