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文圖書編目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70515
- 條形碼:9787513070515 ; 978-7-5130-705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文圖書編目理論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從理論及實踐層面介紹了中文圖書編目工作,實踐性強。
中文圖書編目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理論及實踐層面介紹了中文圖書編目工作,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引言”部分介紹了文獻編目的內涵、標準、原則等基本知識;“著錄”部分講解了中文圖書題名、責任說明、版本等信息的著錄; “標引”部分闡述了標引規則及方法,并通過幾類典型文獻加以解析; “名稱規范”部分介紹和闡述中文名稱規范工作,并分析規范數據的功能需求(FRAD)帶給名稱規范工作的一些啟示;“編目相關問題研究”部分探討了實踐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并提出了編目的應對之策。本書可供圖書館編目人員閱讀參考。
中文圖書編目理論與實踐 目錄
第1 章 引言
1.1 文獻編目的內涵與范疇
1.2 文獻編目領域的標準
1.3 文獻編目的原則
1.4 文獻編目的等級
1.5 文獻編目與圖書館目錄的關系
**篇 著錄
第2 章 文獻著錄相關概念
2.1 著錄方式
2.2 著錄項目
2.3 著錄信息源
2.4 著錄級次
2.5 著錄原則
2.6 著錄標識符
第3 章 題名著錄3.1 題名的定義和類型
3.2 正題名的選取和著錄
3.3 并列題名的選取和著錄
3.4 統一題名的選取和著錄
第4 章 責任說明著錄
4.1 責任說明的內涵及構成
4.2 責任說明著錄的一般規則
4.3 責任說明的著錄格式
4.4 主要款目
4.5 責任者檢索點的選取
4.6 責任說明著錄實例
4.7 小結
第5 章 版本信息著錄
5.1 版本的定義
5.2 版本學視角的“版本”
5.3 版本說明的著錄規則
5.4 版本項的規定信息源
5.5 常見版本說明及著錄實例
5.6 思考與建議
第6 章 出版信息著錄
6.1 出版者名稱存在的差異
6.2 出版者名稱差異的原因分析
6.3 國內外著錄規則
6.4 思考與建議
第二篇 標引
第7 章 文獻標引概略
7.1 文獻標引的定義與方法
7.2 分類法概述
7.3 主題法概述
7.4 分類法與主題法的差異
7.5 文獻標引的一般步驟
7.6 基于內容的標引方式
7.7 標引字段分析
第8 章 各類文獻標引
8.1 文藝作品
8.2 傳記文獻
8.3 志書類等涉及地名的文獻
8.4 歷史類等論及時代的文獻
8.5 教材教參
8.6 英語類文獻
8.7 繪本類少兒文獻
8.8 特殊編輯形式類文獻
第三篇 名稱規范
第9 章 名稱規范工作
9.1 名稱規范控制的概念與意義
9.2 名稱規范控制的內容
9.3 中文名稱規范工作的歷史發展
9.4 中文名稱規范工作存在的問題
9.5 思考與建議
第10 章 FRAD 與中文名稱規范控制
10.1 FRAD 概念模型概述
10.2 FRAD 對中文名稱規范控制的啟示
10.3 規范數據的用戶分析與建議
10.4 小結
第四篇 編目相關問題研究
第11 章 基于采訪視角的圖書編目工作
11.1 圖書采編工作的基本內容
11.2 圖書采訪工作對編目工作的影響
11.3 圖書采編流程中的特殊問題探討
11.4 思考與建議
第12 章 多卷書編目
12.1 多卷書的特征和類型
12.2 多卷書的著錄
12.3 多卷書的標引
12.4 多卷書編目現狀調研
12.5 思考與建議
第13 章 FRBR 化與文獻編目
13.1 FRBR 的內涵
13.2 FRBR 化的緣起與內涵
13.3 書目FRBR 化的應用現狀
13.4 書目FRBR 化開展過程中的問題
13.5 編目環節實現FRBR 化的對策
參考文獻
中文圖書編目理論與實踐 節選
編目作為圖書館*古老、*基本的業務活動之一,是圖書館開展文獻服務的基礎,是揭示圖書館館藏文獻的主要手段,是實現無序信息資源有序整合操作方法中的重要部分,是幫助用戶有效查詢目錄的關鍵。文獻編目是根據文獻檢索的需要,以文獻及各類型信息源為對象,對文獻的形式與內容特征進行分析、選擇、記錄,通過著錄、標引、規范等步驟,形成題名、著者、出版機構名、分類號、主題詞等信息集合,并將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次序編排,使其成為有序化集合的過程。其核心內容是編制書目以匯集成圖書館目錄,也即按照一定的標準與原則,組織成目錄并進行維護的過程。其核心價值是對文獻資源的信息提取與序化,通過提取文獻載體的外在信息和內容信息,再通過不同形式的排序和組織,為用戶利用文獻資源提供便利,從而提高文獻的有效利用程度。 在當前信息技術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元數據在圖書館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文獻編目工作的范疇日益擴展。文獻編目的范疇幾乎可囊括所有產生元數據的環節,包括書目數據、規范數據、館藏數據等制作的各個環節。國際編目原則聲明(Statement of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les,ICP),將文獻編目劃分為描述性編目和主題編目。描述性編目提供描述性數據和非主題檢索點。主題編目提供受控的主題詞和分類號。 描述性編目包括著錄和非主題檢索點控制兩部分。著錄主要依據ISBD和著錄條例等相關標準而產生,形成書目描述。所謂檢索點控制,是為了*大限度地提高書目記錄的可檢索度,同時盡量降低處理、存儲和管理維護編目信息的成本,編目規則規定了選擇檢索點的標準和選取數量。當書目信息的相同實體存在多個檢索點形式時,需要根據不同的檢索點信息,確 定一個特定的檢索點形式作為目錄的缺省形式。檢索點的選取數量和檢索點形式的確定都是由編目規則規定的,習慣上被認為是標目法的范疇,屬于規范控制的范疇。非主題檢索點控制重點涉及題名、責任者等檢索點數量和形式的選取。 主題編目也稱為標引,是根據文獻的內容特征,分析、提煉、取舍主題概念,賦予檢索標識的過程。主題指知識的基本單元,可以是人、事、物等實體,也可是抽象的概念。標引包括主題標引和分類標引。以主題詞表、標題表等為工具,賦予文獻語言詞匯標識的過程稱為主題標引。以分類法為工具,賦予文獻數字或字母號碼標識的過程稱為分類標引。主題編目一直是信息組織的重要課題。對圖書館而言,主題編目就是應用分類法與主題法。這兩種方法在功能上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若能使分類法與主題法結合,相互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應更能發揮其功能。
中文圖書編目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朱青青,1982年生。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文采編部中文圖書書目數據組組長。長期從事中文文獻編目工作,曾獲國家圖書館青年崗位能手、中國圖書館學會第四屆青年人才獎。編著《海峽兩岸中文圖書編目工作比較研究》,主編《民國時期圖書總目.自然科學(基礎科學)》,發表圖書館專業論文近20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