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科學平行:讀懂你身邊的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013502
- 條形碼:9787509013502 ; 978-7-5090-1350-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平行:讀懂你身邊的世界 本書特色
云來自哪里? 太陽風暴會推毀地球嗎? 為什么你比別人“招蚊子”? 那些腦洞大開又特別想搞明白的問題終于有答案了!探索科學的無限奧秘,展現科學的本來面目! 劉嘉麒(中國科學院院士)、尹傳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溫智凡(知識短視頻EyeOpener創作人)聯袂推薦!
科學平行:讀懂你身邊的世界 內容簡介
本書選編了70篇科普文章,列為10個話題,從自然現象、動物行為、生理疾病、地球環境、智能生活等多方面展現了科學與普通人的關聯。希望這種“相關設計”成為你翻開這本書的小小誘惑,帶你尋回淳樸的好奇心,重新領略科學的魅力和旨趣。 本書是中國科普研究所根據科學媒介中心公眾號的內容編輯出版的系列科普文集,希冀以一篇篇科學小故事來涵養生活的大意義,帶讀者玩味科學世界多彩的旨趣。
科學平行:讀懂你身邊的世界 目錄
Chapter 01 好奇事務所
01?人類是什么時候學會數數的? 2
02?為什么動物會有粉紅色耳朵? 5
03?小鳥是怎么看路的? 8
04?山從哪里來? 10
05?水是如何形成的? 12
06?云來自哪里? 15
07?閃電有多遠? 17
Chapter 02 奇趣生物館
01?狗喜歡旅行嗎? 20
02?黑猩猩也有種群的文化 23
03?會走路的魚 25
04?蜜蜂竟然懂藝術 28
05?蜘蛛寶寶居然也是吃奶的 31
06?樹鼩也愛吃辣 33
07?螞蟻會給自己制藥治病 36
Chapter 03 人體說明書
01?你的長相由誰定? 40
02?人的眼淚為什么是咸的? 43
03?我們如何看見不同的顏色? 46
04?你是百靈鳥還是夜貓子? 48
05?為什么你比別人“招蚊子”? 51
06?剛做過的夢,為什么一醒來全忘了? 55
07?保護端粒長度就能延緩衰老嗎? 59
Chapter 04 吃貨俱樂部
01?蘋果的起源 64
02?水果成長記 68
03?西蘭花真的能抗癌嗎? 71
04?五顏六色的毒蘑菇 75
05?你會泡茶嗎? 78
06?甜甜的魔鬼——糖 82
07?廚房中的化學品——鹽 85
Chapter 05 朋克養生局
01?光頭強能長出新頭發嗎? 90
02?直視太陽傷眼,那么閉上眼睛呢? 93
03?運動后飲酒有害健康 96
04?心理創傷會遺傳嗎? 99
05?精神壓力大怎么辦? 102
06?怎樣睡覺更健康? 105
07?笑的科學機理 108
Chapter 06 健康直播間
01?流感為何偏愛冬季? 112
02?令人談“鼠”色變的鼠疫 116
03?阿爾茨海默病是怎么發生的? 120
04?蚊子叮咬與登革熱 125
05?亦敵亦友的寄生蟲 128
06?神奇的腸道厭氧菌:能將A型血轉化為O型血 131
07?免疫系統:五個不得不學的人生經驗 135
Chapter 07 技術大爆炸
01?霍金是怎樣通過電腦說話的? 140
02?皮膚Q彈透亮可自愈——水母:是在說我? 144
03?人工智能:神奇的粒子機器人 147
04?令人驚艷的醫療“黑科技” 150
05?生物之間可以“記憶移植” 153
06?生活中常見的納米材料 155
07?天機芯片,通用人工智能重大突破 159
Chapter 08 宇宙大冒險
01?日食的形成與分類 164
02?黑洞長什么樣? 166
03?強大的北斗系統到底有多少顆衛星? 171
04?嫦娥四號“復蘇”,月球演化猜想 175
05?未來引擎:利用暗物質燃料實現星際旅行? 178
06?去火星旅游,你不可錯過的奇觀異景 181
07?人類的新家園?31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185
Chapter 09 環保集結號
01?我們每天都在吃塑料 190
