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資本倫理學(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1735
- 條形碼:9787520371735 ; 978-7-5203-717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資本倫理學(精) 本書特色
資本與倫理是什么關系?資本倫理學作為學科能不能成立?這些問題困擾著許多人的思想。換言之,什么是資本倫理?資本倫理就是人與人之間面對資本邏輯時的道德選擇與應該。事實上,當馬克思深刻而精妙地把資本當作社會關系來論述之時,這種關系的存在與發生就已然涉及并且產生了倫理的意蘊。而資本作為一種社會關系而存在,究竟展現為哪些內涵呢?翻開《資本倫理學》,一一為你解答資本倫理學的有關知識。
資本倫理學(精) 內容簡介
歷史唯物主義是認識資本主義的根本方法。資本主義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運動過程的一個階段,是充滿進步與落后的變化、對立、沖突的矛盾體。本書基于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從倫理學的角度審視資本主義生產、流通、交換、分配過程以及資本積累、資本運作、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等,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與腐敗、平等與自由、公平與效率、剝削與貧困、服務與信用等給予道德判斷。
資本倫理學(精) 目錄
**章 資本倫理的理論淵源
**節 古典政治經濟學關于資本倫理的思想
一 重商主義的資本倫理思想
二 重農學派的資本倫理思想
三 亞當·斯密的資本倫理思想
四 大衛·李嘉圖的資本倫理思想
第二節 馬克思資本倫理的邏輯生成與建構
一 馬克思對資本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雙維建構
二 馬克思恩格斯的資本倫理思想
第三節 現當代西方經濟學中對資本倫理的研究
一 當代主流經濟學關于資本倫理的研究
二 制度經濟學關于資本倫理的探索
三 福利經濟學關于資本倫理的研究
四 西方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倫理的觀點
第二章 資本倫理的論域與解讀模式
**節 資本倫理的論域
一 資本倫理的基本論域
二 資本倫理論域的當代拓展
第二節 資本倫理的解讀模式
一 技術異化論解讀模式
二 符號批判解讀模式
三 生態批判解讀模式
四 信息批判解讀模式
五 經濟倫理解讀模式
六 政治經濟學批判模式
第三章 資本倫理學的實踐基礎及發生
**節 資本積累與文明化進程
一 資本積累理論
二 資本積累殘酷性的表現
三 當代中國資本積累進程中的表現與影響
四 資本積累的倫理評價
五 資本積累倫理評價的啟示
第二節 資本與世界市場的發展
一 地理世界市場階段:宗教倫理與資本倫理的碰撞
二 世界市場的初步發展:自由競爭倫理的展開
三 世界市場的正式形成:資本倫理的豐富發展
四 世界市場中資本倫理演進的辯證思考
五 資本倫理與世界市場發展的展望
第三節 資本倫理學的發生
一 資本與倫理的邏輯:資本倫理學生成的理論前提
二 經濟學與倫理學:資本倫理學生成的學科基礎
三 歷史與現實:資本倫理學生成的科學檢視
第四章 資本倫理學的學科范式
**節 資本倫理學的研究框架
一 國內外關于資本倫理學研究框架的現狀與評析
二 資本倫理學研究框架構建的理論基礎
三 資本倫理學的研究主題
第二節 資本倫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 資本倫理與應用倫理學研究方法
二 資本倫理與倫理經濟學研究方法
三 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
第五章 資本倫理學的相關范疇
**節 “剝削”與“貧困”
一 “剝削”與“貧困”問題的提出
二 “剝削”與“貧困”在資本倫理學中的展開
三 “剝削”與“貧困”在資本倫理學中的研究指向
第二節 “服務”與“信用”
一 “服務”與“信用”問題的提出
二 “服務”與“信用”在資本倫理學中的展開
三 “服務”與“信用”在資本倫理學中的研究指向
第三節 “自由”與“時間”
一 “自由”與“時間”問題的提出
二 “自由”與“時間”在資本倫理學中的展開
三 “自由”與“時間”在資本倫理學中的研究指向
第四節 “共享”與“發展”
一 “共享”與“發展”問題的提出
二 “共享”與“發展”在資本倫理學中的展開
三 “共享”與“發展”在資本倫理學中的研究指向
第六章 資本倫理學的焦點
**節 資本倫理的內涵
一 資本倫理的歷史審視
二 資本倫理的現實之維
三 資本倫理的理論關照
第二節 資本的倫理關系
一 資本與自然之間的倫理關系
二 資本與社會之間的倫理關系
三 資本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
四 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
第三節 資本邏輯及其倫理本質
一 資本邏輯的靜態分析:論域與實質
二 歷史視域中資本的道德實踐:善與惡的兩面性
三 現代視域中資本的道德之維:利用與控制的雙重構境
四 資本本體的道德檢視及其理論后果
第四節 資本組合及其道德境域
一 從生產資本到金融資本的概念演進
二 資本組合及其結構
三 資本組合與道德境域
第七章 資本運作與倫理制約
