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化視閾下中國現代小城小說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9923
- 條形碼:9787520369923 ; 978-7-5203-699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視閾下中國現代小城小說研究 內容簡介
反映小城人生的小城小說是不同地域的具體小城之文學呈現,也是中華民族生活與文化的生動記錄。作者認為,中國現代小城小說是由系列短篇結構而成的散文體小說,這些小說組合成了“中國的日夜”。每一地域的小城小說,通過對該地域的定點透視,在表現種種生活場景及價值意義的基礎上實現了對該地域及其民眾的整體俯瞰與理性剖析。從生態學、人類學的視角回望、檢視各地小城小說,我們會發現中國人葳蕤叢生的生命景觀。小說中的各種物事、風情及風波、糾葛正是不同地域人生的自然展現,也是不同作家的個性表達;蛟S創作者各有懷抱,但其優選指向乃是對普通生命的尊重和珍視;谝陨险J識,本書將小城、文學小城、小城文學研究置于傳統文化視閾、生態文化視閾中考察,通過對敘事文本的細膩尋繹、挖掘,對現代中國小城的生命形態、生存狀況及其文化價值做一番深入、細致的考察、探索,以期對現代中國人的生存處境、生活樣態和生命價值做系統、理性的思考,同時為現代小城小說獨特的敘事藝術研究探索別一路徑。
文化視閾下中國現代小城小說研究 目錄
上編 傳統文化視閾下現代小城小說研究
**章 傳統文化視閾下小城生活“浮世繪”
**節 小城作家的書寫立場及小城小說的觀照對象
第二節 小城作家的故園情懷
第三節 生命觀照與現代中國“浮世繪”
第二章 小城人的生存信仰和生命哲學
**節 民間信仰
第二節 宿命認知
第三節 柔弱者的生命哲學
第三章 現代文明背景下小城的“!迸c“變”
**節 小城日常生活中的崇拜與信仰
第二節 在夢與醒之間
中編 生態文化視閾下現代小城小說研究
**章 生態文化視閾下的小城
**節 得自天然的小城風情
第二節 熟悉的氛圍——小城的流言與喧囂
第三節 自家的故事——小城的人事風波
第二章 生態文化視閾下的小城小說
**節 自然純樸的小城物事
第二節 小城倫理的自然生態
第三節 小城多元的生命形態
第三章 生態文化視閾下的小城作家
**節 “素人”寫作
第二節 摹寫“素人”
第三節 真誠的生命關注
……
下編 現代小城小說的敘事藝術
參考文獻
文化視閾下中國現代小城小說研究 節選
《文化視閾下中國現代小城小說研究》: 英國美學家阿諾·里德曾說:“究竟是什么東西推動藝術家進行創作呢?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所有的一切。藝術家進行創作的原因,這包括了他過去所有的生活狀況,他在創作時的身心狀況、意識和氣質,包括所有能引起靈感現象的一切情況。這些情況嚴格說來可以包括藝術家所描寫的那件事情為止以前全部宇宙的歷史。”這是一個人源自各種“機緣巧合”的種種先天和后天的經歷和機遇,形成了其獨有的興趣和敏感,形成其閱人觀物的獨特方式,決定了其別具只眼的視角和別有會心的思想。這些獨特之處也表現為個人感興趣的表現對象、感興趣的視角和感興趣的表現方式與手段。于是,同樣的事物在有的人那里有感覺,在有的人那里就沒感覺。同樣有感覺的重要事物,在不同的作家那里,關注點又不一樣。在很多時候,創作者本身也不清楚自己為什么寫這些和為什么這樣寫,很多情況下是跟著感覺、身不由己的;蛟S,這正是文學創作的魅力所在。作家常常比喻自己的作品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自己設計制作的產品,或許原因正在于此。孩子可以預期,但不由設計,因此失望或驚喜在所難免。但產品設計和制作,似乎只是走個程序,沒有意外,沒有創作的驚喜,只有技巧的呈現,那是不能動心的。正因如此,作家尤鳳偉說:“我寫小說一向沒有什么章法。題材與寫法都隨心所欲,今日南山,明日北海,興之所至。不像有些作家那樣胸有成竹,制定出五年、十年甚至一生的創作規劃,然后在自己的‘開拓區’里一口一口地打深井。我沒有這種雄心壯志,也沒有這種耐性。我似乎還有另一種偏見:世間諸事唯文學不可按規劃刻板實施,那便多了匠氣,失卻了活鮮,失卻了色彩,失卻了靈氣。……我只是散散懶懶,順其自然,我只聽命于心靈與情感的牽引,覺得可以成篇,便命筆寫下!毕喾矗坏﹦撟鞯哪康、動機過于明確,強烈的功利目的會遏制直覺、無意識的正常發揮。所以,美國作家查爾斯·布列斯基曾說:“一旦我知道我為什么寫作,那么,肯定地講,我就再也無力寫下去了!薄 【椭袊F代小城小說寫作的顯在動機來看,或出于功利性寫作,如啟蒙大眾、批判落后傳統等;或倡導革命,反抗等級壓迫;或呼吁大家聯合起來救亡圖存。這種功利性創作主要包括政治功利(對當下政治的批判和反思)和道德功利(對道德的頌揚或批判)兩方面。而那些或因憶舊懷舊,或偏于趣味、愉悅,或源于成長經歷中的各種創傷記憶而對某些方面特別關注或別有思考的個性寫作,往往是潛意識層面在起作用。對于以寫作為生的作家而言,或許會有自己的個性,但就其顯在創作動機而言,一般會符合社會、時代的主流意識。但就潛在意識而言,則懷抱各有不同。作品的水平高下、意義價值或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區分開來的。如果只是以啟蒙的標準去衡量《呼蘭河傳》,那么其在描寫日常生活方面的“史詩”價值必然會被遮蔽。如果只是將《邊城》看成對傳統美德的贊美,那么其現代性反思和人性凝眸的意義必然被格式掉。如果只把師陀的《果園城記》看成對落后的中原小城的批判,那么小城的寓言性及其現代中國生活樣式的“浮世繪”價值也將被弱化。如果認為許欽文、王魯彥的《屋檐下》《王老媽》《黃金》等只是描寫了西方商業文化沖擊下浙東小鎮世風日下、生存艱難的狀況,那就忽視了作者對家鄉子民理性務實的生存態度與堅忍不拔的生命意志的贊美之意。其他如李劫人的《死水微瀾》、沙汀的《某鎮紀事》、蕭紅的《小城三月》等眾多優秀的小城小說,都有著也許作者也未必意識到的豐富內涵。它們不會固定于幾個簡單的類型化主題,也不會僵死于一種敘述模式,它們還原的是生活,書寫的是生命!
文化視閾下中國現代小城小說研究 作者簡介
張瑞英(1965-),山東高密人,文學博士,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視閾中的中國現代鄉土小說、小城鎮小說以及莫言小說等。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文史哲》等重要社科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已出版《地域文化與現代鄉土小說生命主題》等專著;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社科項目多項;研究成果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二等獎項多次。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