02?全球變暖的危害 194
03?城市森林的價值 198
04?氣候變暖與森林火災的關聯 201
05?太陽風暴會摧毀地球嗎? 205
06?能夠毀滅地球生命的六大宇宙災難 208
07?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212
Chapter 10 科教議事會
01?電子產品的藍光,需要防嗎? 216
02?你相信嗎,社交網絡可能比你的配偶更了解你 220
03?你為什么學不好數學?可能是思維方式在作怪 223
04?編程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嗎? 227
05?中國STEM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231
06?科學實現性別選擇,是福還是禍? 239
07?公民科學——普通人都能參與的科學 243
科學平行:讀懂你身邊的世界 節選
01 狗喜歡旅行嗎? 眾所周知,狗是人類的朋友。有人說,狗是一種不喜歡旅行的動物,這是真的嗎?顯然,答案取決于旅行對狗來說意味著什么。 通常來說,大多數狗是不喜歡旅行的。在野外,過于冒險的行為可能會導致狗受傷或死亡,因此狗可能會變得更加謹慎并且愿意接近熟悉的東西。不過,狗可能會將某種旅行視為尋找想要的食物或伴侶的機會。 甜蜜的家 狗對熟悉的地方非常重視,這在動物行為學上是很正常的,因為在那里它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食物、水和住所。此外,那里還有它們認為*珍貴的東西——社交群體。也就是說,它們喜歡和熟悉的狗或人類做朋友。是的,狗可能也會將生活在周圍的人視為它們的社交群體。 科學家將大多數品種的狗稱為“家庭范圍”動物,在家庭范圍內它們會感到很舒適。家庭范圍的中心是它的巢穴。例如,你的狗可能會將你的家和花園作為它的巢穴。除了你的家和花園,其他地方(鄰居前院、公路沿線和街道)可能就是它們認為的外圍環境。 狗可以通過它的氣味識別家庭范圍。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只狗在樹下或燈柱下撒尿,或者用它的后爪在地上亂刨?這些都是狗在用自己的氣味標記自己的“領地”范圍。 許多人喜歡旅行,但對于狗來說,在離家太遠的地方旅行會給它們帶來風險。例如,一個地區的狗不讓外來的狗進入其領地范圍,或者當它們再回到家中時發現社交群體發生了變化,它們就不再像過去那樣適應了。 帶狗一起旅行 當我們在不熟悉的地方遛狗時,狗狗可能會喜歡某個新地方的氣味。它們可能會很高興,因為它們能夠與自己的社交群體(人類)一起探索未知,但是當它們獨自去某一個地方時,它們的反應可能會非常不同。 對于家養狗來說,去巢穴(如房子和花園)之外的地方會令它們很興奮,因為這提供了許多的機會:在新的地方玩耍、小便或大便,探索或吃食物,問候新的狗,標記新的領土范圍以及找到一個新的伙伴。 由此可見,有些狗喜歡和我們一起旅行。而對大多數狗來說,去當地的公園旅行,是一種有趣而安全的旅行方式。 載狗旅行有利有弊 許多喜歡自駕游的人,喜歡帶著狗一起出門旅行,但對于許多不習慣汽車的狗來說,這會導致它們生病。不過,汽車旅行對于狗來說也是一種新的方式,一旦它們習慣了乘坐汽車,汽車旅行可以為一些狗帶來快樂。 對于有些狗來說,跳進汽車與去公園或海灘旅行一樣,都是刺激的行動。但對于另外一些狗來說,乘坐汽車會讓它們想起看獸醫的可怕經歷,例如打針。狗很聰明,它們不信任獸醫候診室的氣味,現在一些獸醫會在診所里使用讓狗鎮定的信息素(影響情緒變化的特殊化學物質)。因此,狗是否喜歡旅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們的生活經歷,以及旅行對于它們來說意味著是快樂還是恐懼。盡管有些電影情節告訴我們,有些狗想要去探索新世界,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當一天結束時,它們通常更喜歡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02 黑猩猩也有種群的文化 當黑猩猩遭遇人類,對黑猩猩來說通常是個壞消息。