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社會工作實務案例教程/陳樹強 李璐齡/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87904
- 條形碼:9787300287904 ; 978-7-300-2879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社會工作實務案例教程/陳樹強 李璐齡/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社會工作實務案例教程》是一本社會工作實務案例集。書中的案例涉及不同的服務領域,不同的服務對象,以及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等不同的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每一個案例都按照案例背景、需求分析、服務計劃、服務過程、服務評估的脈絡,詳盡地展示了社會工作者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的實際過程。書中的案例由資深的社會工作者根據自己的實務經驗撰寫而成,并由社會工作專家進行點評和理論拓展,進一步對案例中涉及的理論應用、方法選擇、技能技巧、拓展經驗等方面進行強調和講解。本案例集為讀者提供了鮮活的社會工作實務經驗,可以增進讀者對社會工作實務直觀和深入的了解,適合作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社會工作實務”課程的學習資料,同時也可供一線社會工作者作為實務指導手冊及培訓教材使用。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社會工作實務案例教程/陳樹強 李璐齡/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 目錄
案例一:認知障礙癥照護者支持小組服務
案例二:老年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小組服務
案例三: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促進服務
案例四:養老機構認知障礙癥老人個案管理服務
案例五:認知障礙癥老人小組服務
案例六:老年生命教育個案服務
第二部分 社區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案例
案例一:社會工作助力社區參與型協商服務
案例二:“地鎖胡同”停車自治社區協商服務
案例三:增能視角下的社區社會組織培育
案例四:地區發展模式下的社區社會組織培育
案例五:多元主體參與下的社區社會組織培育
第三部分 社會救助及醫務社會工作服務案例
案例一:低保人員就業促進服務
案例二:社區特困供養老年個案服務
案例三:低保家庭青少年個案服務
案例四:精準救助個案服務
案例五:兒童大病救助醫務社會工作服務
案例六:慢性疾病患者個案服務
第四部分 整合性社會工作服務案例
案例一:認知障礙癥多維介入服務
案例二:失獨家庭社會工作服務
案例三:社區公益中心老年社會工作服務
案例四: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
案例五:醫院社會工作服務
案例六:社區老人需求與養老服務對接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社會工作實務案例教程/陳樹強 李璐齡/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 節選
(一)服務需求認知障礙癥是一種慢性漸進性退化、不可逆疾病,其典型癥狀是記憶力、抽象思維能力及定向力障礙,并伴有社會活動能力的減退,*終導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喪失與人格的變化。中晚期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神經精神癥狀,如脾氣古怪、容易動怒、猜疑、起居日夜顛倒、游走、產生幻覺、攻擊他人,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等。認知障礙癥患者除了需要日常生活方面的一般照護外,還需要安全、精神病癥和心理方面的特殊照護。患者從輕度記憶力減退及認知障礙到*后的植物人狀態,要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這對患者和家屬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此過程是否順利,取決于照護者的照護質量。社會工作者在工作中接觸到的照護者,無論是家屬還是護工,都面臨不同癥狀引發的困惑。1.疾病知識及支持不足帶來的挫敗感認知障礙癥與其他疾病有很大的區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老年認知障礙癥不僅有記憶力退化,還有軀體功能的喪失。一個人患了老年認知障礙癥,往往會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加重家屬的經濟負擔,拖垮家屬的耐心。正如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所指出的,當一個家庭成員被診斷患有認知障礙癥后,其照護者很容易成為第二個患者。張老師夫婦退休前均任職于大學。然而從14年前老伴被診斷出認知障礙癥后,張老師的生活軌跡也隨之而變化。當了解到疾病已經無法治愈,她希望能在老伴記憶退盡之前帶他四處走走,通過外界事物的刺激延緩其病情的惡化。但是時間仍然慢慢帶走了她老伴的記憶力,隨之各器官機能也慢慢退化,現在完全不能自理需要護工照護日常生活,這樣的生活一點隱私和尊嚴也沒有。推著輪椅走在大學校園里,遇到原來的同事學生打招呼時更不知如何應對,她曾經一度因想不通老伴為什么會得此怪病而抑郁。由于照護者對疾病知識了解有限,對疾病的不合理認知使家屬照護者具有病恥感,長期缺乏支持給照護者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加大了照護者致病的風險。2. 照護技能與支持不足帶來的無力感對認知障礙癥照護者提供社會支持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對他們傳授護理知識的重要性,甚至更為緊迫。已有臨床護師指出,護理認知障礙癥患者的專業技能要求并不高,而對照護者的時間和情緒上的要求非常高。由于照護任務繁重,認知障礙癥老人的照護者普遍感到身心疲憊,特別是心理壓力很大,但是他們得到的社會支持卻非常有限。張大姐照顧A阿姨已經兩年多了。盡管A阿姨才60多歲,一切尚能自理,但由于患有認知障礙癥,她的記憶力下降嚴重,且伴有重復行為。A阿姨*關心的事情是買菜做飯,等女兒下班回家。她會不停地追問張大姐我們一會兒去買什么菜和做飯相關的問題。往往在張大姐告知其答案不到5分鐘后仍然會重復同樣的問題。據張大姐說每天這樣的問題需要重復幾十遍,而自己需要重復回答幾十遍,但是張大姐仍然會壓制內心的情緒面帶微笑地回復A阿姨,為此張大姐還自嘲說“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認知障礙癥所伴隨的種種癥狀讓張大姐手足無措。由此可見,認知障礙癥照護者因社會支持不足給照護工作帶來諸多挑戰與壓力,亟須重建社會支持網絡,共同應對困難。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社會工作實務案例教程/陳樹強 李璐齡/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陳樹強 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學士,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哲學博士(社會福利)。現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教授,兼任民政部全國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工作學會副會長、北京青少年社會工作協會會長、北京睦友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理事長、北京中青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理事長等。出版《成年子女照顧老年父母日常生活的心路歷程》(專著)、《社區工作》(主譯)、《談話調研方法》(主編)等著作;發表《增權: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新視角》《以證據為本的實踐及其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等論文。李璐齡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社會服務管理碩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系法學學士,社會工作師。現任北京睦友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北京市西城區睦友社會工作事務所總干事,中國社會工作學會理事,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精神醫學和心理健康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導師,北京市西城區社會工作者聯合會會長(代)等。從事社會工作行業十余年,在社區發展、老年服務、社工機構管理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實務經驗。曾獲全國優秀老年社工、北京市首批社會工作領軍人才、首都最美社工、北京市“民政榜樣”、西城區“百名英才”等榮譽。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