**節 資本運作中倫理制約的歷史性考察
一 經驗倫理對人類活動的反思、建構和制約
二 理性倫理對人類活動的反思、建構和制約
第二節 資本運作中的實踐倫理與制約
一 實踐倫理
二 資本運作中的倫理制約
第三節 資本倫理制約性的特征及新變化
一 資本倫理制約的中介性
二 資本倫理制約的歷史性
三 資本倫理制約的有限性
參考文獻
后記
資本倫理學(精) 節選
《資本倫理學》: 4.權利的不自由是社會不正義產生的根源 阿瑪蒂亞·森從“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當享有避免饑餓的權利”這個道德哲學問題出發,以社會的不平等和社會中*貧困成員為主體,探討福利經濟學與道德的關系問題。阿瑪蒂亞·森顛覆了傳統上認為饑荒的原因是由于糧食產量下降或糧食供給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長造成的理論,他認為:“饑餓是指一些人未得到足夠的食物,而非現實世界中不存在足夠的食物。雖然后者能夠成為前者的原因,但卻只是很多可能的原因之一!雹俨⒁悦霞永、印度、埃塞俄比亞等發生饑荒的國家為例,論證了對于饑荒產生的歸因錯誤,而且指出了饑荒也可能發生在經濟繁榮時期,并不必然出現在糧食歉收時期。由此,饑荒所代表的經濟以外的其他現象被揭示出來。通過分析,阿瑪蒂亞·森將饑荒產生的根源歸結于權利的被剝奪,也就是社會上一些經濟群體無法得到他們以前能夠獲得或者有權利得到的食物。饑餓反映了社會經濟的不平等。因為饑餓是某些社會階層的權利缺位造成的,“事實上,至今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在某次饑荒中,一個國家的所有階層都遭受饑餓。這是因為,不同社會階層對食物的控制能力是不同的”②。阿瑪蒂亞·森發現在饑荒期間一些社會特定階層的人才會死于饑餓,這些人通常是社會底層。而他們死去的原因是在于被剝奪了擁有食物的權利,相反,地主和商人卻安然無恙,甚至還會發財。所以,社會階層所擁有權利的不同,他們對食物的控制能力也是不同的。“即使糧食生產不發生變化,權利關系的變化也能引發嚴重的饑荒。”③ 所以,饑荒不是糧食問題,而是權利問題。阿瑪蒂亞·森認為社會制度的不同、政策的不同也可以造就這一問題,民主可以避免饑荒,專制可以誘發饑荒。如果國家政策能夠提高人民的“權利”和“能力”,那么饑荒是可以避免的。阿瑪蒂亞·森認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維護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也是解決饑荒問題的可行途徑。阿瑪蒂亞·森的觀點突破了傳統的關于饑荒問題的看法,將權利問題引入經濟問題,在社會平等的倫理層面找尋路徑,蘊含了豐富的倫理學含義,更有利于對人道、正義、平等的呼喚。阿瑪蒂亞·森的發展觀中將發展視為實質自由的擴展,自由是發展的手段。發展不僅僅是對經濟的增長,而且還是對倫理價值的追求。發展就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發展這一過程是事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趨向完善的過程,具有價值判斷的維度。阿瑪蒂亞·森將自由標準看待發展,提出看待發展的視角應該從社會全體成員的主觀能動方面和福利方面來看。這是一種克服傳統的“以物為本”的基礎上的新發展觀。而以自由看待發展的就是要實現人的實質性自由! 鹘y的發展觀認為貧困是收入水平低下,提高收入就能消除貧困,這個解釋混淆了貧困的原因和結果,收入水平低下是貧困的結果,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卻是經濟發展的不正義,對于社會選擇的單一化。傳統觀點把財富看成國家和個人奮斗的目標它只看到物質財富對生活質量的作用,忽視了影響生活質量的其他因素如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的差異等。阿瑪蒂亞·森提出的以自由看待發展的“自由”是人們有理由珍視的那種生活的可行能力。阿瑪蒂亞·森在《以自由看待發展》一書中指出:“一個人的可行能力指的是此人可能實現的、各種可能的功能性活動的組合?尚心芰σ虼耸且环N自由,是實現各種可能的功能性活動組合的實質自由(或者用日常語言說,就是實現各種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雹偎从沉艘粋人通過物質生產活動從自然界獲取基本生存資料的能力,從而過上自由自在的“小康”生活。阿瑪蒂亞·森的理論彌補了傳統福利經濟學的一個主要缺陷,即人的差異性。傳統福利經濟學忽視了人的主體差異性,而它卻決定了人們從一定的資源中的所得與成本付出是不一樣的;诖,阿瑪蒂亞·森提出了可行能力!
資本倫理學(精) 作者簡介
余達淮,河海大學教授,圖書館館長;中國倫理學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分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出版《馬克思經濟倫理思想研究》《存在與花朵》《中國經濟倫理學發展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俗讀本》《資本的道德與不道德的資本》《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史》(譯著)等著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