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啟示: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73324
- 條形碼:9787509673324 ; 978-7-5096-733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啟示: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鄉村建設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梁漱溟,對中國鄉村社會存在的問題以及出路進行了理論探索和實踐努力。《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啟示: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主要以現代化的訴求解讀梁漱溟鄉村重建的思路,希冀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一些歷史參照。 梁漱溟鄉村建設的愿景是通過復興中國文化達到復興農村直至復興中華民族的目的。為此,他通過建立新的鄉村組織,引導農民創造新文化。但他卻沒有真正解決好傳統與現代化之間的關系,也沒有帶來中西根本精神層面的真正會通。 梁漱溟的鄉村建設運動*終未能達到既定的理想目標,這緣于戰爭與政治的影響,也源于一個知識分子的單純與孤立無依,有它歷史的局限性。盡管如此,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仍為我們留下了諸多經驗,也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示: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 梁漱溟通過鄉村建設運動表現了一個近代先進人物的經世態度與執著。他一生堅持著復興中國文化的宏愿,并施展自己救亡興國的理想,雖然文化復興途徑沒有奏效,但這種拓展中國文化的嘗試并不會終止,新時代鄉村建設實踐必將是一項偉大的世紀事業。
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啟示: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目錄
**節 研究緣起和意義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對象
三、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一、研究方法
二、創新之處
第三節 研究現狀的探討
一、國內研究現狀
二、國外研究情況
第二章 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的基礎
**節 民國初期鄉村改造的現狀與訴求
一、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導致鄉村貧困加劇
二、統治者的剝削和壓迫使得鄉村日益破敗
三、民族危亡的不斷加劇促使有識之士努力探索救國之路
第二節 早期的文化熏陶與學術追求
一、儒學家庭的背景
二、新式啟蒙教育
三、人生和社會的初步思索
四、初涉社會走向革命
五、對社會主義的朦朧思考
六、冀救眾生、潛心佛學
七、回歸經世的儒家
第三節 文化哲學基礎
一、中國文化優位和特殊性的提出
二、中國文化優位論
三、中國文化特殊論
第三章 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歷程
**節 萌芽階段
第二節 初步發展階段
一、曹州辦學的嘗試
二、廣東鄉治講習所的開辦
三、國內鄉村運動的考察
四、河南村治學院的建立
五、鄉村建設思想的雛形
第三節 走向成熟階段
一、山東鄉村建設的開展
二、鄉村建設的推廣
三、鄉村建設的深化
……
第四章 鄉村建設的理論
第五章 鄉村建設的實踐
第六章 多維度下的管窺
第七章 鄉村建設的結局和特性
第八章 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啟示: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節選
《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啟示: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1931年1月,梁漱溟應韓復榘的邀請到山東從事鄉村工作,這時才正式改稱“鄉村建設”。梁漱溟《鄉村建設大意》中說:“究竟由何而來?在以前幾年為什么沒有人談鄉村建設?現在大家又為何談得這么起勁呢?……因為近幾十年來的鄉村破壞,中國文化不得不有一大轉變,而有今日的鄉村建設運動。” 梁漱溟與同人剛到濟南時,受到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的熱情接待。梁漱溟等將他們的設想談出后,韓復榘表示大力支持,并答應支付開辦經費。說到梁漱溟與山東軍閥韓復榘的關系,他們原來就有點淵源,后來梁漱溟曾有回憶記錄。韓復榘是河北霸縣人,幼時熟讀“四書”“五經”,練就一手好書法,后投入馮玉祥部當兵,曾任馮部“司書”,得馮器重。1922年,梁漱溟在北大任教,馮玉祥駐兵北京南苑,邀他去講《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時任團長的韓復榘聽到梁漱溟的演講,甚為崇敬。1930年,梁漱溟在河南村治學院任教時,韓已是河南省政府主席。同年,蔣馮閻發生軍閥爭斗,結果馮閻聯軍大敗,馮玉祥幾乎全軍覆滅,韓復榘叛馮而率部退到山東,蔣介石為拉攏韓復榘,任命他為山東省主席。蔣馮閻大戰結束,韓復榘在山東得勢,河南村治學院的眾人也就隨之來到山東,得到韓的大力支持,所以,山東的鄉村建設運動也就能順利開展了。 在選擇何處作為鄉村建設試驗基地時,梁漱溟等人頗費了一些心思。選址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呢?梁漱溟的同人郭蒸晨在其著作《梁漱溟在山東》中描述道:“地點必須距濟南較近,又不能太近,交通必須比較便利。選擇的縣要有代表性,政治上沒有大地主,不能有太大的干擾,像諸城就不行。”在這些方面,鄒平自然條件、地理位置都比較好。山東108縣分列三等,鄒平屬三等,縣不大,人口不多,沒有大地主的干擾,位于膠濟鐵路沿線,離濟南、周村較近,交通在便與不便之間,是搞實驗的理想之地。因此,鄒平縣城被定為研究院院址所在地,鄒平縣也就成了從事鄉村建設試驗的基地和中心。 經過籌備,1931年6月15日,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正式成立。該院設立研究部、鄉村服務人員訓練部、鄒平實驗縣和農場四部。梁仲華任院長,孫則讓任副院長,梁漱溟任研究部主任。功能是一方面研究鄉村建設問題,一方面指導鄉村建設的實踐,很明顯具有“政教合一”的特征,特別是隨著后來的發展與變化,研究院不再只是一個學術研究機構,而是在進行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的同時,又兼有行政部門的職能。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從成立到1936年,為鄉村建設運動培養了大批人才,奠定了鄉村建設派的據點,在改良農業、傳授和推廣農業技術等方面,鄉村建設研究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研究院開辦伊始,由梁漱溟撰寫《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設立旨趣及辦法概要》,以說明該院設立宗旨和具體內容辦法,與招生簡章一同發布。該《概要》主體精神是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和前幾年進行鄉村建設研究的理論和思想。他開宗明義,指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由鄉村組成其主體,所以“中國的建設問題便應當是‘鄉村建設”’。接著他強調指出,西方的“都市文明”的后果內而形成階級壓迫的慘劇,外而釀成國際大戰的禍災,中國不能再蹈覆轍,也無條件去走,因此中國必爭取“鄉村文明”。隨后又進一步闡述,西方文明是一條個人為本位的發財之路,它的動力是“競爭”,競爭使少數人發了財,多數人受饑餓,美國如此之盛,結果也是700萬人失業。而鄉村建設要取“社會本位”,走合作之路,與個人競爭分為兩途;“農業合作”的道路,正好是“集體進步”“*是養濟眾人的一條大道”。而后文章又轉向知識、知識分子和農業的關系上。過去中國鄉村簡陋,用不上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向軍界政界擠,去做“高等乞丐”,結果農村愈愚、愈弱、愈貧,知識分子也走上自選的死路。而知識分子回到鄉村,去搞鄉村建設,既解決了鄉村的愚陋,又使自己走出一條光明大道,即“民族自救”的大道。 ……
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啟示: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
王華東,漢族,山東棗莊人,東北師范大學史學碩士,吉林大學法學博士。在魯東大學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改革開放史、中國文化等。在國家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四篇:中央級出版社出版專著三部。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十余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