伐木、狩獵和傳染病等已經將西非和中非的黑猩猩種群推向生存的邊緣。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活動也可能剝奪剩余的黑猩猩種群的內部文化。 黑猩猩文化行為的傳承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黑猩猩有一些非常靈巧的行為,例如,使用工具來破解堅果或收集白蟻,這些行為如同人類文化一樣代代傳承。科學研究表明,執行這些行為要求動物在生存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適應性,而生活在人類周圍的黑猩猩群體已很少能表現出這些行為,因此有必要建立“黑猩猩文化遺址”來保護黑猩猩的此類關鍵行為。 科學家表示,許多保護工作都集中在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上,但我們也需要關注物種的文化多樣性。20年前,動物學家提出,受棲息地遭到破壞和偷獵等影響,可能會消除黑猩猩的關鍵行為。例如,當某種關鍵資源(如可樂果)變得稀缺,或者當缺少有經驗的群體成員來傳遞這種行為時,這樣的種群可能會失去其重要傳統。不過要檢驗這個假設的正確性非常困難,因為需要收集到足夠的數據。 *新的量化研究 近期一項針對144個黑猩猩種群的行為編目研究表明,動物學家的假設是正確的。科學家收集了之前從未研究過的46個黑猩猩種群的行為數據,并統計出31種被視作文化的行為。他們發現:有一座國家公園的黑猩猩因捕撈藻類而聞名,其他某個地方的黑猩猩會打破堅果,采取某些狩獵方法,或者去釣白蟻。 科學家認為,黑猩猩離人類的活動越近,就越不可能表現出這些文化行為。對于生活在人類影響較大地區的黑猩猩種群,發生某種特定行為的概率平均下降了88%。遠離人類影響的種群可能表現出15—20種行為,而受到人類影響的群體只有2—3種。 關注動物種群文化 此前,動物學家指出,人類活動會威脅黑猩猩的文化行為,可能的途徑有無數種——從減少動物的數量(限制動物的社交聯系和分享技能的機會)——到隔離黑猩猩種群(限制其種群之間的交際)。不過目前還沒有受人類影響的黑猩猩種群的長期數據,因此結論仍然是暫定的。科學家指出,黑猩猩的某些文化傳統會因樹木堅果生長等自然循環而衰落,這些行為極其脆弱。在堅果稀缺的年代,年輕的黑猩猩不會去學習如何打破堅果并食用它們。如果某個黑猩猩種群失去了關鍵成員,那些行為將在整個種群中失傳。 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支持了*近的呼吁,它提醒我們認識到種群的文化特征,將其納入計劃以幫助保護瀕危的動物種群——無論是大猩猩、鯨魚、海豚、大象還是候鳥。我們需要關注這些物種生存的社會和文化知識。對許多物種來說,文化并非某種奢侈品,而是當地適應性的內在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化物種中,滅絕旋渦可能會更快地旋轉。
科學平行:讀懂你身邊的世界 作者簡介
主編 王挺,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科普研究》編委會常務副主任、主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長期從事科學傳播、科學文化建設等研究,《國家科普能力發展報告(2019)》藍皮書主編。 鐘琦,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媒體科技傳播、科普信息化等研究,著有《媒介·科技·傳播:大眾傳媒科技傳播現狀研究》《中國科普互聯網數據報告》“科學傳播人才培養譯叢”等。 副主編 王黎明,理學博士,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媒體監測方法、科學博物館媒介應用。 薛永紅,理學博士,華北科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科學教育和科技哲學。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