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兒童青少年習慣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107806
- 條形碼:9787515107806 ; 978-7-5151-078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兒童青少年習慣心理學 本書特色
★☆作者專業☆★ 本書作者李進林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際教育從業者,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學有深入的研究和實踐。 ★☆內容全面☆★ 4大關鍵影響因素、6個重點培養領域、37種頑固習慣難題、37條高效矯正方法,幫助家長去除孩子的不良習慣。 ★☆剖析深刻☆★ 從認知、環境、自我調節和人際關系4要素出發,剖析習慣養成背后的心理學原理,根據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特點和要求,為家長的正確教養指明方向。 ★☆實用性強☆★ 針對生活、思維、表達、學習、社交等領域,列舉了39個頑固陋習,并針對性地分析了不良習慣下孩子潛藏的心理需求,提出了有效的矯正策略。
兒童青少年習慣心理學 內容簡介
幼兒階段是養成生活習慣和語言習慣的關鍵期,青少年階段是養成情緒情感習慣和人際關系習慣的關鍵期,如何針對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發展要求幫助他們養成好的習慣,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本書從認知觀念、環境和自我調節等方面出發,成就家長建立科學的習慣評價體系,并以此有效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兒童青少年習慣心理學 目錄
**章 生活習慣篇:好習慣成就好未來
**節 熬夜:每個孩子對睡眠的需求不同 002
第二節 挑食:零食里藏著說不出的快樂 008
第三節 臟亂:會整理的孩子效率更高 014
第四節 齲齒:洗洗刷刷也有小智慧 020
第五節 懶惰:每一滴汗水都澆筑著健康的體魄 025
第六節 拖延癥:我斗不過你,但是我可以拖垮你 031
第七節 急躁:著急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塊棉花糖 037
第二章 思維習慣篇:成長型思維讓孩子活得更輕松
**節 忽視:每一朵小花都有獨一無二的花瓣 044
第二節 模仿: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049
第三節 瞎想:紙飛機怎么能去太空 054
第四節 啰唆:孩子的好奇心絕不局限于十萬個為什么 059
第五節 胡攪蠻纏:那些讓人發笑的總結恰恰是*寶貴的 064
第六節 受挫:如何從復盤的過程中賦能 069
第七節 退縮:重新開始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075
第三章 表達習慣篇:孩子的語言習慣里藏著家長的養育模式
**節 指責:你怎么這么早就起床了 082
第二節 撒謊:騙孩子一時,會害了他一世 087
第三節 隨意許諾:明天我一定帶你去玩 093
第四節 說臟話:那個孩子是傻瓜 098
第五節 語言暴力:孩子忽然說,我要“殺死”你 103
第六節 鬧情緒:不給就哭 108
第七節 眼睛會說話:你的反饋決定了孩子的語言色彩 112
第四章 學習習慣篇:好習慣讓你事半功倍
**節 玩手機:手機不是洪水猛獸 118
第二節 早教誰來教: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 123
第三節 高效課堂:思維導圖為什么這么火 128
第四節 提問與討論:提問讓你理解得更深入 133
第五節 家長代勞作業:自我效能感低 138
第六節 補習班:補習真的有營養嗎 143
第七節 閱讀習慣:孩子一年讀幾本書 147
第五章 社交習慣篇:你是那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戲精”嗎
**節 抱怨:一味地抱怨只會讓人厭煩 154
第二節 裝傻:要“裝”得自然才是關鍵 159
第三節 炫富:平民階層里養出來的“富二代” 164
第四節 膽怯:戰勝恐懼的*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 169
第五節 心不在焉:一桌人有說有笑,你卻低頭玩手機 174
第六節 斤斤計較:你會做個禮物記錄本嗎 180
第七節 以自我為中心:眾星捧月的滋味別人也喜歡 185
第六章 課外活動習慣篇:技多也壓身
**節 跟風:報什么輔導班聽誰的 192
第二節 迷戀證書:證書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197
第三節 學習總比玩耍好:技多不壓身 202
第四節 網課時間:打游戲還是睡覺 208
兒童青少年習慣心理學 節選
**節 玩手機:手機不是洪水猛獸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發達的網絡和頻繁更新換代的手機都是擺在我們眼前的“誘惑”。以學習之名,兒童青少年開始擁有手機的年齡越來越小。手機成癮的孩子仿佛成了社會的一道“傷疤”。我們有多少次聽到有兒童因為玩手機,與家長發生矛盾,進而發生悲劇的新聞? 關于孩子使用手機的問題,研究表明,手機成癮的孩子中,有90%都來自教育方法有問題的家庭。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表示自己無法與父母溝通。而父母則認為孩子對手機的癡迷讓人無法理解,甚至對此異常憤怒。事實上,手機不是洪水猛獸,關鍵在于父母如何指導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從嬰幼兒期的繪本故事到青少年常用的學習應用,手機上有豐富的學習資源,這是為什么父母會提供手機給孩子。而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手機上有游戲,有設計軟件,有娛樂視頻,這些都是讓他們放松的好方式,于是他們漸漸離不開手機了。 下面,我們來探討兒童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好習慣。 