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古代哲學與合理哲學理性建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8681
- 條形碼:9787520368681 ; 978-7-5203-686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哲學與合理哲學理性建設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有關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研究,主要論及:的早期思想及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接受與傳播、思想的基本特征等。二是關于哲學基礎理論的思考,主要論及:人類認識活動的心理機能、價值觀念的本質及合理的價值觀念的有機構成、合理的哲學理性特征和建設、生存論哲學的基本問題等。三是關于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主要論及:中國古代哲學存在與發展的內在邏輯、中國古代哲學本體觀念的特征、中國哲學背景下的哲學發展以及陸九淵、哲學研究等。
中國古代哲學與合理哲學理性建設 目錄
論李大釗早期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論李大釗*初接受的幾個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及對他
思想發展的影響
關于思維方式的闡解
規律只有邏輯上的層次沒有時間上的發展
人類認識是直覺與邏輯的統一
毛澤東哲學的基本特點與中國古代傳統哲學的基本精神
一般價值論探析
論價值觀念的有機構成
“道德”學說的解析
“形神”學說的解析
儒道融合的心路歷程
建設合理的哲學理性
當代中國哲學的聚焦點
哲學怎樣才是合理的
當代中國哲學發展所面對的矛盾
關于文明理論認識誤區的辨正
心理與文化的關系問題是生存論的基本問題
中國哲學內在邏輯的歷史展開
中國哲學的本體觀念及建立本體觀念的方法
學術史研究應成為21世紀中國文化研究的一大重點
從《中庸》看中國哲學范疇“三位一體”的特征
中國古代哲學對合理哲學文化形式的有益探索
周敦頤“人極”標準思想的哲學意義
中國哲學背景下的哲學發展
中國哲學的內在邏輯與中國哲學的詮釋
五行觀對中國古代人學思想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語境下的中國哲學
從《大學問》看王陽明“致良知”思想的邏輯結構
栗谷治國思想與宋明理學
后記
中國古代哲學與合理哲學理性建設 節選
《中國古代哲學與合理哲學理性建設》: 一種完備的價值觀,通常是由兩部分內容構成的:其一是關于價值的一般本質、結構、類型、作用等問題的基本觀點。這一層次的價值觀所反思的對象是價值一般及價值觀念的一般,其核心是價值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這部分價值觀可以稱之為一般價值論。其二是具體的價值觀念,即人們在各自的生活實踐中所形成并表現出來的以什么為有價值、為追求的目標,以什么為無價值、為拒斥的對象的對象性認識。具體價值觀念所反思的對象是具體事物的屬性、功能及其對人的意義等。 一般價值論和具體價值觀念這兩方面的內容,是價值觀的*基本的構成。這兩方面內容,是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一般價值論是具體價值觀念的理論概括,它反過來又作為價值觀念的理論基礎和一般原則制約著具體價值觀念的形式和變化,并作為具體價值觀念的靈魂,潛藏或內化于具體觀念之中。具體價值觀念則是一般價值論的具體環節和實在內容基礎,是一般價值論實現其對象化、客觀化的中間環節。從本質上講,二者是統一的。但是,二者的統一并不是無矛盾的絕對的同一,而是一種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互動過程中的矛盾統一。由于這種互動過程中的每一階段性成果的取得都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都包含著對其前提的超越,這便決定了=者的統一只能是一種矛盾的統一、揚棄中的統一。 一般價值論,可以相對地區分為兩類問題:一類是以價值一般為對象的問題;一類是以價值觀念的一般本性為對象的問題。前一類問題主要包括價值的本質是什么,價值的人性根據是什么,價值的現實基礎是什么,價值的類型有哪些等。后一類問題主要包括價值觀念的本質是什么,價值觀念的形成、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什么,,價值觀念的一般作用是什么等。前一類問題主要圍繞著價值本身展開,以實現對價值自身固有的屬性、規律和結構等的正確把握為直接目的;后一類問題則主要圍繞著價值的主觀反映形式展開,以實現對價值觀念的一般本質的正確把握為直接目的。按照傳統哲學分類法,前一類問題可以稱之為價值本體論;后一類問題可以稱之為價值認識論。但是,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統一是哲學的本性的理解,按照自我意識是價值的一個前提條件,理性和自覺性是價值的一個本質屬性的理解,價值本體論和價值認識論的區分并不具有絕對的意義,更不代表兩種思維方式的區別和對立。這種區分只具有各自的研究對象的相對區分的意義。 一般價值論的諸問題中,價值本質問題是核心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制約著對其他問題的理解。而其他問題的解決則服務于價值本質問題的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講,其他問題都是價值本質問題的展開。諸如價值的現實基礎問題、價值的人性根據問題是價值在社會實踐中的社會規律、歷史規律的規定性和人的自然屬性方面的規定性,而價值觀念的一般本質和規律問題,則為價值本質問題的解決提供認識論的根據。所以,我們又可以說,一般規律論中的諸問題并不是各不相關的,而是一個邏輯整體。諸問題間聯系的有機性,規定了把握價值本質的一般方法論原則: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統一的原則;歷史與邏輯統一的原則;多學科協同作戰,多方面成果相綜合的原則。 作為一般價值論的核心的價值本質問題,是前一時期學術界聚訟的焦點問題之一。在爭鳴中,出現了許多不同觀點。比較有影響的觀點有:(1)從物的有用性角度規定價值的本質,認為“價值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2)與上述觀點相反,認為價值是客體所包含的主體勞動、創造、貢獻。(3)*近又有人認為既不能像**種觀點那樣,也不能像第二種觀點那樣去理解價值的本質,而應從主、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客體對主體的效應的角度理解價值的本質,認為“價值的本質,是客體主體化,是客體對主體的效應,主要是對主體發展、完善的效應,從根本上說是對社會主體發展、完善的效應”。 ……
中國古代哲學與合理哲學理性建設 作者簡介
張連良,男,1956年生,滿族,遼寧興城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哲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