嬰兒期的正確使用手機習慣及心理分析 很多父母抱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在孩子還沒有學會說話之前,就開始給他們看平板電腦或手機上的動畫片、音樂短片等,甚至讓孩子用手點擊屏幕。孩子看到屏幕顏色的變化,經常會發出笑聲,父母認為這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當孩子到了8 個月,開始會一些疊詞,有些父母就安排了在線的早教課程,讓孩子跟著手機屏幕另一端的老師練習說話、唱歌,甚至說英語。大部分孩子對這些是不感興趣的,而作為交換條件,在完成課程之后,他們會獲得自由玩手機的時間。有些父母,尤其是祖輩帶孩子外出散步的,他們自顧自地走路,嬰兒車上的孩子手里拿著手機,看著動畫片,不吵不鬧,倒是一派祥和的景象。 嬰兒期抱著手機長大的孩子,接下來的人生可能很難離開手機。他們已經習慣了學習要找手機,玩耍要找手機,手機就仿佛是他們面部的第六器官。而現在主動給孩子提供手機、哄孩子在手機上學習的父母,將來可能會阻止孩子使用手機。盲目地追捧線上學習,不顧保護嬰兒的視力,可能會讓孩子父母付出慘痛的代價。 幼兒期的正確使用手機習慣及心理分析 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幼兒期的孩子,就會給孩子扔一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讓他們在手機上看看動畫片、小視頻,或是看看繪本、識字軟件里的教程。這個階段提供手機給孩子的父母分為兩類:一類是沒空搭理孩子,用手機換取自身的自由,孩子玩手機時,不會來打擾自己加班或休息。這一類父母,可以用不稱職來形容,他們沒有與孩子深度交流,沒有幫助孩子管理時間,反而逐步地將孩子拉入一個手機成癮的深淵。另一類是以手機為媒介,安排孩子學習識字、發散思維、練習英語等。只要時間管理得當,養成健康用眼的習慣,并保證充足的戶外鍛煉和紙質書籍閱讀的習慣,手機對這些孩子來說,就僅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是可替代的學習工具。 青少年期的正確使用手機習慣及心理分析 手機對青少年來說,用途更加廣泛,如學習、娛樂、交友、游戲等活動,都可以用手機上的很多吸引人的應用軟件來進行。網絡課程快捷便利,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全球各地的優質教學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影視資源通過設置會員制度,將熱門電視劇、電影和綜藝節目等炒得火熱,青少年又有著較明顯的從眾心理,因此一個熱門節目流行起來,即便躲在被窩里也要看完,否則第二天就沒有談資。從國內的騰訊QQ、微信、微博,到國外的臉書,以及各種論壇,青少年的交友范圍越來越沒有邊界。 大人看到孩子將手機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時,不免感嘆,“哪來那么多心思搗鼓手機呢?”是的,青少年的心思是*讓人捉摸不透的,但是他們關上房門,拒絕溝通卻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情感的隔閡。青少年認為父母眼里只有成績,他們看不到或不重視自己的煩惱和困惑,因此他們渴望得到理解。既然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這一愿望,那么就只能在網絡世界中去尋找“知心人”。 其次是時間管理的漏洞。青少年的自控力還不成熟,時間管理能力還較差。有些家長就只是在發現孩子沉迷于手機時生硬地將手機收走,這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們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變本加厲地玩手機。 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是一目了然的,如學習成績下降、注意力受損、家庭情感交流缺失等。因此,引導孩子正確管理手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要想養成不沉迷于手機的好習慣,我們該怎么做 **,加強情感溝通。家庭是社會的紐帶,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家庭培養出來的。父母要多花時間與孩子相處,在他們需要傾訴時耐心傾聽而不是居高臨下地評判。家庭的溫暖能夠逐漸將沉迷于手機的孩子從虛擬世界拉回到現實生活中。有研究表明,從虛擬世界中走出來的孩子通常會感到失落和愧疚,感覺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但是他們不會說出來。因此,家長大可不必在這時跟孩子翻舊賬,提醒他們浪費過多少時間。 第二,教給孩子管理時間的技能。孩子在幼兒期,家長限制孩子玩手機,甚至不給孩子碰手機,短時間內是奏效的。但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壓抑許久的玩手機的欲望會爆發,這時家長再想強行壓制就不起作用了。因此,我們要培養孩子 管理時間的技能,減少不必要的上網時間。只有當孩子自己認識到時間如何支配*有意義,并追求這種價值觀時,才能避開沉迷于手機的大坑。 第三,多組織戶外活動、科研活動等,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無法放下手機,不單是因為心里空虛,還有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將孩子關在家里學習,學校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讓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因此,他們只能走進虛擬世界去尋找新鮮事物。家庭旅行、探訪科技館、去社區服務中心當志愿者等活動都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兒童青少年習慣心理學 作者簡介
李進林 80后寶媽,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際教育從業者,酷愛研究兒童青少年心理,深入了解大量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心理學知識。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